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素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语文教师素养历来是研究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对语文教师素养进行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时代发生巨大的变化和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涌现的今天,语文教师该有怎样的素养?本论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以期对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本论文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范围、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师素养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研究者们对语文教师素养的共同观点。第三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语文教师的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从中发现一线语文教师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缺失。通过对语文教师素养现状调查的问题分析,阐述了语文教师素养缺失的原因。第四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本论文关于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素养的思考,提出对语文教师素养的新要求。第五章针对语文教师素养中相对缺失或必须强调的素养作粗浅的探讨,提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人文素养、探究素养、信息素养、心理素养。第六章对于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本论文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本论文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思想上要有高度的认识,通过坚持不懈地读书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素养;此外,有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改进高师课程的设置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针对语文教师薄弱课程的培训来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er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hot topics of researchers' study, so the study of their quality is of grea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era and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merging today, what quality should a Chinese teacher have?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th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in such background, with a view to helping raise their teaching resul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the scope ,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ChapterⅡmainly comb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documents in relation to Chinese teachers' quality and summarizes researchers' common viewpoint. ChapterⅢmainly conducts a survey on Chinese teachers' quality situat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from which we find the different degrees loss of frontline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aspects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character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Chinese teachers quality survey, the thesis explained the reasons for language teachers' quality deficiencies. On the basis of above analysis, chapterⅣelaborated on the thinking on Chinese teachers' qual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so as to make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ChapterⅤgave us a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qualities which they lack but must be emphasized and brought up the qualities they must possess: the humanities and the quality of exploration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ChapterⅥof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reference in th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ir qual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Chinese teachers. The thesis holds the view that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beginning with themselves and they should ideologically have a high degree of awareness. 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quality through unremittingly reading and social practice. In additi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the division and local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service teachers through improving high curriculum courses and training language teachers' weak courses.
引文
① 钟启泉、崔云郭、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 同上,第四页。
    ①③ 钟启泉、崔云郭、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5页,2001年版。
    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① 刘春京:《关于新时期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南京农专学报》,2001年12月第4期。
    ② 谢象贤主编:《语文教育学》,第360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① 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第74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① 邹元湘、潘纪平:《近20年语文教改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第41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② 屈风:《新世纪语文教师素质试说》,《语文教学与研究》。
    ③ 顾明远:《存在与发展—语文教学生态论》,第22-24页,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① 此表根据顾明远《存在与发展—语文教学生态论》第23-24页制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① 此表根据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338页-339页制作。
    ② 猴扬木:《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应具有八种素质》,《语文教学通讯》,2000·24。
    ① 此表根据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353-362页制作。
    ② 此表根据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第466-468页制作,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① 此表根据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第87-89页制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 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第75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③ 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第77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④ 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第78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① 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第78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② 曹明海、张秀清编著:《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③ 朱本轩等著:《整体与圆识——语文教学系统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 此表根据王松泉、王柏勋主编的《语文教学心理学》第378-387页制作。
    ① 董胂良:《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9月第17卷第3期。
    ② 李凡:《浅谈教师礼仪》,《天中学刊》,2001年8月第16卷增刊。
    ① 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第412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② 谢象贤:《语文教育学》,第354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③ 郑金洲:《教育通论》,第32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四版。
    ④ 陈永明主编:《教师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第526-52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 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编:《现代教师学概论》,第13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③ 闫苹、周鸳主编:《语文比较教育》,第318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④ 张蓉:《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花朵是这样绽放的》,第137页,2006年4月第一版。
    ① 张蓉:《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花朵是这样绽放的》,第138页,2006年4月,第一版。
    ② 曹明海、张秀清编:《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第374页,2005年版。
    ① 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第171页,2000年10月第一版。
    ① 谢象贤主编:《语文教育学》,第352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①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香港: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第122-123页,1991年版。
    ② 张可创、李其龙著:《德国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1月第一版。
    ③ 梁忠义主编:《教师专业视野下的美英日韩四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71页,2003年1月第一版。
    ④ 同上,第172页。
    ① 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编:《现代教师学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①②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44页,2003年5月版。
    ③ 转载张立莉:《时代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教育》,《北方经贸》,2003年第10期。
    ①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63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① 王华:《谈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几种教育观》,《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一期。
    ② 丁青敏:《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与创新教育》,《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二期。
    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 转载宋丽霞:《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十期。
    ① 转载黎传绪:《论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第八期。
    ② 徐廷福:《论教师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自贡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①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 李月兰:《论新时期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3期。
    ③ 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第5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① 选自庞国斌、王冬凌编著《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年。
    ② 谢象贤:《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88页,1993年版。
    ① 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① 转载周爱红:《新课程时代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综合天地》,2004年第二期。
    ① 顾黄初:《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第30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① 董国华、龚春燕主编:《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第61页,2003年10月版。
    ① 徐廷福:《论教师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自贡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① 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416页,1984年6月第二版。
    ① 转载彭泽平:《教师应转变的四个观念》,《湖南教育》2004年第二期。
    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钟启泉、崔云郭、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陈永明主编:《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论》,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6、王晓辉、周娜、严虹焰、何平、严先元编著:《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
    8、陈永明主编:《教师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徐林祥:《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1、佟士儿:《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3、郑杰著:《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4、谢象贤:《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5、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6、朱本轩等著:《整体与圆识——语文教学系统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章出版社,1998年7月版。
    18、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9、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20、邹元湘、潘纪平:《近20年语文教改理论与新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1、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2、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
    23.林崇德、申继亮、辛涛主编:《教师素质论纲》,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年版。
    24、北京市教育学院等编著:《中学语文教学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
    25、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刘国正主编:《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2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8、费承伟(责任编辑):《特级教师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9.郑金洲:《教育通论》,第32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四版。
    30.张蓉:《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花朵是这样绽放的》,2006年4月第一版。
    31.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2.顾明远:《存在与发展——语文教学生态论》
    33.周庆元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4.梁忠义主编:《教师专业视野下的美英日韩四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5.曹明海、张秀清编著:《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6.王雅萍:《现代语文教学技艺导论》,作家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37.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38.张可创、李其龙著:《德国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1月第一版。
    39.伟志成著:《语文学科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1.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编:《现代教师学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42、宋丽霞:《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十期。
    43、周爱红:《新课程时代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综合天地》,2004年第二期。
    44、胡仁礼:《基于新课程的语文教师素质》,《语文学刊》。
    45.徐龙年:《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教育评论》2003年第一期。
    46.王艳玲:《近20年来教师知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二期
    47.林裕辉:《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人文素养,《语文教学通讯》2002.5
    48.桑志军:《中小学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9.刘春京:《关于新时期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南京农专学报》,2001年12月第4期。
    50.屈风:《新世纪语文教师素质试说》,《语文教学与研究》。
    51.董胂良:《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9月第17卷第3期。
    52.李凡:《浅谈教师礼仪》,《天中学刊》,2001年8月第16卷增刊。
    ①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第55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