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组卜辞字体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历组卜辞是甲骨学研究热点,而关于历组卜辞的种种问题学界分歧很大,甚至究竟哪些卜辞属于历组,判断历组卜辞的标准是什么等基本问题亦有见仁见智的分歧。纵观目前学界对历组卜辞的研究,以字体作为甲骨分组分类的唯一标准虽然得到较多学者认同,但在卜辞分类中真正贯彻这一标准的情况并不普遍,对于历组卜辞,尚未见明确的此类研究。另一方面,卜辞分组分类研究目前已由举例论证的模式进展到穷尽性具体认定阶段,此种认定虽然有些缺乏判断方法、依据的说明,但穷尽性结果的呈现却有助于验证其中的字体手段运用情况及其可行性如何。综上可以认为:甲骨分组分类的字体标准是否适用于历组卜辞研究,有待进一步科学验证;卜辞分组分类的穷尽性具体认定的已有成绩,有助于验证历组卜辞研究的字体手段运用情况及其可行性如何。
     基于上述种种,本文的研究目标设定为:完成迄今被认定的历组卜辞字体状况的系统整理与穷尽性分析,以期全面准确地呈现各家认定的历组卜辞的字体状况并作异同分析,一方面为历组卜辞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份有用的资料,另一方面为字体手段在历组卜辞研究的未来应用提出若干方略。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目标、意义与研究内容”及“材料范围与研究方法”三节。
     第二章是“历组卜辞具体认定现状”。本章中我们汇集整理了迄今对历组卜辞的具体认定结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节“历组卜辞诸家具体认定概述”中,对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方述鑫《殷墟卜辞断代研究》、李宗焜《甲骨文字编》、杨郁彦《甲骨文合集分组分类总表》、刘钊、洪飏、张新俊《新甲骨文编》及刘风华《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等七家与历组卜辞具体认定相关的论着进行简要概述与评价。第二节“历组卜辞诸家具体认定情况”中,我们逐个统计并整理了上述七家学者对历组卜辞的具体认定,把各家对历组卜辞的分类落实到具体的卜辞片,将具体历组卜辞归纳于其所属的组类之下。第三节“各家具体认定的差异”,此节中我们将各家所认定的历组卜辞的组类进行横向对比,整理了各家在历组卜辞具体认定上存在的差异。
     第三章是“历组卜辞特征字字体分析”。本章中我们逐个考察了历组卜辞特征字字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节“特征字字体分析的相关说明”,统计了历组卜辞用字单字的字频、跨度(即卜辞覆盖频率),并与字体可变性一起,以此作为筛选标准,选取具有验证字体同一性效力的卜辞用字。第二节“特征字字体分析”,在此节中,我们以穷尽性的方式,对所选特征字的字体进行逐片逐字的目视考察,将特征字字体分析归类,详细统计各字体出现的频率与分布情况,整理了同一单字下的不同字体的同出状况,并将我们归纳得出的字体与各家具体认定的历组卜辞进行对照,明确了各字体在各家具体认定中所属的类别与分布情况。第三节“历组卜辞的字体同一性状况评估”,对历组卜辞字体的同一性进行了评估。对特征字字体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历组卜辞用字字体中存在主导性的字体。
     第四部分是“结语”。历组卜辞用字字体中主导性字体的存在,验证了字体作为分类标准的可行性。出现的少数另类字体,需进行个案分析,验明其出现的原因是偶发性因素造成的还是分类上的错误。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下列几点:完成了迄今分散于各种类型研究成果中的历组卜辞具体认定的系统整理,揭示了各家具体认定的异同;完成了迄今被具体认定的历组卜辞的穷尽性字体分析;通过对历组卜辞特征字的分析,确定了历组卜辞用字字体中存在主导性字体;完成了对各家具体认定的历组卜辞中不同字体的同出现象的分析,并探究了另类字体存在的原因。
Lizu Oracle Bones is the research focus of oracle bones, and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views at many aspects for Lizu Oracle Bones. Even their points of view of these fundamental questions like what kinds of inscriptions belonging to the Lizu, what is the standard of Lizu Oracle Bones are not the same. Looking at the research of Lizu Oracle Bones, most scholars agree that the form of written is the sole criterion for bones packet classification,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tandard in the inscriptions classification is not so common, and there is no such implementation in Lizu Oracle Bones. On the other hand, Inscriptions packet classifi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by using specifically identifiedation. Although this new research method lacks some analyzing and explanation, it still can help to verify th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orm of written standard. So we can say that we need further scientific validation about the form of written standard apply to Lizu Oracle Bones. What has been achieved in inscriptions packet classification exhaustive specifically identifidation, can help verify the use of font standad and its feasibility.
     Based on the above,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is:completed the systematic arrangment and exhaustive analysis of Lizu Oracle Bones which have been identified so far, in order to show the form of written which are identified comprehensivly and accuratly, and analyse the difference.
     Based on the above,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is:completed the systematic arrangment and exhaustive analysis of Lizu Oracle Bones which have been identified so far, in order to show the form of written which are identified comprehensivly and accuratly, and analyse the difference.On the one hand,it can provide a useful information for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the Lizu Oracle Bones,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supply some methods in the further reseachment of Lizu Oracle Bones applycaiton.
引文
1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第136页。
    2 李学勤《小屯南地甲骨与甲骨分期》,《文物》1981年第5期。
    3 李学勤《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考古学报》1957年第3期。
    4 李学勤《小屯南地甲骨与甲骨分期》,《文物》1981年第5期。
    5 林沄《无名组卜辞中父丁称谓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
    6 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9页。
    7 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9页-20页。
    8 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3页。
    9 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6页。
    10 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的分类与断代》,第8页,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11 陈炜湛《“历组卜辞”的讨论与甲骨文断代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
    17 林沄《张世超殷墟甲骨字迹研究-序》,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页。
    18 详见林沄《张世超殷墟甲骨字迹研究-序》,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
    19 林沄《张世超殷墟甲骨字迹研究-序》,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页。
    20 刘志基《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中国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1.曹锦炎,沈建华.甲骨文校释总集[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陈炜湛.甲骨文简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董玉京.甲骨文书法艺术[M],大象出版社,1995。
    5.董作宾.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6.方述鑫.殷墟卜辞断代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7.胡厚宣.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
    8.胡厚宣,黄建中.甲骨语言研讨会论文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1993
    9.胡厚宣.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K].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0.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12.李圃.古文字诂林[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3.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4.李宗焜.甲骨文字编[K].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
    15.林沄.林法学术文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6.刘风华.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的整理与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07.
    17.刘钊,洪飏,张新俊.新甲骨文编[K].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8.明义士.甲骨研究[M],山东:齐鲁书社,1996年
    19.裘锡圭.古文字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0.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年
    21.沈培.殷墟甲骨卜辞语序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22.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3.宋镇豪.百年甲骨学论著目[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4.王宇信.甲骨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25.王宇信,扬升南.甲骨学一百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6.吴俊德.殷墟第三、四期甲骨断代研究[M].台北:艺文印书馆,2000.
    27.徐中舒.甲骨文字典[K].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
    28.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文史哲出版社,1988。
    29.严一萍.甲骨学[M].台北:艺文印书馆,1978.
    30.严一萍.甲骨断代问题[M].台北:艺文印书馆,1981年。
    31.杨郁彦.甲骨文合集分组分类总表[M].台北:艺文印书馆,2005.
    32.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33.姚孝遂,肖丁.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4.姚孝遂,肖丁.殷墟甲骨刻辞类纂[K].北京:中华书局,1989。
    35.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6.于省吾.甲骨文文字诂林[K].北京:中华书局,1999.
    37.赵诚甲骨文简明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8.赵诚.二十世纪甲骨文研究述要[M].上海:书海出版社,2006.
    39.郑慧生.甲骨卜辞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40.张世超.殷墟甲骨字迹研究[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
    4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K].北京:中华书局,1983.
    4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K].北京:中华书局,1983.
    1.贝冢茂树.甲骨文断代研究法之再检讨[J].东方学报第23册,1953年.
    2.曹定云.论武乙、文丁祭祀卜辞[J].考古,1983年第3期.
    3.曹定云.殷代称年与各王在位年数[J].殷都学刊,1999年第4期.
    4.曹锦炎,甲骨文合文研究[J].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中华书局,1992年8月.
    5.曹锦炎.甲骨文合文新释[J].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华书局,2000年.
    6.曹锦炎.甲骨文合文研究[J].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中华书局,1992年.
    7.常玉芝.甲骨缀合错误例析[J].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8.常玉芝.甲骨缀合新补[J].殷都学刊,1994年第1期.
    9.常玉芝.甲骨缀合续补[J].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2期.
    10.陈炜湛.甲骨文异字同形例[J].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1981年.
    11.陈炜湛.“历组卜辞”的讨论与甲骨文断代研究[J].出土文物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
    12.陈炜湛.甲骨文研究的过去、现状及今后的展望[J].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1984年.
    13.池田末利.岛氏殷墟卜辞研究后(一)[J].日本甲骨学会甲骨学第7号,1959年3月.
    14.池田末利.岛氏殷墟卜辞研究读后(二)[J].日本甲骨学会甲骨学第9号,1960年3月.
    15.范毓周.关于殷墟文化考古分期的几个问题[J].中原文物,2010年第4期.
    16.方述鑫.论“非王卜辞”[J].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
    17.高明.武丁时代“贞卜辞”之再研究[J].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1984年.
    18.黄天树.甲骨新缀廿二例[J].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中华书局,2000年.李先登关于小屯南地甲骨分期的一点意见[J].中原文物,1982年第2期.
    19.李学勤.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J].考古学报,1957年第3期.
    20.李学勤.帝乙时代的非王卜辞[J].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
    21.李学勤.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J].文物,1977第11期.
    22.李学勤.小屯南地甲骨与甲骨分期[J].文物,1981年第5期.
    23.李学勤.殷墟甲骨分期的两系说[J].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中华书局,1992年.
    24.李学勤.甲骨文同辞同字异构例[J].江汉考古,2000年第1期.
    25.连邵明.历组一类卜辞研究[J].中原文物,2003年第4期.
    26.林小安.武乙文丁卜辞补证[J].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
    27.林小安.武丁晚期卜辞考证[J].中原文物,1990年第3期.
    28.林沄.说王[J].考古,1965年第6期.
    29.林沄.从武丁时代的几种“子卜辞”试论商代的家族形态[J].古文字研究第一辑,1979年.
    30.林沄.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国联盟[J].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1981年.
    31.林沄.小屯南地发掘与殷墟甲骨断代[J].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1984年.
    32.林沄.无名组卜辞中父丁称谓的研究[J].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
    33.林沄.王、士同源及相关问题[J].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34.林小安.再论“历组卜辞”的年代[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1期.
    35.刘志基.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36,彭裕商.也论历组卜辞的时代[J].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37.彭裕商.非王卜辞研究[J].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
    38.彭裕商.屯南二三八四卜骨与历组卜辞的时代[J].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2期.
    39.彭裕商.历组卜辞补论[J].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一辑,中华书局,2001年.
    40.裘锡圭,论“历组卜辞”的时代[J].中文文字研究会第三届年会论文.
    41.裘锡圭.关于《小屯按年底甲骨》的讨论—一答萧楠同志[J].汉字文化,1992第1期.
    42.裘锡圭.甲骨缀合拾遗[J].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
    43.宋镇豪.甲骨文书学发展简说[J].殷都学刊,1994年第4期。
    44.青木木菟哉.殷墟卜辞断代研究管见(一)[J].日本甲骨学会甲骨学第三号,1954年.
    45.青木木菟哉.殷墟卜辞断代研究管见(二)[J].日本甲骨学会甲骨学第四、五合并号,1956年.
    46.沈建华.甲骨文中所见几种异体字例释[J].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47.王宇信.谈甲骨文与甲骨术法[J].郑州大学学报,1987年.
    48.萧楠.略论“午组卜辞”[J].考古,1979年第6期.
    49.萧楠.论武乙、文丁卜辞[J].古文字研究第三辑.1980年.
    50.萧楠.再论武乙、文丁卜辞[J].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1984年.
    51.谢济.甲骨文分期断代的标准问题一一与林法先生商榷[J].殷都学刊,2007年.
    52.谢济.武丁时另种类型卜辞分期研究[J].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1981年.
    53.姚孝遂.甲骨文形体结构分析[J].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中华书局,2000年.
    54.姚孝遂.读<小屯南地甲骨>札记[J].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85年.
    55.姚孝遂.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J].古文字研究第四辑,1980年.
    56.姚孝遂.再论古汉字的性质[J].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1989年.
    57.姚孝遂.甲骨文形体结构分析[J].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2000年.
    58.张桂光.甲骨文形符系统特征的探讨[J].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中华书局,2000年.
    59.张永山,罗琨.论历组卜辞的年代[J].古文字研究第三辑.
    60.赵诚.断代和历组卜辞讨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11月.
    61.赵诚.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构形关系[J].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中华书局,1981年.
    62.郑振香,陈志达.论妇好墓对殷墟文化和卜辞断代的意义[J].考古,1981年第6期.
    63.周鸿翔.殷代刻字刀的推测[J].联合书院学报第六期,1967年.
    64.周忠兵.试说甲骨中的异代使用问题[J].史学集刊,2011年3月.
    65.朱桢.浅说甲骨文书法艺术[J].殷都学刊,1989年第4期.
    66.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3年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简报[J].考古,197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