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世居回族价值观的嬗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州市东关回族社区的个案研究,考察城市世居回族价值观变迁的问题。本文以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间向度,以散杂居区世居回族为调研对象,以婚姻、家庭价值观、宗教信仰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教育价值观为调研内容,使得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性、民族性、地域性、趋向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价值观的内容比较系统、典型,有着不同于其他价值观研究的鲜明特色。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理论视野出发,依靠翔实的田野调查资料,主要择取东关社区回族居民的五种价值观作为研究内容,重点剖析和比较社会转型时期该地区回族居民价值观的不同表现,并对价值观的嬗变进行探讨与反思。
     本文主要包括导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共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部分,其中第一节说明研究缘起和相关概念;第二节描述研究地点和对象的背景知识;第三节介绍研究方法和调查样本;第四节主要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第二章和第三章以田野调查材料为主,以民族志的方式集中描述了东关社区价值观的变化。其中第二章从宏观上描述了从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这个历史时期社区回民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第
     三章以问卷和表格的形式,详细的呈现了改革开发至今的社区回民婚姻、家庭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的现状。
     第四章总结东关社区居民价值观嬗变的表现,重点介绍了价值观变迁的原因。本文认为:社会环境的变化是价值观嬗变的现实基础;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是价值观嬗变的深层背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是价值观嬗变的根本动力;个人主体因素是价值观嬗变的直接原因。
     第五章分析东关社区回族价值观的嬗变对民族人口、民族经济、民族了解、民族交往、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价值观的嬗变给社区居民带来的不正当消费、信仰认同危机等几点消极影响。
This paper aims at Dongguan Muslim community, Qing zhou City, A Case Study of Value Change City native Muslim population problem. At present, the values of for Hui,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Muslim neighborhoods and relatively simple approach. This contemporary dimens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for the time period, mixed area of scattered research Hui residents object to marriage, family values, religious values, economic values, values education, research content and making it change in values, ethnic, regional, tropism have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compared to value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system, typical values of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tinct features. In this paper,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ethnology of the theoretical vision of departure, relying on detailed field survey data, the main Muslim communities choose to take the East off the five values as the residents of content, focu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cial transition Muslim residents of the area values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and discuss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s and reflection.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parts, a total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 first section explains the research in which the origin and related concepts; Section II describes the study sites and objects of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Section III present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urvey sample; fourth major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
     Chapters II and III by the field based materials, a way to focus on ethnographic description of the changes in community values, Dongguan.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macro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this historical period to 1958 the marriage community, family values, religious values, economic values and educational values.The third chapter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s and forms, detailed pres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development community since the marriage, family values, religious values, economic values and educational values of the statusquo.
     Chapter Summary Evolution of the East off the performance of community values, highlighting the reasons for changing values.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ange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reality of evolution is the basis of values; multi-cultural values of the collis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deep background; production values and way of life change is the evolution of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individual values of the main factors is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evolution of .
     Chapter V of Dongguan Hui transformation of values of the community of national population,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ethnic relation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thnic relations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but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s to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of the improper consumption, beliefs and so few negative effects of identity crisis.
引文
1侯阿冰张进辅.民族价值观的心理学视角[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第37——41页。
    2沈林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第1——4页。
    3夏东民.现代化原点机构:冲突与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7页。
    4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28页。
    5沈林李志荣.散杂居民族工作政策法规选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第76页。
    6 7 8沈林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第45页,第88页,第100页。
    9黄庭希郑涌.当代中国的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5页。
    10张进辅.青年心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6页。
    11刘俊哲.四川藏族价值观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2页。
    12王立胜.青州通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第1页。
    13 14王立胜.青州通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第1页。
    15青州市志编纂委员会.青州市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第103页。
    16孟庆刚.青州民俗下册[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第277页。
    17青州市档案馆.青州大事记(2003至2008卷)[M].香港:银河出版社,2009,第5页。
    18陈英俊.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都市女性择偶观嬗变[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第20页。
    19刘俊哲.四川藏族价值观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275页。
    20虎有泽.张家川回族的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第103页。
    21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近现代回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第60页。
    22赵春晖.现代撒拉族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第86页。
    23孙立坤.河南当代家庭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244页。
    24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第190页。
    25李瑞德.当前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一项观念性的实证研究一以闽南山区B村为例[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6),第40页。
    26刘宝驹.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6,第196-197。
    27孙立坤.河南当代家庭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56页。
    28张海洋良警宇.散杂居民族调查:现状与需求[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第313页。
    29赵德兴.社会转型期西北少数民族居民价值观的嬗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426页。
    30孟庆刚.青州民俗下册[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第283页。
    31M.J.梅多R.D.卡霍.宗教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476页。
    32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第84页。
    33 34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第190页。
    35 36孙立坤.河南当代家庭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319页,第590页。
    37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第96页。
    38巴特尔.新疆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与宗教世俗化[J].新疆社会科学,2009(6),第60页。
    39马宗保.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卷[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第130页。
    40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191页。
    41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第210页。
    42良警宇.牛街:一个城市回族社区的变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第315页。
    43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197-198页。
    44赵春晖.现代撒拉族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第29-30页。
    45王有星.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初探[J].前沿,1998(3),第38页。
    47 48马启成丁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第64页,第134页。
    49 51王立胜.青州通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第111-112页。
    50张景光.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传统——谈青州历史文化传统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1),第19页。
    52让·拉特利尔.科学技术对文化的挑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3页。
    5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2页。
    54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252页。
    55刘永佶.劳动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第24页。
    56刘俊哲.四川藏族价值观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241页。
    57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近现代回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第63页。
    58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近现代回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第62页。
    59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第96页。
    60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437页。
    61马宗保.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回汉民族关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第168页。
    62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第261页。
    63赵德兴.社会转型期西北少数民族居民价值观的嬗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375页。
    1、沈林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沈林等.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沈林等.散杂居民族工作政策法规选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沈林等.中国的民族乡[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沈林等.散杂居少数民族统计与分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6、张海洋.散杂居民族调查:现状与需求[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许宪隆.三代人与三个时代的对话:近现代陕甘宁青回族家族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8、赵德兴.社会转型期西北少数民族居民价值观的嬗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杨文炯.互动调适与重构[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0、李静杨须爱.交往与流动话语中的村落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1、万明钢.多元文化事业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2、查尔斯·H.扎斯特罗,卡伦·K.柯斯特-阿什曼著Charles H. Zastrow, Karen K. Kirst-Ashman;师海玲,孙岳等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3、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4、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5、杜齐才.价值与价值观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16、刘祖云.社会转型解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7、仲红卫.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当代中国市民文化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18、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9、刘俊哲.四川藏族价值观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0、马平.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21、赵潜.青州回族溯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22、青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青州回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3、王立胜.青州通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4、马宗保.回族聚居村镇调查研究.单家集卷[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25、丁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民族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6、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7、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8、赵春晖.现代撒拉族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9、良警宇.牛街:一个城市回族社区的变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许宪隆沈再新.构建共生互补型多民族和谐社会的思考[J].学习月刊,2008,10(下)
    2、石德生.转型期撒拉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变迁探微[J].青海民族研究,2009,2
    3、周万贺于阗.试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变迁与价值观教育[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3,1
    4、许宪隆黄丽萍.家族制度与西北穆斯林家族社会[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5、龙翠芳.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民族婚姻的影响——以贵州两个村寨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6、温文芳.城市回族女性婚姻观念和行为调查——一项关于西安、兰州的实证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7、唐绍洪.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婚姻观念的转变[J].兰州学刊,2003.5
    8、俞布仁张晓露.试论回族婚姻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对其所产生的影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9、马宗保高永久.乡村回族婚姻中的聘礼与通婚圈——以宁夏南部单家集村为例[J].民族研究,2005,2
    10、骆桂花.社会转型与回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之嬗变[J].青海社会科学,2004,4
    11、肖芒.双重文化构建的回族婚姻--云南通海县纳家营村回族婚姻考察[[J].思想战线,2002,6
    12、江晓红.社会转型期回族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6
    13、回建.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J].档案天地,2009,9
    14、回建.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5
    15、陈文烈.青海回族经济型构的式微与衍生性发展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6、马森俊.平凉地区回族经济社会发展50年情况综述[J].甘肃民族研究,2000,2
    17、杨文笔.“两难抉择”下的乡村回族教育——以海原县红岸村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18、许宪隆.近现代回族经济发展中市场学思想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3
    19、白关峰.近十年来回族教育研究概况——兼论回族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特点[J].甘肃民族研究,2007,3
    20、陈其斌杨文炯.西宁市城东区回族教育发展现状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J].民族研究,2005,6
    21、马燕.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特点及途径——兼谈回族女子教育[J].青海民族研究,2000,3
    22、马忠云.试论当代回族民间教育的多元化趋势——以临夏地区为例[J].甘肃民族研究,2007,1
    23、马伟华.青海卡力岗回族宗教认同的调查与思考——以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德一村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24、管萍杨洁明.回族宗教经济伦理观支配下的分配与交换方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
    25、哈正利.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政策简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2
    26、朱琳.伊斯兰教经济思想与儒家经济思想比较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2
    27、任红.新疆伊斯兰教教育现状研究[J].中国穆斯林,2009,2
    28、马晓军.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其社会意义[J].前沿,2009,3
    29、龚锐.云南德宏傣族宗教消费世俗化现象考察——以芒市那木寨、瑞丽喊莎村和大等喊村为例[J].佛学研究,2004,1
    30、车运景.现代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历程、特征及社会影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1
    31、巴特尔.新疆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与宗教世俗化[J].新疆社会科学,2009,6
    32、嘎·达哇才仁.藏区现代化过程中宗教世俗化的趋势[J].中国藏学,2007,1
    33、苗懿明.世界宗教发展趋势中的中国宗教[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4
    34、石德生.转型期撒拉族民众经济价值观变迁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8,1
    35、敏俊卿张建芳.临潭回族教育现代化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8,2
    36顾世群.伊斯兰教经济伦理原则及其特点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5,5
    37、许宪隆.论改革开放后民族关系的动向与对策[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1)
    38、许宪隆.鄂豫皖回汉关系的现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
    39、杨昌儒.试论中国杂散居地区民族互动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8(3)
    40、王锋.当代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散、杂居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5)
    41、岳天明.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制约因素[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42、容观寰.关于文化和文化变迁的研究――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四[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