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信赖原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分析,寻求信赖原则发展的宏大社会背景,同时通过分析信赖原则的思想理论基础,在评议诸说的基础上构建了信赖原则理论的合理基石。通过对该制度的分析,重点关注信赖原则如何影响注意义务的分配来限制或否定行为人的注意义务,从而达到排除行为人过失责任的目的,以及该制度对于刑法理论所产生的变革。另外,在解决该制度的价值选择后,就该制度的适用基准、机能以及在具体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具体解构。全文除导言外,共分7章,约16万字。
     导言,就信赖原则的适用困惑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证了该制度在当今社会的巨大社会效用,并就信赖原则在中国之提倡进行了制度论证和思想考察。指出:通过相关制度的培植,促进信赖原则在我国的生成既具有深厚的法理依据,也具有良好的人文主义根基。由于信赖原则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信赖原则不仅应在交通事业中予以贯彻,只要存在协作性关系的领域,信赖原则都大有作为。
     第一章,信赖原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本章首先介绍了高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的精致化以及刑法理论变迁对于信赖原则的影响。指出:信赖原则是在高科技发展下、人类生活精致化所产生的一种刑法理论。由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的精致化,诱发了人类的责任心与信任心,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指导人类行为的规则即信赖原则。对于信赖原则而言,其主张对于违法性的判断,不仅要重视法益侵害结果的惹起,更要重视行为的反规范伦理性,主张在行为人态样的基础上实现刑法对于社会的合理调控。
     第二章,信赖原则的理论基础。本章具体论述了社会相当性理论、被容许的危险理论以及危险分配理论对于信赖原则的作用,并就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由于社会相当性理论有利于实现信赖原则合法化根据的目标,是信赖原则合法化的宏大背景;而被容许的危险理论和危险分配理论则有利于具体解读信赖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因此信赖原则的理论基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有层次的,即提倡“一体两翼”理论。具体而言就是,以社会相当性理论为核心,以被容许的危险和危险分配理论为两翼,共同合理地构建信赖原则的理论基石,对于信赖原则的合法化根据予以精致的解读。
This dissertation, after analyzing social historical terms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order to seek to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and analys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at the same time , structur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on the basis of appraising all sorts of school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is system , pays close attention how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flue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care obligation to limit or deny the actor's attention obligation, thus achieve the goal of getting rid of actor's liability for negligence , and change the criminal law theory。 Except for the introduction, The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7 chapters, with about 160,000 words .In the introduction, the author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puzzlements of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and proves enormous social utility in the current society, Point out: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relevant systems ,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our country has a deep legal principle basis and a good humanism foundation too Because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s a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society , so it should not merely be carried out in the transportation, so long as other field of relations and cooperation exists ,Chapter 1 is about so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author introduces influence on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which the development of Hi-Tech, exquisiteness of human life and change of criminal law have made. Point out: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as a kind of criminal law theories produced by development Hi-Tech and exquisiteness of human life.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xquisiteness of human life, have caused the huma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rust heart, and have produced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structing the rule of the human behavior as for as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s concerned, it advocates not only paying attention to law benefit but also the branch of ethics of the behavior.Chapter 2 is abou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the author concretely expound social permitting theory , reasonable danger theory and
    assigned danger theory for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The social permitting theory is the background of justif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reasonable danger theory and danger assigne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s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s not single , but the plural one , namely '"one body, two wings" theory.Chapter 3 is about the principle or reliance and changes of criminal jurisprudence The author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changes of the system of criminal science caused by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and how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fluences care obligation to denying liability for negligence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as a cause of substantive justification, it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not in possibility of predicting, but in taking reasonable measures to avoiding dander when facing dangerChapter 4 is about the fundamental rule of Applic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After the fundamental rule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foreign countries, puts forward it consists of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conditions, the subjective conditions consists of existence of reliance and judgement of reasonable reliance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subjective conditions. The func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concretely: the function of relaxing negligence;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ng danger ; the function of establishing loyalty to law; the function of establishing of traffic ethics and the function of promoting modern civilization.Chapter 5 i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transportation. The author expound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in transportation, the fact concretely that trusts principle suitable terms and restriction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are follows : transportation is essential part of modern social life,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of traffic safety and traffic ethic .The subjective conditions consists of existence of reliance and judgement of reasonable. Its limiting conditions are: When the actor violates the traffic regulations by itself; When being apt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that the other side violates the traffic regulations; Because the road or other states can predict frequency happen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when being higher ; The other side is when children , old man or health deformity person have no guardian to accompany ; When the actor has abundant time to prevent the result from happening.Chapter 6 i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medical negligenc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medical negligence, basing on exploring the medical behavior and medical negligence, and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medical negligence in detail. The author advocat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reliance not merely exists between medical personnel and patient, but also exists with the medical personnel of the sense of organization too, the two have a difference in trusting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Chapter 7 i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supervisory negligence.. The author maintains the theory of broad supervisory negligence on the basis of concept of supervisory negligence. The supervisory is divided into supervisory on person and management or control over thing. Here occasion of supervision on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if supervisor fulfil one's own scope of offical duty; The occasion of supervising to the thing , if it sets up safe system and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security of the danger to depend on actors, train and prevent from the dangerous skill not to go on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to select staff, namely has dispelled the risk framework in the system or the equipment
引文
1、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林亚刚:《犯罪过失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胡鹰:《过失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侯国云:《过失犯罪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柯耀程:《刑法竞合论》,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6、余振华:《刑法违法性理论》,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7、廖正豪:《过失犯论》,三民书局印行1993年版。
    8、李文健:《罪责概念之研究——非难的实质基础》,春风煦日论坛1998年版。
    9、洪福增:《刑事责任之理论》,刑事法杂志社印行1988年修订再版。
    10、许玉秀:《主观与客观之间》,春风煦日论坛1997年版。
    11、柯耀程:《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高金枝:《利益衡量与刑法之犯罪判断》,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版。
    13、林东茂:《一个知识论上的刑法学思考》,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再版。
    14、陈志龙:《法益与刑事立法》,高尚印刷企业有限公司1990年版。
    15、许玉秀:《刑法的问题与对策》,春风煦日论坛2000年修订再版。
    16、黄村力:《刑法总则比较研究——欧陆法比较》,三民书局1997年再版。
    17、黄荣坚:《刑罚的极限》,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
    18、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三民书局1998年4版。
    19、黄荣坚:《刑法问题与利益思考》,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
    20、郑昆山:《环境刑法之基础理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21、苏俊雄:《刑法总论Ⅱ》,大地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22、吴景芳:《刑事法研究》(第1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23、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黄仲夫编著:《刑法精义》,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修订版。
    25、蔡墩铭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版。
    26、甘添贵:《刑法之重要理念》,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
    27、蔡墩铭:《刑法总论》,三民书局1995年修订10版。
    28、林山田:《刑法通论》(下册),2001年增订7版。
    29、郭君勋:《案例刑法总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三版。
    30、黄丁全:《医事法》,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
    31、张丽卿:《刑法总则理论与运用》,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2版。
    3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3、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上、下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4、马克昌、莫洪宪主编:《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6、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7、高铭暄、赵秉志主编:《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8、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9、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0、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1、张明楷:《刑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2、陈兴良:《陈兴良刑法学教科书之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3、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44、周光权:《注意义务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5、姜伟:《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46、孙国祥等:《过失犯罪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7、王秀梅:《过失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贾宇:《罪与刑的思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9、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0、姜伟:《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51、刘生荣:《犯罪构成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2、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刘仁文:《过失危险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4、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5、刘艳红:《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57、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版。
    58、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9、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60、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1、梁治平:《法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2、丁玫:《罗马法契约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4、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5、苗金春:《语境与工具——解读实用主义法学的进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6、陈金钊、谢晖主持:《法律方法》(第1、2、3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67、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68、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69、李海东主编:《日本刑事法学者》(上下),法律出版社、成文堂出版社1999年版。
    70、盛洪:《为什么制度重要》,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1、卢现祥主编:《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3、王则柯:《新编博弈论平话》,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74、[俄]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编,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上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俄]库兹涅佐娃、佳日科娃著,黄道秀译:《俄罗斯刑法教程》(上下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76、[荷]斯宾诺莎著,贺麟译:《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2版。
    77、[意]杜里奥·帕多瓦尼著,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8、[意]D·奈尔肯编,高鸿钧、沈明译:《比较法律文化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9、[美]克利福德·吉尔兹著,王海龙等译:《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4年2版。
    80、[美]本杰明·N·卡多佐著,董炯、彭冰译:《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81、[美]里查德·A·波斯拉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2、[美]罗斯科·庞德著,邓正来译:《法理学》(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3、[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4、[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著,谢望原等译:《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2版。
    86、[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等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87、[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著,张志铭译:《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88、[美]道格拉斯G·拜尔、罗伯特H·格特纳、兰德尔C·皮克著,严旭阳译:《法律的博弈分析》,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9、[美]罗斯科·庞德著,邓正来译:《法律史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90、[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91、[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92、[英]尼克·麦克密克、奥塔·魏因贝格尔著,周叶谦译:《制度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93、[英]卡尔·波普尔著,郑一明等译:《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4、[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1、2、3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95、[英]吉米·边沁著,李贵方等译:《立法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6、[英]J·W·塞西尔·特纳著,王国庆等译:《肯尼刑法原理》,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97、[英]J·C史密斯、B·霍根著,李贵方等译:《英国刑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8、[德]马克斯·韦伯著,韩水冰等译:《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2年版。
    99、[德]卡尔·拉论茨著,陈爱蛾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00、[德]哈贝马斯著,童世骏译:《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01、[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许章润译:《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中国法制出版社200年版。
    102、[德]阿图尔·考夫曼著,米健译:《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
    103、[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04、[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05、[德]格吕恩特·雅科布斯著,冯军译:《行为 责任 刑法——机能性描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6、[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07、[德]弗兰茨·冯·李斯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8、[德]吴登堡著,蔡墩铭译:《德国刑法学的现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109、[日]穗积陈重著,黄尊三等译:《法律进化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0、[日]牧野英一著,朱广文译:《法律上之进化与进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1、[日]西原春夫著,顾肖荣等译:《刑法根基与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2、[日]西原春夫主编,李海东等译:《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法律出版社、成文堂出版社1997年版。
    113、[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4、[日]大塚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5、[日]福田平、大塚仁张,李乔等译:《日本刑法总论讲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6、[日]木村龟二主编,顾肖荣等译:《刑法学词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
    117、[日]川端博著,余振华译:《刑法总论二十五讲》,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
    118、[日]藤木英雄著,从选功等译:《公害犯罪》,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9、[日]大塚仁著,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0、[日]中山研一著,姜伟等译:《刑法的基本思想》,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121、[日]西原春夫:《交通事故与信赖原则》,日本成文堂1969年版。
    122、[日]藤木英雄编:《过失犯——新旧过失论争》,学阳书房1981年版。
    123、[日]松宫孝明:《刑事过失论的研究》,成文堂1989年版。
    124、Giles、Marianne, Criminal law in a nutshell, London:Sweet & Maxwell, 1990。
    125、Norman Baird, Criminal Law ,London·Sydneey: 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126. Jonathan Herring, Criminal Law,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127、Padfield, Nicola, Criminal law, London :Butterworths, 2002
    128、Reed, Alan ,Seago, Peter, Criminal law, London:Sweet & Maxwell,2002
    129、Phillips, Andrew Fulton, Medical negligence law :seeking a balance, Aldershot, England; Brookfield, Vt.:Dartmouth, 1997.
    130、Samaha, Joel, CriminalLaw, Belmont,CA:Wadsworth/ThomsonLearning, 2002
    131、Jackson, Rupert M. Powell, John L,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London :Sweet & Maxwell,1987
    132、Bucldey, R. A, The modern law of negligence, London :Butterworths ;Charlottesville,Va.:Lexis Law Pub,1999
    133、McLaughlin, Patricia, Clancy, Agatha,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law reports :previously unreported judgments, 1968-1993 and headnotes of important reported cases, 1937-1993, Dublin :Brehon,1995
    134、Healy, John, Medical negligence :common law perspectives, London :Sweet & Maxwell,1999
    135、Charlesworth, John, Percy, R. A, Charlesworth & Percy on negligence.:London :Sweet & Maxwell,1983
    1、黄源铭:《刑法上信赖原则演变之研究》,辅仁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97年硕士论文。
    2、崔永哲:《刑法上信赖原则之研究——以交通事故为主》,中央警官学校警政研究所1994年硕士论文。
    3、景玉凤:《新旧过失理论之比较》,中兴大学法律研究所1983年硕士论文。
    4、韩金秀:《过失犯理论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84年硕士论文。
    5、郑淑屏:《医疗过失案件中过失之类型与证据之判断》,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96年博士论文。
    6、许世贤:《信赖原则于医疗过失之适用》,中兴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97年硕士论文。
    7、曾淑瑜:《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以中日两国之实例为检讨对象》,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97年博士论文。
    8、吴世敏:《过失犯中注意义务违反性之研究》,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99年硕士论文。
    9、林淑玲:《故意与过失在犯罪论体系上地位及内涵之变动》,辅仁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86年硕士论文。
    10、何斐萍:《论交通犯罪——以2001年日本刑法之相关修正为中心》,台北大学法学系2003年硕士论文。
    11、黄维民:《刑法医疗过失与医事鉴定之研究》,成功大学法律学研究所2002年硕士论文。
    12、刘介民:《交通事故与信赖原则》,中国文化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77年硕士论文。
    13、涂春金:《汽车交通事故刑事责任之研究》,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1978年硕士论文。
    14、周文明:《过失犯之研究》,中兴大学法律研究所1978年硕士论文。
    15、王安异:《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武汉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6、林亚刚:《试论危险分配与信赖原则在犯罪过失中的运用》,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2期。
    17、李天舒:《信赖原则对业务过失犯罪制度的补充》,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11期。
    18、游伟、谢锡美:《信赖原则及其在过失犯罪中的运用》,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5期。
    19、郭立新:《论德日刑法中的信赖原则》,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4期。
    20、刘东根:《信赖原则及其在交通肇事罪中的应用》,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1、连文元:《浅谈交通法的信赖原则》,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11期。
    22、王玉珏:《信赖原则在中日交通肇事罪中适用之比较》,载《法学》2002年第3期。
    23、李朝晖:《信赖原则及其在交通事故中的适用》,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24、迟丹:《容许的危险理论及在业务过失犯罪中的应用》,载《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5、张志勇:《试论信赖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载《现代刑事法探索》(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黄丁全:《过失犯理论的现代课题》,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7卷。
    27、许永安:《客观归责理论及其对我国犯罪构成的意义》,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8卷。
    28、曾淑瑜:《信赖原则在医疗过失中之适用》,载《月旦法学》第28期。
    29、蔡墩铭:《医疗与信赖原则》,载《刑事法杂志》39卷第3期。
    30、褚剑鸿:《过失与信赖原则》(上下),载《法令月刊》第46卷第5、6期。
    31、廖文焕:《‘信赖原则’构成要件之研究》,载《华冈精粹》第24期。
    32、翟唳霞:《刑事上信赖原则之理论与适用》,载《刑事法杂志》16卷第5期。
    33、洪福增:《撞车事故与信赖原则》,载《刑事法杂志》31卷3期。
    34、林恩山:《信赖原则适用于汽车交通事故之研究》,载《军法专刊》32卷9期。
    35、白文漳:《交通事故适用之信赖原则》,载《司法通讯》827期。
    36、陈国梁:《日本交通事故上之信赖原则》,载《司法通讯》742期。
    37、林天来:《信赖之原则(1—3),载《法务通讯》1245—47卷。
    38、郭棋勇:《刑事上之信赖》(上一下),载《司法周刊》334—336卷。
    39、张国桢:《过失犯之注意义务与信赖原则》,载《学员论文选集》25卷。
    40、彭南元:《我国法院应否采取信赖原则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刑事判决之基础》,载《学员论文选集》14卷。
    41、周承武:《从交通犯罪看业务过失及信赖原则》,载《复兴冈学报》26期。
    42、洪福增:《过失之新动向—兼论信赖原则》,载《军法专刊》20卷10期。
    43、温耀源:《信赖原则的适用范畴》,载《刑事法杂志》第24卷第1期。
    44、陈国果:《日本交通事故上的信赖原则》,载《刑事法杂志》20卷第2期。
    45、陈国梁:《日本交通事故上之信赖原则》,载《刑事法杂志》112卷10期。
    46、周治平:《可以容许的危险概说》,载《刑事法杂志》9卷2期。
    47、刘丰州:《最高法院刑事判决有关过失犯注意义务之判断标准之整理》,载《万国法律》第83期。
    48、林东茂:《从客观归责理论判断交通事故的刑法责任》,载《刑事法杂志》39卷第3期。
    49、陈朴生:《过失之概念与过失犯之构造》(上下),载《刑事法杂志》第38卷112期。
    50、洪福增:《新旧过失论之论争—兼论危惧感说》,载《刑事法杂志》31卷2期。
    51、周治平:《汽车事故与刑事责任》,载《法学丛刊》第25期。
    52、曾隆兴:《医疗过失之研究》,载《刑事法杂志》28卷5期。
    53、廖正豪译:《过失犯客观的注意之具体化》,载《刑事法杂志》33卷3期。
    54、蔡振修:《医事过失犯罪与新旧过失理论》,载《东海大学法学研究》第8期。
    55、帅嘉庆:《刑法上过失犯注意义务检讨》,载司法研究年报8卷(下)。
    56、陈碧玉:《医疗过失认定标准的类型》,载《法学丛刊》84、85期。
    57、李钦贤:《英美刑法上过失犯之研究》,载《刑事法杂志》18卷2期。
    58、温文科:《公害犯罪过失犯罪之研究》,载《法商学报》9期。
    59、林勋发:《交通刑法之研究》,载《刑事法杂志》20卷1期。
    60、陈朴生:《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于刑法理论之影响》(上下),载《军法专刊》26卷6、7期。
    61、何尚先:《浅说公害罪》,载《刑事法杂志》27卷2期。
    62、曾隆兴:《公害犯罪》,载《刑事法杂志》23卷2期。
    63、李圣杰:《风险变更之结果客观归责》,载《中原财经法学》第7期。
    64、李圣杰:《因果关系的判断在刑法中的思考》,载《中原财经法学》第8期。
    65、陈碧玉:《医疗事故过失认定之标准》,载《法学丛刊》21卷4期。
    66、蔡墩铭:《医疗业务过失之事实认定》,载《月旦法学》第70期。
    67、甘添贵:《业务过失与普通过失之界限》(上下),载《月旦法学》第26、27期。
    68、苏俊雄:《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到新客观归责理论之巡历》,载《法学家》1997年第3期。
    69、蔡惠如:《台湾医疗纠纷之法律课题》,载《月旦民商法杂志》2004年第4期。
    70、廖正豪:《监督过失责任之研究》,载《现代刑事法与刑事责任——蔡教授墩铭先生六秩五寿诞祝寿论文集》,财团法人刑事法基金会1997年发行。
    71、邓淑屏:《医疗过失之刑事责任》,载《现代刑事法与刑事责任——蔡教授墩铭先生六秩五寿诞祝寿论文集》,财团法人刑事法基金会1997年发行。
    72、曾淑瑜:《医疗过失与疫学结果关系》,载《现代刑事法与刑事责任——蔡教授墩铭先生六秩五寿诞祝寿论文集》,财团法人刑事法基金会1997年发行。
    73、张新宝:《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评论——以大陆法为准绳》,载《月旦民商法杂志》2004年第4期。
    74、陆青:《从日本公害判例看忍受限度论》,载《国外法学》1982年第3期。
    75、黄荣坚:《故意的定义与定位》,载《台大法学论丛》第28卷第1期。
    76、杨秀仪:《医疗纠纷与医疗无过失制度——美国经验四十年来之探讨》,载《政大法学评论》第68期。
    77、陈运财译:《日本过失犯理论之发展及其现代之课题》,载《东海大学法学研究》第10期。
    78、李俊政译:《新过失论》,载《军法专刊》28卷11期。
    79、刘星:《描述性的法律概念与解释性的法律概念》,载《中外法学》1992年第4期。
    80、王晨光:《韦伯的法社会学思想》,载《中外法学》1992年第3期。
    81、郑永流:《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82、陈妙芬:《形式理性与利益法学——法律史上认识与评价的问题》,载《台法学论丛》第20卷第4期。
    83、陈显武、葛祥林:《法价值论中之超人格主义》,载《台大法学论丛》第32卷第2期。
    84、颜厥安:《法效力与法解释》,载《台大法学论丛》第27卷第1期。
    85、庄庆信:《法律与宗教伦理——一个宗教论理学的解释》,载《辅仁法学》第18期。
    86、赵晓秋:《道路畅通的“博弈”——《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内幕》,载《法律与生活》2003年第23期。
    87、高志明:《制度公正与博弈均衡——一种关于法律制度的博弈论分析》,载《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1期。
    88、汪丁丁:《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载《经济研究》1995年第9期。
    89、徐治道:《博弈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取向》,载《现代经济探讨》1996年第5期。
    90、苟文均:《博弈论与社会经济行为分析》,载《世界经济》1995年第4期。
    91、陈芝兰、黄龙生:《博弈论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载《经济问题探索》1996年第7期。
    92、张培刚、方齐云:《博弈论的应用及其展望》,载《经济评论》1998年第2期。
    93、和蔚:《博弈论及其应用》,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94、袁瑞军:《囚徒困境中的最佳选择—重复博弈条件下的集体行动困境初论》,载《科学决策》1998年第5期。
    95、简兆权、李垣:《战略联盟的形成机制——非零和合作博弈》,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年第9期。
    96、田佑中、刘江涛:《博弈论的后现代性意蕴》,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8年第8期。
    97、朱稼兴、倪成东:《激励理论与博弈的关系》,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98、李军林、郭亚玲:《理性、均衡与演进博弈论基本经济理论—一个关于博弈理论发展的评述》,载《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99、武婉珍:《个医学案例的博弈分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100、戴天柱:《公共品提供和配置中的博弈行为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4期。
    101、李军林、李世银:《制度、制度演进与博弈均衡》,载《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0期。
    102、魏建:《博弈、合作与法律》,载《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03、田大山、邱菀华:《基于博弈论的公共政策分析》,载《中国科技论坛》2001年第3期。
    104、孙希芳:《一个制度变迁的动态博弈模型》,载《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2期。
    105、刘舟、张志彤:《法律倾向性和诉讼行为的博弈研究》,载《祈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06、王建明:《法律和信用的博弈分析》,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07、杨燕青、吴佳:《新制度经济学的假设论和方法论》,载《当代财经》1998年第2期。
    108、陆志明、黄文中、王志波:《从科斯到诺思看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载《中州学刊》1997年第4期。
    109、卢现祥:《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载《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第6期。
    110、李超民:《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111、刘智勇:《新制度经济学述评》,载《财经科学》1995年第1期。
    112、叶远胜、王良圣:《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初探(续)》,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113、叶远胜、王良圣:《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初探》,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114、吕中楼:《简评新制度经济学》,载《理论探索》1994年第5期。
    115、[苏]高尔布礼、苏哈雷夫著,张锦霞译:《关于过失责任的立法编纂》,载《国外法学》1980年第1期。
    116、[苏]波多普里戈拉著,王长青译:《科技进步的法律调整问题》,载《法学译丛》1986年第1期。
    117、[苏]格尔费尔、涅尔谢相著,司马念媛译:《社会主义国家过失犯罪量刑的特点》,载《法学译丛》1983年第5期。
    118、[德]许道曼著,郑昆山等译:《刑法上故意与罪责之客观化》,载《政大法律评论》第50期。
    119、[德]Lngeborg Puppe著,陈志辉译:《评价事实的构成要件要素和空白要素错误》,载《政大法学评论》第55期。
    120、[德]Lngeborg Puppe著,陈志辉译:《对于故意实现构成要件的归责》,载《政大法学评论》第55期。
    121、[德]Lngeborg Puppe著,许玉秀译:《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区别》,载《政大法学评论》第55期。
    122、[德]骆克信著,许玉秀译:《客观归责理论》,载《政大法学评论》第50期。
    123、[英]约翰·麦克伊著,周新铭译:《第三种法律理论》,载《法学译丛》1985年第3期。
    124、[英]J·R·斯潘塞著,周昭益译:《对公害罪的批判性研究》,载《法学译丛》1990年第1期。
    125、[英]罗斯·雷特蒙德—库珀译,梁慧星译:《法国1985年公路交通事故赔偿法》,载《法学译丛》1990年第6期。
    126、[美]罗纳德·德沃金著,潘汉典译:《论规则的模式》,载《法学译丛》1982年第1期。
    127、[美]罗纳德·德沃金著,潘汉典译:《认真对待权利问题》,载《法学译丛》1980年第2期。
    128、[美]李·S·温伯格、朱迪思·W·温伯格著,潘汉典译:《论美国的法律文化》,载《法学译丛》1985年第1期。
    129、[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刘慈忠译:《法律,法律家和大众文化》,载《法学译丛》1990年第2期。
    130、[美]罗伯特·K·默顿著,周勤中译:《法律的各种职能和实现职能的方法》,载《法学译丛》1987年第6期。
    131、[日]藤木英雄著,洪复青译:《食品中毒事件之过失与信赖原则——关于森永奶中毒案件》,载《刑事法杂志》16卷第5期。
    132、[日]西原春夫著,廖正豪译:《信赖原则与预见可能性——就食品事故与交通事故之比较》,载《刑事法杂志》18卷第5期。
    133、[日]小暮得雄著,洪复青译:《信赖原则》,载《刑事法杂志》21卷第4期。
    134、[日]藤木英雄著,邱聪智译:《公害与刑法之任务——以公害罪为中心》,载《军法专刊》第18卷第9期。
    135、[日]内田文昭著,洪复青译:《过失——信赖原则》,载《刑事法杂志》16卷第5期。
    136、[日]片冈聪著,邓学仁译:《交通事故与信赖原则》,载《警学从刊》第27卷第3期。
    137、[日]平场安治著,洪复青译:《过失犯之注意义务》,载《刑事法杂志》21卷第3期。
    138、[日]前田雅英著,吴昌龄译:《监督过失》,载《刑事法杂志》36卷第2期。
    139、[日]大塚仁著,冯军译:《过失犯的理论》,载《现代刑事法探索》(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40、[日]不破武夫著,林剑尘译:《过失犯之本质》,载《法律评论》39卷9期。
    141、[日]福田平著,洪复青译:《过失犯之构造》,载《刑事法杂志》15卷5期。
    142、[日]大塚仁著、周治平译:《过失交通犯与危险分配》,载《刑事法杂志》6卷1期。
    143、[日]西原春夫著、陈尚义译:《过失犯与原因自由行为》,载《刑事法杂志》20卷4期。
    144、[日]木村龟二著、吴正顺译:《过失犯之构造》,载《刑事法杂志》6卷5期。
    145、[日]板仓宏著、周治平译:《过失交通事故与危险分配》,载《刑事法杂志》6卷1期。
    146、[日]藤木英雄著、管高岳译:《法人与刑法》,载《刑事法杂志》24卷2期。
    147、[日]中山研一著,甘雨沛译:《牧野英—的刑法理论》,载《国外法学》1980年第4期,1981年第5期。
    148、[日]本井著,谢次昌译:《日本最近民事交通诉讼的动向》,载《国外法学》1982年第1期。
    149、[日]清水达夫著,高风译:《日本机动车辆交通公害对策与今后课题》,载《国外法学》1982年第1期。
    150、[日]芝原邦尔著,陈宝树译:《现代社会与刑法》,载《法学译丛》1987年第6期。
    151、[日]平野龙一,郭布等译:《日本对自然环境的刑罚性保护》,载《法学译丛》1981年第2期。
    152、[日]中山龙一著,周永胜译:《二十世纪法理学的范式转换》,载《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3期。
    153、[日]前田雅英:《战后过失犯理论的变化和近期的动向》,载《现代刑事法》2002年第6期。
    154、[日]佐久间修:《管理、监督过失和过失犯的理论》,载《现代刑事法》2002年第6期。
    155、[日]大塚仁著,周治平译:《过失交通事犯与危险分配》,载《刑事法杂志》第6卷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