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工作者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上海工作与生活,而社区也成为了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社区在管理和发展的演变过程中,尤其是作为社区服务中坚力量的社区工作者的发展问题也愈发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上海乃至国内社区工作者的非职业化、非专业化、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区服务的需要,同时也抑制了个人的发展和成就,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文化层次较高、服务水平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加强社区各项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
     本论文旨在从社区当前发展的形势、上海社区工作者的发展历程、对花木街道社区工作者管理的研究等,剖析目前上海社区工作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方式,探寻适合上海社区特点的、先进合理的社区工作者管理的方法,明确今后其发展的方向,从根本上尽可能解决或缓解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和实际要求脱节的问题。
     以在浦东乃至整个上海规模较大、人员较为复杂的花木社区为例的研究中,发现目前上海在社区工作者管理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不合理的人员配置结构、不完善的社工的招聘和培养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等等。在通过调研、问卷分析、数据统计以及街道管理层深层访谈等多种手段对社区工作者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建立社区工作者的等级评价体系是初步解决该问题的必要过程,也是目前最为可行且有效地方法之一。针对社区工作者应该制定特有的评价指标和机制,公平合理地反映每个社工在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辅以相对系统的培训和更加完善的招聘体系。这种合理体制的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不仅能够合理地衡量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也能够为他们明确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今后上海社区工作者管理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也将会起到了巨大的启示作用。未来,上海社区工作者管理的研究还将继续深入与探索。但无论如何,只有先从制度上完善社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才能真正使社区的服务更加专业,帮助政府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更优质的服务。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more and more people come to Shanghai, and the community has become the gathering point of all social group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various interests of various social conflicts aggregation point. So the community worker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med.In Shanghai and even in China, non-professional, low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mmunity worker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community services, and it's also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individuals. As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building a team of community workers with reasonable age structure, high cultural level, profession services is the way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ties and the key to build a harmonious community.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ommunity in Shanghai and in Huamu Communit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ome reasonable methods of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workers in Shanghai, we'll combine with some advanced countries and areas.
     Huamu Commnunity as a typical case with large area and more complex situations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irrational staffing structure, imperfect social workers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system, the lack of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s for science. Through research, survey analysis, data management, interviews and other means, we find the build of the cabilitiy-grade-system of community workers is the most viable and effective methods now. It will preliminary solve the problem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workers such as unreasonable staff structure, incomplete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lack of the reasonable assessment process, by specific index and process to reflect the community service value of everyone reasonable and fai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pability-grade-system is not only defin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workers, but also played a great inspiration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thods of the community workers in Shanghai.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workers of Shanghai will explore and continue in-depth. Only improve the team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workers at first, the community services would be more professional.
引文
1 胡锦涛: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讲话“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10月
    2 卢爱国:“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 于雷、史铁尔:《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第一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2 百度百科,搜索词“社区”,见baike.baidu.com
    1 吴志华、汪丹:《大都市社区治理研究:以上海为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1 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1 湖北民政厅:《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研究》,2003年
    1 钱会娟、袁长蓉:“美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现状和对我国的启示”,《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第6期
    1 吴中宇:“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启示”,《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8期
    1.于雷、史铁尔:《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吴志华、汪丹:《大都市社区治理研究:以上海为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徐勇、陈伟东:《社区工作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吴志华:《当今国外公务员制度》,交通大学2008年版。
    5.丁茂战:《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6.侯伊莎:《透视“盐田模式”——社区从管理到治理体制》,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7.于燕燕:《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0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8.《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编委会:《走向和谐,苏州城乡社区建设新探索》,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9.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湖北民政厅:“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研究”,2003年
    2.何海兵、顾建键:“上海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透视”,《党建研究》,2007年第4期
    3.虹口区基层政权建设调研小组:“虹口区基层政权建设和管理信息”,第四期(试刊),2004年6月
    4.周建军:“试论国外社区发展典型模式对我国社区发展的借鉴意义”,《社会工作》,2007年
    5.吴中宇:“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启示”,《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8期
    6.范燕华:“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社会科学报》,2004年第1期
    7.顾冬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社会科学报》,2004年第6 期
    8.徐永祥:“论现代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中的建构功能”,《学海》,2005年第1期
    9.钱会娟、袁长蓉:“美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现状和对我国的启示”,《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第6期
    10.陈为西:“本土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和对策”,《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一期
    11.汪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工职业化”,《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2.刘建洲、何海兵:“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3期
    13.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14.熊春茂:“龙华街道的大学生社工管理”,《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6期
    1.十六届六中全会胡锦涛在会议上的讲话:“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9月
    2.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2006年7月
    3.北京社会建设大会颁布:《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9月
    1.中国民政部网:www.mca.gov.cn
    2.上海市政府网:www.shanghai.gov.cn
    3.上海市民政局网:www.shmzj.gov.cn
    4.文书论文网:lunwen.cnkjz.com
    5.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1.卢爱国:“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陆素菊:“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李敏:“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1. Larry Cohen, Vivan Chavez, Sana Chehimi:"Prevention is primary:strategies for community weill being", Apr.2007.
    2. Yang-Nin Chiu:"An Action Research of Social worker Involving With Community Support Network of Elderly Who Live Alone", Feb.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