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平等就业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政府在男女平等原则的指导下,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对我国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妇女纷纷走出家门,涉足社会,获得了就业的权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用人单位自主选择性增强,女性平等就业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性别歧视现象随处可见。根源就在于社会历史文化造成的社会性别分工和偏见,以及在新形势下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国没有针对妇女平等就业的专门立法。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已经颁布了男女平等就业和反歧视的有关国际公约,国外许多国家的相关立法都有很详尽的规定,我国应遵循国际公约的相关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平等就业权的基本理论。平等就业权源于宪法和其它法律的规定,是保障女性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人权,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要实现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反对性别歧视是非常关键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及美国、挪威和香港地区两性平等就业的法律制度,论述了其对我国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的启示意义。我国目前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职业隔离导致同工不同酬问题不容忽视,我国法律没有对性别歧视作出严格的定义,更没有界定间接歧视,法律对女性平等就业权利的促进,宣言性强,具体的法律程序和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很不健全。因此,这些不足都是我国立法所要建立和完善的。最后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女性就业的状况,探讨了女性平等就业权难以实现的原因,在这里提出了社会性别观点,它是形成对女性歧视的根源。其次,我国应将社会性别主流化,对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将社会性别纳入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中去。最后,应建立反对性别歧视的有关立法,明确执法主体、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除了为加快妇女平等权利实现的特殊措施及真正职业资格要求不构成性别歧视外,其他基于性别因素的不平等对待都是违法的,应受到法律的处罚。
Under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hina's Government have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women in equal employment, which are significant in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woman equal employment right in China. Women walk out of their home one after another, go in the society and obtain employment right. Since the Reform Open-up of China,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has been turned into a market economy system. While efficiency is preferred with equity considered, the employment unit enjoys greater independent in choosing employees so that the women's equal employment right is greatly threatened with sexual discrimination phenomena every where and while. The causes for these phenomena lie in the division of labour and bias due to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lack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China: there is no special law dealing with women equal employmen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have promulgated relevan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n employment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counter discriminatory and many foreign countries have detailed laws. China should follow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foreign law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China'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thesis falls into three parts. The elementary theories on equal employment right are expounded in the first part. Equal employment right stems from stipulations on the constitution and other laws and is the requirement to guarantee the fundamental right of woman for living and development, the fundamental human right and embodies the social equity. Going against sexual discrimination is the key to realize female equal employment right. Relevant regulations i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equal employment between man and women in America, Norway and Hong Kong are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of these laws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China's law is discussed. Sexual discrimination is severe in China's employment and unequal pay for the equal work resulted in profession segregation cannot be ignored. There is no strict definition on sexual discrimination in China's laws, and let alone definition on indirect discrimin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a great promotion on women's equal employment right whereas the stipulations on specific legal procedures and relevant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re very imperfect. Therefore, such insufficiencies are to be sthenghened in China's law-making. In the last part, the author first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women employment in China, investigates the causes for difficulties in realizing women's equal employment right and puts forward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ender - the root for woman discrimination. Secondly, social gender should be principalized in China and social gender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policie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jectives in the National Program of A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omen.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relevant anti-sexist laws should be made, the main body of law execution, legal procedures and legal liabilities should be clarified. Except that the special measures for speeding up the realization of women's equal rights and tru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do not belong to sexual discrimination, any other inequality treatment based on gender factor are illegal and should be punished according to law.
引文
[1]叶文振:《女性学导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1]杨思斌:《平等就业宪法赋权》,载2003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2]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8页。
    [1]彼得·斯坦,约翰·香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4页.
    [2]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1页。
    [1]罗田华:《平等就业权简论》,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英]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41页。
    [3]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00页。
    [4]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1]转引自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140页。
    [2]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页。
    [3]参见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1]王怀章:《就业歧视初探》,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5期。
    [2]妇女法贯彻执行与社会性别意识研讨会资料:《国外妇女平等保护立法介绍》,载妇女观察网:http://www.womenwatch-china.org.
    [1]喻术红:《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之比较研究》,载《中国法学》2005第1期。
    [2]参见妇女法贯彻执行与社会性别意识研讨会资料:《国外妇女平等保护立法介绍》,载妇女观察网:http://www.womenwatch-china.org。
    [3]参见李建新:《欧美国家妇女的劳动权益及其保护》,载《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1期。
    [1]李建新:《性别歧视与女性就业》,载《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第1期。
    [1]李建新:《性别歧视与女性就业》,载《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第1期。
    [1]宋晓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年版,第369-372页。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载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2468764.html。
    [3]参见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抽样调查报告》,载中国网: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241695.htm。
    [1]参见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版,第152页。
    [2]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版,第153页。
    [3]参见中国统计局:《200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局出版社2003版,第54页。
    [4]转引自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版第148页。
    [5]参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二)》,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第537-601页.
    [1]转引自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版,第150页。
    [2]参见国家统计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载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tjgb/qttjgb/qgqttjgb/t20020331_15816.htm。
    [3]桃芳:《仅仅是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吗》,载《学习月刊》2005年第12期。
    [1]谭兢娥、倌春鹰主编:《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145页。
    [2]参见迪达.马奇等著:《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指南》,社会性别意识资源小组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1]波伏瓦:《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页。
    [1]参见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2]参见《女性需承担七成的家务劳动》,载2007年4月5日《中国妇女报》.
    [1]参见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版,第66页。
    [1]“在国际劳工组织机制中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中国项目组:《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指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2]“在国际劳工组织机制中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中国项目组:《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指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3]“在国际劳工组织机制中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中国项目组:《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指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1]“在国际劳工组织机制中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中国项目组:《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指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1]转引自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页。
    [1]孟宪范:《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1]达维逊,果敦:《性别社会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91页.
    [2]参见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1]李傲:《性别歧视的界定》,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1期。
    [1]叶文振:《女性学导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彼得·斯坦,约翰·香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版。
    [4][英]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5]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宋晓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年版。
    [8]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中国当代出版社2002年版。
    [9]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二)》,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
    [10]谭兢娥、信春鹰主编:《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
    [11]中国统计局:《200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局出版社2003年版。
    [12]迪达.马奇等著:《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指南》,社会性别意识资源小组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在国际劳工组织机制中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中国项目组:《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指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
    [15]波伏瓦:《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15]孟宪范:《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达维逊,果敦:《性别社会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7]李银河:《性别问题》,青岛出版社2007年版。
    [18]李微微:《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9]周国平:《性别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杨思斌:《平等就业宪法赋权》,载2003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2]罗丽华:《平等就业权简论》,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王怀章:《就业歧视初探》,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5期。
    [4]妇女法贯彻执行与社会性别意识研讨会资料:《国外妇女平等保护立法介绍》,载妇女观察网:http://www.womenwatch-china.org。
    [5]喻术红:《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之比较研究》,载《中国法学》2005第1期。
    [6]妇女法贯彻执行与社会性别意识研讨会资料:《国外妇女平等保护立法介绍》,载妇女观察网:http://www.womenwatch-chinm.org。
    [7]李建新:《欧美国家妇女的劳动权益及其保护》,载《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1期。
    [8]李建新:《性别歧视与女性就业》,载《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第1期。
    [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载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2468764.html。
    [10]国家统计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载中国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tjgb/qttjgb/qgqttjgb/t20020331_15816.htm。
    [11]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抽样调查报告》,载中国网: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241695.htm。
    [12]桃芳:《仅仅是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吗》,载《学习月刊》2005年第12期。
    [13]《女性需承担七成的家务劳动》,载2007年4月5日《中国妇女报》。
    [14]李傲:《性别歧视的界定》,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