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视听资料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技术证据时代的典型标志,视听资料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依据最先进的科学原理,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所产生的高精尖仪器与设备,对案件相关事实的记录与再现。作为我国三大诉讼法新规定的独立的证据种类,视听资料无论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司法实践的运用方面,都存在着定性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等缺陷。本文从视听资料的基本学理性问题入手,分析比较国内外视听资料制度的现状,具体探讨视听资料形成、收集和审查三个阶段应注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认识误区,使得能够对视听资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全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视听资料的学理性问题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学术界对视听资料内涵的各种不同定义,引出视听资料内涵所应包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笔者对视听资料的定义。其次介绍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证据种类的特征,包括其积极方面的特征和消极方面的特征。再次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视听资料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以便后文对视听资料的深入研究做铺垫。最后为了深化对视听资料的理性认识,进一步区分了视听资料类证据与其他种类证据的区别。
     第二部分为国内外对视听资料的研究现状。本部分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介绍了我国现行视听资料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现状,指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而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是介绍了国外视听资料制度的现状,主要是从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做法进行介绍和分析,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
     第三部分为视听资料证据的合法性界定。首先指出视听资料与视听资料证据是两个相互区别的概念,视听资料是一般的事实存在,不要求具有证据的特征;而视听资料证据是一种法律存在,是受诉讼法评价的证据种类。其次对如何界定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分析,将人们的行为分为合法行为、中性行为和违法行为三种,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为合法行为,而对于公民个人的行为允许其有合法行为和中性行为两种。
     第四部分为视听资料的形成,该部分也是本文予以重点阐述的内容。首先分析视听资料形成合法性的判断标准,认为对视听资料形成合法性的判断应分为两个步骤,并按顺序进行。其次分析了以公开方式形成的视听资料,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视听资料一般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最后重点分析了以秘密方式形成的视听资料,分为国家机关以秘密方式形成的视听资料和公民个人以秘密方式形成的视听资料两种情况,并分别对它们的采信进行了评价。
     第五部分为视听资料的收集。首先明确视听资料的收集与形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处在两个不同的时间阶段的。其次阐述了视听资料收集的方式和合法性要求,对收集过程中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具有可操作性。
     第六部分为视听资料的审查。作为运用视听资料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首先归纳了视听资料的审查原则,并详细说明了排除原则。其次介绍了需要对视听资料进行审查的各个方面,包括了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的内容。最后作为补充,介绍了几种视听资料的审查方法。
Symbolized as the technical evidence time, the audio-visual material can record and reappear the fact that is related to the case, with advanced scientific principles and modern equipments. As independent evidence type is written in our lawsuit system, the audio-visual material have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confused in definition, lack of maneuverability and so on, not only in the aspect of basic theory, but also in the aspect of judici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elements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compared with two legal systems to audio-visual material, discussed many academic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different phases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 The whole article besides the foreword and the conclusion, altogether divides into six major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lluminates some research on essential theories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 First the author introduces multi-definition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in our country, and set out his definition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Next it compares the audio-visual material with other evidence, and highlights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 connotation. Agai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ndard, the audio-visual material is divided into disparate types. Finally in order to deepen cognition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 the author lists differences between audio-visual material and other evidence.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s research actuality.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wo elaboration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legislative and practical actuality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 in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research actuality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 in overseas, and the narration audio-visual material constructs in each legal system's legislation with the practice.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s validity verdict. First the author points out audio-visual material and audio-visual material evidence are two distinct notions. Audio-visual material is a kind of virtual exists, but audio-visual material evidence is a kind of legal exists. Next the article analyses how to judge validity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and divides people's behavior into legal, illegal, and neutral. The organs of state must be practice legal, and the person can be practice legal he neutral.
     The fourth chapter is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s form, and this chapter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article. First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legal standard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and considers that judge audio-visual material's validity should proceed in order. Next the article analyses audio-visual material that is formed in public, and this kind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can be used as evidence directly. Finally the article analyses audio-visual material that is formed in secret, and this part is divided into two portions.
     The fifth chapter is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s collection. First it points out the form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and the collections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are two different notions. Next it expounds mode and validity of audio-visual material's collection, and prescribes the behavior of national public servant in detail in the course of collect.
     The sixth chapter is about audio-visual's examination. As the last important phase of audio-visual material, the article sums up audio-visual material examination principle, and proposes remove principle in detail. Next the author introduces all sides of examination. Finally as a supplement, the author introduces some kinds of examination method about audio-visual material.
引文
[1]张居仁:《如何运用视听技术获取视听资料》,载于《新诉讼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
    [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181页
    [3]毕玉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解释与适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76页
    [4]樊崇义:《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页
    [5]杨迎泽:《检察机关刑事证据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
    [6]常怡,王健:《论电子证据的独立地位》,载于《法学论坛》,2004年第1期
    [7]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8]卞建林,刘枚:《证据法学教学案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页
    [9]吴芸:《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收集和审查问题研究》,2006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
    [10]王丹群:《浅议刑事诉讼证据—视听资料》,载于《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11]陈丽:《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视听资料刍议》,载于《渝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2]张永明:《论视听资料证据》,载于《政法论丛》,1997年第3期
    [13]向燕:《视听资料的范围界定及立法问题》,载于《中国司法》,1998年第2期
    [14]郭美松:《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载于《现代法学》,2004年2月第26卷第1期
    [15]田屹:《论电子数据证据及其法律效力》,载于《上海检察调研》,2000年第12期
    [16]汪建成,刘广三:《刑事证据学》,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页
    [17]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页
    [18]何家弘:《中国证据法学前瞻》,载于《检察日报》,1999年9月2号版
    [19]程林,滕超:《视听资料制度刍议》,载于《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5期
    [20]程林,滕超:《视听资料制度刍议》,载于《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5期
    [21]卞建林:《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9页
    [22]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
    [24]廖新仲:《民事诉讼证据认识论》,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29页
    [25]周力,赵迪:《论民事诉讼中私录视听资料证据的合法性与证明力》,载于《山东审判》,第19卷总第154期
    [26]徐继强,朱应平,王淙谷:《刑事视听资料证据合法性的构成》,载于《法学》,1997年第6期
    [27]周伟:《关于刑事视听资料证据的几个问题》,载于《当代法学》,2000年第5期
    [25]周力,赵迪:《论民事诉讼中私录视听资料证据的合法性与证明力》,载予《山东审判》,第19卷总第154期
    [29]李秀芬:《视听资料的合法性审查与运用》,载于《现代法学》,2001年6月第23卷第3期
    [30]周平:《刑事视听证据的司法地位与作用》,载于《法学》,1996年第5期
    [31]刘金友:《证据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49页
    [32]参见法复(1995)第2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谢啸林:《论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载于《法学》,1997年第2期
    [33]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246页
    [34][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208页
    [35] 徐继强,朱应平,王淙谷:《刑事视听资料证据合法性的构成》,载于《法学》,1997年第6期
    [36] 黎蹯,吴博:《关于视听资料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于《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月第3期
    [37] 沙塔尔.尼亚孜:《试论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载于《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8] 成都军区军事检察院:《私录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证据探究》,载于《人民检察》,1998年第10期
    [39] 赵丙印:《论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合法性》,载于《社会科学家》,2005年10月刊
    [40] 吴明生,王韶许:《浅论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兼评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载于《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8卷第1期
    [41] 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42] 谢啸林:《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载于《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
    [43] 吴明生,王韶许:《浅论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兼评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载于《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8卷第1期
    [44] 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45] 杨玉华:《私录视听资料合法性问题》,载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5月第18卷第3期
    [46] 谢啸林:《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载于《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
    [47] 徐继强,朱应平,王淙谷:《刑事视听资料证据合法性的构成》,载于《法学》,1997年第6期
    [48] 李秀芬:《视听资料的合法性审查与运用》,载于《现代法学》,2001年6月第23卷第3期
    [49] 周伟:《关于刑事视听资料证据的几个问题》,载于《当代法学》,2000年第5期
    [50] 瞿鲁平:《视听资料证据应用的法律依据》,载于《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6月第7卷第3期
    [51] 陈丽:《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视听资料刍议》,载于《渝洲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52] 吴芸;《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收集和审查问题研究》,2006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53] 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54] 杨正明,刘建军:《刑事诉讼实务论》,广州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55] 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56] 吴芸:《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收集和审查问题研究》,2006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
    [57] 郭美松:《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载于《现代法学》,2004年2月第26卷第1期
    [58] 柯昌信:《刑事证据视听资料论》,载于《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
    [59] 王丹群:《浅议刑事诉讼证据—视听资料》,载于《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60] 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4—46页
    [1] 张斌:《视听资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樊崇义、温小洁、赵燕:《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齐树洁:《英国证据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黄松有:《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 卞建林:《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樊崇义:《诉讼法学研究(第六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7] 锁正杰:《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 宋世杰:《刑事诉讼理论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 杨冠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 高家伟,邵明,王万华:《证据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 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 刘金友:《证据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15]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6] 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8] 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 何家弘:《证据调查》,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0]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1] 徐建平:《视听资料的若干问题研究》,载于《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9期。
    [2] 杨玉华:《私录视听资料合法性问题》,载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5月第18卷第3期。
    [3] 穆凯锋:《民事诉讼中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研究》,载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5月第22卷第3期。
    [4] 柯昌信:《刑事证据视听资料论》,载于《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
    [5] 王丹群:《浅议刑事诉讼证据—视听资料》,载于《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6] 郭美松:《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载于《现代法学》,2004年2月第26卷第1期。
    [7] 李秀芬:《视听资料的合法性审查与运用》,载于《现代法学》,2001年6月第23卷第3期。
    [8] 唐仲清,刘锦良:《视听资料刍论》,载于《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8月第一卷第8期。
    [9] 陈晓光:《视听资料在刑事诉讼中的特点及审查》,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0] 徐继强,朱应平,王淙谷:《刑事视听资料证据合法性的构成》,载于《法学》,1997年第6期。
    [11] 蒋梦婷:《视听资料的合法性界定》,载于《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5月第19卷第3期。
    [12] 黎蹯,吴博:《关于视听资料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于《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月第3期。
    [13] 赵丙印:《论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合法性》,载于《社会科学家》,2005年10月刊。
    [14] 陈军伟:《视昕资料的特点及在案件中的作用》,载于《刑事技术》,1998年第3期。
    [15] 周伟:《关于刑事视听资料证据的几个问题》,载于《当代法学》,2000年第5期。
    [16] 谢啸林:《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载于《人民司法》,1998年第5期。
    [17] 周力,赵迪:《论民事诉讼中私录视听资料证据的合法性有证明力》,载于《山东审判》,2003年第5期。
    [18] 王磊:《视听资料的特点及其审查判断》,载于《政法论丛》,2000年第1期。
    [19] 吴明生,王韶许:《浅论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兼评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载于《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8卷第1期。
    [20] 张永明:《论视听资料证据》,载于《政法论丛》,1997年第3期。
    [21] 黄新华,何德平,董国军:《论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载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12月第3卷第4期。
    [22] 程林,滕超:《视听资料制度刍议》,载于《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5期。
    [23] 瞿鲁平:《视听资料证据应用的法律依据》,载于《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6月第7卷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