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岭南士僧交游与文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末清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段急剧变革的时期。受政治变幻、佛教复兴、禅悦之风盛行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士僧交游的现象极为突出,岭南地区尤其如此。特别是清初,大量士人逃禅,使得岭南出现大批遗民诗僧,士僧间交游唱和不断,其中以屈大均、释函昰为代表的岭南士僧之间关系尤显密切。岭南士僧交游的方式以士僧结社、参与佛教活动为主,并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士僧交游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对其思想、生活方式、文学创作等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对岭南文学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变化。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
     绪论梳理岭南士僧交游的研究现状,对明末清初岭南士僧交游的研究价值进行简要的阐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行文思路。
     第一章,对明末清初岭南的社会文化背景作整体全面性考察,客观还原当时士僧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及其心态变化。为下文进行士僧交游的个案研究以及分析士僧交游所产生的影响奠定基础。
     第二章,概括岭南士僧交游概况,并以屈大均、释函昰为研究个案,分别考察以他们为代表的岭南士僧的交游状况。
     第三章,具体论述岭南士僧间交游的主要方式,包括以结社为代表的文学交游方式和以参加各类佛教活动为代表的宗教交游方式,并阐释士僧交游所体现的历史内涵,诸如生存所需、弘扬佛法、文学交流、反清掩护等。
     第四章,论证士僧交游对岭南作家阵营、作家思想以及文学创作等各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通过士僧交游探讨明末清初岭南文学的独特风貌。
     结语部分就士僧交游对岭南文学的影响略作小结,同时提出进一步深化士僧交游对文学创作影响研究的可行性。
From late Ming dynasty to early Qing dynasty is a period that changed quickly in every field.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political、the rise of Buddhism and get joy from the Meditation that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make friends become very popular. This phenomenon also appeared in LingNan area,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Qing, many intellectuals to become a monk, so there were many monk poets appeared in this area, they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and wrote many poems. For example, QuDajun and HanShi were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m. They organize societies or join the Buddhist activities, and sometimes those activities have the special purpose.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make friends is so popular that will affect their thought, lifestyle and literary work certainly, and also will affect the literature of LingNan.
     Six chapters constitute the main part of the article. Introduction, four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Introduction will introduce 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make friends in LingNan. Elaborate the research value of this topic, and explain the research technique of this article.
     The first chapter, research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in LingNan comprehensively. Objectively restor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 of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in LingNan. Prepared for the personal research and the influence study in the next.
     The second chapter, summarize the situation of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in LingNan. Combs QuDajun and monks making friends, combs monk HanShi and intellectuals making friends. And research the situation of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in LingNan with this date.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 the major way that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how to making friends. Including make group and join the Buddhist activities as the main way. And explain why so many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want to making friend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 the influence in writer group, writer thought and literary creation. With those we also can find out the special of the literature in LingNan.
     The conclusion part, make a summary for the influence about the intellectuals and monks in LingNan. What's more, explain the feasibility for the further study about this topic.
引文
①陈洪:《文学与宗教——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②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引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①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清初岭南禅学史研究初编》,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②王红蕾:《憨山德清与晚明士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176页
    ③于美娜:《函可诗歌研究》,2009年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④李舜臣:《石濂大汕和他的诗》,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3期
    ⑤潘承玉:《屈大均之友石濂:一位值得关注的清初岭南诗僧》,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1期
    ⑥韦盛年:《天然和尚函是与“函”字辈诸人的交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
    ①李舜臣:《20世纪以来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综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②广东省佛教协会:《岭南诗僧:以诗寓禅禅诗融通》,中国民族报2010年8月17日第5版
    ③姚良:《金堡及其<遍行堂>词研究》,2006年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④余安元:《清初岭南诗人梁佩兰研究》,2007年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⑤杨权:《论屈大均与佛门的关系》,深圳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⑥卜庆安:《论屈大均“逃禅”》,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①龙文彬:《明会要》卷三十九《职官》十一,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94页
    ②龙文彬:《明会要》卷三十九《职官》十一,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94页
    ③龙文彬:《明会要》卷三十九《职官》十一,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95页
    ④商传:《明代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第3191—320页
    ⑤张廷玉:《明史》列传五十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457页
    ①龙文彬:《明会要》卷三十九《职官》十一,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96页
    ②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页
    ③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9页
    ④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73-81页
    ⑤释德清:《梦游集》卷四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36页
    ⑥释德清:《梦游集》卷四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36—337页
    ⑦释德清:《梦游集》卷四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38页
    ⑧江灿腾:《晚明佛教改革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134页
    ①江灿腾:《晚明佛教改革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135页
    ②释德清:《梦游集》卷四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38页
    ③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22页
    ④释德清:《梦游集》卷四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37页
    ①覃召文:《岭南禅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②庄子著、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32页
    ③张廷玉:《明史·儒林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62页
    ④龙文彬:《明会要》卷三十九《职官》十一,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696页
    ⑤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79页
    ①丁易、释成鹫:《鼎湖山志》卷七,清康熙刻本,第4—5页
    ②丁易、释成鹫:《鼎湖山志》卷七,清康熙刻本,第17页
    ③屈大均:《翁山文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84,第99页
    ④屈大均:《广东新语》,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版,第742—743页
    ⑤。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
    ⑥周齐:《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⑦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27页
    ①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29页
    ②刘春玲:《论晚明士大夫的禅悦风气》,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1),第97页
    ③王红蕾:《憨山德清与晚明士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3页
    ④释德清:《梦游集》卷四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59页
    ⑤郭朋:《明清佛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4页
    ⑥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从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23页
    ⑦潘耒:《救狂砭语》,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85,第448页
    ⑧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广州府志》(三),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481页
    ①龚鹏程:《晚明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3页
    ②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③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85页
    ④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6页
    ⑤龚鹏程:《晚明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3页
    ⑥邵延采:《思复堂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页
    ⑦归庄:《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0页
    ①孙立:《屈大均的逃禅与明遗民的思想困境》,中山大学学报2003(5),第30页
    ②徐鼒:《小腆纪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87页
    ③王夫之:《永历实录·二张列传》,岳麓书社1982年版,第158页
    ④李舜臣:《20世纪以来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综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1),第88页
    ⑤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①李君明:《明末清初广东文人年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②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广州府志》(三),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475页
    ③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09册,第183页
    ①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从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23页
    ②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页
    ③汪宗衍:《天然和尚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9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999年版,第127-128页
    ④王水瑞纂修:[康熙]《新修广州府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04页
    ⑤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广州府志》(三),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477页
    ⑥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531页
    ⑦汪宗衍:《天然和尚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9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页
    ⑧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301页
    ①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33页
    ②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554页
    ③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249—250页
    ④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33页
    ⑤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25页
    ⑥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604页
    ①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590页
    ②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590页
    ①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从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页
    ②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624页
    ①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页
    ②邓之城:《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953页
    ①邓之城:《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79页
    ②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从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273页
    ③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④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①潘耒:《就狂后语》,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85册,第447页
    ②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
    ①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①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②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350页
    ③梁鼎芬等修,丁仁长等纂:《番禺县续志》,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版,第2222—2223页
    ④李君明:《明末清初广东文人年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①李君明:《明末清初广东文人年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②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07页
    ③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广州府志》(三),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475页
    ④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273页
    ⑤祁志祥:《中国佛教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9页
    ⑥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98页
    ①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203页
    ②钱仲联:《清诗纪事·明遗民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3页
    ③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6页
    ①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广州府志》(三),据清光绪五年刊本,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829—830页
    ②陈永正:《岭南诗歌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③释大汕:《离六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6册,第702页
    ④成鹫:《纪梦编年》,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4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146页
    ⑤成鹫:《纪梦编年》,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4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页
    ⑥成鹫:《纪梦编年》,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4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147页
    ①成鹫:《咸陟堂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9册,第505页
    ②梁鼎芬等修,丁仁长等纂:《番禺县续志》,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版,第2227页
    ③释德清:《梦游集》卷三十五,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240页
    ①屈大均:《广东新语》,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版,第752—753页
    ②陈恭尹:《独漉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第406页
    ③钱仲联:《清诗纪事·明遗民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3页
    ④释德清:《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37页
    ①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广州府志》(三),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476页
    ②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23页
    ③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274页
    ④张怡:《玉光剑器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930页
    ⑤释德清:《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36页
    ⑥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195页
    ⑦陈恭尹:《独漉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第407页
    ①王元翰:《凝翠集·书湛然僧卷》,丛书集成续编第147册,第244—245页
    ②陈垣:《清初僧诤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0页
    ③邵廷采:《西南纪事》,续修四库全书史部332,第141页
    ④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3页
    ⑤潘耒:《就狂后语》,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85册,第447页
    ⑥饶宗颐:《潮州志》艺文志四,民国38年铅印本,第9页
    ①汪宗衍:《天然和尚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9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②释今无:《光宣台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6册,第64—65页
    ③释德清:《梦游集》卷四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第343—344页
    ①潘耒:《救狂后语》,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85册,第444页
    ②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③陈永正:《岭南文学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54页
    ④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1—72页
    ①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①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250—251页
    ②陈伯陶:《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363页
    ③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96页
    ④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96页
    ⑤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98页
    ①陈恭尹:《独漉堂集·答梁药亭论诗书》,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第662页
    ②梁佩兰:《大樗堂初集序》,见王隼《大樗堂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66册,第463页
    ③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46页
    ④邓之城:《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43页
    ⑤覃召文:《岭南禅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页
    ⑥钟东:《清初丹霞山别传寺诗僧简述》,岭南文史2004(1)
    ①王富鹏:《岭南三大家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5页
    ②梁佩兰:《六莹堂集·柬李湘北太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等255册,第205页
    ③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第255册,第325—326页
    ④[日]加地哲定著,刘卫星译:《中国佛教文学》,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年版,第74-75页
    ⑤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02—303页
    ①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93页
    ②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238页
    ③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05页
    ④阮元:《广东通志》卷三二八,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75册,第673页
    ⑤屈大均:《翁山文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2册,第136页
    ⑥屈大均:《翁山文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2册,第129页
    ⑦屈大均:《翁山文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2册,第81—82页
    ⑧潘耒:《就狂后语·屈翁山复石濂书》,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85册,第445页
    ①屈大均:《翁山诗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1册,第287页
    ②屈大均:《翁山诗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1册,第281页
    ③屈大均:《屈翁山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0册,第315页
    ④梁善长:《广东诗粹》卷十,四库全书存日丛书集部第411册,第250页
    ⑤陈垣:《清初僧诤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9页
    ⑥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广州府志》(三),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476页
    ①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95页
    ②佚名:《清史列传》卷七八《贰臣传甲·洪承畴》,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23页
    ③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95页
    ④陈恭尹:《独漉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第459页
    ⑤陈恭尹:《独漉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第525页
    ①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196页
    ②王士祯:《广州游览小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4册,第468—-471页
    ③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24页
    ④周群:《宗教与文学》,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37页
    ⑤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214页
    ①陈恭尹:《独漉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第483页
    ②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58—359页
    ③释大汕:《离六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6册,第591页
    ①释大汕:《离六堂集》,四库禁毁书从刊集部第186册,第599页
    ②释大汕:《离六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6册,第629页
    ①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268页
    ②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97页
    ③陈秋平、尚荣译注:《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1页
    ④。陈秋平、尚荣译注:《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4页
    ⑤陈秋平、尚荣译注:《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6页
    ⑥陈秋平、尚荣译注:《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4页
    ⑦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29页
    ⑧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25页
    ⑨陈恭尹:《独漉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3册,第409页
    ①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542页
    ②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542页
    ③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584页
    ④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613页
    ①函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6册,第555页
    ②陈垣:《清初僧诤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9页
    ③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10-611页
    ④释函可:《千山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4册,第507页
    ①释函可:《千山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4册,第517页
    ②释函可:《千山诗集·诗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4册,第445页
    ③释函可:《千山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4册,第527页
    ④释函可:《千山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4册,第481页
    ⑤屈大均:《广东新语》,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版,第742—743页
    ⑥周群:《宗教与文学》,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35页
    ①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21页
    ②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323页
    ③王富鹏:《岭南三大家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1页
    ④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403页
    ⑤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403页
    ⑥王富鹏:《岭南三大家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1页
    ⑦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95页
    ⑧瑞麟、戴肇辰等修,史澄等纂:《广州府志》(三),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481页
    ⑨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95页
    ⑩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24页
    1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43页
    12郭汝诚修,冯奉初等纂:《顺德县志》(九),据咸丰三年刊本,成文出版社1974年版,第2751页
    ①释成鹫:《咸陟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9册,第292—293页
    ②释成鹫:《咸陟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9册,第278页
    ①王士禛:《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1页
    ②屈大均:《翁山文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4册,第76页
    ③陈永正:《岭南文学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④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14页
    ⑤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73—1474页
    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97页
    ⑦王士祯:《渔洋诗话》,见《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02页
    ⑧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97页
    ①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②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179页
    ③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180页
    ④释光鹫:《藏稿自序》,见《咸陟堂文集》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9册,第462页
    ⑤释光鹫:《咸陟堂文集》卷三,四库禁毁书从刊集部第149册,第510页
    ⑥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30页
    ⑦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2页
    ⑧朱彝尊:《曝书亭集》,世界书局1937年版,第454页
    ①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0页
    徐作霖:《海云禅藻集》,西冷印社2004年版
    冼玉清:《冼玉清文集·广东释道著述考》,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释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释函可:《千山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释天然昰:《瞎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释真朴:《北游集》,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本
    陈恭尹:《独漉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释大汕:《离六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释成鹫:《咸陟堂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王邦畿:《耳鸣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王瑛:《忆雪楼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梁佩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梁善长:《广东诗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屈大均:《屈翁山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屈大均:《翁山文外》,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屈大均:《翁山文外》,续修四库全书本
    屈大均:《翁山诗外》,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屈大均:《广东新语》,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版
    潘耒:《救狂砭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潘耒:《救狂后语》,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3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朝鲜人:《皇明遗民录》,民国二十五年国立北京大学影印
    邵廷采:《思复堂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邵廷采:《西南纪事》,续修四库全书本
    阮元:《广东通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佚名:《清史列传》,上海中华书局1928年版
    龙文彬:《明会要》,中华书局1958年版
    王夫之:《永历实录》,岳麓书社1982年版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张维屏:《国朝诗人徵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舜系:《离乱见闻录》,明史资料丛刊(第三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
    张怡:《玉光剑气集》,中华书局2006年版
    朱彝尊:《曝书亭集》,世界书局1937年版
    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瑞麟、戴肇辰修,史澄纂:《广州府志》,光绪五年刊本,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67年版
    周硕勋等纂修:《潮州府志》,光绪十九年重刊本,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67年版
    李福泰修,史澄等纂:《番禺县志》,同治十年刊本,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67年版
    梁鼎芬等修,丁仁长等纂:《番禺县续志》,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版
    饶宗颐:《潮州志》,民国38年铅印本
    丁易、释成鹫:《鼎湖山志》,清康熙刻本
    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清康熙刻本
    郑天挺:《明清史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孟森:《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谢正光:《明遗民传记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谢无量编:《中国大文学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陈永正:《岭南文学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陈永正:《岭南诗歌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罗宗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端木桥:《清初岭南三大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邬庆时:《屈大均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汪宗衍:《天然和尚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温肃:《陈独漉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释成鹫:《纪梦编年》,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释今释:《平南王元功垂范》,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
    王富鹏:《岭南三大家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瑄:《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9年版
    单周尧主编:《明清学术研究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洪:《结缘:文学与宗教—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何宗美:《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李军明:《明末清初广东文人年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王红蕾:《憨山德清与晚明士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周焕卿:《清初遗民词人群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华书局1962年版
    陈垣:《清初僧诤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潘桂明:《中国居士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严耀中:《中国东南佛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周齐:《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吴志达:《明代文学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玉女:《明代的佛教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黄卓越:《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李壮鹰:《禅与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祁志祥:《佛教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谭洁:《南朝佛学与文学:以竟陵“八友”为中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日]加地哲定:《中国佛教文学》,刘卫星译,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年版
    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郭朋:《明清佛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黄海章:《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覃召文:《岭南禅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江灿腾:《晚明佛教改革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永革:《阳明学派与晚明佛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舜臣:《20世纪以来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综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1)
    广东省佛教协会:《岭南诗僧:以诗寓禅禅诗融通》,中国民族报2010年8月17日第5版
    王德军:《明清之际岭南遗民“逃禅”特点研究》,黑龙江史志2009(18)
    林忠彬:《浅论晚明士人与宗教的关系》,黑龙江史志2008(23)
    李舜臣:《石濂大汕和他的诗》,中国韵文学刊2004(3)
    潘承玉:《屈大均之友石濂:一位值得关注的清初岭南诗僧》,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
    王红蕾:《从憨山德清的交往看晚明丛林与士林的思想互动》,南开学报2007(3)
    王德军:《屈大均“逃禅”与明清之际岭南政治生态的变动》,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孙立:《屈大均的逃禅与明遗民的思想困境》,中山大学学报2003(5)
    卜庆安:《屈大均诗歌意象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姚良:《金堡及其<遍行堂>词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杜巧月:《陈恭尹诗歌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余安元:《清初岭南诗人梁佩兰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于美娜:《函可诗歌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