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青年教师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中专师范学生分配到农村中学任教,他们的加入为学校的发展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学校教育的活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新陈代谢,他们是未来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与主力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对于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促进和谐富裕新农村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使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及培养策略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农村中学青年教师常见问题,研究发现由于他们的生存现状导致他们思想困扰多,心理压力大,工作任务重,生活质量差等。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指出农村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因此必须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切实解决好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思想上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农村青年教师更快、更健康、更专业的发展。
Presently, more and more graduates from teachers' colleges and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s have been assigned to rural middle schools for teaching. Their joining supplements fresh blood to the schools’development, enlivens school educations and enhances metabolism of the team of teachers. They’ll be the mail strength in the rural education in future and the reserves for school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level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living and developing of schools, and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of stabilizing school teaching orders, promoting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contributing to the mutual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teachers as well a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rich villages.
     This thesis will be made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petitive study, and case study to thoroughly research on the access education of home and overseas new teacher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and on the training tragedies. Based on it, the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mmon problems among young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Research finds that their living condition causes their mental puzzles, heavy task burden and poor living quality.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above,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at training the young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is a systematic and long-term project, and therefore their living condition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must be cared about, the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ir working, study, life and thought should be really solv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to be more rapid, more healthy and more professional.
引文
[1] .杨志刚.谁为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灵增添“绿色”[N].中国教育报,2006--10--19 (2)
    [1] .王帅.从新课程改革看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教育探索.2005(9):19
    
    [1]辜胜阻:农村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化解对策,《教育研究》,2004(10):3
    [2]张伟.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的问题与反思[J].中国教师,2008(20)
    [3] .庞旭瑞.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 (04)
    [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张乐天.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J]. 2003 (12)
    [1]冯惠敏,赵黎.领新教师入门——美英新教师培养举措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5(1):2
    [2]博道青.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 .叶一舵主编: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巫肇胜.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期待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
    [1] .李进忠.美国新教师的成长[J].世界之窗,2003(2)
    [2] .胡庆芳.美国伊利诺斯州新教师的入职培养[J].教育纵横谈,2004(1)
    [3] .陈科妮.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4] .冯惠敏,赵黎.领新教师入门——美英新教师培养举措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5(1)
    
    [1] .徐莉.对新教师教育体系中培训模式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2] .王正才.新教师培养的几项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2 (10)
    [3]鞠民.中学新教师的培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4] .王少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与模式构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
    
    [1] .顾勇革.促进新教师成长发展的几点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 .冯惠敏,赵黎.领新教师入门——美英新教师培养举措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5(1)
    
    [1] .向丽.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2
    [2] .教育部文件.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方案
    [1] .佛朝晖.英美两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05(6)
    
    [1] .张春莉.加强农村师资力量[N].人民政协报,2008—3---15(l).
    [2] .张伟.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的问题与反思[J].中国教师,2008(20)
    [1].司金.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危机[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5(09)
    [1] .颜永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教育,2005 (11).
    [1] .彭春玲.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02 (6).
    [1] .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4).
    
    [1]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刘好光.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教育差距在进一步加大[N].中国教育报,2004-3-6(4)
    [1] .慕毅飞.教育公平呼吁限定最高办学标准[N].中国青年报,2004-02-25(3)
    
    [1] .张乐天.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村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2] .巫肇胜.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期待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
    [1] .颜永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教育,2005,(11).
    
    [1] .颜永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教育,2005,(11).
    [2] .熊朝辉.培养农村初级中学合格师资的途径初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4) .
    [3]李红丽.对农村青年教师职业理想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1)
    
    [1] .林思彤.农村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2] .杨超.加强中学师德建设的对策探讨[J].教师,2009 (04)
    
    [1] .卞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 2006(06) .
    [2] .汪俊武.也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师德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 2004(05) .
    [1] .陈文博.“以人为本”与师德建设——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J].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 .
    [2] .刘玉华.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5) .
    [1]徐艳.面向农村教师的激励策略[J].农业考古, 2007(03)
    [2] .毕铁居.中学教师需要特征及激励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7
    [3]安雪慧.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教学工作激励----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8(03)
    
    [1] .邓如陵.公平差别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01) .
    [2] .廖娅晖.农村中学教师真正需要什么?[J].中小学管理, 2004,(10) .
    [3] .张丽娟.教师需要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1] .陈晓燕.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需要的调查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2] .陈虎强,杨思.我国中小学教师需要结构的特点及其激励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8(04) .
    [3] .雷丽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学校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03(7)
    [1] .任其平.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03).
    [1].王璇.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2].樊洁,宗岚.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2006(22).
    [3]方方.教师心理保健----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08).
    [1]孟梅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策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2]崔振邦,郭忠.优化农村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甘肃教育,2006(20).
    [1]黄静.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2]史晓燕.教师教育丛书.现代教育评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李琼.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成长[J].教育评论,2002(3)
    [3]夏心军.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目标、标准、内容和方式[J].人民教育,2004(12)
    
    [1]张举胜.碰撞与融合:构建农村中学教师评价新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2]陈祖勇.农村中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与实践探讨[D].厦门:福建师范大学,2003
    [3]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一谈新课程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 .潘加磊.发展性教师评价及评价多元策略[J].新课程,2009(05)
    [2] .杨忠善,张丹.构建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师评价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9(02)
    [1]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化概念的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8(06)
    [1]檀传宝.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应当考虑的三个问题[J].教育科学,2004(4).
    [2]沈百福.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分析[J].教育科学,2004(3).
    [3]孙报武,孙应强.农村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思考[J].安徽教育, 2004(12) .
    [1]杨永厚.西部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八个问题及对策[J].人民教育2004(7).
    [2]曹留成,谢清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教育探索, 2006(09) .
    [3]王仕松,朱广荣.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因素与对策[J].琼州大学学报, 2005(03) .
    [1]宋红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科研模式研究[J].贵州教育, 2003,(12) .
    
    [1]白磊.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 2006(09) .
    [2]李莉.教科研——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6(08) .
    
    [1]叶万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2]张菁.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学校”中教师的反思[J].教育研究, 2004(08) .
    1.杨志刚.谁为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灵增添“绿色”[N].中国教育报,2006--10--19 (2)
    2.王帅.从新课程改革看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05年第9期,
    3.辜胜阻.农村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化解对策[J].教育研究,2004(10)
    4.张伟.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的问题与反思[J].中国教师,2008(20)
    5.庞旭瑞.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 (04)
    6.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7.张乐天.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村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8.冯惠敏,赵黎.领新教师入门——美英新教师培养举措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5(1)
    9.博道青.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叶一舵主编: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11. (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李进忠.美国新教师的成长[J].世界之窗,2003(2)
    13.胡庆芳.美国伊利诺斯州新教师的入职培养[J].教育纵横谈,2004(1)
    14.陈科妮.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15.徐莉.对新教师教育体系中培训模式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16.王正才.新教师培养的几项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2 (10)
    17.鞠民.中学新教师的培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18.王少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与模式构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
    19.顾勇革.促进新教师成长发展的几点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0.向丽.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2
    21.佛朝晖.英美两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05(6)
    22.张春莉.加强农村师资力量[N].人民政协报,2008--3--15(l).
    23.张伟.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的问题与反思[J].中国教师, 2008(20)
    24.司金.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危机[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5(09)
    25.颜永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教育,2005(11).
    26.彭春玲.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02 (6).
    27.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4).
    28.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9.刘好光.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教育差距在进一步加大[N].中国教育报,2004-3-6(4)
    30.慕毅飞.教育公平呼吁限定最高办学标准[N].中国青年报,2004-02-25(3)
    31.张乐天.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村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32.巫肇胜.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期待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
    33.颜永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教育,2005(11).
    34.熊朝辉.培养农村初级中学合格师资的途径初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4) .
    35.李红丽.对农村青年教师职业理想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1)
    36.林思彤.农村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7.杨超.加强中学师德建设的对策探讨[J].教师,2009 (04)
    38.卞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06(06)
    39.汪俊武.也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师德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4(05) .
    40.陈文博.“以人为本”与师德建设----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
    41.刘玉华.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5) .
    42.徐艳.面向农村教师的激励策略[J].农业考古,2007(03)
    43.毕铁居.中学教师需要特征及激励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44.安雪慧.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教学工作激励----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45.邓如陵.公平差别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01) .
    46.廖娅晖.农村中学教师真正需要什么?[J].中小学管理,2004(10) .
    47.张丽娟.教师需要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24.司金.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危机[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5(09)
    25.颜永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教育,2005(11).
    26.彭春玲.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02 (6).
    27.朱志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J].软科学,2008(4).
    28.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9.刘好光.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教育差距在进一步加大[N].中国教育报,2004-3-6(4)
    30.慕毅飞.教育公平呼吁限定最高办学标准[N].中国青年报,2004-02-25(3)
    31.张乐天.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村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32.巫肇胜.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期待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
    33.颜永成.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教育,2005(11).
    34.熊朝辉.培养农村初级中学合格师资的途径初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4) .
    35.李红丽.对农村青年教师职业理想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1)
    36.林思彤.农村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7.杨超.加强中学师德建设的对策探讨[J].教师,2009 (04)
    38.卞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06(06)
    39.汪俊武.也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师德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4(05) .
    40.陈文博.“以人为本”与师德建设----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
    41.刘玉华.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5) .
    42.徐艳.面向农村教师的激励策略[J].农业考古,2007(03)
    43.毕铁居.中学教师需要特征及激励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44.安雪慧.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教学工作激励----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45.邓如陵.公平差别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01) .
    46.廖娅晖.农村中学教师真正需要什么?[J].中小学管理,2004(10) .
    47.张丽娟.教师需要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69.沈百福.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分析[J].教育科学,2004(3).
    70.孙报武,孙应强.农村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思考[J].安徽教育,2004(12) .
    71.杨永厚.西部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八个问题及对策[J].人民教育,2004(7).
    72.曹留成,谢清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教育探索,2006(09) .
    73.王仕松,朱广荣.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因素与对策[J].琼州大学学报, 2005(03) .
    74.宋红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科研模式研究[J].贵州教育,2003(12) .
    75.白磊.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09) .
    76.李莉.教科研----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8) .
    77.叶万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78.张菁.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学校”中教师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4(08) .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