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任何一种单一的养老方式都不能满足老人养老的需求,需要建立家庭、社区、政府、非营利组织共同支撑的养老保障网络——居家养老,它是一种顺应福利多元化趋势的养老方式。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正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解决养老问题的共识。
     第1章,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居家养老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是近十年的事情,它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照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化福利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居家养老的概念还没有统一起来,有场所论、主辅论等五种观点,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地为“主辅论”。居家养老的内容包括:物质帮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特征主要有:养老功能全方位性、多元性、社区性、方便性。
     第2章,中国城市居家养老主体的地位与功能。居家养老的主体有家庭、社区、非营利组织、政府。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福利的原始提供者;社区既可满足老人在家养老的愿望,又能弥补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不足;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是通过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非营利组织提供养老服务来实现的,非营利组织起到桥梁作用;政府在居家养老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3章,中国城市居家养老典型分析。中国的居家养老主要有三种典型方式,分别是大连的居家养老院、上海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宁波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国的居家养老存在服务项目少、内容简单、资金缺乏、功能设置不合理、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居家养老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参与、服务专业化,以及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第4章,英国、日本的居家养老。英国、日本特别重视家庭的养老功能,英国主要采用社区照顾的方式,为老年人和社会需要援助的人提供适当的社区照顾和支援,从而使这些人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和社区环境中过独立、正常的生活;日本制定护理保险法强化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服务内容多达142页,分别有居家上门服务、短时托付服务、长期照顾服务、健康指导服务。
     第5章,构建中国城市居家养老体系。中国城市和谐居家养老体系包括:政府、社区、家庭、非营利组织等多种主体,在居家养老中,需要政府科学掌舵、社区积极服务、非营利组织大力合作、家庭履行义务。居家养老应遵循:实用性、多元性、以人为本、法制原则。居家养老所要达到的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With the advent of population aging society, there is no single approach can meet the pension needs of the aged. It needs to build pension protection network----home care and pension, which is supported jointly by family, community,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e home care and pension is an approach to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welfare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of social home care and pension is becoming the consensus to solve the pension problems in the world which is including our contries.
     First chapter is that the conceptions and relative theoretics of urban home care and pension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home care and pension appears and be developing in our contry. Home care and pensio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ommunity care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So far, the concept of home care has not unified, there are five views including "place theory" and "major and minor theory"which is recognized by most people. Home care and pension includes material assistance, life care, spiritual comfort and health c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me care includes full of caring functions, diversity, community and convenience.
     Second chapter is that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urban home care's main body in China. The main body of home care includes family, communit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The family is the basic cell of social life and the original provider of social welfare; the community can not only meet the elderly aspirations of home caring, but also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ages of institutional pension and family pensi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aking part in home care and pension is by the government which will purchase the home care services from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it plays a bridging role; the government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hom care and pension.
     Third chapter is that analysis of Chinese typical urban home care and pension. There are three typical ways for Chinese home care and pension:they are Dalian's-home nursing homes、the government buying home care services in Shanghai、Ningbo'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aking part in the home care services.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Chinese home care and pension system, such as few services、simple content、lack of funds、unreasonable function setting、low service quality and so on. Home care and pension need strong support from government、community involvement、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providing divers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Forth chapter is that the home care and pension in England and Japan.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family tending, the aged and some people who need help are supplied with appropriate community care and support in United Kingdom, thus these people can have independent, normal lives in their familiar home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 the nursing care insurance law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ervice for home care and pension in Japan, and service contents are up to 142 pages;they are home services、short entrusted services、long-term care services and health aide services.
     Fifth chapter is that 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urban harmonious home care and pension system. Chinese urban harmonious home care and pension system including: government、communities、families、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subjects. We need scientific steering by government、active service from communities、strong co-operation from non-profit organizations、families'obligations.Home care and pension system should follow:practical、diversity、people-oriented、legal principles. Home care and pension system's goal:elderly pension、elderly medicine、elderly teach、elderly learn、elderly fun、elderly worthness.
引文
[1]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2]姚远.非正式支持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老龄问题应对方式再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0.
    [3]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4.
    [4]阎坤.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
    [5]邬沧萍.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
    [6]宋金文.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
    [7]范斌.福利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
    [8]韩鹏.老年人口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
    [9]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4.
    [10]石涛.家庭与老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6.3.
    [11]苏珊·特斯特.周向红译.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
    [12]刘苓玲.老年社会保障.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5.
    [13]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5
    [14]彭高建.中国养老保险责任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15]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
    [16]边恕.中国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
    [17]刘苓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
    [18]郝书辰,董西明.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
    [19]陈立行,柳中权.向社会福祉跨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
    [20]彭希哲,梁鸿.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1]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2]杨团.社区公共服务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4]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25]白益华、吴忠泽.中国社会福利.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26]文军、王世军.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社会发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7]孙光明、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8]韦克难.社区管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9]徐永祥.社区发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0]刘学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1]彭艳芳.国内城市居家养老的研究综述.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3.
    [32]张春艳.居家养老研究综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7.1.
    [33]唐咏.居家养老的国内外研究回顾.社会工作(下半月),2007.2.
    [34]欧莹莹.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综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5]朱峥嵘.老有所养、老有所保、老有所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6]廖国民,潘剑锋.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农村养老.宁夏社会科学,2009.1.
    [37]吴阳.构建和谐社会养老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上海经济研究,2007.11.
    [38]沈洁.从日本养老需求变化看老人福利政策选择的走向.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9]邬沧萍.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的前景和对策.人口研究,2004.1.
    [40]黄夏莹.居家养老社区支持.社区,2002.3.
    [41]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问题的未来之路——“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纪要.人口与经济,1999.2.
    [42]刘晶.城市社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探索.人口学刊,2005.1.
    [43]童欣.日本家庭经济制度变迁与养老方式选择的思考.现代日本经济,2005.1.
    [44]陈军.居家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社会,2001.9.
    [45]赵丽宏.我国与西方养老现状之比较及其启示.学术交流,2005.12.
    [46]顾大男,柳玉芝.我国机构养老老人与居家养老老人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比较研究.人口研究,2006.5.
    [47]杜午禄.中国家庭养老问题探索.人口与经济,1995.4.
    [48]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经济评论,2000.3.
    [49]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0.3.
    [50]张敏杰.中外家庭养老方式比较和中国养老方式的完善.社会学研究,1994.4.
    [51]王静,范绮萍,李雪霜.我国养老模式发展与探索.现代护理,2005.11.
    [52]孙文婷.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家居养老和家居护理养老模式的探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
    [53]刘晓梅,杨福彬.家庭养老院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民政,2003.5.
    [54]丁安祥.居家养老有新招.社区,2004.1.
    [55]蒋岳样,斯雯.老年入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人口与经济,2006.3.
    [56]黄夏莹.居家养老社区支持.社区,2002.3.
    [57]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商业研究,2005.12.
    [58]于成先.依托社区加强养老体系建设.工会论坛,2005.4.
    [59]何荣.居家养老是我区城镇化养老的最佳模式选择.新疆社科论坛,2005.6.
    [60]林娜.社区化居家养老论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2.
    [61]袁浩斌,杨英华,吕探云等.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现状调查.上海护理,2001.1.
    [62]施学莲.社区服务养老模式探讨.广西社会科学.2004.1.
    [63]赵立新.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养老式社区养老.人口学刊,2004.3.
    [64]姚远.变化中的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南方人口,1999.2.
    [65]范明林.老人家庭照料需求和社区服务网络.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66]粱鸿.养老方式及其发展的选择.探索与争鸣,2002.10.
    [67]程远,张真.上海市区老年人养老意愿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4.
    [68]姜夏烨.家庭养老服务网VS机构养老——一种选择机制上的融合.西北人口,2006.4.
    [69]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商业研究,2005.12.
    [70]施玲.我国城乡老龄特点、养老模式与养老保障研究.上海农村经济,2006.6.
    [71]张昆玲,张红娟.探讨养老模式构建和谐社会.科学之友,2006.5.
    [72]费孝通.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些思考.社区,2005.7.
    [73]王锦成.居家养老:中国城镇老人的必然选择,人口学刊,2000.4.
    [74]刘伟能.社区服务的理念、功能和特色.中国社会工作,1997.2.
    [75]杨团.中国的社区化社会保障与非营利组织.管理世界,2000.1.
    [76]侯志阳.困境与出路:管窥居家养老.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4.
    [77]李晓华.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理论学刊,2005.10.
    [78]夏学銮.社区发展的理念探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4.
    [79]于潇.公共机构养老发展分析.人口学刊,2001.6.
    [80]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
    [81]柏萍.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及其对策探讨.广东社会科学,1999.5.
    [82]赵立新.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式社区养老.人口学刊,2004.3
    [83]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
    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84]杨蓓蕾.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探索与争鸣,2000.12.
    [85]丁润萍.城市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86]周洪宇.发达国家的社区建设及其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
    [87]陈德君.论社区服务与养老保障.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
    [88]鄢盛明,陈皆明,杨善华.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1.1.
    [89]施学莲.社区服务养老模式探讨.广西社会科学,2004.1.
    [90]晏凤鸣.南京的社区建设与非赢利组织发展.南京人口管理学院学报,2005.7.
    [91]金双秋.满足城市社区老人的需求构建社区综合保障网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92]鞠正江.关于现代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城市管理,2005.5.
    [93]董明伟.社区非政府组织建设与社区意识的培育.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94]秋山智久.社会福の思想·理论と今日の课题 筒井害房,2004.
    [95]武川正吾.福祉社会と社会保障.东洋经济,2004.
    [96]武川正吾.社会政策のなかの现代.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
    [98]菅沼隆.社会福祉.GHQ日本占领史23卷.日本图书セソタ-1998.
    [99]正村公宏.福祉国家から福祉社会まて.筑摩书房.2000.
    [100]古川孝顺.社会福祉改革.诚信书房,1995.
    [101]坂田周一.社会福祉政策.有斐阁.2000.
    [102]田多秀範.现代日本社会保障论.光生食宿.1994.
    [103]Adams, Beft.Kinship in an Urban SeRing.ChicagO:Markhan,1968:33-34
    [104]Gonnot,Jean-Pierie,Nico Keilman and Christopher Print. SocialSe curity, Household,and Family Dynamicsin Aging Societie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101-102.
    [105]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Implication. New York,1956: 121-122.
    [106]WilJiamm G. Cockerham, This Aging SOCiety,Prentice-hall, Inc.,1991:95-97.
    [107]Donald O.Cowgill and Lowell D. Holmes. Eds, Aging and Modernization.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1986:78-79.
    [108]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1996 Revision, New York,1998:15-16.
    [109]United Nations. Pronles of Coordinating Bodies on Aging and NGOs for Older Personsin Asiaand the Pacinc.NewYork,1997:22-24.
    [110]World Bfink.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New York WorJd Bank,1994:45-46
    [111]Thomas Wolf. The Management of Nonpront Organiz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tess, 1990:123-125
    [112]James E. Thomton and Earl R. Winkler, Ethics and Aging,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1998:45-46.
    ①梁捷.光明日报.2010年7月15日.
    ①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www.cncaprc.gov.cn,2010年7月13日.
    ②杨慧.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6.5(4).
    ③田雪原,王国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229-230页.
    ①田雪原,王国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230-231页.
    ②丁军强.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分析对策[J].理论月刊.2002.10.
    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35-236.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7页.
    ①吴忠观.当代中国人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析与道路选择(博士论文),2002年6月.
    ①陈娄妍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6月第13页.
    秦雄伟,王敬弘.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卫生发展的挑战及对策.中国卫生经济.1998(5):第37页
    ①曹丽.我国城市居家养老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第32页.
    ①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2期第59页.
    ②曾智.我国居家养老模式比较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8页.
    ③曹丽.我国居家养老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7月第29页.
    ④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2期第59页.
    ①袁辑辉.养老的理论与实践.老年学文集之六.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
    ②陈大亚.家庭养老问题探讨.研究与探讨,1998年第9期.
    ③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未来之路.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2期.
    ④转引自毛满长.西北地区社区居家养老:功能、限度与完善.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60页.
    ⑤洪国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人口研究,1997年第4期.
    ⑥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中国老年学,2000年第2期第12页.
    ①祁峰.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居家养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16页.
    ①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1页.
    ①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中国的养老之路.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页.
    ①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经济评论,2000年第3期第59页.
    ②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①袁辑辉.养老的理论和实践.老年学文集之六.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
    ②陈大亚.家庭养老问题探讨.研究与探讨,1998年第9期.
    ③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在全国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闭幕上的讲话,1998年.
    ④陈军.居家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社会2001年第9期.
    ⑤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问题的未来之路.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2期.
    ①转引自毛满长.西北地区社区居家养老:功能、限度与完善.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60页.
    ②刘笠萍.城镇养老的现状及对策.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第57页.
    ③洪国栋.关于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中国老年学学会编中国养老之路.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版第63-67页.
    ①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中国老年学,2000年第2期第121页.
    ①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经济评论,2000年第3期59-60页.
    ①转引自吴春娟.无锡市南长区居家养老推进机制研究.同济大学MPA论文,2008年5月第23页.
    ②转引自武丽.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发展可行性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第19页.
    ①吴春娟.无锡市南长区居家养老推进机制研究.同济大学MPA论文,2008年9月第24页.
    ②丁润萍.论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57页.
    ①丁润萍.论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58页.
    ②本小节内容参考张瑞风.潍坊市城市居家养老模式构建研究.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第26-29页.
    ①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中华老年学杂志,2000年第2期第121页.
    ①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中华老年学杂志,2000年第2期第121页.
    ①徐勒.老龄化社会需要提倡老年人自立.人口学刊,1999年第3期.
    ②关于社区性特征见本论文第7章.英国的社区照顾日本的居家护理服务.
    ①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第43页.
    ②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第44页.
    ③Evers, A.& Oik, T., Wohlfahrts pluralismus:Vom Wohlf ahrts Staat Zur Wohlfahrts Gesellschaft, Opladen,1996, P. 23.
    ①邬沧萍.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279页.
    ②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108页.
    ①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108-109页.
    ②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109页.
    ③邬沧萍.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73页.
    ①曹丽.我国居家养老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第20页.
    ②姚远.中国家庭养老内容.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4月77-79页.本部分内容借鉴姚远成果,感谢.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第22-23页.
    ①刘灵芝.中国公民养老权论.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12月.本部分内容参考其论述,感谢
    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2341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30页.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第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页.
    ②转引自朱力 社会学原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第143页.
    ③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455页.
    ④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11-112页.
    ⑤童欣.中国家庭养老方式的演变与选择.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第2页.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3页.
    ②李辉.长春市城乡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人口学刊,2006年.
    ③阳艳珠.贵阳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贵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第6页.
    ①龙书芹,凤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第103页.
    ①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分析.人口研究,1998年第4期.
    ①姚远 非正式支持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0月第94页
    ①徐永祥.社区发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69-170页.
    ②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规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50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2006年12月.
    ①任丽新.社区服务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社会,2001年第1期第15页.
    ①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首创“居家养老”模式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2期.
    ①吴东民.非营利组织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3页.
    ②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页.
    ①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第3页.
    ②文军,王世军.非营利组织与中国社会发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5页.
    ①赵静.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保障问题研究.陕西师大硕士论文,2008年第9-10页.
    ①蒋丽萍.居家养老中民间组织的角色和作用.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6月第28页.
    ①王德文.发展型政府的养老保障职责.涉外税务,2009年第9期第14页.
    ①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公报.2006年全国计划生育主要数据公报(2007年第2号)2007.3.26
    ②唐灿.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第202页.
    ①潘金洪.多视野下的政府养老责任.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65页.
    ①崔岩.居家养老模式中的政府作用.商业环境,2008年第8期第101页.
    ①王德文.发展型政府的养老保障职责.涉外税务,2001年第9期第15页.
    ①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首创“居家养老”模式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2期
    ①唐碧.我国城市政府在居家养老中的职能定位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4月第36页.
    ②上海市民政局.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直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www.mca.gov.cn/2007.11.9.
    ①李慷.关于上海市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民政,2001年第6期第34页.
    ①张凡.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9年第3期第5页
    ②张凡.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9年第3期第6页
    ①唐碧.我国城市政府在居家养老中的职能定位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4月第47页.
    ①吴菲霞.我国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发展对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39页.
    ②吴菲霞.我国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发展对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36页.
    ①上海市老龄办.上海市老龄办2006年工作总结.上海民政,http:www.shmzj.gov.cn,2007.11.11.
    ①吴菲霞.我国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发展对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40页.
    ②高菊兰.上海倾力打造养老照料需求评估体系.社会福利,2006年第7期第58页,
    ③本节内容参考吴玉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④中国81890服务网www.81890.gov.cn,2006年1月.
    ⑤董章成.浙江省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政策思路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15-120页.
    ①吴玉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20页.
    ①吴玉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22页
    ①宁波市海曙区星光敬老协会:“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探索”,2005年10月。
    ①吴玉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29页
    ①吴玉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31页.
    ①吴春娟.无锡市南长区居家养老推进机制研究.同济大学MPA论文,2009年8月第38页.
    ①邬沧萍,孙鹃娟.加强老龄工作机构行政职能促进老龄事业发展.中国老龄网,2006年6月20日.
    ①任炽越.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思路.社会福利,2005年第1期第29页.
    ①王振华等.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7页.
    ①夏学銮.社区回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141页.
    ①谢美娥.老人长期照顾的相关论题(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14页.
    ①仝利民.社区照顾:西方国家老年福利服务的选择.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23页.
    ①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149页.
    ②市町村:在日本称为“基础自治体”的地方政府“市”、“町”、“村”的总称,也是日本最低层的地方政府。其上有被称为“广域自治体”的“都”、“道”、“府”、“县”的地方政府。此外,都政府之下的特别区也同样是最基层的地方政府,全部合称为“市区町村”,类似于我国的社区。
    ①宋金文.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235页、236页.
    ②宋金文.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235页、236页.
    ①李鹏军.日本老龄化及其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7月第141页.
    ②仝利民.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38页.
    ①宋金文.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229页.
    ②仝利民.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34页.
    ①宋金文.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232页.
    ①仝利民.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54页.
    ①张暄.日本老人福利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城市问题,2001年第2期第58页.
    ①规范家庭养老保障制度问题课题组.规范家庭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31-34.
    ②尹豪.韩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社会保障.人口学刊,2000年第5期第29-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