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权利制度生态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草原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而且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替代。伴随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追逐草原经济利益,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草原的生态价值。全球草原生态严重退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各国在加强草原立法的进程中,逐步将草原立法价值取向的重点转向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在立法上确立草原基本权利制度,是草原所有人和使用人行使相关权利和履行相应义务的基础,是推进保护草原生态进程的法制基础。充分发挥草原所有人和使用人在草原生态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是缓解草原破坏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现行草原权利制度的构建,缺乏生态保护理念,致使执行过程中造成了相关主体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忽视。用保护草原生态的理念指导草原的法制建设,健全完善现行草原权利制度,推进草原权利制度生态化,已是当务之急。
     本文以草原权利制度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结合为切入点,围绕草原权利制度中的确权、流转、救济等基本环节展开讨论,分析了各环节中存在的生态化缺陷,系统地论述了推进我国草原权利制度生态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草原权利制度生态化应遵循以生态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保护牧民合法权益、协调其他各方利益等原则。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针对上述对确权、流转、救济等环节中存在的生态化缺陷,提出了明晰现行草原所有权归属,坚持草原的国家和集体所有制;规范草原流转程序;完善开发利用法规,提高牧民维权意识;监督草原行政主体,规范权力行使等推进草原权利制度生态化的具体措施。
引文
1 胡晓红,《西北民族地区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创新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年 4 月版,序言第 3 页
    
    2 王灿发:《环境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2003 年 1 月第 2 次印刷,第 49 页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 年第 5 版,第 4756 页
    4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二次印刷版,第 39 页
    5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二次印刷版,第 39 页
    6 施文正、徐炳勋:《中国草原环境法律保护的历史和现状》,《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 4 期(总第 131 期),第 68 页
    7 1953 年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业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总结》
    8 施文正、徐炳勋:《中国草原环境法律保护的历史和现状》,《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 4 期(总第 131 期),第 69 页
     9 李逊敏,《财政政策对环境的作用》,《重庆行政》,2003 年 2 月版,第 94 页
    10 陈海嵩,《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也论环境法的伦理基础》,载自吕忠梅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 6 卷,法律出版社,2006 年 3 月第一版,第 3 页
    11 [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中央编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04 页。转引自陈海嵩,《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也论环境法的伦理基础》,载自吕忠梅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 6 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 3 月第一版,第 11 页
    12 陈海嵩,《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也论环境法的伦理基础》,载自吕忠梅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 6 卷,法律出版社,2006 年 3 月第一版,第 11 页
    13 同上,第 19—25 页
    14 同上,第 21 页。转引自陈映霞:《一种新型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辨证观点看可持续发展》,载《怀化师专学报》2002 年第 3 期。
     17 吕忠梅,《绿色民法典:环境问题的应对之路》,《法商研究》,2003 年第 6 期(总第 98 期),第 6 页
    18 同上,第 6 页
     19 桑东丽:《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之变革》,科学出版社,2006 年 9 月第一版,第 44 页
    20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二次印刷版,第 5 页
     21 董溯战,《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迁》,郑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0 年 5 月,第 33 页
    22 潘才敏,《对我国自然资源权利体系重构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4 月,第 4 页
    23 伊古拉,《草原保护利用制度的完善》,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5 月,第 15 页
     24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二次印刷版,第 156 页
    25 同上,第 156 页。
    26 同上,第 157 页。
    27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一版,2003 年第二次印刷版,第 174 页。
    28 1984 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草原双承包”责任制,并初步划定草牧场界线。把草牧场所有权划归嘎查所有,使用权落实到户。
    29 1985 年 9 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颁发了《关于加速发展畜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规定:“凡使用国有草原或集体所有草原的单位和个人,都应缴纳草原管理费。”
    30 谢双红,《北方牧区草畜平衡与草原管理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2005 年 6 月,第 60 页
     31 李萍,《草原承包中的法律问题》,《中国牧业通讯》,2003 年第 24 期,第 46 页
     34 左妮红,《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5 年 6 月,前言第 1页
     37 桑东丽:《可持续发展与中月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之变革》,科学出版社,2006 年 9 月第一版,第 67 页
    38 张统生:《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与产权制度改革》,《国土资源》,2006 年 6 月,第 11 页
    39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二次印刷版,第 158 页
     40郭立建:《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5 年第 6 期,第 69 页
    41 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 2 月版,第 7 页
     42 马骧聪:《环境保护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第 141—142 页
    43 敖仁其,《草牧场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北方经济》2006 年第 4 期,第 9 页
     46 伊古拉,《草原保护利用制度的完善——以人权法为视角》,2006 年 5 月,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1页
    47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006 年 5 月 17 日发布
     48 http://www.forestry.gov.cn/subpage/content.asp?lm_Tname=lyyw&lmdm=2025&f_lmname=林业要闻&id=4124
    49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二次印刷版,第 1 页
    50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 98 页
    51 张 璐:《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科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版,第 158 页
    52 杜万平:《环境行政权的监督机制研究—对环境法律实施状况的一种解释》,选自吕忠梅主编,高利红副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 6 卷,法律出版社,2006 年 3 月第 1 版,第 54 页
     53 李丽华:《中国自然资源权属新探》,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年 5 月,第 10 页
    54 李丽华:《中国自然资源权属新探》,王树义主编,《环境法系列专题研究》(第一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7 月版,第 197 页。
    55 伊古拉,《草原保护利用制度的完善—以人权法为视角》,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5 月,第 37-38页
    56 同上,第 34 页
    57 毕宝德主编,柴强、李玲副主编:《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6 月版,第 193 页
    58 韩德培主编,陈汉光副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 年 4 月第 4 版,第 77 页
    1. 《中国社会林业政策法律体系研究》,孔凡斌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年 6月版
    2.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高其才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0 月版
    3.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汤唯、毕可志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版
    4. 《区域协调发展论》,陈栋生、王崇举、廖元和等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12 月版
    5. 《环境经济学》,宫本宪一著、朴玉译,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2004 年 4 月版
    6. 《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郭洁著,法律出版社,2002 年 1 月版
    7. 《中国土地立法研究》,江平、李显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月版
    8. 《生态环境法论》,周轲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 年 3 月版,
    9. 《听证制度——透明决策与公共治理》,韩宗超、薛澜、阚轲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 月版
    10. 《中国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版
    11. 《行政执法责任制理论与实践及对策研究》,郑传坤、青维富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年 4 月版
    12.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05 年 8 月版
    13. 《草原法及其配套规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年 1 月版
    14. 《林业执法理论与实务》,刘宗仁、吴国新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年 5月版
    15. 《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与适用》,王宗非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 9 月版
    16. 《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王明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 2 月版
    17. 《环境侵权法》,曹明德,法律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版
    18. 《环境保护法》,马骧聪,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19. 《环境保护法教程》,韩德培主编,陈汉光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 年 4 月第 4 版
    20. 《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市场化渐进与环境资源法转型》,张璐著,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1. 《林业执法理论与实务》,刘宗仁、吴国新,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年 5 月第1 版
    22. 《西北民族地区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创新研究》,胡晓红,民族出版社,2006 年4 月第一版
    23. 《环境资源法论丛》第 6 卷,吕忠梅主编,高利红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 3 月第 1 版
    24. 《北方牧区草畜平衡与草原管理研究》谢双红,中国农科院学位论文,2005年 6 月
    25. 《对我国自然资源权利体系重构的思考》,潘才敏,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4 月
    26.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桑东丽,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年 4 月
    27.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迁》,董溯战,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 月
    28. 《农业自然资源权利制度研究》陈彦翀,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1 月
    29. 《中国自然资源权属新探》,李丽华,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年 5 月
    30. 《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研究》,崔金星,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2月
    31. 《自然资源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邓禾,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年 5 月
    32. 《自然资源利用权市场化流转法律问题研究》,虞磊珉,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4 月
    33. 《加强草原法制建设 保障畜牧业经济大发展》,杨传勇,1995 年《新疆畜牧业》增刊
    34. 《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研究》,洪海林,《林业经济》,2006 年 11 期
    35. 《退耕还林的有关法律问题思考》,陈静,《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 年第15 卷第 2 期
    36. 《我国草地的发展观》,董孝斌,张新时,《绿色经济》,2004 年第 5 期
    37. 《中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曹晔 、王钟建 ,《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 7 月
    38. 《中国草原环境法律保护的历史和现状》施文正、徐炳勋,《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 年第 4 期
    39. 《禁牧封育对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张东杰,都耀庭;《草原与草坪》,2006年第 4 期,总第 117 期
    40. 《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盖志毅、包庆丰、杨志勇 ,《北方经济》,2006 年第 2 期
    41. 《集体土地征收的程序规制》,蒲方合,《农村经济》,2006 年第 10 期
    42. 《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张瑞珍、双喜、包跃先,《内蒙古财经学院院报》,2006 年第 3 期
    43. 《自然资源物权与民事物权之比较》,章鸿,邹雄,黄韵京,《资源调查与评价》,第 22 卷
    44. 《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究》,郭立建,《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 6 期
    45. 《“绿色”:民法典的环保理念及其制度构建》,吕忠梅,《法商研究》,2003 年第 6 期(总第 98 期)
    46. ,《草牧场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敖仁其,《北方经济》,2006 年第 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