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代理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制定于1995年,《票据法》的实施对我国的商品流通及市场经济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由于制定的当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复杂化,《票据法》的不足之处也突显出来。在票据代理法律制度上,则显得条文过于简略,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在比较日内瓦票据法及英美票据法制度的基础上,对票据的出票、背书、保证、承兑及付款各票据行为的代理制度进行了理论剖析,论证了票据代理人的行为能力、代理权限、有权代理的构成要件、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等票据代理的特殊性,并对我国《票据法》有关票据代理制度的修Z女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期适应经济的发展,为票据代理的法律实践提供指导并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约54,000字。
     第一部分分析论证了“票据代理行为的本质”,为下文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文中指出,票据代理行为既是民事法律行为同时又是票据行为,使下文中“票据有效代理的构成要件”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分析了“票据代理与一般民事代理的关系”,以突出票据代理不同于一般民事代理的特殊性,从而表明了研究票据代理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代理”与“代行”的关系入手详细考查了对票据代理人行为能力的要求。指出:由于票据代理行为是一种准代理行为,因此,票据代理人以限制行为能力为已足,而不必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第四部分在借鉴英美代理法理论中有关代理权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代理权的来源及确定代理权限范围的方法。为下文中“票据有效代理”及“票据无权代理及其法律后果”的论述埋下伏笔。
     第五部分在上文的基础上论述了“票据有效代理的构成要件”及“票据自己代理及双方代理的效力”。特别指出,票据有效代理的构成要件应同时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及票据代理书面记载的要求且有代理权才能产生有效代理的法律效力。关于票据自己代理及双方代理,文章指出,票据自己代理及双方代理完全合法有效,没有禁止的必要。
     第六部分旨在论述“票据无权代理及其法律后果”。本部分包括三个方
    
    面:“票据狭义无洲理”,“票据越洲理”及“票舱见代理”。文章就
    无帆理的三个分类分别贼,提出了各自的概念、构成要脓法律后果。
     第七部忖析了“票据无帆理”与“票据伪造”的关系;为复杂的
    法律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八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票据代理法律制度的立法建
    议,包括我国票据代理制度的立法现状、完善我国票据代理制度的基本指
    导思想及应完善的具体内容。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Negotiable Instruments》 was made in 1995. It has brought much good effect to the commodities circulation and perfection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in the past years in China. That is well known. But because in 1995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was just established, it was not so perfect as it is now. With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flourishing and complex, the imperfection of this law has been showing up. As for agency system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the article is very simple and difficult to operate. In this essay the agency systems of Issue, Endorsement, Acceptance, Guaranty and payment are deep analyzed with the writing method of compari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gents' capacity, agency power confines, components of effective agency and the legal effect of no-authorized agency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legislation suggestion about Negotiable Instrument Agency System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direct law practice and to give a method to solve the conflicts of activities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agency.
    This artide is divided into 8 parts with about 54,000 words.
    The first part is on "the inherent qualities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agency". It's the basic theory for the following. It's said that negotiable instrument agency is both civil law act and act involving negotiable instrument. Therefore, this part makes the following go forward smoothly.
    The second part talks about the differences of agency systems between general civil agency and negotiable instrument agency to show the importance to study negotiable instrument agency.
    The third part probes the capacity of agents involving negotiable instrument to find out that limited capacity is neened for agents and if s not needed for them to be capacity.
    The fourth part offers the origin of agency power and the way to decide the confines of agency power. Then the next part, that is to say, the fifth part, discusses the components of effective agency involving negotiable instrument and says that the effect of self-agency and bilateral agency are completely effective and lawful in negotiable instrument agency.
    
    
    The sixth part defines what is no-authorized agency about negotiable instrument. It's divided into 3 small parts. These are : "no-authorized agency in narrow sense involving negotiable instrument" , "agency beyond authorization about negotiable instrument" and "agency by estoppel about negotiable instrument" .
    The seventh part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authorized agency and negotiable instrument forgery to give the method for agency practice in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last part puts out the legislation suggestion about agency involving negotiable instrument with three ideas: existing present legislation about negotiable instrument agency, the direct idea to perfect the agency system and the
    concrete contents which should be perfect in future.
引文
一、论著部分:
    1、刘甲一:《票据法新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78年版。
    2、梁宇贤:《票据法论》,五南图书出版社1981年版。
    3、陈世雄:《票据签发与收授》,台湾书泉出版社1987年版。
    4、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赵威:《票据权利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郑孟状:《票据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黄名述、汪世虎:《中国票据法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赵新毕:《票据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谢怀栻:《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9、梁英武:《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释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版
    10、黄赤东、梁书文:《票据法及配套规定新解新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1、徐学鹿主编,张艳著:《商事代理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12、徐海艳:《英美代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江帆:《代理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4、郭明瑞、房绍绅等:《中国民商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李开国、张玉敏等:《中国民法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6、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出版社2000年版。
    18、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彭万林:《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2、吉多.德.拉吉罗著,杨军译:《欧洲自由主义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卓泽渊:《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4、李永军、王闻越:《票据法原理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5、林毅:《票据法原理与实务》,中华工商联出版社1996年版。
    
    
    二、论文部分:
    1、郑孟状:《票据代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三期。
    2、乔茜:《国际商事代理制度研究》,载《中国商业法制》1997年第3期。
    3、姜万国:《论票据签章》,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6期。
    4、张杰军:《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6期。
    5、苗振林、琚顺兴《论票据代理的若干问题》,载《许昌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6、聂飞舟:《试论票据表见代理》,载《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7、衡蕊:《论票据行为之无权、越权代理》,载《当代法学》1999年第6期。
    8、王利民:《代理特征新论》,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2期。
    9、臧天翔:《浅谈票据的无因性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载《山东法学》1999年第5期。
    10、杨秋华:《票据保证若干问题研究》,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1期。
    11、张悦仙:《论表见代理制度》,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1期。
    12、任兰英、薛国毕:《票据行为的代理与代行》,载《经济经纬》1996年第6期。
    13、庄建伟:《试析票据的外观特征》,载《法学》1998年第12期。
    14、董惠江:《浅析票据代理的若干问题》,载《河北法学》1997年第1期。
    15、柯昌辉:《论票据行为的独立性》,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4期。
    16、李胜渝:《中国近代票据立法探讨》,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6期。
    17、陈辉萍:《票据背书伪造法律问题比较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14卷。
    18、于莹:《论票据代理》,载《民商法论丛》第15卷。
    19、陈辉萍:《票据出票伪造法律问题比较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15卷。
    20、钱玉林:《关于票据代理的两项特别法则》,载山东法学1996年第1期。
    21、赵许明:《海峡两岸票据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2期。
    
    
    22、邱剑平:《论票据行为的表现代理》,载《河北法学》1997年第1期。
    23、W.S Weerasooria:Banking Law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Australia, 2nd, ed, 1998, Sydney.
    24、李锡鹤:《民事代理理论的几个问题》,载《民商法论丛》第10卷。
    25、王艳梅:《论空白票据的善意取得》,载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6、王富博,苏显龙:《票据签章的法律探讨》,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