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从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我国报业进入了全面的营业时期。在这期间,不仅有在华外报的商业化经营管理活动,还有国内民营报业的企业化管理实践以及国民党党报系统的全面商业化公司运营等报业管理的实践。在民国报业的“营业”推动下,新闻界也在引入西方报业管理学的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对当时国内报业管理的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关照与研究,不仅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还逐步形成了国内较为系统、全面的报业管理学术思想体系。然而由于国内报业管理学曾一度被视为研究的“禁区”,再加上相关文献的零散与不断流失,国内传媒管理学、传媒经济学界对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一直不够关注与重视。
     本文以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为基本线索,从宏观上梳理了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渊源、发展脉络,从微观上考察了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共同体的学术研究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的内容体系。全文共计7章,各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的宏观分析。本文认为民国时期持续的多元化报业市场体制以及主流报业长期企业运营的实践是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与背景,而其理论渊源则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所引入的西方报业管理理论与经验以及国内报业管理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同时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在1912-1937年通过报业管理学专著、教材得到了系统总结,逐步形成了思想体系,并在之后的战乱不断中得到了拓展与完善,但在建国初年该思想被断裂。
     第二章是民国时期报业发行管理思想研究。本文认为随着报业的全面营业以来,报纸以发行为基础的观念普遍形成。为了夯实报纸发行的基础地位,为报业的营业与竞争创造条件,民国时期报业发行日益盛行“长”、“广”、“厚”三部曲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三部曲的目标与要求,不仅要建立自主发行网络,采取多样化的促销与推广,实施报馆发行的日常监控,还应该实行报业发行稽核制度。
     第三章是民国时期报业广告管理思想研究。本文认为民国时期国内报业“广告本位”思想不仅体现为对“广告本位”观念的普遍认同,还表现在“广告本位”实施的具体策略,如广告专业化设计与制作、广告个性化推销、开发新式分类广告以及科学合理的广告定价等,甚至还包含了“广告本位”应有的广告道德与广告法律制度等具体的行业规范。
     第四章是民国时期报馆人事管理思想研究。本文认为民国时期新闻人才普遍缺乏,所以“报馆譬之人体,人材则灵魂也”的观念逐渐形成,甚至普遍认为报业“卓然”之“树立”,“在专材之养成”,同时对于新闻人才特别强调新闻记者职业化、尊重新闻的专业性。因此为了报业行业的发展,新闻界学者们极力主张革除“熟人举荐”的进人传统,转而实行公开招考录用新人。同时对于已有新闻人才更要通过教育培训、合理薪酬、基本福利、额外奖励等措施以达到“培庸奖进,蔚为成材”的管理目标。
     第五章是民国时期报馆财务管理思想研究。本文认为在民国时期报馆“新式会计”的观念逐渐形成。为了建立中国报馆的“新式会计”制度,以便通过预算决算与报告报表等具体实务来建立控制风险、相互牵制的“新式会计”基本原则,还特别引入了现代企业科学化管理中众多的会计项目与会计制度,如成本会计、商誉估值、资产折旧等。
     第六章是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群体研究。本文认为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共同体作为新闻学共同体的分支初步形成,其主体成员是报业管理学教授、学者,理论新闻学教授、学者,报业管理层以及相关政府官员。其成员之间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主要是报业管理学著作、教材的相互阅读与引证,并依托新闻学术期刊等新闻学共同体沟通的平台。而其共同拥有的规范或库恩所说的学科“范式”则是报纸“企业范式”。
     第七章是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的总结性研究。本文认为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却仍具有明显的历史贡献。所以从中国传媒管理学、传媒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来看,以及对中国传媒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我们都应该整理、研究与继承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
The newspaper industry of China had been entered the sales period, such as the commerci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foreigners' newspapers in China,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of the domestic private newspaper enterprise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mmercial company operation practice of newspaper management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system,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spaper "business", the researchers of the press had been initiative to deep cared and researched the domestic newspaper management practice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Western newspaper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achieved a serie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lso gradually formed th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cademic ideology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But the domestic media management and media economics has not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academic thinking of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because newspaper management once considered as a "forbidden area" in China,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scattered and losing.
     Bas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academic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basic clu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theory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academic thoughts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croscopically, and microcosmically research on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of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content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academic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has a total of seven chapters, and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each chapter is as follows.
     The1st chapter will analyze macroscopically the academic thoughts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thinks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background of the academic thoughts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is that the continuing diversification newspaper market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of mainstream newspaper long-term business, and its theoretical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n Western newspaper management which be introduc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xperience that summarized from the newspaper management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by the monograph and teaching material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in1912-1937,and gradually formed a system of thought,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during the next war continued, and then encountered exclusion and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critique and also fractured with the Changes in domestic media system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Chinese People' Republic.
     The2nd chapter tells us that the management thoughts on the issue of newspaper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thinks the concept of the issue looks as the base of newspaper management had been come into being with the overall business of newspaper, and in order to tamp the common newspaper concept an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business and competition of newspaper industry, the thoughts of the "long","wide","thick" trilogy on the issue of newspaper had been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 newspaper company of China also had to established the independ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of themselves, and taken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diversification, carried out the daily monitoring to the issue of newspaper and implemented the audit system of circulation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s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trilogy.
     The3rd chapter tells us that the management ideology on the advertising of newspaper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thinks the concept of "advertising oriented" as the universal recognition not only need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such as the specialized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advertising, personalized marketing advertis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lassified ad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dvertising pricing, and so on, but also need the advertisement morals and advertising legal system and other specific vocation standard.
     The4tbchapter tells us that the management thoughts on the human resources of newspaper company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thinks there was generally lack of news talent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concept of "the newspapers like the human body, the talent is soul" gradually formed, and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newpaper company would rely on the news talents,and it was especially emphasized that who was the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and respected journalism as the major, and the journalism scholars strongly advocated to replace the "acquaintance recommend" tradition of talent introduction by the open recruited sel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spaper industry, an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Culture the mediocrity and reward the advanced, and everyone would be a talent", the newspaper company had to give the talents that owned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the basic welfare and the bonus.
     The5th chapter tells us that the management thoughts on the financial affairs of newspaper company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thinks the concept of "new accounting"had been come into being in chinese newspaper.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of Chinese newspaper, and do their best to establish the "new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risk control and mutual restraint through the budget, final accounts, reports, statements, and other specific practice, and especially more accounting project and fiscal system of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too, such as the cost accounting, valuation of goodwill, depreciation of assets, and so on.
     The6th chapter is going to research on the academic group of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thinks the main members of its including the scholar or professor of newspaper management, the scholar professor of journalism theory and newspaper managements or relevant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 channel of in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members mainly relying on reading and citation on the works and teaching material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each other, and the channel of the academic group of journalism, such as journalism academic journals, society of journalism, and so on,and the common academic research "paradigm"of Thomas S.Kuhn or common academic tradition of its is the newspaper "enterprise paradigm".
     The7th chapter is the Summary of research on the academic thoughts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thinks the academic ideology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s it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and shortcom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a management and media economics, and for the actual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media industry of China, we should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ideas of newspaper management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引文
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2011年10月26日。
    ② 石义彬、周劲:《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新闻与传播评论》,2003年,第236-244页。
    ③ 朱春阳:《传媒经营管理研究》,丁淦林、方厚枢(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2-114页。
    ④ 吴信训、金冠军(主编):《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页。
    ⑤ 吴信训、金冠军(主编):《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⑥ 戴元光、张海燕:《新世纪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综述》,《当代传播》,2006年,第1期,第13-17页;2006年,第2期,第7-11页。
    ① 章平、池见星:《10年来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回顾——对1996年至200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的实证分析》,《新闻大学》,2007年,第2期,第123-129页。
    ② 丁汉青:《中国大陆传媒经济学术圈分析》,《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6期,第16-19、68页。
    ③ 喻国明、宋美杰:《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学术地图”——基于共引分析方法的研究探索》,《现代传播》,2012年,第2期,第30-38页。
    ④ 王亮:《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问题——对2006年至2011年四家刊物的分析》,《编辑之友》,2012年,第9期,第55-58页。
    ⑤ 汪志海:《新中国建国前传媒经营管理思想史》,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⑥ 李秀云:《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99-120页。
    ⑦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⑧ 方汉奇:《序》,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⑨ 王润泽:《中国新闻媒介史(1949年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59-329页。
    ⑩ 黄丽丘:《论中国现代报业经营的轨迹与特色》,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① 陈中原:《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简要回顾》,《新闻大学》,2005年,第1期,第9-13页。
    ② 吴信训、金冠军、李海林等:《现代传媒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③ 咎廷全、刘静忆、王燕萍:《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81-84、93页。
    ④ 周鸿铎:《中国传媒经济发展现状》,北京“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论坛”会议论文,2007年12月。
    ⑤ 周鸿铎:《中国传媒经济发展历程——行业发展与理论路径》,《现代传播》,2009年,第6期,第91-94页。
    ⑥ 杭敏:《传媒管理研究:理论、视角与趋势》,《中国传媒报告》,2012年,第3期,第4-13页。
    ⑦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传媒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⑧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传媒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① 朱春阳:《传媒经营管理研究》,丁淦林、方厚枢(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2-114页。
    ② 罗国干:《美查时期<申报>的经营之道——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之一》,《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09-113页。
    ③ 罗国干:《韬奋<生活>周刊的经营方略——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之二》,《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91-96页。
    ④ 罗国干:《新记<大公报>的经营管理——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之三》,《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63-68页。
    ⑤ 郭墨池:《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经营策略研究》,《新闻知识》,2009年,第3期,第70-72页。
    ⑥ 姚福中:《解放前<新闻报>经营策略研究》,《新闻大学》,1994年,第1期,第39-45页。
    ⑦ 温汉华:《从经营的角度看<新闻报>的受众观》,《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4期,第168-169页。
    ⑧ 古晓峰:《民国时期<申报>经营管理研究——兼与<新闻报>的比较》,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⑨ 冷冰:《南京<中央日报>的经营策略及启示》,《青年记者》,2005年,第4期,第51-52页。
    ⑩ 张培:《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的融资问题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 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64-280页。
    12 代雅静:《经营报纸——史量才报刊思想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3 陈贝贝:《成舍我的报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4 余绍敏、许清茂、黄飞等:《汪汉溪广告经营理念初探》,《新闻记者》,2005年,第4期,第77-78页。
    15 赵娜:《胡政之报纸经营思想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6 杨宇清:《韬奋经营管理思想略论》,《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第113-117页。
    17 芦莉菲:《邹韬奋媒介经营管理思想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⑩胡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 丁淦林:《中国新闻史教学需要适时革新》,《新闻大学》,2004年,第3期,第35-39页。
    ② 丁淦林:《中国新闻史研究需要创新——从1956年的教学大纲草稿说起》,《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第28-32页。
    ③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④ 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⑤ 方汉奇、丁淦林、黄瑚等:《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⑥ 张立勤:《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⑦ 刘小燕:《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新闻大学》,2003年,第4期,第18-22页。
    ⑧ 张洁:《中国近代民营报业经营方略》,《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6期,第29-30页;2005年,第7期,第32-33页。
    ⑨ 李煜秋:《旧中国民营大报经营策略初探》,《青年记者》,2009年,第12期,第90-91页。
    ⑩ 陶喜红:《晚清民国时期民营报纸经营性业务的外包现象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157-160页。
    11 唐海江、吴高福:《晚清报业中民间资本的若干问题》,《新闻大学》,2002年,第4期,第40-44、54页。
    12 王国平、李艳:《徜徉于中国传媒市场的历史长廊》,《求索》,2007年,第12期,第157-160页。
    13 陶喜红、马庆:《民营资本与报业市场结构——清末与民国时期民营报业经营研究》,《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3期,第83-84页。
    14 王润泽:《民国前期中国现代报纸的发行途径及其潜规则》,《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7期,第75-80页。
    15 王润泽:《民国时期报纸发行途径与策略回顾》,《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9期,第21-23页。
    ① 武志勇、周尚科:《中国报刊发行体制变迁历史的现实启示》,《新闻大学》,2011年,第4期,第17-24页。
    ② 陶喜红:《民国时期民营小报发行市场竞争强度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第190-193页。
    ③ 陶喜红、李时新:《民国时期报贩对民营报业发行市场的控制及其影响》,《中国出版》,2011年,第20期,第62-65页。
    ④ 沈松华:《中国近代报业制度变迁研究——以报业公司制为中心》,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⑤ 沈松华:《民国报业的公司化进程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68-74页。
    ⑥ 蔡铭泽:《大陆时期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的变化》,《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第2期,第76-82页。
    ⑦ 潘祥辉:《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机制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⑧ 祝帅:《早期中国新闻学中的广告学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9期,第116-119页。
    ⑨ 朱春阳:《传媒经营管理研究》,丁淦林、方厚枢(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2-114页。
    ⑩ 朱春阳:《传媒经营管理研究》,丁淦林、方厚枢(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2-114页。
    ①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传媒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② 石义彬、周劲:《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新闻与传播评论》,2003年,第236-244页。
    ③ 林德海:《中国新闻学书目大全(1903-1987)》,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年。
    ④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
    ⑤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
    ⑥ 武志勇:《二十世纪及本世纪初中国报刊发行研究文献述略》,《编辑之友》,2011年,第12期,第141-144页。
    ⑦ 唐绪军:《新闻管理学》,《简明华夏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简明华夏百科全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第589页。
    ⑧ 昝廷全、刘静忆、王燕萍:《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81-84、93页。
    ① Delanty,G,Community.2009,New York:Routledge.p.1.
    ② Hillery.G, Definition of community:areas of agreement. Rural Sociologv.1955.20(4):P.111-122.
    ③ Delanty,G,Community.2009.New York:Routledge.p.4.
    ④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8-76页。
    ①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页。
    ② [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页。
    ③ [德]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④ [德]汉伯里·布朗:《科学的智慧——它与文化和宗教的关联》,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4页。
    ⑤ [美]沙姆维、梅瑟-达维多:《学科规训制度导论》,黄德兴(译),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刘健芝等(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21页。
    ⑥ [美]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89页。
    ① 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致开幕词。2009年9月8日。[E/B]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593/n38815/11482350.htm]
    ②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2页。
    ③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2页。
    ④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3页。
    ① 张曙光:《学术共同体的自治和自律》,《学术界》,2011年,第6期,第35-41页。
    ② 张曙光:《学术共同体的自治和自律》,《学术界》,2011年,第6期,第35-41页。
    ③ 王晓渔:《学术共同体的消逝与重建》,《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4期,第12-15页。
    ④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页。
    ⑤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页。
    ⑥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
    ①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7页。
    ② [美]托马斯·库嗯:《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3-164页。
    ③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4-168页。
    ④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3页。
    ⑤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8页。
    ⑥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瑞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26页。
    ①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27-28页。
    ②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③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4页。
    ④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0页。
    ⑤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页。
    ⑥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1页。
    ⑦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8页。
    ① 《出版法》(1930年12月16日),赵敏恒:《外人在华新闻事业》,王海(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9-114页。
    ② 《出版法》(1937年7月8日),[日]榛村专一:《本国新闻法制资料》,袁殊(编译),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第55-68页。
    ③ 《出版法施行细则》(1937年7月8日),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142-145页。
    ④ 《商业登记法》(1937年6月28日),中国法规刊行社:《最新六法全书》,上海:春明书店,1946年,第173-174页。
    ① 许孝炎:《我所见到的中国新闻事业——新闻讲座之二》,《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1期,第5-7页。
    ① 程沧波:《七年的经验》,程其恒(主编):《记者经验谈》,重庆:天地出版社,1944年,第56页。
    ② 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18页。
    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1页。
    ② 花之安:《新闻纸论》,《万国公报》,1883年3月24日,第15年第732卷。
    ③ 艾约瑟:《英美新闻纸同异论》,《万国公报》,1891年,第3卷第30期,第1-4页。
    ④ 艾约瑟:《英京月报馆例》,《万国公报》,1892年,第4卷第42期,第5页。
    ① 郑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有所谓报》(香港),1905年8月12-23日。
    ② 郑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有所谓报》(香港),1905年8月12-23日。
    ③ 郑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有所谓报》(香港),1905年8月12-23日。
    ①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
    ② 《邸报别于新报论》,《申报》,1872年7月13日。
    ③ 《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申报》,1873年7月18日。
    ④宛委书樵:《选新闻纸成书》,《申报》,1877年3月28日。
    ⑤ 《本馆告白》,《申报》,1872年4月30日。
    ⑥ 《本馆自述》,《申报》,1872年5月8日。
    ⑦ 《兴复万国公报序》,《万国公报》,第1册,1889年2月。
    ⑧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清议报》,第100册,1901年12月21日。
    ① 《觅请报事人》,《申报》,1876年1月22日。
    ② 《延请访事人》,《申报》,1876年3月14日。
    ③ 范祎:《万国公报第二百册之祝辞》,《万国公报》,第200册,1905年7月。
    ④ 梁启超:《<国风报>叙例》,《国风报》,1910年2月20日。
    ⑤ 《英国新报之盛行》,《申报》,选录《香港华字日报》,1873年2月18日。
    ⑥ 《西国日报之盛》,《循环日报》,1874年2月12日。
    ⑦ 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清)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05-207页。
    ①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史青(译),上海:广学会,1913年。
    ② 戈公振(编译):《新闻学撮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③ 旧]杉村广太郎:《新闻学概论》,王文萱(译),黄天鹏(校),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④ [日]后藤武男:《新闻纸研究》,俞康德(译),黄天鹏(校),上海:光华书店,1930年。
    ① 谢介子:《世界报界名人来华者之言论丛辑及予之感想》,黄炎培(编):《最近之五十季》,上海:申报馆,1923年,第45-56页。
    ② 谢介子:《世界报界名人来华者之言论丛辑及予之感想》,黄炎培(编):《最近之五十季》,上海:申报馆,1923年,第45-56页。
    ③ 谢介子:《世界报界名人来华者之言论丛辑及予之感想》,黄炎培(编):《最近之五十季》,上海:中报馆,1923年,第45-56页。
    ④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89-291页。
    ⑤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08页。
    ① 成舍我:《中国报纸之将来》,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② 成舍我:《中国报纸之将来》,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③ 成舍我:《三种报纸的出路》,《报展》,1936年,第45-53页。
    ④ 成舍我:《中国报纸之将来》,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⑤ 成舍我:《我们的宣言》,《立报》(上海),1935年9月20日,第1版。
    ⑥ 成舍我:《我们的宣言》,《立报》(上海),1935年9月20日,第1版。
    ⑦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5页。
    ⑧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0页。
    ⑨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5页。
    ① 罗隆基:《天津<益世报>及其创办人雷呜远》,陈树涵(整理),《天津文史资料选辑》,1988年,第42辑,第136-153页。
    ②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20页。
    ①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
    ②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北平:京报馆,1923年。
    ③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
    ④ 任白涛:《应用新闻学》,上海:亚东图书馆,1926年。
    ⑤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
    ⑥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
    ⑦ 黄天鹏:《新闻记者论》,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⑧ 李公凡:《基础新闻学》,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
    ⑨ 曹用先:《新闻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⑩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
    ①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
    ② 刘元剑:《新闻学讲话》,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36年。
    ③ 孙怀仁:《新闻学概论: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一》,上海:申报馆,1936年。
    ④ 俞爽迷:《新闻学要论》,上海:大众书局,1936年。
    ①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②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
    ③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中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
    ① 卜少夫:《谈新闻教育》,《新中华》,1944年,第2卷第4期,第60-69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业教育之近况》,《国闻周报》,1926年,第3卷第10期,第10-14页。
    ③ 黄宪昭:《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概况》,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④ 谢六逸:《新闻教育的重要及其设施》,黄天鹏(主编):《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5-44页。
    ⑤ 谢六逸:《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概况》,《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1-7页。
    ⑥ 戈公振:《中国报业教育之近况》,《国闻周报》,1926年,第3卷第10期,第10-14页。
    ⑦ 张学远:《中央政治学校的新闻教育》,《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104-105页。
    ① 《新闻教育机关概况》,《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2期,第115-127页;1935年,第1卷第3期,第147-150页。
    ① 马星野:《发展地方报纸刍议》,《战时记者》,1939年,第6期,第5-6页。
    ② 裴克:《战时地方报的几个严重问题》,《战时记者》,1939年,第6期,第8页。
    ① 袁殊(编译):《新闻法制论》,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
    ② 张友鸾:《战时新闻纸》,重庆:中山文化教育馆,1938年。
    ③ 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香港:申报馆,1938年。
    ④ 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编):《战时新闻工作入门》,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
    ① 戈公振:《新闻学》,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
    ② 孙义慈:《战时新闻检查的理论与实际》,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1941年。
    ③ 马星野:《英国之新闻事业》,重庆:文风书局,1943年。
    ④ 管翼贤:《新闻学集成》(第4、5册),北平:(日伪)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
    ⑤ 田玉振:《新闻学新论》,重庆:新闻出版社,1944年。
    ⑥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
    ①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134页。
    ② 张友鸾:《战时新闻纸》,重庆:中山文化教育馆,1938年,第31-32页。
    ③ 张友弯:《战时新闻纸》,重庆:中山文化教育馆,1938年,第33页。
    ④ 张友鸾:《战时新闻纸》,重庆:中山文化教育馆,1938年,第36页。
    ⑤ 昆义:《改善地方报纸的几个刍议》,《战时记者》,1939年,第11期,第24-25页。
    ⑥ 马星野:《发展地方报纸刍议》,《战时记者》,1939年,第6期,第5-6页。
    ⑦ 曾虚白:《中国新闻史》,台北:三民书局,1966年,第411页。
    ① 马星野:《地方报纸的症结及其对策》,《战时记者》,1939年,第7期,第19页。
    ② 成舍我:《“纸弹”亦可歼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编):《战时新闻工作入门》,1939年,第90-108页。
    ③ 成舍我:《我们需要“平价报”》,《东方杂志》,1943年,第9期,第24-27页。
    ④ 成舍我:《我们需要“平价报”》,《东方杂志》,1943年,第9期,第24-27页。
    ⑤ 成舍我:《我们需要“平价报”》,《东方杂志》,1943年,第9期,第24-27页。
    ① 成舍我:《三种报纸的出路》,《报展》,1936年,第45-53页。
    ② 许邦兴:《中国小型报纸》,燕京大学新闻系,《报学》,1941年,第1卷第1期,第145-158页。
    ③ 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127页。
    ④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治学校合办新闻事业专修班课程纲要》,《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2期,第126-130页。
    ⑤ 蒋荫恩:《新闻教育感想》,《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06-149页。
    ⑥ 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106页。
    ⑦ 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77页。
    ⑧ 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81页。
    ⑨ 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159页。
    ①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67-86页。
    ②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88页。
    ①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91页。
    ②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699页。
    ③ 陈方中:《于斌枢机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35页。
    ④ 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18页。
    ⑤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0页。
    ⑥ 沈松华:《民国报业的公司化进程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第68-74页。
    ⑦ 郑炯儿:《从“扫荡”到“和平”:<扫荡报>研究(1931-1950))》,“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第76页。
    ⑧ 《扫荡世界人类的公敌》,《扫荡报》(重庆版),1943年7月23日,第1版。
    ⑨ 许孝炎:《我所见到的中国新闻事业——新闻讲座之二》,《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1期,第5-7页。
    ①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
    ②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
    ③ [美]莫特:《美国的新闻事业》,王揆生、王季深(译),上海:上海文化服务社,1947年。
    ④ [英]斯蒂德:《新闻学的理论与实际》,王季深、吴饮冰(译),上海:上海文化服务社,1947年。
    ⑤ 恽逸群:《新闻学讲话》,华中新华书店,1948年。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
    ②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3页。
    ③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21页。
    ①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23-24页。
    ②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21-22页。
    ③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28页。
    ④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32-33页。
    ①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39-40页。
    ②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33页。
    ③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37页。
    ④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37-38页。
    ⑤ 瞿菊农:《报纸下乡》,《报学杂志》,1948年,第6期,第35页。
    ⑥ 王洪钧:《报纸下乡与下乡报纸》,武月卿、孔珞、祝修麐等(纪录),《报纸下乡问题(本刊第六次座谈会)》,《报学杂志》,1948年,第5期,第3-8页。
    ① 胡次威:《利用广播代替报纸,白话之外兼用方言》,武月卿、孔珞、祝修麐等(纪录),《报纸下乡问题(本刊第六次座谈会)》,《报学杂志》,1948年,第5期,第3-8页。
    ② 罗廷光:《报业利赖教育经济,教育报纸相互为用》,武月卿、孔珞、祝修麐等(纪录),《报纸下乡问题(本刊第六次座谈会)》,《报学杂志》,1948年,第5期,第3-8页。
    ③ 成舍我:《用轮转油印机印报,首都设总社发电稿》,武月卿、孔珞、祝修麐等(纪录),《报纸下乡问题(本刊第六次座谈会)》,《报学杂志》,1948年,第5期,第3-8页。
    ④ 施志刚:《论中国新闻教育》,《读书通讯》,1948年,第152期,第2-7页。
    ⑤ 袁昶超:《报学系课程概述》,《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7期,第10-11页。
    ① 王师莱:《新闻教育的重点在哪里》,《文化通讯》,1947年,第2期,第2-3页。
    ② 王师莱:《新闻教育的重点在哪里》,《文化通讯》,1947年,第2期,第2-3页。
    ① 《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1948年11月6日颁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189页。
    ② 《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1948年11月6日颁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189-190页。
    ③ 上海档案馆,《上海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新闻出版处二月综合报告》,1949年:[Q431-1-1],第11页。
    ① 上海档案馆,《上海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新闻出版处二月综合报告》,1949年:[Q431-1-1]:第16-18页。② 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报纸杂志登记暂行办法草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11页。
    ③ 《中共中央对北平市报纸、杂志、通讯社登记暂行办法的批示》,1949年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273页。
    ④ 《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1948年11月6日颁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192页。
    ⑤ 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报纸杂志登记暂行办法草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12页。
    ① 《中共中央对北平市报纸、杂志、通讯社登记暂行办法的批示》,1949年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275页。
    ②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290-291页。
    ① 《关于报纸采用新华社电讯的规定》,1950年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31页。
    ② 《中共中央关于未登记报纸施行新闻管制给华中局、华东局、西北局的指示》1949年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281-282页。
    ③ 《中宣部转发华东局关于加强宣传工作中纪律性的指示》,1949年6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321页。
    ④ 王中:《上海解放初期接管新闻机构的情况》,《上海解放三十五周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83页。
    ⑤ 张涛:《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第17页。
    ⑥ 《新闻总署关于稿件必须经有关方面审阅后始得发表的指示》,1949年1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363页。
    ⑦ 《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一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第6-8页。
    ① 《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新闻总署关于邮电局发行报纸暂行办法》,1950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33页。
    ② 《中共中央关于报刊发行问题的指示》,1952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231-232页。
    ③ 沈志华、杨奎松:《国务院情报研究所关于中国的新闻自由的备忘录》(1951年),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9-1976)(第三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18页。或陆定一:《陆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53-455页。
    ④ 《中国新闻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525页。
    ① 孙旭培:《解放初期对旧有新闻事业的接收和改造》,《新闻研究资料》(第34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48-61页。
    ② 孙旭培:《解放初期对旧有新闻事业的接收和改造》,《新闻研究资料》(第34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48-61页。
    ① 朱春阳:《传媒经营管理研究》,丁淦林、方厚枢(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2-114页。
    ② 《上海新闻界改革工作胜利告一段落》,《文汇报》,1953年1月18日,第1版。
    ③ 包全:《反对刊登广告中的铺张浪费现象》,《人民日报》,1955年6月18日。
    ① 《徐铸成同志的思想检查》,华东学习委员会上海新闻界分会办公室编:《学习第九号》,1952年9月24日,上海档案馆馆藏,A22-2-1550。
    ② 《王芸生同志的思想检查》,华东学习委员会上海新闻界分会办公室编:《学习第九号》,1952年9月24日,上海档案馆馆藏,A22-2-1550。
    ③ 《赵超构同志的思想检查》,华东学习委员会上海新闻界分会办公室编:《学习第十号》,1952年9月25日,上海档案馆馆藏,A22-2-1550。
    ④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唐绪军教授,他认为,“早在20世纪(笔者加。)30年代,我国学术界就开始对新闻管理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出版了杜绍文的《新闻政策》(1931)、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1936)、詹文浒的《报业经营与管理》(1946)等著作,但此后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中断了几十年……”(详见唐绪军:《新闻经营管理学》,《简明华夏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简明华夏百科全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第589页。)
    ① 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190页。
    ① 木子:《广告本位与发行本位》,《战时记者》,1939年,第6期,第20页。
    ①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59-60页。
    ②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134-136页。
    ③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8页。
    ④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59页。
    ⑤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13页。
    ⑥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14页。
    ① 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第61-63页。
    ②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5-6页。
    ③ 亚浦夏根(K.H.Abshagen)《英国新闻纸面面观》,学鸣(译),《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17-21页。
    ④ 郑瑞梅:《报纸营业之方针》,《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49-50页。
    ⑤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165页。
    ⑥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59-60页。
    ⑦ 邹韬奋:《编后随笔》,《生活》周刊,第5卷第9期,1930年1月26日。
    ①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② 魏九如:《新闻纸发行论》(下),《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4-7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23页。
    ④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⑤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76页。
    ⑥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98页。
    ⑦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91页。
    ⑥ 亚浦夏根(K.H.Abshagen):《英国新闻纸面面观》,学鸣(译),《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17-21页。
    ⑨ 郑瑞梅:《报纸营业之方针》,《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49-50页。
    ①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165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10-211页。
    ③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6页。
    ④ 徐宝璜:《新闻事业之将来》,《报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2-18页。
    ⑤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84页。
    ⑥ 魏九如:《新闻纸发行论》(下),《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4-7页。
    ⑦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59-60页。
    ⑧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6页。
    ⑨ 汪仲韦:《我与新闻报的关系》,《新闻研究资料》(第12辑),北京:展望出版社,1982年,第127-157页。
    ① 蔡策:《杂谈发行工作》,《报学杂志》,1949年,第1卷第10期,第14-15、33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6页。
    ③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6页。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41-142页。
    ⑤ 朱司晨:《新闻纸之广告与推广问题》,《晨光周刊》,1935年,第4卷第24期,第15-17页。
    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9页。
    ②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5页。
    ③ 邵飘萍:《中国新闻学不发达之原因及其事业之要点》(遗稿),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名论集》,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39-67页。
    ④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73页。
    ⑤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9页。
    ⑥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73页。
    ⑦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73页。
    ①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47页。
    ② 胡政之:《中国新闻事业》,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43页。
    ③ 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第61页。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43页。
    ⑤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72页。
    ① 唐克明:《近代美英新闻事业鸟瞰》,《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28-38页。
    ② [日]杉村广太郎:《新闻学概论》,王文萱(译),黄天鹏(校),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184-185页。
    ③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①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168页。
    ② 朱司晨:《新闻纸之广告与推广问题》,《晨光周刊》,1935年,第4卷第24期,第15-17页。
    ③ [英]斯蒂德:《新闻学的理论与实际》,王季深、吴饮冰(译),上海:上海文化服务社,1947年,第19页。
    ①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13页。
    ③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0-283页。
    ①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页。
    ②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页。
    ③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页。
    ④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页。
    ⑤ 《报界使用邮电案之陈请书》,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467-473页。
    ⑥ 《使用邮电案已获相当之结果》,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499-500页。
    ① 成舍我:《中国报纸的将来》,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②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页。
    ③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69页。
    ④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6页。
    ⑤ 求实(真名李伟森):《上海报一年的回顾》,《上海报一周年纪念册》,《上海报》,1930年。转引自倪祖敏、张骏德:《报刊发行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6页。
    ⑥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24页。
    ⑦ [日]佐田弘治郎:《上海的新闻杂志与通讯机关》(日本庶务部调查课),1925年5月10日,第27页。
    ①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5-276页。
    ② 求实(真名李伟森):《上海报一年的回顾》,《上海报一周年纪念册》,《上海报》,1930年。转引自倪祖敏、张骏德:《报刊发行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③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6页。
    ④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72页。
    ⑤ 胡政之:《中国新闻事业》,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43页。
    ⑥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155-156页。
    ⑦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24页。
    ⑧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7-278页。
    ① 胡政之:《中国新闻事业》,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43页。
    ②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156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13-214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11页。
    ② 毛楷清:《报社组织之检讨》,《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38-44页。
    ③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292-293页。
    ④ 马星野:《欧美报纸之销路推广术》,《新社会》,1934年,第6卷第8期,第172-177页。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31页。
    ②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32-133页。
    ③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7-18页。
    ④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58页。
    ①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67页。
    ② 许邦兴:《中国小型报纸》,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145-158页。
    ③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23页。
    ④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7-278页。
    ⑤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68-69页。
    ① 魏九如:《新闻纸发行论》(下),《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4-7页。
    ②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香港:文化供应社,1946年,第157页。
    ③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④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12页。
    ⑤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80页。
    ①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79页。
    ②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16页。
    ③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80-81页。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33页。
    ⑤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34页。
    ⑥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132页。
    ⑦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6页。
    ① 邹韬奋:《几个原则》,邹韬奋:《韬奋新闻出版文选》,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225-227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36-137页。
    ③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41页。
    ④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7页。
    ① 成舍我:《我们的宣言》,《立报》(上海),1935年9月20日。
    ② 当时很多学者认为竞赛包括两种,一种是针对卖(或送)报人的,尤其是报童子,另一种是更普遍更常见的是针对读者的。但笔者认为针对发行人员的竞赛是生产竞赛,更强调的是发行的激励与管理,更适合作为发行的渠道或人员管理来论述,所以本文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主张建立自主发行网”部分。而在此仅分析针对读者的竞赛,也就是作为市场营销上的促销与推广措施的竞赛。
    ③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36页。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25页。
    ⑤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29页。
    ⑥ 《无奇不有的推销杂志法》,王澹如(主编):《新闻学集》,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馆,1931年,第125页。
    ⑦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36页。
    ① 当时很多学者都把“保险”作为直接赠品的一种具体形态,但是送保险来推广报纸确实非常特殊、非常有效,又与直接赠品中的日常用品不一样,所以刘觉民把它称为“役务法”。“送保险”其实送的是义务和责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用品。因此本文把“送保险”单列作为赠品法的一种形式来分析。
    ② 马星野:《欧美报纸之销路推广术》,《新社会》,1934年,第6卷第8期,第172-177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2-234页。
    ④ 马星野:《英国之新闻事业》,重庆:文风书局,1943年,第11页。
    ⑤ 《奇异之推销报纸法》,王澹如(主编):《新闻学集》,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馆,1931年,第113页。
    ⑥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2-234页。
    ⑦ 马星野:《英国之新闻事业》,重庆:文风书局,1943年,第21页。
    ⑧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35页。
    ① 周钦岳:《广告与发行》,《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47-49页。
    ②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80页。
    ③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80-83页。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32-133页。
    ⑤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84页。
    ⑥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31-132页。
    ① 俞爽迷:《新闻学要论》,上海:大众书局,1936年,第128页。
    ② 毛楷清:《报社组织之检讨》,《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38-44页。
    ③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298-299页。
    ①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79页。
    ②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30页。
    ①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60页。
    ②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第138-139页。
    ① 贾克岐:《报纸发行技术丛谈》,《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2期,第7-16页。
    ② 罗森堡(Ignaz Rothenberg):《报纸的销路》,The Newspapers,1946年,伦敦。葛思恩(译):《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2期,第17-25页。
    ①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69页。
    ② 罗森堡(Ignaz Rothenberg):《报纸的销路》,The Newspapers,1946年,伦敦。葛思恩(译):《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2期,第17-25页。
    ③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61页。
    ④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41页。
    ⑤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41-142页。
    ⑥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65-66页。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43页。
    ② [美]莫特:《美国的新闻事业》,王揆生、王季深(译),上海:上海文化服务社,1947年,第154-155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9-241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9-241页。
    ① 高青孝:《报纸发行稽核处》,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① 高青孝:《报纸发行稽核处》,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② 高青孝:《报纸发行稽核处》,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45页。
    ②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22页。
    ③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47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7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37-238页。
    ①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94-195页。
    ② 高青孝:《报纸发行稽核处》,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③ 邹韬奋:《创办<生活日报>之建议》,《生活》,第7卷第9期,1932年3月5日。
    ④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301-302页。
    ① [日]杉村广太郎:《新闻学概论》,王文萱(译),黄天鹏(校),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185-190页。
    ②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76页。
    ① 天庐主人:《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0页。
    ② 《教务杂志》,1925年,第56卷第5期,第294,296页。转引自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262页。
    ①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5页。
    ② 《晨报》,1925年11月19日。转引自《世界日报》史料编写组:《<世界日报>初创阶段(1924-1927))》,《新闻研究资料》(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49-162页。
    ③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5页。
    ④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72页。
    ⑤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12-213页。
    ⑥ 张一苇:《华北新闻界》,《报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2期,第64-74页。
    ⑦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0页。
    ① 毛楷清:《报社组织之检讨》,《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38-44页。
    ②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58-59页。
    ③ 郭箴一:《上海报纸改革论》,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1年,第29-30页。
    ①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62页。
    ②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82页。
    ③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59页。
    ④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7页。
    ⑤ 曹用先:《新闻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3-84页。
    ⑥ 丁一:《新闻广告漫谈》,《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0页。
    ① 周钦岳:《广告与发行》,《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47-49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12页。
    ③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上海学广会,191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241页。
    ④ 徐宝璜:《新闻事业之将来》,《报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2-18页。
    ⑤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68页。
    ⑥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87页。
    ⑦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136页。
    ⑧ 庄伯勋:《新闻广告学》,《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7期,第12-17页。
    ⑨ 毛楷清:《报社组织之检讨》,《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38-44页。
    ⑩ 朱司晨:《新闻纸之广告与推广问题》,《晨光周刊》,1935年,第4卷第24期,第15-17页。
    ① 邹韬奋:《(生活>五周纪念特刊预告》,《生活》周刊,第5卷第52期,1930年12月7日。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12-213页。
    ③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73-74页。
    ①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69-173页。
    ②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68页。
    ③ 徐宝璜:《新闻学概论(上)》,《新闻学刊》,1927年,创刊号,第16-20页。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75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68页。
    ①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90页。
    ② 沙凤岐:《报纸与社会》,《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88-90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65-266页。
    ④ 汪英宾:《中国报业应有之觉悟》,黄天鹏(主编):《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9-44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74-275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69-270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70-271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71-272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72页。
    ③ 曹用先:《新闻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8-89页。
    ④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①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上海广学会,191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242页。
    ② 徐霄汉:《广告学与术(上)》,《新闻学刊》,1927年,第1卷第3期,第91-95页。
    ③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0页。
    ④ 徐霄汉:《广告学与术(上)》,《新闻学刊》,1927年,第1卷第3期,第91-95页。
    ⑤ 曹用先:《新闻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5-88页。
    ⑥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174页。或丁一:《新闻广告漫谈》,《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0页。
    ⑦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84页。
    ⑧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47-249页。
    ⑨ 丁一:《新闻广告漫谈》,《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0页。
    ① 骆无涯:《广告话》,王澹如(主编):《新闻学集》,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馆,1931年,第206-207页。
    ② 庄伯勋:《新闻广告学》,《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7期,第12-17页。
    ③ 徐宝璜:《新闻事业之将来》,《报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2-18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49-250页。
    ⑤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84页。
    ⑥ 黄逸民:《新闻广告》,黄天鹏(主编):《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25-129页。
    ⑦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64-65页。
    ⑧ 俞爽迷:《新闻学要论》,上海:大众书局,1936年,第83-94页。
    ⑨ 庄伯勋:《新闻广告学》,《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7期,第12-17页。
    ① 紫微:《制作报纸广告的基本条件》,《机联会刊》,1936年,第153期,第6-7页。
    ② 俞爽迷:《新闻学要论》,上海:大众书局,1936年,第83-94页。
    ③ 徐霄汉:《广告学与术(下)》,《新闻学刊》,1927年,第1卷第4期,第149-151页。
    ④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68-169页。
    ⑤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上海广学会,191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238页。
    ⑥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上海广学会,191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242页。
    ⑦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50页。
    ⑧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上海广学会,191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243页。
    ⑨ 《德国新闻纸上的广告》,《紫兰华片》,1922年,第3期,第41-42页。
    ①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63页。
    ② 邹韬奋:《创办(生活日报)之建议》,《生活》,第7卷第9期,1932年3月5日。
    ③ 张友鸾:《新闻纸面》,《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8-63页。
    ④ 顾红叶:《新闻发展之新途径》,《新闻学刊》,1927年,第1卷第1期,第20-22页。
    ⑤ 刘汉兴:《各国报纸广告的比较》,《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2期,第62-72页。
    ⑥ 许邦兴:《中国小型报纸》,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145-158页。
    ⑦ 刘汉兴:《各国报纸广告的比较》,《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2期,第62-72页。
    ① 林鹤钦:《怎样增加新闻纸中广告的效力》,《文艺印刷月刊》,1937年,第1卷第7期,第19-23页。
    ②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63页。
    ③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69页。
    ④ 高青孝:《分类广告之研究》,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①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上海广学会,191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243页。
    ②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69页。
    ③ 高青孝:《分类广告之研究》,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58页。
    ⑤ 刘汉兴:《各国报纸广告的比较》,《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2期,第62-72页。
    ⑥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39-40页。
    ⑦ 高青孝:《分类广告之研究》,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① 汪英宾:《中国报业应有之觉悟》,黄天鹏(主编):《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9-44页。
    ② 邵鸿达:《地方报纸的广告》,《战时记者》,1939年,第9期,第15页。
    ③ 高青孝:《分类广告之研究》,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④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63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50页。或高青孝:《分类广告之研究》,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⑥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66-168页。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68-169页。
    ②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63页。
    ①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181页。
    ②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182页。
    ③ 张友鸾:《新闻纸面》,《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8-63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53-254页。
    ⑤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82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52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52-253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54-257页。
    ④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81页。
    ⑤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81页。
    ⑥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82页。
    ① 周钦岳:《广告与发行》,《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47-49页。
    ② 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第67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0页。
    ① 《广告与道德》,《科学》,1918年,第4卷第2期,第202-203页。
    ②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③ 邹韬奋:《大报和小报》,《大众生活》,创刊号,1935年11月16日。
    ④ 《广告与道德》,《科学》,1918年,第4卷第2期,第202-203页。
    ⑤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356页。
    ⑥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12-213页。
    ①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6-7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1页。
    ③ 丁一:《新闻广告漫谈》,《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0页。
    ④ 管翼贤:《新闻学集成》(第3册),北平:(日伪)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第111页。
    ⑤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0页。
    ⑥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⑦ 曹用先:《新闻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4页。
    ① 《广告与道德》,《科学》,1918年,第4卷第2期,第202-203页。
    ② 魏九如:《新闻纸发行论》(下),《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4-7页。
    ③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36页。
    ⑤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7页。
    ⑥ 杨国良(译):《现代广告事业》,《报学季刊》,1934年,创刊号,第101-104页。
    ① 邹韬奋:《编辑以后》,《全民抗战》周刊,第100号,1939年12月9日。
    ② 邹韬奋:《(生活日报)的创办经过和发展计划》,《生活日报》,第55号,1936年7月31日。
    ③ 邹韬奋:《创办<生活日报>之建议》,《生活》,第7卷第9期,1932年3月5日。
    ④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6年,第3-4页。
    ⑤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35页。
    ⑥ 邹韬奋:《(生活日报>创刊词》,《生活日报》,创刊号,1936年6月7日。
    ⑦ 许邦兴:《中国小型报纸》,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145-158页。
    ⑧ 丁一:《新闻广告漫谈》,《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0页。
    ⑨ 谢小鲁:《我国各大报纸面构成之分析及其批评》,《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146-154页。
    ⑩ 丁一:《新闻广告漫谈》,《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0页。
    ① [美]莫特:《美国的新闻事业》,王揆生、王季深(译),上海:上海文化服务社,1947年,第152-153页。
    ② 俞颂华:《论报业道德》,《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1-6页。
    ③ 蒋阴恩(译):《美国的新闻道德规律》,《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3期,第35-55页。
    ④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① 俞颂华:《论报业道德》,《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1-6页。
    ②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③ 《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禁载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21页。
    ④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44页。或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85页。
    ①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②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③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④ 絃平:《黄色新闻与黄色广告的取缔》,《新闻学报》,1940年,第1卷第4-5期,第23-24页。
    ⑤ [日]榛村专一:《本国新闻法制资料》,袁殊(编译),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第61页。
    ① 袁殊(编译):《新闻法制论》,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第272页。
    ② 袁殊(编译):《新闻法制论》,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第274-275页。
    ③ 袁殊(编译):《新闻法制论》,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第275-277页。
    ④ 曹用先:《新闻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90-91页。
    ①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② 《密勒氏评论报》,1937年5月1日,第328页。转引自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268页。
    ③ 《字林西报》,1927年4月25日,第13版。转引自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268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44-245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45-246页。或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① 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② 《广告与道德》,《科学》,1918年,第4卷第2期,第202-203页。或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66页。或穆加恒:《商业广告的净化问题》,《报学杂志》,1949年,第1卷第10期,第7-11、33页。
    ③ 《广告与道德》,《科学》,1918年,第4卷第2期,第202-203页。或穆加恒:《商业广告的净化问题》,《报学杂志》,1949年,第1卷第10期,第7-11、33页。
    ④ 穆加恒:《商业广告的净化问题》,《报学杂志》,1949年,第1卷第10期,第7-11、33页。
    ⑤ 穆加恒:《商业广告的净化问题》,《报学杂志》,1949年,第1卷第10期,第7-11、33页。
    ⑥ 穆加恒:《商业广告的净化问题》,《报学杂志》,1949年,第1卷第10期,第7-11、33页。
    ①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405-406页。或丁一:《新闻广告漫谈》,《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0页。
    ① 钱沧硕:《谈编辑》,《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40-43期。
    ② 刘豁轩:《中国报业的演变及其问题》,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5-13页。
    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44页。
    ② 福开森:《新闻报之回顾与前途》,《<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1-2页。
    ③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贝。
    ① 陈冷:《编辑部中之经验》,王澹如(主编):《新闻学集》,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馆,1931年,第116-119页。
    ②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249页。
    ③ 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第72页。
    ④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225-226页。
    ⑤ 马星野:《新闻记者之训练问题》,《新民族》,1938年,第2卷第19期,第293-294页。
    ⑥ 聂世琦:《如何培养报业管理人才》,《新闻战线》,1942年,第2卷第7-8期,第7-10页。
    ⑦ 许邦兴:《中国小型报纸》,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145-158页。
    ⑧ 张志智:《发展全国新闻事业刍议》(下),《新闻战线》,1943年,第2卷第9-10期,第13-16、19页。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56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44页。
    ③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46页。
    ④ 戈公振:《新闻学泛论》,黄天鹏(主编):《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8页。
    ⑤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92页。
    ⑥ 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第71页。
    ⑦ 邹韬奋:《用人的三种制度》,《生活》周刊,第5卷第26期,1930年6月8日。
    ⑧ 福开森:《新闻报之回顾与前途》,《<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1-2页。
    ①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页。
    ②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70-171页。
    ③ Roscoe Pound. The Lawyer from Aatiquity to Modern Times,West Publishing,1953,p.5转引自William Hornsby, "Clashes of Class and Cash:Battles from the 150 Years War To Govern Client Development",Ariz.St.L.J..vol.3 (Summer 2005),p.257.
    ③ 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63-86页。
    ④ 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8-9页。
    ①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37-38页。
    ② [美]理查德-A·波斯纳:《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7页。
    ③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上海广学会,191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168页。
    ①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36页。
    ② 任白涛:《应用新闻学》(第6版),上海:亚东图书馆,1937年,第13页。
    ③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31-32页。
    ④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北平:京报馆,1923年。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肖东发、邓绍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8页。
    ⑤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34页。
    ⑥ 李公凡:《基础新闻学》(第2版),上海:复兴书局,1936年,第154页。
    ⑦ 李公凡:《基础新闻学》(第2版),上海:复兴书局,1936年,第158页。
    ⑧ 曹用先:《新闻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8页。
    ⑨ 戈公振:《告有志于报业者》,王澹如(主编):《新闻学集》,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馆,1931年,第152-158页。
    ① 《新闻记者法》,程其恒:《战时中国报业》,马星野(校订),桂林:铭真出版社,1944年,第146-150页。
    ② 《新闻记者法》,程其恒:《战时中国报业》,马星野(校订),桂林:铭真出版社,1944年,第146-150页。
    ③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146-147页。或刘元剑:《新闻学讲话》,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36年,第79-82页。
    ① 俞颂华:《论报业道德》,《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1-6页。
    ① 俞颂华:《论报业道德》,《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1-6页。
    ② 俞颂华:《论报业道德》,《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1-6页。
    ① 蔚平:《新闻伦理论》,《上海记者》,1943年,第6期,第5-8页。
    ① 韦恒章:《新闻道德之研究》,《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1期,第23-35页。
    ② 韦恒章:《新闻道德之研究》,《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1期,第23-35页。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10-111页。
    ① 韦恒章:《新闻道德之研究》,《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1期,第23-35页。
    ① 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第79-80页。
    ② Reuel R.Barlow:《欧洲新闻从业员之职业保障》,《报人世界》,1936年,第5期,第1-3页。选自Editor and Publisher.April.18.1936.
    ③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39页。
    ④ 马星野:《英国之新闻事业》,重庆:文风书局,1943年,第49-50页。
    ① 袁殊(编译):《新闻法制论》,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第161-163页。或马星野:《英国之新闻事业》,重庆:文风书局,1943年,第51页。
    ② 马星野:《英国之新闻事业》,重庆:文风书局,1943年,第48-49页。
    ③ Reuel R.Barlow:《欧洲新闻从业员之职业保障》,《报人世界》,1936年,第5期,第1-3页。选自Editor and Publisher. April.18,1936.
    ④ 袁殊(编译):《新闻法制论》,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第154-157页。
    ① Reuel R.Barlow《欧洲新闻从业员之职业保障》,《报人世界》,1936年,第5期,第1-3页。选自Editor and Publisher. April.18,1936.
    ② 袁殊(编译):《新闻法制论》,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第163-164页。
    ③ 施钧伯:《新闻记者职业的保障》,《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4期,第53-58页。
    ④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31页。
    ⑤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39页。
    ①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02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80-282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84-286页。或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27-129页。
    ④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11-17页。
    ⑤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11-17页。
    ⑥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97页。
    ⑦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02页。
    ⑧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04-105页。
    ⑨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300页。
    ① 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268页。
    ② 《时报》,1926年8月23日,第5版。
    ③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07页。
    ④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07-108页。
    ⑤ 马光仁:《我国早期的新闻界团体》,《新闻研究资料》(第4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61-78页。
    ⑥ 《申报》,1932年6月15日,第10版。
    ⑦ 《申报》,1937年5月3日,第15版。
    ⑧ 《时报》,1933年2月1日,第5版。
    ① 《时报》,1933年2月13日,第5版。
    ② 《时报》,1933年2月13日,第5版。
    ③《申报》,1934年6月10日,第10版。
    ④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06页。
    ⑤ 罗敦伟:《革命时期新闻记者的新要求》,王澹如(主编):《新闻学集》,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馆,1931年,第166-168页。
    ⑥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94-97页。
    ⑦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97-98页。
    ⑧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362页。
    ① 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第77页。
    ② 汪英宾:《中国报业应有之觉悟》,黄天鹏(主编):《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9-44页。
    ③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京:京报馆,1924年,第250页。
    ④ 李公凡:《基础新闻学》,上海:复兴书局,1936年,第205-207页。
    ①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38页。
    ② 朱家让:《关于组织新闻记者公会》,《新闻战线》,1942年,第2卷第7-8期,第5-6页。
    ③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251页。
    ④ 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第81-84页。
    ① 成舍我:《(新闻记者法)的缺点及其补救办法》(上),《新闻战线》,1943年,第3卷第5期,第12-14页。
    ① 朱家让:《关于组织新闻记者公会》,《新闻战线》,1942年,第2卷第7-8期,第5-6页。
    ② 《新闻记者法》,程其恒:《战时中国报业》,马星野(校订),桂林:铭真出版社,1944年,第146-150页。
    ③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355-356页。
    ① 詹文浒:《培养报业人才管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98-100页。
    ②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80页。
    ③ 邹韬奋:《办私室》,《生活》周刊,第4卷第9期,1929年1月13日。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92页。
    ② 萧同兹:《中央社二十周年纪念会讲词》,冯翔志:《萧同兹传》,陈伟中(主编):《萧同兹和中央通讯社》,《常宁文史资料》,1988年,第4辑,第155-156页。
    ③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12-13页。
    ④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12-13页。
    ① 邹韬奋:《用人的三种制度》,《生活》周刊,第5卷第26期,1930年6月8日。
    ② 邹韬奋:《再复朱经农先生的一封信》,《生活》周刊,第5卷第47期,1930年11月2日。
    ③ 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Q430-1-173。或孙慧:《新闻报创办经过及其概况》,《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5期,第3-8页。
    ④ 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Q430-1-1。
    ① 邹韬奋:《征求一位同志》,《生活》周刊,第5卷第34期,1930年8月3日。
    ②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71-172页。
    ③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编年史》(中),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19页。
    ④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50页。
    ⑤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208-209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29页。
    ② 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Q430-1-1。
    ③ 邹韬奋:《征求一位同志》,《生活》周刊,第5卷第34期,1930年8月3日。
    ④ 梁启超:《<国风报>叙例》,《国风报》,1910年2月20日。
    ⑤ 黄远生:《忏悔录》,《东方杂志》,1915年,第12卷第11期,第5-10页。
    ⑥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北平:京报馆,1923年。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肖东发、邓绍根(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8-25页。
    ⑦ 徐宝琐:《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35-36页。
    ⑧ 张万里:《新闻记者应有的修养》,《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4期,第59-62页。
    ⑨ 宋鸿猷:《外勤记者应有的修养和我的采访经验》,《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3期,第101-104页。
    ①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26-40页。
    ②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36-39页。
    ③ 乐恕人:《现代记者的修养问题》,《新闻战线》,1941年,第2期,第8-10页。
    ④ 赵家欣:《地方报的采访工作》,《战时记者》,1939年,第2卷第3期,第8-9页。
    ⑤ 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67页。
    ⑥ 潘公弼:《报馆的组织》,黄天鹏(主编):《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45-53页。
    ⑦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17-118页。
    ⑧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29页。
    ⑨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136-138页。
    ⑩ 邹韬奋:《征求一位同志》,《生活》周刊,第5卷第34期,1930年8月3日。
    11 范心易:《谈谈报纸之校对》,《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1页。
    ①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92-196页。
    ② 詹文浒:《培养报业人才管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98-100页。
    ③ 赵慕儒:《采访新闻的方法》,《记者月报》,1941年,第2-3期,第7-12页。
    ①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356页。
    ② 任白涛:《应用新闻学》(第6版),上海:亚东图书馆,1937年,第14页。
    ③ 李公凡:《基础新闻学》,上海:复兴书局,1936年,第159-161页。
    ④ 任白涛:《应用新闻学》(第6版),上海:亚东图书馆,1937年,第16页。
    ⑤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16-20页。
    ⑥ 戈公振:《新闻教育之目的》,《报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2期,第49-59页。
    ⑦ 申兰生:《如何做经济记者》,《上海记者》,1942年,第5期,第23页。
    ①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中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72-173页。
    ②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206-207页。
    ③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96-197页。
    ④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206页。
    ⑤ 张志智:《发展全国新闻事业刍议》(下),《新闻战线》,1943年,第2卷第9-10期,第13-16、19页。
    ⑥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36页。
    ⑦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56-158页。
    ⑧ 罗高:《新闻纸与印刷工人》,《新闻记者》,1939年,第6期,第18-23页。
    ① 马星野:《新闻记者之训练问题》,《新民族》,1938年,第2卷第19期,第293-294页。
    ② 陈立夫:《新闻事业与文化建设》,《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0-13页。
    ③ 马星野:《新闻记者之训练问题》,《新民族》,1938年,第2卷第19期,第293-294页。
    ④ 陆铿:《报界的人荒问题》,《新闻战线》,1942年,第1卷第8-9期,第1-2页。
    ⑤ 马星野:《新闻记者之训练问题》,《新民族》,1938年,第2卷第19期,第293-294页。
    ⑥ 裴克:《培养战时新闻人才》,《战时记者》,1939年,第5期,第5-6页。
    ⑦ 马星野:《新闻记者之训练问题》,《新民族》,1938年,第2卷第19期,第293-294页。
    ⑧ 宋涑石:《湖北省》,《各地报业现状及战后发展之意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15-147页。
    ① 陈裕清:《福建省》,《各地报业现状及战后发展之意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15-147页。
    ② 聂世琦:《如何培养报业管理人才》,《新闻战线》,1942年,第2卷第7-8期,第7-10页。
    ③ 刘光炎:《怎样增加新血输》,《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14页。
    ④ 张源鹏:《党报人材的训练》,王澹如(主编):《新闻学集》,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馆,1931年,第144-147页。
    ⑤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67页。
    ⑥ [美]休曼:《实用新闻学》,上海广学会,1913年。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183页。
    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57页。
    ②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69页。
    ③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15页。
    ④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90页。
    ⑤ 汪英宾:《中国报业应有之觉悟》,黄天鹏(主编):《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9-44页。
    ⑥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第248页。
    ⑦ 关企予:《吾国新闻事业之过去与将来》,《记者月报》,1941年,第2-3期,第1-6页。
    ⑧ 陈立夫:《新闻事业与文化建设》,《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0-13页。
    ⑨ 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第72页。
    ⑩ 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第225-226页。
    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57页。
    ② 聂士芬(Vernon Nash)、罗文达(Rudolf Lowethal):《中国报业前进的阻力》,《报人世界》,1936年,第6期,第1-3页。选自The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20,No.3,1936, pp.420-426.
    ③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14页。
    ④ 钱沧硕:《谈编辑》,《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40-43页。
    ⑤ 詹文浒:《培养报业人才管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98-100页。
    ⑥ 解宗元:《报业经理部门的人才问题》,《新闻战线》,1943年,第3卷第6期,第6页。
    ⑦ 许君远:《报纸需要翻译人才》,《新闻战线》,1943年,第1期,第4页。
    ① 福开森:《新闻报之回顾与前途》,《<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1-2页。
    ②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80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44页。
    ④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98页。
    ⑤ 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亲历民国重大事件》,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04页。
    ⑥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44页。
    ⑦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45页。
    ⑧ 张立勤:《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107页。
    ① 宗亦耕:《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报业的运营机制与规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3卷第2期,第115-119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44-246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93页。
    ②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204页。
    ③ 顾执中:《一所并不理想的新闻学校》,《新闻研究资料》(第26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33-50页。
    ④ 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63页。
    ⑤ 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268页。
    ⑥ 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62页。
    ① 唐海:《中国劳动问题》,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72-173页;或《申报年鉴》,1933年,第8-9页。
    ② 唐海:《中国劳动问题》,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76-178页;或《密勒氏评论报》,1929年8月30日。
    ③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第16页。
    ④ 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58页。
    ⑤ 《国民政府公报》,1927年7月21日,第9号;或《申报年鉴》,1933年,第28页。
    ① 《时报》,1925年8月19日,第3页;或唐海:《中国劳动问题》,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162-167页。
    ② 任白涛:《应用新闻学》(第6版),上海:亚东图书馆,1937年,第15-16页。
    ③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46页。
    ④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202页。
    ⑤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0页。
    ① 汪英宾:《中国报业应有之觉悟》,黄天鹏(主编):《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9-44页。
    ② 周孝庵:《新闻学述要》(上海新闻大学函授科讲义第二种),1928年,第23页。
    ③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40-41页。
    ④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203页。
    ⑤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204页。
    ①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78页。
    ② 文心:《报馆新闻编辑的生活》,《现代青年》,1942年,第6卷第2期,第53页。
    ③ 王隐三:《河南省》,《各地报业现状及战后发展之意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15-147页。
    ④ 饶引之:《介绍新闻学》(三),《读书青年》,1945年,第2卷第1期,第12-13、22页。
    ①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第92页。
    ② 周孝庵:《新闻学述要》(上海新闻大学函授科讲义第二种),1928年,第20页。
    ③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67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31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32-133页。
    ⑥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204页。
    ⑦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46页。
    ⑧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80页。
    ⑨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92-196页。
    ⑩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① 詹文浒:《培养报业人才管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98-100页。
    ② 解宗元:《报业经理部门的人才问题》,《新闻战线》,1943年,第3卷第6期,第6页。
    ③ 张万里:《战时报业工人管理之研究》,《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01-105页。
    ④ 谢六逸:《实用新闻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三》,上海:申报馆,1935年,第40-41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40页。
    ⑥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42-143页。
    ⑦ 张万里:《战时报业工人管理之研究》,《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01-105页。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4-15页。
    ②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92-96页。
    ③ 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64页。或汪仲韦:《我与新闻报的关系》,《新闻研究资料》(第12辑),北京:展望出版社,1982年,第127-157页。
    ④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98页。
    ⑤ 张志智:《发展全国新闻事业刍议》(下),《新闻战线》,1943年,第2卷第9-10期,第13-16、19页。
    ⑥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21-222页。
    ⑦ 程沧波:《新闻记者的健康问题》,《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19-21页。
    ① 刘光炎:《新闻界的空气》,《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7-39页。
    ② 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59页。
    ③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79页。
    ④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92-196页。
    ① 胡道静:《报业管理概论》,胡道静:《报坛逸话》,上海:世界书局,1940年,第63页。
    ②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19页。
    ① 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111-112页。
    ② 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117页。
    ③ 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299-303页。
    ④ 李锡龄:《新式簿记与旧式记帐法之渊源及其得失》,《会计月刊》,1930年,第1期,第11页。
    ① 徐永祚:《改良中国会计问题》,《会计学报》,1928年2月,创刊号,第84页。
    ② 徐永祚:《会计师制度之调查及研究》,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23年,第1-3页。
    ① 徐永祚:《改良中国会计问题》,《会计杂志》,1933年,第1卷第1期,第12-14页。
    ② 谢霖:《新式会计方法在中国之过去与未来》,《会计杂志》,1935年,第3卷第2期,第71-73页。
    ① 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徐永祚会计事务所,1933年,第2-3页。
    ②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43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50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50-209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76-298页。
    ⑥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207-231页。
    ① 钱益民:《1920-1921年商务印书馆的改革》,《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7卷第3期,第54-58页。
    ② 郭步陶:《本国新闻事业: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十一》,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7页。
    ③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55-57页。
    ④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200页。
    ⑤ 何连玉:《主办报社会计事务的回忆》,《服务月刊》,1940年,第3卷第5-6期,第45-50页。
    ① 徐永祚:《会计师制度之调查及研究》,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23年,第1-3页。
    ② 成舍我:《中国报纸的将来》,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① 刘豁轩:《中国报业的演变及其问题》,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5-13页。
    ② 许邦兴:《中国小型报纸》,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145-158页。
    ③ 汪汉溪:《新闻事业困难之原因》,《<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纪念文》,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第2-5页。
    ④ 张友渔:《日本新闻事业概观》,燕京大学新闻系,《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⑤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210-211页。
    ① 高雪汀:《关于新闻界经济协作的几项建议》,《报学季刊》,1934年,创刊号,第73-74页。
    ② 管翼贤:《新闻学集成》(第3册),北平:(日伪)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第128页。
    ③ 徐钟珮:《英国报界现况之分析》,《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2期,第73-76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79-280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37页。
    ③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① 《近十年来甘萨斯明星报之成功史》,陆锡麟(译),《报人世界》,1937年,第7期,第1-4页。译自Editor & Publisher.Vol.69,No.22。
    ② 邹韬奋:《什么背景?(我们要怎样办<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第1卷第12号,1936年8月23日。
    ① 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200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80-28页。
    ③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83-284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96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96-298页。
    ①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9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37页。
    ③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1页。
    ①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②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第179-180页。
    ③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④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207页。
    ⑤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①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②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220页。
    ③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④ 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⑤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211-212页。
    ⑥ 魏九如:《新闻纸发行论》(下),《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4-7页。
    ①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226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83-184页。
    ③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229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81页。
    ⑤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86-187页。
    ①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211-212页。
    ②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212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90-191页。
    ②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第187页。
    ③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07页。
    ④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94-209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51-155页。
    ②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241-244页。
    ① 姜红:《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与学术思想中的科学主义》,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63页。
    ②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9页。
    ① 根据林德海《中国新闻学书目大全(1903-1987)》一书提供的书目发现,当时还有李次民也出版了专著《报业技术与管理》,该书由自由出版社(广州)出版,但目前没有实物文献可供查阅与考证,因此本文无法对他及他的专著展开分析。
    ②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3页。
    ③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4页。
    ① 刘豁轩的新闻学研究成果主要是1946年天津益世报社出版的《报学论丛》及翻译约斯特《报学原理》,但属于新闻学综合性研究,其中含有报业管理的内容但非报业管理专门研究。
    ① 此外,还有其他学者,如孙如陵,贵州松桃人,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毕业,长期从事新闻教育和新闻工作。1949年以后,曾任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主编,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学院新闻系,著有《报学研究》。但他的贡献更多在1949年以后,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
    ②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2页。
    ③ 方汉奇:《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308页。
    ① [德]汉伯里·布朗:《科学的智慧——它与文化和宗教的关联》,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17页。
    ①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09页。
    ②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2页。
    ③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7页。
    ① 贾克岐:《报纸发行技术丛谈》,《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2期,第7-16页。
    ② 俞爽迷:《新闻学要论》,上海:大众书局,1936年。
    ③ 许邦兴:《中国小型报纸》,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5-13页。
    ④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39页。
    ⑤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瑶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81页。
    ⑥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7页。
    ① [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1页。
    ① 孙如陵:《<新闻学季刊>概述》,《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106页。
    ① [美]沙姆维、梅瑟-达维多:《学科规训制度导论》,黄德兴(译),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刘健芝等(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16页。
    ② [德]汉伯里·布朗:《科学的智慧——它与文化和宗教的关联》,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3页。
    ① 罗伯特·皮卡德:《媒体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与方法》(History,Traditions,and Approaches to Media Economics Research)。转引自宋建武:《媒介经济学——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6年,第7页。
    ②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传媒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14页。
    ③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传媒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4页。
    ④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贝。
    ①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页。
    ② [美]托马斯·库嗯:《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4页。
    ③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页。
    ④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3页。
    ⑤ 丁淦林等:《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90页。
    ① 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
    ① 钱伯涵、孙恩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
    ① 徐润若:《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0页。
    ②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1页。
    ③ 刘觉民:《自序》,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2页。
    ④ 胡道静:《报业管理概论》(书评),胡道静:《报坛逸话》,上海:世界书局,1940年,第63-65页。
    ⑤ 胡道静:《报业管理概论》(书评),胡道静:《报坛逸话》,上海:世界书局,1940年,第63-65页。
    ⑥ 朱春阳:《传媒经营管理研究》,丁淦林,方厚枢(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 出版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2-114页。
    ⑦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0页。
    ① 刘觉民:《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① 贾晴:《关于<报业经营与管理)》,《报学》,1947年,第17期。转引自贾晴:《胜利后我国新闻学专著述评》,《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2期,第64-68页。
    ② 汪远涵:《读<报业经营与管理)》,《前线日报》(上海),1947年3月8日。转引自贾晴:《胜利后我国新闻学专著述评》,《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2期,第64-68页。
    ① 詹文浒:《自序》,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页。
    ② 詹文浒:《自序》,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第1页。
    ③ 詹文浒:《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
    ① 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414页。
    ① Lacy S. Walter E.Niebauer,Jr..Developing and Using Theory for Media Economics.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1995,8(2):3-13.
    ① 朱春阳:《传媒经营管理研究》,丁淦林、方厚枢(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2-114页。
    1、郭士立:《新闻纸略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4年1月。
    2、《本馆告白》,《申报》,1872年4月30日。
    3、《本馆自述》,《申报》,1872年5月8日。
    4、《邸报别于新报论》,《申报》,1872年7月13日。
    5、《英国新报之盛行》,《申报》选录《香港华字日报》,1873年2月18日。
    6、《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申报》,1873年7月18日。
    7、《西国日报之盛》,《循环日报》,1874年2月12日。
    8、《觅请报事人》,《申报》,1876年1月22日。
    9、《延请访事人》,《申报》,1876年3月14日。
    10、宛委书樵:《选新闻纸成书》,《申报》,1877年3月28日。
    11、沈毓桂:《兴复万国公报序》,《万国公报》,1889年,第1卷第1期,第1-2页。
    12、艾约瑟:《英美新闻纸同异论》,《万国公报》,1891年,第3卷第30期,第1-4页。
    13、艾约瑟:《英京月报馆例》,《万国公报》,1892年,第4卷第42期,第5页。
    14、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清议报》,1901年12月21日,第100册。
    15、[日]松本君平:《新闻学》,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年。
    16、鹤谷:《论中国书报不能发达之故》,《东方杂志》,1905年,第2卷第1期,第6-10页。
    17、范祎:《万国公报第二百册之祝辞》,《万国公报》,1905年,第17卷第8期,第1-3页。
    18、郑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有所谓报》(香港),1905年8月12-23日。
    19、梁启超:《(国风报>叙例》,《国风报》,1910年2月20日。
    1、吴定九:《新闻事业经营法》(第2版),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
    2、刘觉民(编著):《报业管理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3、钱伯函、孙恩霖(编):《报馆管理与组织: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
    4、徐润若(编):《新闻发行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九》,上海:申报馆,1936年。
    5、詹文浒(编著):《报业经营与管理》,上海:正中书局,1947年。
    1、[美]休曼:《实用新闻学》,史青(译),上海:广学会,1913年。
    2、徐宝璜:《新闻学》,北平:国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
    3、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北平:京报馆,1923年。
    4、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国立法政大学讲义》,北平:京报馆,1924年。
    5、伍超:《新闻学大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
    6、任白涛:《应用新闻学》,上海:亚东图书馆,1926年。
    7、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
    8、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
    9、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上海:时事新报馆,1928年。
    10、周孝庵:《新闻学述要》(上海新闻大学函授科讲义第二种),1928年。
    11、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第2版),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
    12、戈公振(编译):《新闻学撮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13、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14、黄天鹏:《新闻记者论》,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15、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
    16、天庐主人:《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17、[日]杉村广太郎:《新闻学概论》,王文萱(译),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18、[日]后藤武男:《新闻纸研究》,俞康德(译),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19、杜超彬:《新闻政策》,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1年。
    20、郭箴一:《上海报纸改革论》,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1年。
    21、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
    22、赵敏恒:《外人在华的新闻事业》,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年。
    23、曹用先:《新闻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24、甘家馨:《欧美新闻界鸟瞰》,南京:南京民族通讯社,1933年。
    25、吴晓芝:《新闻学之理论与实用》,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
    26、任毕明:《战时新闻学》,汉口:光明书局,1933年。
    27、郭步陶:《本国新闻事业: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十一》,上海:申报馆,1936年。
    28、李公凡:《基础新闻学》(第2版),上海:复兴书局,1936年。
    29、梁士纯:《战时的舆论及其统制》,北平:燕京大学新闻学系,1936年。
    30、刘元剑:《新闻学讲话》,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36年。
    31、孙怀仁:《新闻学概论: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一》,上海:申报馆,1936年。
    32、谢六逸:《国外新闻事业: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十二》,上海:申报馆,1936年。
    33、俞爽迷:《新闻学要论》,上海:大众书局,1936年。
    34、赵君豪:《广告学: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之十》,上海:申报馆,1936年。
    35、袁殊(编译):《新闻法制论》,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
    36、张友鸾:《战时新闻纸》,重庆:中山文化教育馆,1938年。
    37、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上海:申报馆,1938年。
    38、戈公振:《新闻学》,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
    39、胡道静:《报坛逸话》,上海:世界书局,1940年。
    40、杜绍文:《战时报学讲话》,江西上饶:战地图书出版社,1941年。
    41、任白涛:《综合新闻学》,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
    42、孙义慈:《战时新闻检查的理论与实际》,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1941年。
    43、管冀贤:《新闻学集成》(1-8卷),北平:(日伪)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
    44、马星野:《英国之新闻事业》,重庆:文风书局,1943年。
    45、容又铭:《世界报业现状》,桂林:铭真出版社,1943年。
    46、程其恒:《各国新闻事业概述》,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4年。
    47、程其恒:《战时中国报业》,桂林:铭真出版社,1944年。
    48、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
    49、田玉振:《新闻学新论》,重庆:新闻出版社,1944年。
    50、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第2版),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
    51、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第2版),香港:文化供应社,1947年。
    52、恽逸群:《新闻学讲话》,冀中新华书店,1947年。
    53、[美]莫特:《美国的新闻事业》,王揆生、王季深(译),上海:上海文化服务社,1947年。
    54、[英]斯蒂德:《新闻学的理论与实际》,王季深、吴饮冰(译),上海:上海
    文化服务社,1947年。
    1、徐永祚:《会计师制度之调查及研究》,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23年。
    2、唐海:《中国劳动问题》,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
    3、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徐永祚会计事务所,1933年。
    1、黄炎培(编):《最近之五十季》,上海:申报馆,1923年。
    2、《<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上海:新闻报馆,1923年。
    3、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4、黄天鹏(主编):《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5、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名论集》(第2版),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6、黄天鹏(主编):《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
    7、王澹如(主编):《新闻学集》,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馆,1931年。
    8、燕京大学新闻系(主编):《新闻学研究》,北平:良友公司,1932年。
    9、管照微(主编):《新闻学论集》,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1933年。
    10、燕京大学新闻讨论会(主编):《新闻事业与国难》,北平:燕京大学新闻学系,1935年。
    11、[日]榛村专一:《本国新闻法制资料》,袁殊(编译),上海:群力书店,1937年。
    12、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编):《战时新闻工作入门》,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
    13、程其恒(主编):《记者经验谈》,重庆:天地出版社,1944年。
    14、中国法规刊行社:《最新六法全书》,上海:春明书店,1946年
    1、黄远生:《忏悔录》,《东方杂志》,1915年,第12卷第11期,第5-10页。
    2、《广告与道德》,《科学》,1918年,第4卷第2期,第202-203页。
    3、《德国新闻纸上的广告》,《紫兰华片》,1922年,第3期,第41-42页。
    4、戈公振:《中国报业教育之近况》,《国闻周报》,1926年,第3卷第10期,第10-14页。
    5、顾红叶:《新闻发展之新途径》,《新闻学刊》,1927年,第1卷第1期,第20-22页。
    6、徐宝璜:《新闻学概论(上)》,《新闻学刊》,1927年,创刊号,第16-20页。
    7、徐霄汉:《广告学与术》,《新闻学刊》,1927年,第3期,第91-95页;1927年,第4期,第149-151页。
    8、徐永祚:《改良中国会计问题》,《会计学报》,1928年2月,创刊号,第84 页。
    9、戈公振:《新闻教育之目的》,《报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2期,第49-59页。
    10、徐宝璜:《新闻事业之将来》,《报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2-18页。
    11、张一苇:《华北新闻界》,《报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2期,第64-74页。
    12、李锡龄:《新式簿记与旧式记帐法之渊源及其得失》,《会计月刊》,1930年,第1期,第11页。
    13、徐永祚:《改良中国会计问题》,《会计杂志》,1933年,第1卷第1期,第12-14页。
    14、高雪汀:《关于新闻界经济协作的几项建议》,《报学季刊》,1934年,创刊号,第73-74页。
    15、杜朝馥(译):《日本各大报之资本与销路》,《报学季刊》,1934年,创刊号,第95-99页。
    16、马星野:《欧美报纸之销路推广术》,《新社会》,1934年,第6卷第8期,第172-177页。
    17、潘君健:《报纸评论与社会舆论》,《报学季刊》,1934年,创刊号,第53-56页。
    18、谢六逸:《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概况》,《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1-7页。
    19、沙凤岐:《报纸与社会》,《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88-90页。
    20、唐克明:《近代美英新闻事业鸟瞰》,《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28-38页。
    21、谢小鲁:《我国各大报纸面构成之分析及其批评》,《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146-154页。
    22、杨国良(译):《现代广告事业》,《报学季刊》,1934年,创刊号,第101-104页。
    23、郑瑞梅:《报纸营业之方针》,《新闻学期刊》,1934年,第1期,第49-50页。
    24、《新闻教育机关概况》,《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2期,第115-127页;1935年,第1卷第3期,第147-150页。
    25、蒋阴恩(译):《美国的新闻道德规律》,《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3期,第35-55页。
    26、施钧伯:《新闻记者职业的保障》,《报学季刊》,1935年,第4期,第53-58页。
    27、宋鸿猷:《外勤记者应有的修养和我的采访经验》,《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3期,第101-104页。
    28、舒宗侨:《改善国际新闻编辑之我见》,《报学季刊》,1935年,第4期,第3-8页。
    29、谢霖:《新式会计方法在中国之过去与未来》,《会计杂志》,1935年,第3卷第2期,第71-73页。
    30、张万里:《新闻记者应有的修养》,《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4期,第59-62页。
    31、朱司晨:《新闻纸之广告与推广问题》,《晨光周刊》,1935年,第4卷第24期,第15-17页。
    32、成舍我:《三种报纸的出路》,《报展》,1936年纪念刊,第45-53页。
    33、杜绍文:《我国报业的新路》,《报展》,1936年纪念刊,第125-128页。
    34、聂士芬(Vernon Nash)、罗文达(Rudolf Lowethal):《中国报业前进的阻力》,《报人世界》,1936年,第6期,第1-3页。选自The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20,No.3,1936, pp.420-426.
    35、施钧伯:《我们所需要的新闻纸》,《报展》,1936年纪念刊,第83-85页。
    36、顾廼湘:《新闻记者必备的几种技能》,《报展》,1936年纪念刊,第133-134页。
    37、紫微:《制作报纸广告的基本条件》,《机联会刊》,1936年,第153期,第6-7页。
    38、Reuel R.Barlow:《欧洲新闻从业员之职业保障》,《报人世界》,1936年,第5期,第1-3页。选自Editor and Publisher. April.18,1936.
    39、黄槟园:《日本报纸扩充销路的方法》,《新闻记者》,1937年,第3期,第29-31页。
    40、陆锡麟(译):《近十年来甘萨斯明星报之成功史》,《报人世界》,1937年,第7期,第1-4页。译自Editor & Publisher.Vol.69,No.22。
    41、林鹤钦:《怎样增加新闻纸中广告的效力》,《文艺印刷月刊》,1937年,第1卷第7期,第19-23页。
    42、张志让:《出版法施行细则之商榷》,《新闻记者》,1937年,第3期,第11页。
    43、马星野:《新闻记者之训练问题》,《新民族》,1938年,第2卷第19期,第293-294页。
    44、罗高:《新闻纸与印刷工人》,《新闻记者》,1939年,第6期,第18-23页。
    45、刘汉兴:《谈报纸广告的净化》,《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49-56页。
    46、马星野:《发展地方报纸刍议》,《战时记者》,1939年,第6期,第5-6页。
    47、马星野:《地方报纸的症结及其对策》,《战时记者》,1939年,第7期,第19页。
    48、毛楷清:《报社组织之检讨》,《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38-44页。
    49、木子:《广告本位与发行本位》,《战时记者》,1939年,第6期,第20页。
    50、裴克:《战时地方报的几个严重问题》,《战时记者》,1939年,第6期,第8页。
    51、邵鸿达:《地方报纸的广告》,《战时记者》,1939年,第9期,第15页。
    52、俞颂华:《论报业道德》,《新闻学季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1-6页。
    53、赵家欣:《地方报的采访工作》,《战时记者》,1939年,第2卷第3期,第8-9页。
    54、《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治学校合办新闻事业专修班课程纲要》,《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2期,第126-130页。
    55、何连玉:《主办报社会计事务的回忆》,《服务月刊》,1940年,第3卷第5-6期,第45-50页。
    56、刘汉兴:《各国报纸广告的比较》,《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2期,第62-72页。
    57、絃平:《黄色新闻与黄色广告的取缔》,《新闻学报》,1940年,第4-5期,第23-24页。
    58、徐钟珮:《英国报界现况之分析》,《新闻学季刊》,1940年,第1卷第2期,第73-76页。
    59、郑祖荫:《谈谈新闻的管制》,《战时记者》,1940年,第2-3-4期,第14-15页。
    60、关企予:《吾国新闻事业之过去与将来》,《记者月报》,1941年,第2-3期,第1-6页。
    61、乐恕人:《现代记者的修养问题》,《新闻战线》,1941年,第2期,第8-10页。
    62、刘豁轩:《中国报业的演变及其问题》,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期,第5-13页。
    63、彭国栋:《新闻国营论》,《战时记者》,1941年,第6期,第4-5页。
    64、孙如陵:《评论与报纸的关系》,《新闻学季刊》,1941年,第1期,第16-18页。
    65、汪英宾:《报业管理要义》,《新闻学季刊》,1941年,第1期,第70-76页。
    66、许邦兴:《中国小型报纸》,燕京大学新闻学会,《报学》,1941年,第1卷第1期,第145-158页。
    67、赵慕儒:《采访新闻的方法》,《记者月报》,1941年,第2-3期,第7-12页。
    68、陈铭德:《报纸经营与报社管理》,《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4-57页。
    69、程沧波:《新闻记者的健康问题》,《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19-21页。
    70、丁一:《新闻广告漫谈》,《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0页。
    71、范心易:《谈谈报纸之校对》,《上海记者》,1942年,第2期,第11页。
    72、刘光炎:《新闻界的空气》,《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7-39页。
    73、陆铿:《报界的人荒问题》,《新闻战线》,1942年,第1卷第8-9期,第1-2页。
    74、聂世琦:《如何培养报业管理人才》,《新闻战线》,1942年,第2卷第7-8期,第7-10页。
    75、钱沧硕:《谈编辑》,《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40-43期。
    76、任希之:《采访的艺术》,《新闻学季刊》,1942年,第2期,第22-34页。
    77、申兰生:《如何做经济记者》,《上海记者》,1942年,第5期,第23页。
    78、孙如陵:《<新闻学季刊>概述》,《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106页。
    79、田玉振:《报纸合并的症结在哪里》,《新闻战线》,1942年,第4-5期,第6-7页。
    80、文心:《报馆新闻编辑的生活》,《现代青年》,1942年,第6卷第2期,第53页。
    81、许孝炎:《本党的宣传机构及其运用》,《新闻学季刊》,1942年,第2期,第1-5页。
    82、张友鸾:《新闻纸面》,《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58-63页。
    83、张学远:《中央政治学校的新闻教育》,《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104-105页。
    84、周钦岳:《广告与发行》,《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47-49页。
    85、朱家让:《关于组织新闻记者公会》,《新闻战线》,1942年,第2卷第7-8期,第5-6页。
    86、成舍我:《<新闻记者法>的缺点及其补救办法》,《新闻战线》,1943年,第5期,第12-14页。
    87、成舍我:《我们需要“平价报”》,《东方杂志》,1943年,第9期,第24-27页。
    88、蔚平:《新闻伦理论》,《上海记者》,1943年,第6期,第5-8页。
    89、解宗元:《报业经理部门的人才问题》,《新闻战线》,1943年,第6期,第6页。
    90、许君远:《报纸需要翻译人才》,《新闻战线》,1943年,第1期,第4页。
    91、张志智:《发展全国新闻事业刍议》(下),《新闻战线》,1943年,第2卷第9-10期,第13-16、19页。
    92、《各地报业现状及战后发展之意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15-147页。
    93、蒋荫恩:《新闻教育感想》,《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06-149页。
    94、刘光炎:《怎样增加新血输》,《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14页。
    95、陈立夫:《新闻事业与文化建设》,《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0-13页。
    96、卜少夫:《谈新闻教育》,《新中华》,1944年,第2卷第4期,第60-69页。
    97、魏九如:《新闻纸发行论》(下),《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4-7页。
    98、亚浦夏根(K.H.Abshagen):《英国新闻纸面面观》,学鸣(译),《上海记者》,1944年,第2卷第5-6期,第17-21页。
    99、詹文浒:《培养报业人才管见》,《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98-100页。
    100、张万里:《战时报业工人管理之研究》,《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4年,第2期,第101-105页。
    101、饶引之:《介绍新闻学》(三),《读书青年》,1945年,第2卷第1期,第2-13、22页。
    102、罗森堡(Ignaz Rothenberg):《报纸的销路》,The Newspapers,1946年,伦敦。葛思恩(译),《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2期,第17-25页。
    103、贾克岐:《报纸发行技术丛谈》,《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2期,第7-16页。
    104、贾晴:《胜利后我国新闻学专著述评》,《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2期,第64-68页。
    105、邵燕平:《“黄色新闻”的罪恶》,《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2期,第52-55页。
    106、王师莱:《新闻教育的重点在哪里》,《文化通讯》,1947年,第2期,第2-3页。
    107、韦恒章:《新闻道德之研究》,《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第1期,第23-35页。
    108、许孝炎:《我所见到的中国新闻事业——新闻讲座之二》,《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1期,第5-7页。
    109、戴永福:《论报纸的标准》,《报学杂志》,1948年,第7期,第4-5页。
    110、瞿菊农:《报纸下乡》,《报学杂志》,1948年,第6期,第35页。
    111、如陵:《论发行与再发行》,《报学杂志》,1948年,第5期,第1页。
    112、施志刚:《论中国新闻教育》,《读书通讯》,1948年,第152期,第2-7页。
    113、田玉振:《英国对报业的管制》,《报学杂志》,1948年,第4期,第24-25页。
    114、武月卿、孔珞、祝修麐等(纪录):《报纸下乡问题(本刊第六次座谈会)》,《报学杂志》,1948年,第5期,第3-8页。
    115、袁昶超:《报学系课程概述》,《报学杂志》,1948年,第1卷第7期,第10-11页。
    116、朱抚松:《新闻自由与报业托拉斯》,《报学杂志》,1948年,试刊号,第40-41页。
    117、庄伯勋:《新闻广告学》,《报学杂志》,1948年,第7期,第12-17页。
    118、蔡策:《杂谈发行工作》,《报学杂志》,1949年,第10期,第14-15、33页。
    119、穆加恒:《商业广告的净化问题》,《报学杂志》,1949年,第10期,第7-11、33页。
    1、[日]佐田弘治郎:《上海的新闻杂志与通讯机关》(日本庶务部调查课),1925年5月10日,第27页。
    2、邹韬奋:《办私室》,《生活》周刊,第4卷第9期,1929年1月13日。
    3、邹韬奋:《编后随笔》,《生活》周刊,第5卷第9期,1930年1月26日。
    4、邹韬奋:《用人的三种制度》,《生活》周刊,第5卷第26期,1930年6月8 日。
    5、邹韬奋:《征求一位同志》,《生活》周刊,第5卷第34期,1930年8月3日。
    6、邹韬奋:《再复朱经农先生的一封信》,《生活》周刊,第5卷第47期,1930年11月2日。
    7、邹韬奋:《<生活)五周纪念特刊预告》,《生活》周刊,第5卷第52期,1930年12月7日。
    8、邹韬奋:《创办(生活日报>之建议》,《生活》,第7卷第9期,1932年3月5日。
    9、成舍我:《我们的宣言》,《立报》(上海),1935年9月20日,第1版。
    10、邹韬奋:《大报和小报》,《大众生活》,创刊号,1935年11月16日。
    11、邹韬奋:《<生活日报>创刊词》,《生活日报》,创刊号,1936年6月7日。
    12、邹韬奋:《什么背景?(我们要怎样办<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第1卷第12号,1936年8月23日。
    13、邹韬奋:《<生活日报>的创办经过和发展计划》,《生活日报》,第55号,1936年7月31日。
    14、邹韬奋:《编辑以后》,《全民抗战》周刊,第100号,1939年12月9日。
    15、《扫荡世界人类的公敌》,《扫荡报》(重庆版),1943年7月23日,第1版。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
    2、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3、曾虚白:《中国新闻史》,台北:三民书局,1966年。
    4、李瞻:《新闻学》,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
    5、李瞻:《中国新闻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
    6、赖光临:《中国近代报人与报业》,台北:商务印书馆,1980年。
    7、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年。
    8、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9、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
    10、[美]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刘珺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11、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
    12、林德海:《中国新闻学书目大全》(1903-1987),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年。
    13、倪延年、吴强:《中国现代报刊发展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4、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
    15、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16、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17、张涛:《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
    18、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9、丁淦林等:《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0、[德]汉伯里·布朗:《科学的智慧——它与文化和宗教的关联》,李醒民(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21、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1927-1949)》,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年。
    22、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
    23、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编年史》(上中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24、邹韬奋:《韬奋新闻出版文选》,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
    25、陈方中:《于斌枢机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年。
    26、[美]理查德·A·波斯纳:《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27、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8、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30、[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增订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1、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32、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33、[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4、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管理》(第2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35、[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3年。
    36、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37、[美]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8、吴信训、金冠军(主编):《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39、丁淦林、商娜红:《聚焦与扫描: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
    40、罗伯特·G·皮卡德:《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赵丽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1、倪祖敏、张骏德:《报刊发行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42、[德]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3、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亲历民国重大事件》,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44、吴信训、金冠军、李海林等:《现代传媒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45、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46、罗伯特·G·皮卡德:《传媒管理学导论》,韩骏伟、常永新(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47、宋建武:《媒介经济学——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8、李秀云:《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49、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
    50、徐宝璜:《徐宝璜新闻学论集》,肖东发、邓绍根(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1、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肖东发、邓绍根(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2、王余光、吴永贵:《中国出版通史》(第7、8卷,即清代下卷与民国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
    53、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54、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55、方汉奇、丁淦林、黄瑚等:《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56、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57、李彬:《中国新闻社会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58、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编著):《传媒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59、[美]阿兰·B·阿尔瓦兰(主编):《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崔保国、杭敏、徐佳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60、方晓红:《中国新闻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1、邵培仁、陈兵:《传媒管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62、[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3、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64、王润泽:《中国新闻媒介史》(1949年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65、赵敏恒:《外人在华新闻事业》,王海(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1、《万国公报(15)》,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中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
    3、《上海解放三十五周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一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
    5、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
    6、周谷城:《民国丛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
    7、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
    8、陆定一:《陆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9、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刘健芝等(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10、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丁淦林、方厚枢(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12、龙伟等(编):《民国新闻教育史料选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方汉奇、王润泽(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藏稀见民国新闻史料汇编》(2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1、《世界日报》史料编写组:《<世界日报>初创阶段(1924-1927)》,《新闻研究资料》(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49-162页。
    2、汪仲韦:《我与新闻报的关系》,《新闻研究资料》(第12辑),北京:展望出版社,1982年,第127-157页。
    3、顾执中:《一所并不理想的新闻学校》,《新闻研究资料》(第26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33-50页。
    4、杨宇清:《韬奋经营管理思想略论》,《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第113-117页。
    5、陈伟中(主编):《萧同兹和中央通讯社》,《常宁文史资料》,1988年,第4辑,第155-156页。
    6、罗隆基:《天津<益世报>及其创办人雷鸣远》,陈树涵(整理),《天津文史资料选辑》,1988年,第42辑,第136-153页。
    7、马光仁:《我国早期的新闻界团体》,《新闻研究资料》(第4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61-78页。
    8、孙旭培:《解放初期对旧有新闻事业的接收和改造》,《新闻研究资料》(第34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48-61页。
    9、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63-86页。
    10、姚福申:《解放前<新闻报>经营策略研究》,《新闻大学》,1994年,第1期,第39-45页。
    11、蔡铭泽:《大陆时期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的变化》,《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第2期,第76-82页。
    12、钱益民:《1920-1921年商务印书馆的改革》,《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7卷第3期,第54-58页。
    13、孙慧:《新闻报创办经过及其概况》,《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5期,第3-8页。
    14、唐海江、吴高福:《晚清报业中民间资本的若干问题》,《新闻大学》,2002年,第4期,第40-44、54页。
    15、刘小燕:《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新闻大学》,2003年,第4期,第18-22页。
    16、石义彬、周劲:《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新闻与传播评论》,2003 年,第236-244页。
    17、丁淦林:《中国新闻史教学需要适时革新》,《新闻大学》,2004年,第3期,第35-39页。
    18、陈中原:《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简要回顾》,《新闻大学》,2005年,第1期,第9-13页。
    19、冷冰:《南京<中央日报>的经营策略及启示》,《青年记者》,2005年,第4期,第51-52页。
    20、余绍敏、许清茂、黄飞等:《汪汉溪广告经营理念初探》,《新闻记者》,2005年,第4期,第77-78页。
    21、张洁:《中国近代民营报业经营方略》,《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6期,第29-30页;2005年,第7期,第32-33页。
    22、戴元光、张海燕:《新世纪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综述》,《当代传播》,2006年,第1期,第13-17页;2006年,第2期,第7-11页。
    23、罗国干:《美查时期<申报>的经营之道——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之一》,《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09-113页。
    24、罗国干:《韬奋<生活>周刊的经营方略——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之二》,《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91-96页。
    25、罗国干:《新记<大公报>的经营管理——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之三》,《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63-68页。
    26、宗亦耕:《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报业的运营机制与规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3卷第2期,第115-119页。
    27、丁淦林:《中国新闻史研究需要创新——从1956年的教学大纲草稿说起》,《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第28-32页。
    28、王润泽:《民国前期中国现代报纸的发行途径及其潜规则》,《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7期,第75-80页。
    29、王国平、李艳:《徜徉于中国传媒市场的历史长廊》,《求索》,2007年,第12期,第157-160页。
    30、王晓渔:《学术共同体的消逝与重建》,《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4期,第12-15页。
    31、昝廷全、刘静忆、王燕萍:《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81-84、93页。
    32、章平、池见星:《10年来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回顾——对1996年至200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的实证分析》,《新闻大学》,2007年,第2期,第123-129页。
    33、王润泽:《民国时期报纸发行途径与策略回顾》,《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9期,第21-23页。
    34、周鸿铎:《中国传媒经济发展历程——行业发展与理论路径》,《现代传播》,2009年,第6期,第91-94页。
    35、丁汉青:《中国大陆传媒经济学术圈分析》,《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6期,第16-19、68页。
    36、郭墨池:《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经营策略研究》,《新闻知识》,2009年,第3期,第70-72页。
    37、李煜秋:《旧中国民营大报经营策略初探》,《青年记者》,2009年,第12期,第90-91页。
    38、沈松华:《民国报业的公司化进程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68-74页。
    39、温汉华:《从经营的角度看<新闻报>的受众观》,《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4期,第168-169页。
    40、祝帅:《早期中国新闻学中的广告学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9期,第116-119页。
    41、武志勇、周尚科:《中国报刊发行体制变迁历史的现实启示》,《新闻大学》,2011年,第4期,第17-24页。
    42、武志勇:《二十世纪及本世纪初中国报刊发行研究文献述略》,《编辑之友》,2011年,第12期,第141-144页。
    43、陶喜红、李时新:《民国时期报贩对民营报业发行市场的控制及其影响》,《中国出版》,2011年,第20期,第62-65页。
    44、陶喜红:《民国时期民营小报发行市场竞争强度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第190-193页。
    45、张曙光:《学术共同体的自治和自律》,《学术界》,2011年,第6期,第35-41页。
    46、喻国明、宋美杰:《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学术地图”——基于共引分析方法的研究探索》,《现代传播》,2012年,第2期,第30-38页。
    47、王亮:《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问题——对2006年至2011年四家刊物的分析》,《编辑之友》,2012年,第9期,第55-58页。
    48、杭敏:《传媒管理研究:理论、视角与趋势》,《中国传媒报告》,2012年,第3期,第4-13页。
    49、陶喜红:《晚清民国时期民营报纸经营性业务的外包现象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157-160页。
    50、陶喜红、马庆:《民营资本与报业市场结构——清末与民国时期民营报业经营研究》,《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3期,第83-84页。
    1、黄旦:《“耳目”与“喉舌”的历史性转换:中国百年新闻思想主潮论》,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2、郑炯儿:《从“扫荡”到“和平”:<扫荡报>研究(1931-1950)》,“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
    3、方晓红:《晚清小说与晚清报刊发展关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
    4、黄丽丘:《论中国现代报业经营的轨迹与特色》,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汪志海:《新中国建国前传媒经营管理思想史》,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7、姜红:《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与学术思想中的科学主义》,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8、芦莉菲:《邹韬奋媒介经营管理思想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9、古晓峰:《民国时期<申报>经营管理研究——兼与<新闻报>的比较》,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0、张培:《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的融资问题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代雅静:《经营报纸——史量才报刊思想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2、黄蓉:《中国报纸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选择——基于博弈的视角》,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3、沈松华:《中国近代报业制度变迁研究——以报业公司制为中心》,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4、张晓锋:《新闻职业精神论》,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5、赵娜:《胡政之报纸经营思想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6、潘祥辉:《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机制研究——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7、向芬:《国民党新闻传播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8、杨联宇:《(新闻报)广告与近代上海休闲生活的建构(1927-1937)》,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9、陈贝贝:《成舍我的报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0、胡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1、贺碧宵:《新闻范式更替:从民间报人到党的干部——以上海私营报业改造为中心的考察(1949-1952)》,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2、叶青青:《从农村办报走向城市办报:中共执政初期的党报新闻制度建构》,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3、李理:《从合作社性质的民营报纸到共产党的党报——汉口<大刚报>史研究(1945.11-1951.12)》,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4、丁骋:《中国大陆民营报纸退场的探究(1949-1954)》,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25、张立勤:《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1、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新闻出版处二月综合报告》,1949年:[Q431-1-1]。
    2、《徐铸成同志的思想检查》,华东学习委员会上海新闻界分会办公室编:《学习第九号》,1952年9月24日,上海档案馆馆藏,A22-2-1550。
    3、《王芸生同志的思想检查》,华东学习委员会上海新闻界分会办公室编:《学习第九号》,1952年9月24日,上海档案馆馆藏,A22-2-1550。
    4、《赵超构同志的思想检查》,华东学习委员会上海新闻界分会办公室编:《学习第十号》,1952年9月25日,上海档案馆馆藏,A22-2-1550。
    5、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Q430-1-173。
    6、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Q430-1-1。
    7、沈志华、杨奎松:《国务院情报研究所关于中国的新闻自由的备忘录》(1951年),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9-1976)(第三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
    1、《上海新闻界改革工作胜利告一段落》,《文汇报》,1953年1月18日,第1版。
    2、包全:《反对刊登广告中的铺张浪费现象》,《人民日报》,1955年6月18日。
    3、《中国新闻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4、《简明华夏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简明华夏百科全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第589页。
    5、周鸿铎:《中国传媒经济发展现状》,北京“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论坛”会议论文,2007年12月。
    6、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致开幕词。2009年9月8日。[E/B]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593/n38815/11482350.html
    1、Hillery,G,.Definition of community:areas of agreement.Rural Sociology,1955.2 0(4):P.111-122.
    2、Lacy S. Walter E.Niebauer,Jr.Developing and Using Theory for Media Econo-mics.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1995,8(2):3-13.
    3、Todd Chambers. Who's on First? Studying the Scholarly Community of Me-dia Economics.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1998,11(1):1-12。
    4、Roscoe Pound.The Lawyer from Aatiquity to Modern Times,West Publishing,1953,p.5.转引自William Hornsby."Clashes of Class and Cash:Battles from the 1 50 Years War To Govern Client Development", Ariz.St.L.J.,vol.3(Summer2005),p. 257.
    5、Delanty,G.,.Community.2009,New York: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