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框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几十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之中,几乎所有的世贸组织成员都是一个或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不断向前发展、为其成员国带来更多福利的同时,也对WTO多边贸易体制产生了冲击,例如严重违背了GATT/WTO的最根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成为个别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等等,世贸组织对此制定了专门法律进行规范。我国作为WTO成员国之一,认真研究、有效利用这些条款,以便在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以“WTO体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试图阐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法理上和经济学上的依据,介绍了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的法律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对我国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论,本章主要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分类及产生发展历程。
     第二章WTO体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规则,本章首先介绍了WTO法律制度中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条款——GATT第24条及谅解、GATS第5条的出台背景、条文内容等,然后从WTO法律制度实施后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本章得出结论,认为WTO相关法律制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了约束作用,但是由于法律条款语言含糊不清和监管制度的不力,使得这种约束作用大受限制。
     第三章WTO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性,本章主要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法学和经济学上的合理性,首先总结了法学学者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理基础的几种观点,然后结合法理学原理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提出契约及有约必守原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的法理基础,接下来归纳了经济学学者提出的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学理论,得出结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的经济基础在于其可获利性。
     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法律制度,本章介绍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比较成熟、影响力较大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历程、基本法律文件、组织机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运用区域贸易协定的区域合作实践。
     第五章中国的战略选择,本章首先总结了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然后结合前几章的分析,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国际政治安全形势和我国经济机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今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提出了建议。
In recent decades,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alient characters in glob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lmost each member of WTO has joined one or mor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While the rapidly develope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have promoted reg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brought more benefits to their members, they also shocked the WTO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seriously violated the MFN principle for exampl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excuses of trade protection for some of the nations. WTO has developed special laws to regulat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a member of WTO, our nation's careful study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se clauses, in order to gain the maximum benefi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ve become a top priority.
     This thesis took the legal system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under WTO as its study object, illust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its existence foundations in economics and jurisprudence, introduced the legal systems of three most famous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EU, NAFTA and ASEAN, and proposed our nation's strategy integrated with our nation's practice.
     This thesis contains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summery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llustrated the meaning,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apter two, rules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under WTO,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 of clause 24 of GATT, understanding and clause 5 of GATS. Then this chapter analyzed in the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WTO laws and the problems. This chapter concluded that the WTO legal system has played a regulation role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ut due to ambiguous literal and bad regulatory system, its role is limited. Chapter three, legitimacy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under WTO, discussed 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and jurisprudence. First, this chapter introduced some of the legal scholars’views on the legal basi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n combining with jurisprudence and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s, proposed that contract and the principle of pacta sunt servanda is the legal basis for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is chapter also summarized the economics theories i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oncluded that profitability is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apter four, Legal system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ng organization, introduced EU, NAFTA and ASEAN’s development, basic laws, organizations,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and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practice using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Chapter five, China's strategic choice, summarized our nation's practice in joining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and then combined with our nation'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security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nomic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on our nations’strategy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future.
引文
①郭瑜主编:《国际经济组织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
    ②参见赵春明主编:《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版,第167-171页。
    ①参见郑玲丽:《WTO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规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②参见曾令良:《21世纪初的国际法与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页。
    ①参见孟夏:《亚太区域贸易安排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②参见王小林《区域经济贸易法律制度与多边贸易体制——有条件的补充》,载《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
    ①参见盛斌《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载《世界经济》1998年第9期。
    ②参见温耀庆《中国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1页。
    ③参见秦亚青《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载《世界经济与合作》2001年第10期。
    ①参见钟立国《GATT1994年第24条的历史与法律分析》,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②白光:《WTO规则漏洞与争端案例》,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版,第9页。
    ③WTO, REGIONALISM AND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1st 1995).
    ④左海聪主编:《1994年关贸总协定逐条释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24页。
    ①陈建国:《体制性难题——WTO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审议》,载《国际贸易》2004年第6期。
    ②程宗璋:《原产地规则的若干问题研究》,载《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①刘光溪:《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②参见魏德才《WTO规则下的FTA的法律问题研究——以中国签订的FTA为例》,载《行政与法》2009年第2期。
    ①参见陈东《区域贸易集团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载《世界经济》1994年第1期。
    ①参见张汉林《复兴之路:WTO与中国经济未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①参见曾令良《世界贸易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②【日】高濑保:《WTO与FTA》,边红彪、陈恺之译,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③梁西主编:《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2页。
    ④ROBERT E.HUDEC,THE GATT LEGAL SYSTEM AND WORLD TRADE DIPLOMACY, BUTTERWORTH LEGAL PUBLISHERS 113 (2nd 1999).
    ⑤Andreas F. Lowenfeld,Remedies Along with Rights:Institutional Reform in the New GATT,88 Am.J.Int'l L. 477,478(July1994).
    ④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
    ⑤参见王贵国《世贸组织与最惠国待遇原则》,载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从(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3版,第142页。
    ①参见杰克森《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法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②参见周敬之《中国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对策》,载《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3期。
    ③曾令良:《区域贸易协定的最新趋势及其对多哈发展议程的负面影响》,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④【美】斯蒂芬.D.克莱斯勒:《结构冲突: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李小华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⑤《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结果法律文本》,法律出版社2000版,第26页。
    ⑥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页。
    ⑦参见刘俊《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学进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⑧CLAIR WILCOX,A CHARTER FOR WORLD TRADE, MACMILLAN 70 (1st 1949).
    ⑧【美】约翰逊.H.杰克逊:《世界贸易体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与政策》,张乃根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页。
    ①参见孙玉红《全球FTAs网络化与发展中国家一体化战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②鲁杰罗:《区域一体化与多边贸易组织》,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1995年第11期。
    ③参见曹建明、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④参见沈四宝《发展区域贸易安排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急迫和必然战略选择》,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⑤刘光溪:《多哈会议与WTO首轮谈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
    ①参见姜建明,陈立虎《WTO例外条款及其法理基础》,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期。
    ②参见陈树元《论区域贸易协定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法学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07年,第6页。
    ①苏力:《从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理论——一种国家学说的知识考古学》,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②参见桑本谦《契约为何必须遵守》,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③李浩培:《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贵阳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5页。
    ④参见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①王延川: 《契约信守何以可能——契约结构的文化分析》,载《河北法学》2007年5月第25卷第5期。
    ②参见李浩培《李浩培文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5页。
    ①参见蒋红《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4年。
    ①参见焦洁《国际经济法的区域视角》,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年。
    ②刘德标,张秀娥主编:《区域贸易协定概论》,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①参见刘德标,张秀娥主编《区域贸易协定概论》,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①参见宋永新,宋海鹰主编《国际经济组织法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0页。
    ①参见高秦伟《欧洲一体化与欧盟制宪:一种宪法学的解读》,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5期。
    ①刘世元:《区域国际经济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2001年版,第80页。
    ②参见方国学《论欧洲法院的司法解释》,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③参见张若思《WTO协定在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的适用》,载《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第二卷第一辑)。
    ①沈四宝,王秉乾:《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6期。
    ②参见韦丽红,王汉君《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载《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1期。
    ③周文贵:《北美自由贸易区: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载《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1期。
    ①郑玲丽:《WTO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规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7页。
    ②参见邓应文《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外部因素》,载《亚太经济》2009年第3期。
    ③参见王玉主《东盟区域合作的动力(1967-1992):基于利益交换的分析》,载《当代亚太》2006年第7期。
    ④廖少廉、陈雯:《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页。
    ①参见杨丽艳《东盟的法律和政策与现代国际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①沈四宝:《发展区域贸易安排与我国的外贸发展》,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②参见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index.shtml,2010年3月访问。
    ①参见温耀庆《中国外经贸热点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①参见孙玉红《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热”动机分析》,载《商业视角》2005年第2期。
    ①参见沈四宝《发展区域贸易安排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急迫和必然战略选择》,《河北法学》2007年第4期。
    ②参见沈四宝,王秉乾《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6期。
    ①参见周强,李伟《制定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总体战略的思考》,载《区域合作》2005年第8期。
    1. [美]安妮.O.克鲁格著,黄理平等译:《作为国际组织的WTO》,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白光:《WTO规则漏洞与争端案例》,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版。
    3.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 《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曹建明、贺小勇: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陈安: 《国际经济法学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陈勇:《新区域主义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陈昭方: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 [日]高濑保:《WTO与FTA》,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年版。
    9.宫占奎,陈建国:《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0.郭瑜: 《国际经济组织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韩立余:《WTO案例及评析(1995-1999)(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贺小勇: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与中国对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版。
    13.黄东黎: 《国际贸易法-经济理论法律案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黄静波: 《多边贸易体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杰克森: 《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法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李浩培: 《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贵阳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7.李浩培: 《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李浩培: 《李浩培文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9.梁西主编: 《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梁西: 《国际组织法(总论)》(第五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廖少廉、陈雯: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
    22.刘德标,张秀娥主编:《区域贸易协定概论》,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年版。
    23.刘光溪: 《多哈会议与WTO首轮谈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刘光溪: 《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25.刘俊: 《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学进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26.刘世元: 《区域国际经济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孟夏: 《亚太区域贸易安排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沈木珠: 《国际贸易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9.斯蒂芬.D.克莱斯勒著,李小华译: 《结构冲突: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宋永新,宋海鹰编著:《国际经济组织法导读》,浙江大学出版2000年版。
    31.孙玉红:《全球FTAs网络化与发展中国家一体化战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王贵国: 《世贸组织与最惠国待遇原则》,载于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3版。
    33.汪尧田,周汉民:《世界贸易组织总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第1版。
    34.温耀庆: 《中国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杨丽艳: 《东盟的法律和政策与现代国际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英]伊恩.布朗利著,曾令良,余敏友等译: 《国际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7.余劲松,吴志攀: 《国际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余敏友: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美]约翰逊.H.杰克逊:《世界贸易体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与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0.【比】约斯特.鲍威林著,周忠海、周丽瑛、马静、黄建中等译: 《国际公法规则之冲突》,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1.曾令良: 《21世纪初的国际法与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版。
    42.曾令良著: 《世界贸易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3.张二震,马野青: 《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44.张汉林: 《复兴之路:WTO与中国经济未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45.张军旗: 《WTO监督机制的法律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46.张向晨:《发展中国家与WTO的政治经济关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7.张幼文: 《多哈发展议程:议题与对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8.张玉卿:《WTO新回合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
    49.张蕴岭: 《世界区域化的发展与模式》,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50.赵春明: 《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版。
    51.赵维田: 《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2.赵维田: 《最惠国与对边贸易体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3.赵相林,李广辉: 《世界贸易组织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版。
    54.郑玲丽:《WTO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规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5.朱榄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6.朱晓勤: 《发展中国家与WTO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左海聪主编: 《1994年关贸总协定逐条释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58.左海聪: 《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结果法律文本》,法律出版社2000版。
    1.陈东: 《区域贸易集团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经济》,1994年第1期。
    2.陈建国:《体制性难题——WTO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审议》,《国际贸易》2004年第6期。
    3.陈立虎: 《区域贸易成员实施WTO保障措施问题研究》, 《现代法学》,2005年第6期。
    4.陈树元: 《论区域贸易协定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法学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07年。
    5.程宗璋: 《原产地规则的若干问题研究》,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6.戴德生: 《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规则与中国的对策》, 《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4期。
    7.邓纲:《运用法律解释探析GATS及其适用范围——WTO规则解释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现代法学》,2006年第19期。
    8.邓应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外部因素》, 《亚太经济》,2009年第3期。
    9.高秦伟: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制宪:一种宪法学的解读》, 《法学论坛》,2003年第5期。
    10.龚岚,韩贵新,江莹: 《区域贸易协定组织的演化经济学分析》, 《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1期。
    11.韩龙: 《论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
    12.黄海波:《超越GATT/WTO:美国对外贸易法中双边主义的复兴》,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3.纪文华,黄萃:《WTO与FTA争端解决管辖权的竞合与协调》,《法学》,2006年第7款。
    14.蒋红: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4年。
    15.姜建明,陈立虎:《WTO例外条款及其法理基础》,《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期。
    16.焦洁:《国际经济法的区域视角》,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年。
    17.刘芳: 《试论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容性》,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期。
    18.刘光溪: 《世贸组织与新一轮多边贸易体制》, 《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10期。
    19.刘世元: 《区域国际经济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2001年版。
    20.刘世元,周晓红:《世界贸易组织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则的发展》,《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5期。
    21.鲁杰罗:《区域一体化与多边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1995年第11期。
    22.慕亚平,冼一帆:《对WTO体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分析》,《学术 研究》,第2003年第6期。
    23.秦亚青: 《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 《世界经济与合作》,2001年第10期。
    24.桑本谦: 《契约为何必须遵守》,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25.沈四宝: 《发展区域贸易安排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急迫和必然战略选择》,《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26.盛斌: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 《世界经济》,1998年第9期。
    27.苏力: 《从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理论——一种国家学说的知识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28.孙玉红: 《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热”动机分析》, 《商业视角》,2005年第2期。
    29.王小林: 《区域经济贸易法律制度与多边贸易体制——有条件的补充》,《吉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
    30.王延川: 《契约信守何以可能——契约结构的文化分析》, 《河北法学》2007年5月第25卷第5期。
    31.王颖宁: 《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亚太经济》,2000年第2期。
    32.王玉主: 《东盟区域合作的动力(1967-1992):基于利益交换的分析》,《当代亚太》,2006年第7期。
    33.魏德才: 《WTO规则下的FTA的法律问题研究——以中国签订的FTA为例》, 《行政与法》,2009年第2期。
    34.杨权: 《新地区主义范式及其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解释》, 《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5.曾令良: 《区域贸易协定的最新趋势及其对多哈发展议程的负面影响》《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6.张洁: 《RTAs的新特点及对WTO的法律影响》, 《当代法学》,2003年第9期。
    37.张若思: 《WTO协定在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的适用》, 《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第二卷第一辑),第121页,2003年第1期。
    38.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39.钟立国:《GATT1994年第24条的历史与法律分析》, 《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40.周敬之: 《中国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对策》, 《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3期。
    1. Bhavish Jugurnath,Mark Stewart,Robert BrooksAsia/Pacific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n Empirical Study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7,(18).
    2. Goto Junichi,Hamada Koichi.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Article XXIV of the GATT[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7).
    3. Hillman Jennifer.Conflicts Between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s i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nd the WTO-What Should the WTO Do?[J].Cornell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09,(42).
    4. Huber Jǖrgen.The practice of GATT in Examining Regional Arrangements under Article XXIV[J]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1981,(19).
    5. Jo-Ann Crawford,Sam Laird.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nd the WTO[J].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1,(12).
    6. Joost Pauwelyn.The Puzzle of WTO Safeguards and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2004,(7).
    7. Joost Pauwelyn.Enforc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WTO:Rules Are Rules-Toward a More Collective Approach[J].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00,(94).
    8. Nsour Mohammad 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 Legal Analysis[J].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Commercial Regulation,2008,(33).
    9. Sungjoon Cho.Breaking the Barrier Between Regionalism and Multilateralism:A New Perspective on Trade Regionalism[J]. 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01,(42).
    10. Turinov Anna.Free Trade Agreements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Experience of East Asia and the Japan- Mexico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J].UCLA Pacific Basin Law Journal,2008,(2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