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许多方面。目前交通拥堵是城市公害,不仅在于它影响城市正常社会秩序,而且还引发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就能源消耗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而言,交通拥堵无疑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是出行时间和费用(出行成本)的消耗增加。其次,出行成本的增大,可能会抑制出行,致使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本质特征不仅有其技术内涵,而且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更赋予其政府行为的属性。因此,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既要从技术问题着眼,也要在一定的宏观和微观的政策框架下,从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入手。本文对城市交通拥堵做了一番概述,并分析了交通拥堵的成因——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结合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当前的国情,提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战略和策略。在宏观战略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策略上改善城市交通管理。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面,应该把握交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巴士快速交通模式和轨道交通模式;在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应立足于规划、调控、监管和服务这四个维度,从行政管理手段和技术管理手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通过行政管理手段进行“节源”,减少城市交通流量;同时利用技术管理手段,通过对城市交通的管制和合理引导,均匀交通负荷,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能。
In China, the main problem of urban traffic is traffic jam. The governance for traffic jam is complicated and systematical project, which refers to many cases, such a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s life, and so on. At present, traffic jam becomes urban nuisance, which not only affects normal social order but continually aggravates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urban areas. Taking energy consuming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raffic installation as an example, traffic jam wastes these resources. Traffic jam affects social life. Firstly, it increases transportation costs, including time and expenses; secondly, it declines life quality of people in urban areas because of high costs.
     Not only technical meaning but also nature of government 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governance of traffic jam in urban areas. Therefore, we should start from technique and society, economy and life under some macro and micro policy structure to solve traffic jam. The paper summaries traffic jam in urban areas, and analyzes macro and micro reasons. Combined with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governing traffic jam in urban areas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in China, the paper shows some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governing traffic jam: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ffic and improving traffic management in urban areas. In strategies, we should seize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traffic, develop traffic mode of bus and railway; in policies, we should base on four dimensions: planning,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servicing to reduce traffic flow and to equalize traffic load and improv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raffic in urban areas.
引文
1 梅振宇,王炜,陈峻,葛宏伟﹒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交通,2004(4).
    2 陆化普﹒21 世纪中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1998(3).
     1 张旭霞﹒市政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P218.
    
    1 张觉文﹒市政管理新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P65.
    2 王炜,过秀成等﹒交通工程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P131.
    
    1 李林波,万燕花,张勇平﹒城市交通拥挤发生的一般规律[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1).
    2 陆化普﹒解析城市交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P62.
    
    1 V 表示需求流量;C 表示实际交通中道路的通行能力.
    2 杜德彬﹒优化交通环境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4).
     1 赵建有﹒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P35—37.
    
    1 吕立生﹒城市交通阻塞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2 全永焱﹒城市交通系统基本属性和规律初探[J]﹒城市规划,1999(6).
     1 全永焱﹒城市交通系统基本属性和规律初探[J]﹒城市规划,1999(6).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4﹒P279
    2 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 年﹒P36—37 页
     1 周学﹒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4(4).
     1 曲远程,刘晓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1 刘东平﹒大城市交通问题研究[M]﹒珠海人民出版社,2001﹒P16.
     1 邵祖峰﹒城市道路交通堵塞治理研究[J]﹒城市交通,2005(1).
     1左铁镛,辛铁墚﹒北京交通与奥运[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P34.
     1 左铁镛,辛铁墚﹒北京交通与奥运[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P111.
    
    1 魏本杰﹒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解决策略研究[J]﹒城市问题,1998 (5).
    2 全永焱,刘小明等﹒路在何方:纵谈城市交通[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P62.
    
    1 杨新苗,马乐﹒伦敦市中心区交通拥挤收费实施周年回顾[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4(3).
    2 伦敦收“进城费”减少交通拥堵﹒新京报/2007 年//4 月//22 日/第 B03 版.
     1 刘钧﹒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又一良方—评析伦敦实施道路拥挤收费[J]﹒上海综合经济,2005(5).
    
    1 项陆海,李朝阳﹒日本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J]﹒科技与经济,2000(1).
    2 张甲雄﹒日本的城市交通[J]﹒国外交通运输﹒1998(9).
    
    1 李康﹒国外和我国香港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经验[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10).
    2 张甲雄﹒日本的城市交通[J]﹒国外交通运输﹒1998(9).
    3 杨春山﹒美国与欧洲交通政策比较[J]﹒译自 UITP 杂志 1993 年第 3 期.
    
    1 杨文平﹒新加坡的城市管理[J]﹒汽车运用,1998(3).
    2 高扬,郭长宝,刘欣﹒库里蒂巴市的公共交通[J]﹒城市公共交通, 2003(4).
     1 陈小雁﹒海外城市交通模式[J]﹒交通学术,2004(12).
    
    1 马荣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3.
    2 黄细洋,祝明霞﹒国外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及其借鉴[J]﹒交通环保,2005(4).
    3 苏珊·E·布罗迪﹒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1996(2).
    1 全永焱﹒城市交通系统基本属性和规律初探[J]﹒城市规划,1999(6).
    2 肖健飞﹒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模式[J]﹒城市问题,1996(4).
    3 C·梭罗﹒谈谈中国基础建设问题[N]﹒人民日报,1997-3-3.
    4 胡润洲﹒从节约用地与地下空间开发看中国大城市地铁建设与发展[J]﹒综合运输,1997(5).
     1 陈雪明﹒巴士快速交通和中国公交优先战略[J]﹒城市交通,2003(10).
     1 陈雪明﹒巴士快速交通和中国公交优先战略[J]﹒城市交通,2003(10).
    1 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年.P112.
    2 同上.P114.
     1 扈振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J]﹒铁道建筑技术,2001(11).
    1 王翠文﹒市政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P65.
    2 张旭霞﹒市政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P225
    
    1 ERPS[0]是指电子收费系统.
    2 王一﹒城市交通的公共经济问题[J]﹒城市问题,1997(6).
    3 HOV(high occupancy viechle)是指一辆车里必须乘坐两人以上.
     1 城市交通管理机制及其发展﹒中国公交网 http://www.cupta.net.cn 2006
    [1] 张觉文.市政管理新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 孙学玉.公共行政学论稿[M].人民出版社,1998
    [3] 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周俊.城市管理学导论[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6] 张旭霞.市政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7] 顾丽梅.治理与自治:城市政府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6
    [8] 白建民,王欣,王薇.现代城市管理[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9]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 王翠文.市政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11] 王俊豪.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2] 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 段里仁.城市交通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 肯尼思·巴顿著,冯宗宪译.运输经济学[M] .商务印书馆,2001
    [15] 王洪芬,刘锡明.城市规划与管理[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
    [16] 约翰·M·利维,张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 任晓.中国行政改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8] 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2003
    [19] 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年
    [20] 雷晓燕.现代轨道理论研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1] 段里仁.城市交通概论—交通工程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出版社,1994
    [22] 郭晓芬,王国仁.交通运输工程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3] 王成钢.道路运输行政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4] 秦四平.运输经济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5] 吴国蔚,王湘丽.香港交通和市政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6] 张鸿雁.城市科学前沿丛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7] 张仲儒.城市社会学[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28] 徐理明.公共市政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29] 傅大友.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M].上海三联书店,2004
    [30] 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1]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2] 王雅莉.公共规制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3] 王育琨.世纪之交的城市发展[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34] 姜杰,彭展,夏宁.城市管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5] 潘小娟.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36] 肯尼思·巴顿著,冯宗宪译.运输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1
    [37] 梅振宇,王炜,陈峻,葛宏伟.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交通,2004 (4)
    [38] 曲远程,刘晓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9] 郭春红.关于中国城市交通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交通运输,2006(11)
    [40] 徐斌,成玉奎.探究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原因[J].山西科技,2007(1)
    [42] 周学.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4(4)
    [43] 陈燕萍.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J].城市规划,2000(3)
    [44] 陈小红,鲍敏.规制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管理,2002(11)
    [45] 王健,胡运权,徐亚国.拥挤定价理论发展及对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3(3)
    [46] 何胜学.道路拥挤定价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5)
    [47] 蒋怀远.试论城市道路交通的经济分析与管理[J].政法学刊,2001(6)
    [48]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5(1)
    [49] 孙国华,黄文艺.论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J].政治生活,2004(7)
    [50] 杨新苗,马乐.伦敦市中心区交通拥挤收费实施周年回顾[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4(3)
    [51] 刘钧.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又一良方—评析伦敦实施道路拥挤收费[J].上海综合经济,2005(5)
    [52] 项陆海,李朝阳.日本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J].科技与经济,2000(1)
    [53] 张甲雄.日本的城市交通[J].国外交通运输.1998(9)
    [54] 李康.国外和我国香港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经验[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10)
    [55] 杨春山.美国与欧洲交通政策比较[J].译自 UITP 杂志 1993 年第 3期
    [56] 杨文平.新加坡的城市管理[J].汽车运用,1998(3)
    [57] 陈小雁.海外城市交通模式[J].交通学术,2004(12)
    [58] 高扬,郭长宝,刘欣. 库里蒂巴市的公共交通[J].城市公共交通, 2003(4)
    [59] 黄细洋,祝明霞.国外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及其借鉴[J] .交通环保,2005(4)
    [60] 苏珊·E·布罗迪.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1996(2)
    [61] 全永焱.城市交通系统基本属性和规律初探[J] .城市规划,1999(6)
    [62] 肖健飞.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模式[J] .城市问题,1996(4)
    [63] 胡润洲.从节约用地与地下空间开发看中国大城市地铁建设与发展[J] .综合运输,1997(5)
    [64] 陈雪明.巴士快速交通和中国公交优先战略[J] .城市交通,2003(10)
    [65] 扈振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J] .铁道建筑技术,2001(11)
    [66] 王一.城市交通的公共经济问题[J] .城市问题,1997(6)
    [67] 伦敦收“进城费”减少交通拥堵.新京报/2007 年/4 月/22 日/第 B03版
    [68] Small K A﹒Economics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7
    [69] Paolo Ferrari ﹒ A model of urban transport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