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的思想与创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苏雪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她一生勤奋,著作颇丰。作为一代才女,苏雪林在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上都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苏雪林在大陆现代文学界一直很少被提及,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苏雪林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走过百余年人生历程,其人其文都是复杂的。本文结合苏雪林的生平、思想、经历对其文学创作及其学术研究做一整体论述。力图描述出这位中国现代女作家较为完整的风貌。
     本文分五部分进行探讨:第一章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关于苏雪林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指出其成就与不足;第二章分析苏雪林思想的矛盾性及其形成原因,认为造成苏雪林屈服于传统伦理观念又追求现代文明的矛盾精神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时代影响等多种因素;第三章分析苏雪林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从母亲的爱、自然的爱、两性的爱三个方面分析苏雪林文学创作中对爱的主题的书写;第四章从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语言风格上分析了苏雪林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第五章介绍苏雪林学术研究上的鲜明特色,包括突破传统、创新思维、另辟蹊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多视角立体研究等。
Su Xuelin is a writer with unique style of creating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She grew diligently and works are rich. As a generation of accomplished ladies, Su Xuelin had shown all her own talent on the literary cre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she had made very great achievement.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Su Xuelin had been seldom mentioned all the time on the modern literary circles of the continent and she did not cause people's attention gradually by recent years. Su Xuelin crossed over two centuries growing and passed by the course of life over one hundred. As for Su Xuelin, her personal character and her works are complicated. This thesis combine life , thought and experience of Su Xuelin to expound her literary cre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wholly and try hard to describe out this Chinese modern authoress' comparatively intact style and features.
    This thesis divides six parts to probe into: Chapter one combs Su Xuelin's research state to thirty or forty times of the 20th century so far and point out their achievement and deficiency; Chapter two analyses the contradiction of Su Xuelin's thought and analyses the reason. The thesis believes that the reason of state of mind on Su Xuelin yielding to traditional ethics idea and pursuing contradic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many aspects to think, including such many kinds of factors as
    
    
    family's environm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era; Chapter three analyses the impact on its literary creation of Su Xuelin's thought. The chapter discusses Su Xuelin's literary creation theme in love write mainly from three respect: love of mother, natural love and amphiphilic love; Chapter four analyses Su Xuelin's unique emotion expression way from signify application and language style of tactics; Chapter five introduce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n Su Xuelin's academic research, including breaking through traditional, innovative thinking, opening up the path separately and many three-dimensional research of visual angle that the macroscopic combines with microcosmic,etc.
引文
[1]西蒙·波娃.《第二性(第三卷)》,杨翠屏译,志文出版社,1997年版。
    [2]黄忠慎.《古今文海骑鲸客—苏雪林教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版。
    [3]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编.《庆祝苏雪林教授九秩晋五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暨诗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版。
    [4]王瑶主编.《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李欧梵著.《现代性的追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6]杨义.《杨义文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7]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篡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9]盛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孔范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小说卷三》,明天出版社,1990年版。
    [11]阿英编校.《现代十六家小品》,上海光明书局,1935年版。
    [12]黄人影编.《当代中国女作家论》,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版。
    [13]蔡登山.《人间花草太匆匆》,台北里仁书局,1990年版。
    [14]阎纯德.《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白薇.《对苦难的精神超越——现代作家笔下女性世界的女性主义解读》,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6]张衍芸.《春花秋叶一中国五四女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沈晖编选.《绿天雪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9]秦家懿、孔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版。
    [20]王本朝.《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1]胡绍华.《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古继堂.《台湾文学的母体依恋》,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23]王宗法.《台湾文学观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4]房向东.《鲁迅:最受诬蔑的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5]马蹄疾.《鲁迅生活中的女性》,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6]沈晖编.《苏雪林文集》四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4月版。
    [27]张昌华选编.《苏雪林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8]柳珊编选.《苏雪林小说·蝉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9]于青选编.《花都漫拾》、《归途》,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
    [30]刘纳编选.《苏雪林代表作》,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1]蔡清富编.《苏雪林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32]苏雪林.《诗经杂俎》,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3]苏雪林.《心灵踱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4]苏雪林.《天问正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35]苏雪林.《我们的八十年》,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1991年版。
    [36]苏雪林.《玉溪诗谜正续合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7]苏雪林.《抗战时期文学回忆录》,台北·文讯月刊杂志社,1987年版。
    [38]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9]苏雪林.《鸠那罗的眼睛》,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40]苏雪林.《屠龙集))'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
    [41]苏雪林.《南明忠烈传》,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1年版。
    [42]苏雪林.《青鸟集》《蠹鱼集》,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43]苏雪林.《辽金元文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44]苏雪林.《蠹鱼生活》,上海真美善书店,1929年版。
    [45]苏雪林.《浮生九四—雪林回忆录》,台北三民书局,1991年版。
    [46]苏雪林.《苏雪林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李玲.《“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章心世界》,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月第22卷第1期。
    [2]刘平.《背反中的抗争和顺从—苏雪林早期散文的女性主义阅读》,见《许昌师专学报》第19卷第3期
    [3]孟丹青.《从“棘心”看苏雪林的道德立场》,见《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4]王海燕.《隽语·雅趣·真意—论苏雪林散文审美的三个层面》,见《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6月第19卷第3期。
    [5]沈晖.《跨文化研究的宏篇巨构—论苏雪林教授的“屈赋新探”》,见《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7月,第23卷第4期。
    [6]疏恒.《礼赞生命:苏雪林散文的精神内核》,见《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4月第19卷第2期。
    [7]吴家荣.《论苏雪林的文艺思想》,见《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7月第19卷第4期。
    [8]尉天骄.《论苏雪林散文中的民族文化情感》,见《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第2卷第1期
    [9]方维保,《论苏雪林小说创作的伦理意识》,见《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1998)第3期。
    [10]丁增武.《美的收获—苏雪林早期散文创作和美文运动》,见《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2月。
    [11]徐岱.《民国往事:论五四女性小说四家》,见《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12]朱双一.《苏雪林小说的保守主义倾向》,见《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
    [13]金洁,《踯躅于“叛道”与“守道”之间—试论二三十年代闺阁文学》,见《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2月第6卷第1期。
    [14]邓海.《新文学研究的先行者—苏雪林—苏雪林研究之一》,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15]马森.《论苏雪林教授(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见《百家春秋》2000年第2期。
    [16]潘颂德.《苏雪林—卓有建树的新诗批评家》,见《华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
    [17]赵逵夫.《读苏雪林先生的(唐诗概论)》,见《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年第4期。
    [18]黄忠来 杨迎平.《背负旧传统的“五四人”—苏雪林》,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4期。
    [19]吴雅文.《旧社会中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内在的超越与困境—以<棘心>和<浮生九四—苏雪林回忆录>做主题分析》,见《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
    [20]杨剑龙.《基督教文化的皈依儒家文化的回归》,见《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21]陈荣悌.《探望苏雪林》,见《文学自由谈》1997年第4期。
    
    
    [22]张昌华.《人瑞苏雪林》,见《文学自由谈》1997年第3期。
    [23]傅宁军.《台湾女作家苏雪林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见《炎黄春秋》2003年第3期。
    [24]沈晖.《台湾百岁女作家苏雪林》,见《寻根》2000年第6期。
    [25]陆发春.《文史考辨与史实求真—以苏雪林与胡适交往二则史实考证为例》,见《安徽史学》2003年第6期。
    [26]古远清.《发生在台湾“戒严”时期的“文坛往事辨伪案”—重评苏雪林与刘心皇、寒爵“交恶事件”》,见《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期。
    [27]王培萱.《苏雪林是谁?》,见《文学自由谈》1997年第3期。
    [28]石楠.《安徽才女苏雪林与潘玉良》,见《江淮文史》1999年第1期。
    [29]傅瑛.《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扉几万重—论苏雪林早期散文之局限性》,见《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30]崔培莲.《凝眸中,意趣飞扬 闲适间,心志明朗—读苏雪林<溪水>》,见《山西教育》2002年第14期。
    [31]陈友冰.《断代诗史研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浅论苏雪林先生的<唐诗概论>》,见《江淮论坛》2000年第2期。
    [32]唐亦男.《非常“另类”苏雪林<日及卷>》,见《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
    [33]王一心.《女作家苏雪林其人其文》,见《民国春秋》1999年第4期。
    [34]王蓓萍.《翩翩飞舞的银翅蝴蝶—浅谈苏雪林散文集(绿天)的创作特色》,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5]张徽.《浅议苏雪林的古典文学研究》,见《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6]舒晓锋.《浅谈苏雪林先生的学术成就》,见《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6期。
    [37]杨敬远.《让庐旧事—记女作家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见《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3期。
    [38]毛庆.《试论屈赋之域外文化背景—从苏雪林先生的楚辞研究说起》,见《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9]傅宁军.《苏雪林:伴陪母亲到永远》,见《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3期。
    [40]韩莓.《五四时期女性小说的性别认同及其局限性》,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3期。
    [41]朱洁.《新文学初期女性作家创作散论》,见《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