论政府与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关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如何构建政府与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关系,是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我国理论界目前尚缺乏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府校关系的基本理论、政府对公立学校的管理职权以及方式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本论文主要对政府与公立学校关系的下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系统研究了我国政府与公立学校关系的基本理论。本章首先通过对府校关系历史变迁的简单回溯,揭示了新中国府校关系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从而引出公立学校法律地位是府校关系的核心问题。进而,论文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中外学校法律地位作了介绍,并得出公立学校的法人化是世界学校法制的发展趋势。在此之后,论文提出,对我国《教育法》中学校法人地位的规定,要有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准确认识,并指出,我国《教育法》中对学校法人地位的规定,具有时代前瞻性,应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贯彻和落实。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公立学校是由政府依照教育法设立,为了实现公共教育目的而存在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具有独立的权利能力,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教育公务法人。因此,公立学校在行政法上是独立的主体。通过对公立学校的法人地位的界定之后,论文对我国政府与公立学校法律关系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论述。指出,府校关系在法律上具有外部性的属性,而在现实中则具有内部性的特点。进而,论文提出,构建中国府校关系,必须严格落实《教育法》中对公立学校的定位,并在此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府校关系的法治化。
     第二章分析了对政府与公立学校关系具有重大影响的背景理论。该章主要分析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治理理论、法治国家理论以及教育规律理论。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梳理,指出市场与政府都不是至善的手段,关键是实现二者功能配置的最优化,并保持二者功能的互补性;通过对政府治理理论的介绍,揭示了政府本身亦存在革新的空间,政府权力的分散化、参与化、弹性化与解制化,是政府权力变革和实现善治的必由之路;通过对法治国家理论的介绍,揭示了教育行政必须驯服于国家的法律,对于哪些重要的教育事项必须由法律或经法律授权方能作出;通过教育规律理论,揭示了政府权力在教育领域不能够介入的客观世界。
     第三章分析了政府与公立学校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该章主要研究政府对公立学校的职能定位以及职权内容。认为,政府在学校教育中不应当是一个万能者,而只能扮演有限的角色。虽然公立学校是政府举办的,但政府在处理教育事务上仍应当保持适度的克制,并采取法治化的介入方式。政府在公共教育体制中不应包揽所有教育事务,但要积极承担起教育公平的保障和促进者、学校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者、学校基本制度的提供者以及教育事务的法律监督者等角色。然后,论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结合政府的合理角色,对学校事务中的主要事项的政府权力配置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政府管理公立学校的职权行使问题。该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政府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力。首先,通过对教育行政手段选择的有限度的自由性的肯定,指出,教育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虽具有有限度的行为方式的选择自由,但其所选择的行为方式不得与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规定相违背、相冲突,要符合法律优先、法律保留以及比例原则等一般法律原则。其次,针对我国教育行政方式的现实特点,对变革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然后,论文对我国教育行政的具体变革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应当在教育行政领域严格限制强制性行为的适用范围,大力推广柔性化的行为方式,扩大教育行政公开与参与的范围,并对各自具体的规则进行了探讨。
     论文最后首先总结了全篇论文的基本观点,然后,对实现我国府校关系的法治化,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How to establish the administrative legal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ublic schools is one of critical questions in reforming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China.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study in this field, however, has not provided a systematic answer to it.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undertake a serious study on this legal relation, including the basic theory, the governmental power to manage public schools, and the way to exercise the pow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egal relation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apter one sets out to talk about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administrative legal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ublic schools in China. Firstly, through a brief review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ublic school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ule and features of the relatio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legal status of public schools is the center of the relatio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 Law of China, this chapter argues that schools are provided as legal persons. Public schools are thus the independent subjects in the administrative law. This provision should be obeyed and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Thirdly,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nature and feature of this legal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ublic schools. It maintains this relation in law is external, but in practice it is internal.
     Chapter two deals with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legal relation, mainly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economy, the good governance theory,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educational theory. It claims that neither government nor the market is omnipotent. Optimizing their separate functions is the key to make them supplemented each other. The good governance theory reveals that there exists room for government to reform. The separation of power,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and flexible managing are indispensable ways to behave government power and to realize good governance. The rule of law theory demonstrates tha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ust be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law. The educational theory shows that governmental power has its limitation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These four types of theory make for a basis of building a rational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ublic schools.
     Chapter three studies the contents of the legal relation. It argues that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is relation is limited. Public schools are set up by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 government shall keep itself from interfering with the educational affairs. And even if interference is necessary under a certain circumstance, this interference shall adopt a legal way. However,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such areas: fostering and protecting educational equality, regulating schools’future development, providing basic schooling rules and institutions, and supervising the educational affairs.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allocation of governmental power in schooling at length.
     Chapter four mainly copes with the means of using governmental power to manage public schools. Firstly, it admits that government in doing administrative actions has a limited liberty to choose administrative methods. However, these methods should not be conflict with law, and by-laws, regulations as well. It should respect the general legal principles. Secondly, it justifies 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methods in China. Finally, it argues that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the coercive action must be confined to an appropriate scope. Transparency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effectively realized and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should be expanded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nal part summarizes the whole paper, putting forward certain suggestions on how to realize China’s rule of law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ublic schools.
引文
⑨ 以下有关历史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 50 年大事记》,见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
     ⑩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8—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574 页。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58 年 9 月 19 日)。
     1《3教育 50 年大事记》(1960 年至 1969 年)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gov.cn/。
    
    14 参见褚宏启:《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论》,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年第 3 期。
    15 参见龙宗智:《大学法人制度与财产权益的界定》,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 年第 18 期。
    16 参见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0 年第 4 期。
    
    17 参见申素平:《对学校法人地位的新思考》,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 年第 12 期。
    18 参见张驰、韩强:《学校法律治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6 页。
    19 参见张驰、韩强:《学校法律治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7—8 页
    20 参见周光礼:《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7—31页。
     21 参见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30-135 页。
    22 参见周光礼:《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7 页。
    23 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学术界也将其翻译为公营造物。
    24 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956 页;[德]哈特穆特、毛雷尓:《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77 页。
    25 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957 页
    26 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957 页;[德]哈特穆特、毛雷尓:《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78 页。
    27 马怀德主编:《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学校法律制度编译》,中国政法大学 2006 年 3 月自刊(内部资料),第 148 页。
    28 参见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95 页。
     29 马怀德主编:《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学校法律制度编译》,中国政法大学 2006 年 3 月自刊(内部资料),第 204 页。
    30 董保城:《公立大学组织再造之再造》,载法治斌教授纪念论文集编辑委员会:《法治与现代行政法》,元照出版公司 2004 年版,第 425 页。
     31 董保城:《公立大学组织再造之再造》,载法治斌教授纪念论文集编辑委员会:《法治与现代行政法》,元照出版公司 2004 年版,第 438 页。
    32 参见董保城:《公立大学组织再造之再造》,载法治斌教授纪念论文集编辑委员会:《法治与现代行政法》,元照出版公司 2004 年版,第 429 页。
    33 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尓:《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64—577 页。
    34 参见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稻乡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7 页。
    35 马怀德主编:《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学校法律制度编译》,中国政法大学 2006 年 3 月(内部资料),第117 页。
    36 马怀德主编:《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学校法律制度编译》,中国政法大学 2006 年 3 月(内部资料),第125-126 页。
    37 该政令适用于国家教育部直接管理的初中、公立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不适用完全属于市镇和省立的学校。
     38 马怀德主编:《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学校法律制度编译》,中国政法大学 2006 年 3 月(内部资料),第139 页。
    39 马怀德主编:《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学校法律制度编译》,中国政法大学 2006 年 3 月(内部资料),第130 页。
     42 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27 页。
    43 参见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0 年第 4 期。
     44 参见[英]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王春华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41 页。
    47 参见[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20 页。
    48 参见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86 页。
    49 To see Kern Alexander、M. David Alexander: American public school law(the third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2.
    50 参见秦梦群:《美国教育法与判例》,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21 页。
    52 参见盐野宏著:《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81 页。
    53 参见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稻乡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511 页。
    54 参见王珍伟,袁本涛:《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中的人事制度改革》,载《外国教育研究》2005 年第11 期。
    56 参见驻日本使馆教育处:《实行法人化的国立大学》,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编:《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内部资料),2005 年 10 月 8 日,第 8 期,第 81 页。
    57 参见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的基本问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 118 页。
    58 参见瞿立鹤:《论大学在我国宪法上的地位——由学校发展史看学校与国家之法律关系》,载《宪政时代》第十九卷第一期。
    59 参见郝维谦、李连宁主编:《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0 页。
    60 陈腾华:《以色列教育印象》,载教育部国家合作与交流司编:《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2005 年 5月,第 3 期。
    61 参见郝维谦、李连宁主编:《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2 页。
     62 法治斌:《资讯公开与司法审查》,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62 页。
    63 赖恒盈:《行政法律关系论之研究》,元照出版公司 2003 年版,第 252 页。
     64 参见[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等著:《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版,第 75 页。
    65 范扬:《行政法总论》(民国法律名著丛书),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2 页。
    67 参见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21 页。
    68 参见张树义:《变革与重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5-40 页。
    69 参见湛中乐主编:《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陈鹏:《公立高等学校法律关系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5 页。
    70 参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载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版,第 782 页。
    
    71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73 页。
    72 王连昌、马怀德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6 页;亦参见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31 页。
    78 参见李震山:《行政法导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5 年版,第 20 页。
    79 参见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三民书局 2000 年版,第 127 页。
    80 参见李震山:《行政法导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5 年版,第 22 页。
    81 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220 页;吴庚:《行政法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局 2004 年版,第 224 页;林腾鹞:《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版,第 144 页。
    82 参见林腾鹞:《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版,第 143 页。
    83 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220 页。
    84 参见于安:《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6 页。
    85 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48—549 页。
    86 参见[日]盐野宏著:《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08 页。
    87 台北市政府诉愿审议委员会编:《行政争讼法规汇编》,台北市政府 2003 年版,第 1 页。
    88 参见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下),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年版,第 1518页。
    89 参见许宗力:《国家机关的法人化——行政组织再造的另一选择途径》,载《月旦法学杂志》(台)2000 年第 57 期。第 28 页。
    90 参见周光礼:《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6—28页。
     91 参见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9 页。
     93 参见葛新斌、胡劲松:《政府与学校关系的现状与变革——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6 期。
    94 参见张永华:《论中小学依法治校》,载《人民教育》2005 年第 7 期。
     95 参见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93 页。
    96 当然,由于受传统的影响、学校主体地位尚未在实践中得到完全保障、
     97 参见胡代光主编:《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13 页。
    98 参见[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 1974 年版,第 284 页。
    99参见[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 1974 年版,第 322 页。
    100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 1974 年版,第323 页。
    101 参见周志宏:《私人兴学自由与私立学校法制之研究》,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1 年版,第 327页。
    102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暌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126 页。
    103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暌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127 页。
    104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暌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127 页。
    105 参见[德]威廉·冯·洪堡著:《论国家的作用》,林荣远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73-75 页。
    106 参见[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等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第 162 页。
    107 参见马健生主编:《现代教育制度与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7 页。
     108 [英]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王春华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 页。
    109 参见胡代光主编:《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21 页。
     110 参见秦梦群:《美国教育法与判例》,(台)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10-11 页。
    111 参见[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87—90 页。
    112 参见[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87 页。
    113 参见[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胡骑等译,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第 195 页。
    114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下),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年版,第 332 页。
    115 参见[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下),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358 页。
    116 参见[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第 170页。
    117 参见[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3 页。
    118 参见[美]丹尼斯·穆勒:《公共选择》,王诚译,商务印书馆 1992 年版,第 2 页。
    119 参见[美]jon Pierre、B.Guy petrs:《治理、政治与国家》,谢宗学等译,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2年版第 66-83 页。
    120 参见[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13 页。
    121 参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 年第 5 期。
    122 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载《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 年第 2 期,第21-26 页。
    123参见[美]jon Pierre、B.Guy petrs:《治理、政治与国家》,谢宗学等译,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2年版第 93-107 页。
    127 参见[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81-83 页。
    128 [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75 页。
    129 参见黄锦堂:《依法行政原则》,载台湾行政法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社公司 2001 年版,第 34 页。
    130 参见参见许育典:《法治国与教育行政》,(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版,第 78 页。
    131 [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76 页。
    132 参见叶阳明:《德国宪政秩序》,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5 年版,第 64 页。
    133 参见周天玮:《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78 页
    134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编:《联邦德国的宪法和行政法》(内部资料),第 57 页。。
    135 此部分论述亦见马怀德主编:《法律的实施与保障》,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5 页。
    136 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 1965 年版,第 138 页。
    137 参见周天玮:《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89 页。
    138参见(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46-47 页。此部分论述亦见马怀德主编:《法律的实施与保障》,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5 页。
    139 (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47-48 页。
    140 参见许育典:《法治国与教育行政》,(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版,第 92 页。
    141 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第 172 页。
    142 参见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4 页。
    147 参见韩大元:《韩国宪法上的受教育权概念》,载郑贤君主编:《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5-156 页。
    148 周志宏:《学习权序论》,载翁岳生教授祝寿文集编辑委员会:《当代公法新论》,元照出版公司 2002年版,第 207-208 页。
    149 [日]大沼保昭:《人权、国家与文明》,王志安译,三联书店 2003 年版,第 203 页。
    150 参见[日]大沼保昭:《人权、国家与文明》,王志安译,三联书店 2003 年版,第 220 页。
     151 参见莫纪宏:《受教育权宪法保护的内涵》,载郑贤君主编:《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7 页。
     153 本部分内容参见拙著:《论法律优越原则》,载《法学论坛》2005 年第 1 期。
    154 参见刘莘:《行政法基本原则》,载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89 页。
    155 参见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05—107 页;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78—179 页;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1—56 页。
    156 参见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90 页。
     157 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 109—110 页。
    158 参见许育典:《法治国与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的教育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95 页。
     159 参见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元照出版公司 1997 年版,第 232-233 页。
     163 参见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稻乡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6 页。
    164 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市场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85 页。
     16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73 页。
    166 参见许育典:《法治国与教育行政》,高等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202 页。
    167 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稻乡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6 页。
    168 参见许志雄:《教育基本法的特质——战后日本教育法制焦点问题初探》,载《月旦法学杂志》1995年第 5 期。
    169 To see Robert R. Hamilton, Paul R. Mort,The Law and Public Education,The Foundation Press,Inc、1959,p18、
     170 G. 米尔拉雷:《教育科学导论》,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1-13 页。
    173 参见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上),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546-547 页。
     179 《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第 1 条。
    180 《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第 3 条。
     181 参见杨汉清等:《比较高等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40 页。
     182 参见邵金荣:《中国民办教育立法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6 页。
    183 参见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稻乡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7 页。
    184 参见李惠宗:《教育行政法要义》,元照出版公司 2004 年版,第 312 页。
    185 参见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世界各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内部资料),2004 年 6 月。
    186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编:《联邦德国的宪法和行政法》(内部资料),第 58 页。
    187 参见秦梦群:《美国教育法与判例》,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18 页。
    
    188 参见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元照出版公司 1997 年版,第 227 页。
    189 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元照出版公司 1997 年版,第 151 页。
    190 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元照出版公司 1997 年版,第 155 页。
    191 参见周光礼:《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1 页。
     192 参见姚金菊:《转型期的大学法制》,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2005 年博士论文。
    194 参见《教育行政体制法治化之研究》,载《宪法与法治国行政》,第 457 页。
     196 参见焦笑南:《美 国 、 英 国 、 澳 大 利 亚 的 大 学 治 理 及 对 我 们 的 启 示 》,《 中 国 高 教 研 究 》2005 年 第 1 期 。
    199 参见吴志宏:《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60 页。
    200 参见劳凯声:《教育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70 页。
    201 参见程明修:《行政法之行为与法律关系理论》,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年版,第 222 页。
    202 参见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专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1-133 页。
    203To see Kern Alexander,M、 David Alexander:American Public School Law,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2,p557、
    204 Kern Alexander,M、 David Alexander:American Public School Law,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2,p559、
    205 参见秦梦群:《美国教育法与判例》,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178 页。
    206 参见驻美国芝加哥总领馆教育组:《美国大学教师聘用与考核管理体系》,载教育部国家交流与合作司编:《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内部资料),第 12 期,2005 年 11 月 25 日,第 80-84 页。
    207 秦梦群:《美国教育法与判例》,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172 页。
    208 梁慧星教授在 2006 年全国政协社科 31 组的发言稿:《中国高等教育:“死亡”或者“再生”?》,载 http://www3、jci、jx、cn/skx/doss/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7&ID=7875。
    209 参见劳凯声:《教育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63 页。
    210 To see Michael W、 La Morte:School law cases and concepts,Prentice-hall,Inc.1987,p21。
    211 参见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93 页。
     212 参见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93 页。
    214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1/12/content_5596078.htm. 宫靖《南通义务教育高收费调查:穷教育为了大城建》.
    217 参见[荷兰]弗兰斯、F、范福格特主编:《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16-117 页。
     218 参见[荷兰]弗兰斯、F、范福格特主编:《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12 页。
    219 参见李惠宗:《教育行政法要义》,元照出版公司 2004 年版,第 173 页;《教育行政体制法治化之研究》,载《宪法与法治国行政》,第 447 页。
    220 参见《教育行政体制法治化之研究》,载《宪法与法治国行政》,第 447-448 页。
    221 参见李惠宗:《教育行政法要义》,元照出版公司 2004 年版,第 106 页。
    222 参见周光礼:《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44 页。
    223 参见[英]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刘升华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247-248 页。
    224 参见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以色列专辑)(内部资料),2005 年 5月 1 日,第 3 期,第 26 页。
    225 参见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美国专辑)(内部资料),2005 年 9 月20 日,第 7 期,第 13-15 页。
    226 参见郭为藩:《转变中的大学——传统、议题与前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9 页。
    227 参见黄东熊:《日本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上),载《中兴法学》总第 33 期,1992 年 4 月,第4 页。
    228 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世界各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内部资料),2004 年 6 月。
    229 参见黄东熊:《日本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下),载《中兴法学》总第 34 期,1992 年 11 月,第88 页。
    230 参见郭为藩:《转变中的大学——传统、议题与前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0 页。
    231 许育典:《法治国与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年版,第 51 页。
     232 To see Michael W. La Morte:school law cases and concepts,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07632,p81.
    233 参见王敬波:《高等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2005 年博士论文,第 49 页。
     234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4121.htm。
     235 参见颜国梁:《教育法规》,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184 页。
    236 教育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在教育领域行使国家教育行政权的活动,不仅包括管理公立学校,还包括对教师、学生以及普通民众作出的行政行为。
    237 参见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7 页。
    238 参见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07 页。
    239 陈春生:“事实行为”,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97 页。
    240 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612 页。
    241 王珉灿主编:《行政法概要》,法律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97 页。
    242 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 136 页。
    243 参见[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220-221页。
    244 参见[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221 页;程明修:《行政法之行为与法律关系理论》,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年版,第 292 页。
    245 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659 页。
    246 释字第 540 号解释。
    247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编:《联邦德国的宪法合行政法》,自刊,第 150 页。
    248 参见[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221-226页。
    249 罗豪才等著:《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8 页。
     250 参见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13 页。
    251 参见拙著:《论法律优越原则》,载《法学论坛》2005 年第 1 期。
    252 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4 页。
    253 参见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 页。
    254 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19 页。
    255 参见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9 页。
    256 [英]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366 页。
    257 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22 页。
    258 参见[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88-90 页。
    259 参见[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蒋衡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189 页。
    260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蒋衡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93页。
    261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蒋衡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07-208 页。
    262 参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2003 年 7 月 23 日发布)。
    263 参见[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47 页。
    264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67 页。
    265 参见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庞诗等译,三联书店 2006 年版,第 151 页。
    266 参见张树义:《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治政府》,载法治政府网http://law.china.cn/thesis/txt/2007-01/15/content_1504393.htm。
    269 参见马怀德:《警惕执法者规避法律》,载《法学论坛》2005 年第 2 期,第 14 页。
     270 参见[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24 页。
    271 参见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第 61 页。
    272 参见《教育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载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2004年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93-794 页。
     274 参见张树义:《变革与重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92 页。
    275 以上条件均来源于教育部网站中关于教育行政许可公示的内容,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13650.htm。
    276 参见刘鑫桢:《论裁量处分与不确定法律概念》,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5 年版,第 98 页。
    277 刘鑫桢:《论裁量处分与不确定法律概念》,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5 年版,第 90 页。
    278 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202 页。
     279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 46、47 条。
     281 参见郭为藩:《转变中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94 页。
     282 参见驻英使馆教育处:《英国教育标准局工作概况》,载教育部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司编:《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内部资料),第 12 期,2005 年 11 月 25 日,第 29-31 页。
     283 来源教育部网站,《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简介》,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11728.htm。
    284 来源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11729.htm。
    293 辽宁省对此进行了探索,参见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
    294 莫于川、余凌云等学者分别对此有专门著作,参见莫于川:《行政指导论纲》,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295 盐野宏著:《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42 页。
    296 翁岳生编:《行政法》(下),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910 页。
    297 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43 页。
    298 转引自翁岳生编:《行政法》(下),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911 页。
    299 台北市政府诉愿审议委员会编:《行政争讼法规汇编》,自刊 2003 年版,第 143 页。
    300 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16 页。
    301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34 页。
    302 莫于川:《行政指导的立法约束》,载《中国法学》2004 年第 2 期,第 46 页。
    303参见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庞诗等译,三联书店 2006 年版,第 158 页。
    304参见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庞诗等译,三联书店 2006 年版,第 159 页。
    305 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625 页。
     306 参见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稻乡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8 页。
     309 参见马怀德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行政程序法〉草案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83 页。
    310台北市政府诉愿审议委员会编:《行政争讼法规汇编》,自刊,2003 年版,第 143 页。
    311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编:《联邦德国的宪法和行政法》,(内部资料),第 150页。
    312 台北市政府诉愿审议委员会编:《行政争讼法规汇编》,自刊,2003 年版,第 135 页。
    313 参见[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35 页。
    314 参见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契约与新行政法》,元照出版公司 2002 年版,第 135-144 页。
    315 参见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06 页。
    316 参见王克稳:《经济行政法基本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87 页。
    317 参见马怀德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05 页。
    318 另外,正如督导制度中论述的一样,也可以改革现有督学制度,建立督学联系制度或实行派驻督学的方式。
    319 参见秦梦群:《美国教育法与判例》,高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21 页。
     320 参见周志宏:《教育事务民营化之法律问题——以国民中小学公办民营为中心》,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 年 11 月。
     321 参见参见周志宏:《教育事务民营化之法律问题——以国民中小学公办民营为中心》,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 年 11 月,第 51 页。
     322 [英]约翰·邓恩编:《民主的历程》,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 页。
    324 参见[英]卡罗尔、哈洛、理查德、罗林斯:《法律与行政》(上),杨伟东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第 220 页。
    325 参见[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响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0-111 页。
     330 转引自[美]罗伯特·达尔著:《论民主》,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60 页。
    332 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255 页。
    333[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505 页。
    334 参见见[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505-506页;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第 255 页。
    335 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国家赔偿理论与实务》,自刊 2003 年版,第 57 页。
     339 应松年:《行政规划制度研究》,载《郑州大学学报》2006 年第 1 期。
    340 参见郭为藩:《转变中的大学——传统、议题与前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4 页。
     341 参见“台北市国民中小学校长遴选自治条例”第 2 条、第 3 条、第 8 条。(2000 年颁布)。
    344 参见[英]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65 页。
    345 参见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57-58 页。
    346 To see Kern Alexander, American Public School law,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2,p773-786。
    347 参见孙霄兵、孟庆瑜编著:《教育的公正与利益——中外教育经济政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7 页。
     348 驻英国使馆教育处:《英国大学联合会》,载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编:《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内部资料),第 12 期,2005 年 11 月 25 日,第 51-52 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
    3.[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4.[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
    5.[法]卢梭着:《爱弥尔》(上、下),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 年版。
    6.[美]约翰·杜威着:《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
    7.[法]孟德斯鸠着:《论法的精神》(上),张彦深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
    8.[美]罗伯特·达尔着:《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冯克利校,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9.[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翟秋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10.[法]菲·邦纳罗蒂:《为平等而密谋》,陈叔平、端木美译,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版。
    11.[英]L·T·霍布豪斯:《形而上学的国家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12.[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版。
    13.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14.[德]汉斯·J·沃尔夫等:《行政法》(第一、二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
    15.[英]卡罗尔·哈洛、理查德·罗林斯:《法律与行政》,杨伟东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16.[英]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馆 2002年版。
    17.[德]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
    18.[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
    19.[英]玛丽·亨克尔、布瑞达·里特主编:《国家、高等教育与市场》,谷贤林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20.[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马忠虎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1.[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蒋衡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2.[英]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王春华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3.[美]雷·马歇尔、马克·塔克:《教育与国家财富;思考生存》,顾建新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4.[加拿大]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组织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5.斯蒂芬·鲍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王玉秋、孙益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6.[英]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刘升华译,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27.[法]阿兰·图海纳:《我们能否共同生存——既彼此平等又互有差异》,狄玉明、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28.[法]P·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杨亚平译,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29.[德]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林荣远、冯兴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0.[德]格尔哈德·帕普克主编:《知识、自由与秩序——哈耶克思想论集》,黄冰源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31.[英]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32.[英]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33.[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34.[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
    35.[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
    36.[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年版。
    37.[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年版。
    38.[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版。
    39.[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
    40.[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41.[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三联书店 2004 年版。
    4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
    43.[美]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 2001 年版。
    44.[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 2003年版。
    45.[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46.[法]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财产·法律与政府》,秋风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47.[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暌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
    48.[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49.[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等译,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50.[日]约翰·邓恩编:《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51.[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
    52.[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53.[美]杰瑞·L、马肖:《行政国的正当程序》,沈岿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54.[日]阿布照哉·池田正章、初宿正典·户松秀典:《宪法》(上、下),周宗宪译,元照出版社 2001 年版。
    55.[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
    56.[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版。
    57.[德]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孙则明译,商务印书馆1960 年版。
    58.[美]丹尼克·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59.[美]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王承序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60.[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61.[法]爱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 2005 年版。
    6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年版。
    63.[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三联书店 2005 年第2 版。
    64.[美]詹姆斯·L·多蒂、德威特·R·李:《市场经济读本》,林季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65.[澳大利亚]菲利普·佩迪特:《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66.[德]卡尔·曼海姆:《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现代社会结构的研究》,张旋平译,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67.[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李永宏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68.[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1.应松年主编:《行政行为法——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2.应松年主编:《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
    3.应松年主编:《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
    4.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5.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年版。
    6.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7.马怀德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8.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9.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出版社 1988 年版。
    10.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 年版。
    11.范扬:《行政法总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年版。
    12.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学背景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3.薛刚凌主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14.湛中乐主编:《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5.高家伟主编:《教育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16.刘剑文主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7.于安编著:《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8.杨解君主编:《行政许可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19.叶必丰、周佑勇:《行政规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20.董炯:《国家、公民与行政法——一个国家、社会的角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1.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2.黎军:《论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3.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24.罗豪才等:《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5.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6.王焱等编:《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三联书店 2003 年版。
    27.翁岳生编:《行政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
    28.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9.陈敏:《行政法总论》,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年版。
    30.李震山:《行政法导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版。
    31.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局 2004 年版。
    32.王和雄:《论行政不作为之权利保护》,三民书局 1994 年版。
    33.赖恒盈:《行政法律关系论之研究——行政法学方法论评析》,元照出版公司 2003 年版。
    34.蔡维音:《社会国之法理基础》,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2001 年版。
    35.台湾行政法学会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上、下),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年版。
    36.台湾行政法学会编:《行政契约与新行政法》,元照出版公司 2002年版。
    37.台湾行政法学会编:《行政程序法之检讨、传播行政之争讼》,元照出版公司 2003 年版。
    38.法治斌:《信息公开与司法审查》,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2003 年版。
    39.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40.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稻乡出版社 1997 年版。
    41.周志宏:《私人兴学自由与私立学校法制之研究》,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42.周志宏:《学术自由与高等教育法制》,高教出版2002年版。
    43.许育典:《法治国与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的教育法》,高等教育2002年版。
    44.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台湾元照出版公司 1997 年版。
    45.李惠宗:《教育行政法要义》,台湾元照出版公司 2004 年版。
    46.劳凯声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7.劳凯声:《教育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
    48.龚向和:《受教育权论》,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49.秦惠民:《走入教育法制的深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0.吴志宏:《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51.陈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52.邵金荣:《中国民办教育立法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53.杨汉清、韩骅编着:《比较高等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54.陈永明、胡东芳、郭继东、白芸:《比较教育行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55.杨成铭:《受教育权的促进和保护》,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
    56.周光礼:《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57.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2000 年版。
    58.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
    59.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
    60.希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61.郑贤君主编:《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版。
    62.姚云:《美国高等教育法治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63.史庆璞:《美国宪法与政府权力》,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版。
    64.马燕编:《蔡元培讲演录》,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65.陈鹏、祁占勇:《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66.张新平:《教育行政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67.郑良信:《教育法学通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68.黄仁贤:《中国教育管理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69.姜国钧:《中国教育周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70.光明日报教育部编:《大学校长访谈录》,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 年版。
    71.谢泳、智效民等着:《逝去的大学》,同心出版社 2005 年版。
    72.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73.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74.陈鹏:《公立高等学校法律关系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75.顾海良主编:《教育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年版。
    76.曹淑江:《教育制度和教育组织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7.高金岭:《教育产权制度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8.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79.孙霄兵、孟庆瑜编着:《教育的公正与利益——中外教育经济政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80.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81.郝维谦、李连宁主编:《各国教育教育法制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1.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00 年第 4 期。
    2.湛中乐、李凤英:《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兼论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之完善》,《中外法学》2000 年第 4 期;
    3.许宗力:《国家机关的法人化——行政组织再造的另一选择途径》,载《月旦法学杂志》,2000 年 2 月。
    4.郭荣:《我国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与西方的大学自治》,《高等教育研究》1999 年第 5 期。
    5.李立志、薛继红:《关于教育平等追求的代价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年第 4 期。
    6.许育典:《学习自由 VS、学习权/受教育权》,《成大法学》第七期,2004 年 6 月。
    7.董保城:《修改大学法之刍议——以“公立大学公法人化之争议”为题》,载《宪政时代》第十七卷,第四期。
    8.董保城:《公立大学组织再造之再造——从法治斌教授为修订大学法撰文谈起》,载《法治与现代行政法学》,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
    9.李建良:《基本权利的理念变迁与功能体系——从耶林内克“身份理论”谈起》(上),载《宪政时代》,第二十九卷第1期。
    10.李建良:《留校查看的私校学生——公权力之授予、学校与学生间之法律关系及其行政争讼》,载《月旦法学杂志》,1995 年 10 月。
    11.李建良:《公立大学公法人化探析》,《台大法学论丛》第二十九卷第四期,2001 年 7 月。
    12.李建良:《浅谈校园人权的实然与应然——从“一只鞋”说起》,载《法治与现代行政法学》,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
    13.薛化元:《国家权力与教育内部事项的历史考察——以教育基本法规范国家权限之争议为核心》,载《月旦法学杂志》,1995年第5期。
    14.许志雄:《教育基本法的特质——战后日本教育法制焦点问题初探》,载《月旦法学杂志》,1995年第5期。
    15.周志宏:《教育基本法的规范内容——几个可能的思考方向》,载《月旦法学杂志》,1995年第5期。
    16.周志宏:《教育事务民营化之法律问题——以国民中小学公办民营为中心》,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 年 11 月。
    17.周志宏:《教育行政机关对私立学校之监督——以董事会相关争议问题为中心》,载《法治与现代行政法学》,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
    18.林世宗:《宪法与大学法对于学术自由之保障》,载《宪政时代》第十七卷,第四期。
    19.陈爱娥:《“两性平等教育法”草案与“两性地位之实质平等”》,载《月旦法学》(NO、84)2002 年5月。
    20.陈爱娥:《行政行为形式——行政任务——行政调控》,载《月旦法学杂志》,2005 年 5 月。
    21.林建中:《我国对私立学校管制之理论基础、基本态度、管制手段及其间矛盾性之探讨》,载《宪政时代》第二十二卷第1期。
    22.黄东熊:《日本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上),载《中兴法学》,总第 33 期,1992 年 4 月。
    23.黄东熊:《日本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下),载《中兴法学》,总第 34 期,1992 年 11 月。
    24.程明修:《行政行为形式选择自由——以公私协力行为为例》,载《月旦法学杂志》,2005 年 5 月。
    25.蔡秀卿:《从行政之公共性检讨行政组织及行政活动之变迁》,载《月旦法学杂志》,2005 年 5 月。
    26.城仲模:《法律保留之现代意涵》,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 年 7月。
    27.李仁淼:《大学自治与退学处分》,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 年 3月。
    1.国家教育委员会情报资料室、政策研究室编:《外国教育法选编》,法律出版社。
    2.辽宁省职工教育研究会编:《外国教育立法资料选编》,自刊,1986年。
    3.教育部法制办公室:《世界各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自刊,2004年 6 月。
    4.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第 2 期),2005年 4 月 8 日。
    5.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第 3 期),2005年 5 月 1 日。
    6.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第 7 期),2005年 9 月 20 日。
    7.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第 8 期),2005年 10 月 8 日。
    8.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第 10 期),2004 年 12 月 27 日。
    9.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第 12 期),2005 年 11 月 25 日。
    10.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教育调研材料汇编》(第 13 期),2005 年 12 月 8 日。
    11.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2.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编:《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规章选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3.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大会建议书专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4.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Robert R. Hamilton/Paul R. Mort,The law and public education,The Foundation Press,Inc.1959.
    2. Michael W · La Morte, School Law: cases and concepts, Prentice-Hall,Inc,1987。
    3.Kern Alexander, American Public School law, West Publishing company(THIRD EDITION) ,1992。
    4.Oliver Hyams, Law of Education, Sweet & Maxwell Ltd,1998。
    5.N Douglas Lewis,Law and governance:the old merits the new,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1.
    6.Lon L Fuller,The principles of social order,Oxfoed-portland Oregon,2001.
    7.John M. Scheb,John M. SchebII,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ss,Thomson Learning ,IN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