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美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经济学家认为是大审美经济的时代,传统经济把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作为经济的目标,而这个时代的最大转变就在于,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即人们的消费不仅是为了实用,更希望兼有快乐和美的体验。在此,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比较中,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上升为商品的主导价值。国内外的学者开始关注经济美学的研究,但是,研究具有片面性、不系统性等特点。本文试图确定经济美学的含义、构建经济美学的学科框架,解决经济美学何以可能和如何可能的问题。,
     首先,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确定经济美学的含义。
     对于经济学中的美,萨缪尔森、哈恩、阿罗、德布鲁、克鲁格曼等都肯定了经济学中美的存在,这种美与数学美、物理学的美有相似的地方,关于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克鲁格曼、阿罗都认为美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具有动力作用。而体验经济、审美经济又把经济美学从人的意识、需求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关于经济美学的定义,范正美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阐明了经济美学研究的目的,美学在经济中的指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生产活动规律的解释,所以他的经济美学理论仍然是经济活动中的美学;程恩富关于经济美学的研究源于马克思的经济美学思想,特别强调了经济学与“善”相关的价值美的问题,突破了国外经济美学偏重研究经济学中数学美的局限。
     鉴于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经济美学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经济美学是指研究经济活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与经济学思想中的美的学科。狭义上讲,经济美学仅指研究经济学思想中的美的学科,主要是研究经济学理论的形式、结构、语言、方法中的美,特别是经济学学科性质所体现的对人的生存状况的终极关怀,所以经济学思想的美包括经济学的工具美和价值美。
     其次,分析经济美学的经济学基础以及美学基础。
     这一部分从价值问题出发。科学是价值无涉的,这一思想在哲学上的正式表述来自休谟。而关于价值问题的争论,一般认为,起源于韦伯、滕尼斯、桑巴特与施穆勒、菲利普波维奇等人,即他们针对事实与价值、科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展丌的交锋。最终,经过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的激烈批评以及科学自身的反省,科学自身也丌始容纳价值,出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重新合流的趋势。
     在美学史上,当代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舒斯特曼对“审美无利害”的批判是美学中价值问题交锋的体现。杜威与舒斯特曼在步人本主义美学的后尘的同时,系统地否定了康德为审美确立的“无利害”原则,这是当前实用主义美学的盛行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理论支撑,进而也成为经济美学建立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学中,价值判断的存在与否,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分界线。实证分析,是求“真”的科学方法,崇尚理性主义;规范分析,是求“善”、求“美”的人文方法,崇尚非理性主义。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人学,经济学更是人学。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可以把科学的精确性和人文方面的诗意济一身的科学。因此,经济学是兼有科学特质和人文特质的学科。
     再次,论述经济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经济美学是指研究经济活动与经济学思想中的美的学科。经济活动的美则表现为生产美、消费美、分配美、交换美,是指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活动过程中,在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人的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而经济学思想中的美,主要是研究经济学理论的形式、结构、语言、方法中的美,特别是经济学学科性质所体现的对人的生存状况的终极关怀,所以经济学思想的美包括经济学的工具美和价值美。工具美属于科学美的范畴,具体表现为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价值美则具体表现为自由美与和谐美等。
     最后,展望经济美学的未来发展。
     作为“经世济民”、使人幸福的学科,经济学的研究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济活动的领域与视角,更应该关注与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并且利用这些学科的最新成就,不断更新经济学的视野,使得经济学成为蕴含着“真”、“善”、“美”的学科体系。
     在有关经济学的学科综合中,始终遵循着经济学的工具美与价值美的结合。我们以新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阿玛蒂亚·森的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为范例加以说明。同时,针对范例中出现的优点与缺点,提出了关于经济学的工具美与价值美的统一路径,具体包括: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定量与定性的统一、利己与利他的统一等,并利用NHDI、生态文化指标体系进行尝试。
Since the1960s, the economy has a major change that the cultural value and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goods gradually takes over the use value and exchange value of the goods to become the dominant value. People's consumption is not to buy the necessities of life, but to buy culture and arts, to buy the enjoyment of the spirit, to buy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esthetics trend of everyday life essence produce a perceptu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goods. As a resul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concerned about the economic aesthetics, however, the study is one-sidedness and not systemic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 aesthetic meaning, and build the disciplinary framework of economic aesthetics, to address the economic aesthetics possible and how to be possible.
     Firstly, to comb scholars study to determine the meaning of economic aesthetic.
     About the beauty of economics, Paul Samuelson, Hahn, Arrow, Debreu, Krugman affirmed the existence of economic aesthetic, and the beauty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is similar to the role of aesthetic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s. Krugman, Arrow agreed that the beauty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ct as dynamic action. Experience economy and aesthetic economy rose economic aesthetics from human consciousness to the demand to the height of the culture.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economic aesthetics, Fan Zhengmei started from the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to clarif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of the economic aesthetics and the guiding role of aesthetics in the economy reflect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w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so his economic aesthetics theory is only in economic activity; the study of Cheng Enfu in economic aesthetics is from Marx's economic aesthetics thoughts, and specialiy emphasis on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s and good value that break through the study limitations of foreign economic aesthetic which emphasis on the of mathematics in economics.
     In 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economic aesthetics concept has broad and narrow sense. Broadly speaking, economic aesthetics is the study of economic activity (production, consumption, exchange, distribution) and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 thought in the beauty. In a narrow sense, economic aesthetics refers only to the subject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thoughts such as the beauty of economic theory in the form, structure, language, methods, especially the ultimate concern in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ics about the status of human being, so economic aesthetics include the economics beauty of tools and value.
     Secondly, th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s basis and the aesthetic foundation of the economic aesthetics
     This part starts from the problem of value. The formal expression in philosophy about that science is value-free is from Hume. That the origin debate on the value is generally believed beginning with Weber, Toennies, Sombart and Shi Mule, Philip Rostropovich who debate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clash between fact and value, science and politics. Ultimately, through intense criticism of humanism and romanticism and reflection of the science itself, science itself began to hold the value and show re confluence of trends of scientism and humanism.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the view of Dewey, Shusterman about the problem of value is in criticism of the principle of aesthetics no interest. At the same time, Dewey and Shusterman's footsteps in the aesthetics of humanism, and systematically deny the principle of aesthetics no interest which Kant established.That is the importance prevalence theoretical support of pragmatic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s trend of everyday life, and thu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esthetics.
     In economics, value judgments or not is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empirical economics and normative economics. Empirical analysis is the pursuit of true scientific method, advocate of rationalism; normative analysis is to seek the humanistic approach about good and beauty, advocate of irrationalism. Marx believed that science is humanism study, economics is humanism study. Samuelson believes that economics is a science including the accuracy of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aspects of poetic economy. Therefore, economics is both a scientific character and the subject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ies.
     Thirdly, to discus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economic aesthetics
     Economic aesthetics is the subjec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thoughts in the beauty. The beauty of economic activities performed the beauty of production, of consumption, of allocation, exchange, and refers to unitying the regularity and purpose of the person's activities in the production, consumption, distribution, exchange activ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esthetic concept.
     The beauty of economic thoughts mainly study the beauty of economic theory in the form, structure, language, methods, especially the ultimate concern in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ics about the status of human being,so economic aesthetics include the economics beauty of tools and value. The beauty of tools belong to the scientific beauty scope, and specific performance for the beauty of simple, symmetry, harmony; the beauty of value is concrete manifestation about the beauty of freedom and harmony.
     Finally, look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esthetics
     The economics regard as the subject helping world and people happy, the study of economics should never be confined to areas and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 activity, should concern about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ubject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conomics, and use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se subjects, constantly updated vision of economics, so make the economics become the subject system that contains the true, good and beauty.
     In the synthesis of the economics, we should always follow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eauty of tools and the beauty of in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Amartya Sen economics, behavioral economics, experimental economics illustrate this unity. The same time, in connection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ample, how to unify the beauty of the tools and the beauty of value in the economics, the answer include:the unity of the empirical economics and normative economic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The paper try to analysis through NHDI,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index system.
引文
①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9月第1版,第31页。
    ①朱成全,《人文经济学何以可能》,《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10期,第10页。
    ①马东库塞,《审美之维——马尔库塞美学论著集》,李小兵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3页。
    ②马尔库塞,《审美之维——马尔库塞美学论著集》,李小兵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4页。
    ③赵宋光,《赵宋光文集》第1卷,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141页。
    ④亚里十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1140a1-20.
    ①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选编,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24-925页。
    ②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③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69页。
    ④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页。
    ①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0页。
    ②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1页。
    ③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6页。
    ④琼·罗宾逊、约翰·伊特维尔:《现代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23页、63页。
    ① Samuelson, P.,R., 1954, "Some Psychological Aspect of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P382.
    ② Shackle, G., D., L.,1966, "The Nature of Economic Thought", Selected Pap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4.
    ③ Hahn, F,1985, "Money, Growth and Stability", Oxford:Blackwell. pp 20-21.
    ④ Debreu, G. (1992). Random Walk and Life Philosophy, in:Michael Szenberg (ed.), "Eminent Economis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110.
    ⑤ Arrow, K. J. (1992). I Know a Hawk from a Handsaw, in:M. Szenberg (ed.), "Eminent Economis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 49.
    ⑥Cassey Lee and Peter L. Lloyd, "Beauty and the Economist:the Role of Aesthetics in Economic Theory", KYKLOS, Vol.58-2005-No.1,65-86,p10.
    ①Cassey Lee and Peter L. Lloyd, "Beauty and the Economist:The Role of Aesthetics in Economic Theory", KYKLOS, Vol.58-2005-No.1,65-86,p11.
    ②参见John Benson, Aesthetic and Other Values in the Rural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Values" 17(2008):221-238. doi:10.3197/096327108X303864,(?) 2008 The White Horse Press.
    ③参见Vanessa M. Patrick and Henrik Hagtvedt, Aesthetic Incongruity Resolu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XLⅧ (April 2011),393-402,(?) 2011,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④范止美,《经济美学》,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34页。
    ①金易等,《实用美学——技术美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绪论”第5页。
    ①程恩富,胡乐明主编,《经济学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6页。
    ②李泽厚,《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载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编,《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5页。
    ③谷鹏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和谐美学思想》,《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75页。
    ①《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1页。
    ②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8页。
    ①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9页。
    ②李泽厚,《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载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编,《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5页。
    ③谷鹏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和谐美学思想》,《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75页。
    ④P·A·萨缪尔森、W·D·诺德豪斯,《经济学》(上)(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⑤盛洪,《经济学精神》,三联书店,2003年,第265页。
    ①席勒,《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页。
    ①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1页。
    ②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见《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8页。
    ③李泽厚,《美学四讲》,三联书店,1989年,第179页。
    ①乔治·恩德勒等主编,《经济伦理学大辞典》,李兆荣、陈泽环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52页。
    ②乔治·恩德勒等主编,《经济伦理学大辞典》,李兆荣、陈泽环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01页。
    ③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39页。
    ④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45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7页。
    ②阿瑟·C·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③Shusterman, Richard. "Practicing Philosophy", p.5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8页。
    ①转引自德尼·于斯曼,《工业美学及其在法国的影响》,译文载《技术美学与工业设计》,第1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283页。
    ②转引自德尼·于斯曼,《工业美学及其在法国的影响》,译文载《技术美学与工业设计》,第1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2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5页。
    ①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②孙美堂,《科学的价值缺位与回归》,《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7页。
    ①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296页。
    ②薛定谔,《自然与古希腊》,颜峰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第17页。
    ①吕宏波,《杜威实用主义美学与“审美无利害”原则》,《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第87页。
    ①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71页。
    ②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73页。
    ①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译,《实用主义美学》,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版。
    ①转引自滕守尧,《公司化社会与审美文化》,南京出版社,2006年,第128页。
    ②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5页。
    ③Joan Robinson, "Economic Philosophy", 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3, pp22-25.
    ④Joan Robinson, "Economic Philosophy", 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3, p84.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9页。
    ②参见杨适:《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9页。
    ②朱成全,《人文经济学何以可能》,《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月,第3-13页。
    ①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3页。
    ②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5页。
    ①Joan Robinson, "Economic Philosophy", 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3,p84.
    ②琼·罗宾逊、约翰·伊特维尔:《现代经济学导论》,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23页、第63页。
    ①参见杨适:《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②江足宁,《真善美——人类实践的三重尺度》,《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24页。
    ①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89页。
    ②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94页。
    ③《托尔斯泰全集》第30卷,莫斯科1951年版,第79页。
    ④尼采,《来自“娱乐科学”的时代》,尼采,《悲剧的诞生或希腊化时代和悲观主义》一书,转引自(爱沙尼亚)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5页。
    ①GE.莱辛,《汉堡剧评》,张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①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9页。
    ①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0页。
    ②谷鹏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和谐美学思想》,《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75页。
    ①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页。
    ②席勒,《席勒散文选》,张玉能泽,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56页。
    ①张贤根,《20世纪的西方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2页。
    ②张贤根,《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9页。
    ③张贤根,《20世纪的西方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3页。
    ④张贤根,《20世纪的西方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⑤张贤根,《20世纪的西方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⑥张贤根,《20世纪的西方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页。
    ②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6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7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8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6页。
    ①马克·布劳格,《经济理论的回顾》(第五版),姚开建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9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12页。
    ②《关于构建审美经济学的构想——凌继尧先生访谈录》,《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3月。
    ①乔治·恩德勒等主编,《经济伦理学大辞典》,李兆荣、陈泽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52页。
    ①乔治·恩德勒等主编,《经济伦理学大辞典》,李兆荣、陈泽环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01页。
    ②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31页。
    ③傅守祥,《审美化生存》,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5页。
    ①乔治·恩德勒等主编,《经济伦理学大辞典》,李兆荣,陈泽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96页。
    ①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王奔洲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页。
    ②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王奔洲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86页。
    ③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王奔洲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16页。
    ①张卓元主编,《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8页。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泽,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3页。
    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2-13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9页。
    ②参见杨适:《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③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3页。
    ①P·A·萨缪尔森、W·D·诺德豪斯,《经济学》(上)(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②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第357页。
    ③许纪敏,《科学美学思想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92页。
    ④Samuelson, P.R. (1954). Some Psychological Aspect of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P382.
    ①Shackle, G. D. L. (1966). "The Nature of Economic Thought:Selected Paper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64.
    ②钱德拉赛卡,《莎十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75页。
    ③钱德拉赛卡,《莎十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68页。
    ④马里奥.利维奥,《∮的故事:解读黄金比例》,长春出版社,2003年,第14页。
    ⑤海森堡(德),《精密科学中美的含义》,转引自吴国盛主编《大学科学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5、266页。
    ⑥杨振宁,《美和理论物理学》,转引自吴国盛主编《大学科学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9页。
    ①转引自伦纳德·史莱因.《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暴永宁、吴伯泽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03页。
    ② Debreu, G. (1992). Random Walk and Life Philosophy, in:Michael Szenberg (ed.), "Eminent Economis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l 10.
    ③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④《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40页。
    ⑤《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04页。
    ⑥《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80页。
    ①《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40页。
    ②《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80页。
    ① Samuelson, P., R.,1954, "Some Psychological Aspect of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P382.
    ②转引自黛尔德拉·迈克洛斯基著,《经济学的花言巧语》,石磊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60页。
    ③黛尔德拉·迈克洛斯基著,《经济学的花言巧语》,石磊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60页。
    ①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6页。
    ② Hahn, F. (1985). "Money, Growth and Stability". Oxford:Blackwell. pp 20-21.
    ③ Shackle, G., D.. L.,1966, "The Nature of Economic Thought", Selected Pap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4.
    ④Arrow, K. J. (1992). I Know a Hawk from a Handsaw, in:M. Szenberg (ed.), "Eminent Economist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 49.
    ①周纪文,《论和谐美学思想的理论和历史价值》,《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第235页。
    ②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和谐美的思想,但是与西方重视真与美的关系不同,我国古代的和谐美思想更多地关注善与美的关系。
    ①鲁宾斯坦著,《经济学与语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6页。
    ②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5页。
    ①参阅季德、利斯特:《经济学说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62页。
    ①赵平,《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歧》,《经济学家》,2001年第2期,第111页。
    ②琼·罗宾逊、约翰·伊特维尔:《现代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23页、第63页。
    ③H. D. Thoreau, "Walden, Random House", INC.,1937,p51.
    ①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1页。
    ②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6页。
    ③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0页。
    ①盛洪,《经济学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267页。
    ②盛洪,《经济学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267页。
    ①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页。
    ②这一点我们在经济学的工具美中已做论述。
    ①盛洪,《经济学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267页。
    ②盛洪,《经济学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268页。
    ③盛洪,《经济学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268-269页。
    ④盛洪,《经济学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269页。
    ①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0-11页。
    ②荣兆梓:《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为什么是适用的》,载《经济学家》2004年第2期。
    ①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①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7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330页。
    ③白暴力,《马克思货币流通量与价格总水平模型》,《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第195页。
    ①梁海明泽注,《大学中庸》,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26页。
    ①转引自朱富强,《现代主流经济学对利他行为的模型化分析及其问题》,《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6期,第21页。
    ①金迪斯、鲍尔斯:《人类的趋社会性及其研究:一个超越经济学的经济分析》,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56页。
    ①指标选取的依据参见:朱成全、李立男,《大连市新人类发展指数的选取、测量与提升对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19页。
    ①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的计算参见:朱成全,李立男,《“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文化建设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12期,第15页。
    1.[印度]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0.
    2.[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5.[美]阿瑟·C·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王奔洲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
    7.[冰]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美]艾克纳主编.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M].苏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9.[美]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前苏联]鲍列夫.美学[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11.陈媛.发展与审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2.程恩富、胡乐明.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3.崔文良.审美人生论[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美]黛尔德拉·迈克洛斯基著经济学的花言巧语[M]..石磊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5.[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
    16.[法]德尼·于斯曼.工业美学及其在法国的影响[A].译文载技术美学与工业设计(第1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17.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8.[美]杜威.高建平译.艺术即经验[M],商务印书馆,2005.
    19.范正美.经济美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20.冯契.人的自由与真善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1.傅守祥.审美化生存[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2.高岭.商品与拜物——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1版。
    23.[德]G.E.莱辛.汉堡剧评[M].张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4.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第1版。
    25.[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6.[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27.[德]海森堡.精密科学中美的含义[A].转引自吴国盛主编:大学科学读本.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8.[德]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9.何建华.经济正义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0.[美]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费方域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1.[美]J.M.布坎南.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M].罗根基,雷家端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
    32.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33.金迪斯、鲍尔斯.人类的趋社会性及其研究:一个超越经济学的经济分析[M].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34.金易等.实用美学一—技术美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35.[法]季德、利斯特.经济学说史(下册)[M].徐卓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6.[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7.[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38.[英]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9.[法]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0.[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实用主义美学[M].彭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1.[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生活即审美[M].彭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2.李泽厚.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A].载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编: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3.李泽厚.美学四讲[M].上海:三联书店,1989.
    44.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5.李泽厚、刘钢纪主编.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6.李咏吟.审美与道德的本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7.梁海明译注.大学中庸[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8.刘继平.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9.[以]鲁宾斯坦著.经济学与语言[M].钱勇、周翼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0.[美]伦纳德·史莱因.艺术与物理学:时空和光的艺术观与物理观[M].暴永宁、吴伯泽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51.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52.[美]马尔库塞,李小兵译.审美之维——马尔库塞美学论著集[M].上海:三联书店,1989.
    53.[美]马里奥.利维奥.∮的故事:解读黄金比例[M].刘军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54.[美]马克·A.卢兹著.经济学的人本化——溯源与发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5.[英]马克·布劳格著.经济理论的回顾[M](第五版).姚开建译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6.[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7.[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8.[德]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9.[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0.[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1.[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2.[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
    63.[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4.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1版。
    65.[法]彭加勒.科学的价值[M].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6.[英]P·A·萨缪尔森、W·D·诺德豪斯.经济学(上)[M].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67.[美]乔治·恩德勒等主编.经济伦理学大辞典[M].李兆荣、陈泽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8.[美]钱德拉赛卡.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M].杨建邺、王晓明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9.[英]琼·罗宾逊、约翰·伊特维尔:现代经济学导论[M].陈彪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0.盛洪.经济学精神[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71.[美]史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M].陈刚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2.史树中.数学与经济[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73.[美]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74.[爱沙尼亚]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凌继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5.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回忆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6.滕守尧.公司化社会与审美文化[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77.[俄]托尔斯泰全集(第30卷)[M].莫斯科1951.
    78.汪丁丁.经济学中的理性主义运动及其现代危机[A].载于:经济学方法——十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9.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0.[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杨照明、艾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1.韦森.经济学如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2.[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陆扬等译.重构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83.[德]席勒.张玉能译.席勒散文选[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84.[美]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杨砾,徐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85.许纪敏.科学美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86.徐本顺,殷启正著.数学中的美学方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87.许慎.说文解字(卷四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3.
    88.[奥]薛定谔.自然与古希腊[M].颜峰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89.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0.[希腊]亚里士多德,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1.[英]亚当·斯密(英).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92.[德]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M].王玖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93.杨成寅.美学范畴概论[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
    94.杨建飞.科学哲学对西方经济学思想演化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5.杨振宁.美和理论物理学[A].转引自吴国盛主编:大学科学读本.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4.
    96.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7.[美]约翰·奈斯比特,梅艳译.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8.[英]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第1版。
    99.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0.赵宋光.赵宋光文集(第1卷)[M].花城出版社,2001.
    101.张贤根.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02.张贤根.20世纪的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03.张卓元主编.政治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04.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05.朱成全.以自由看发展——马克思自由发展观视阈中的人类发展指数扩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06.朱有志.经济道德层次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107.朱其训.和谐经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8.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A].见: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白暴力.马克思货币流通量与价格总水平模型[J].当代经济研究,2003,(5).
    2.蔡炜.经济学快乐原则的美学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6).
    3.曹均伟.经济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争论与融合[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3).
    4.陈炎.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5.范玉刚.技术美学的哲学阐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
    6.谷鹏飞.西方经济美学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J].文史哲,2006,(6).
    7.谷鹏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和谐美学思想[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8.关于构建审美经济学的构想——凌继尧先生访谈录[J].东南大学学报.,2006,(3).
    9.黄建君.论经济活动中的审美性[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10.江虹、卓俏青.均衡、演化与度——经济学研究范式演变的美学解读[J].生产力 研究,2005,10.
    11.江足宁.真善美——人类实践的三重尺度[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
    12.刘艳梅.当代西方美学对审美无利害的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6).
    13.卢世林.人口经济美学浅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4.陆自荣.“价值无涉”与“价值关联”:韦伯思想中的一对张力.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5.吕宏波.杜威实用主义美学与“审美无利害”原则[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16.马涛.孔子中庸观与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综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6).
    17.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18.荣兆梓.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为什么是适用的[J].经济学家,2004,(2).
    19.[芬兰]S.塞尔沃玛.大自然的诗性智慧在东亚古典美学中的复兴[J].马振涛译.世界哲学,2003,(2).
    20.孙美堂.科学价值的缺位与回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1.吴晓枫、杨晓雍.科学美的概念与内涵[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2.王建民.审美文化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J].集团经济研究,2005,(4).
    23.叶朗.从中国美学的眼光看当代西方美学的若干问题[J].文艺研究,2009,(11).
    24.尤西林.关于美学的对象[J].学术月刊,1982,(10).
    25.张劲松.“经济人”内涵的嬗变:在实证与规范之间[J].学术论坛,2011,(1).
    26.张品.论审美的经济效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7.张宇、张涵.经济学和美学在新世纪的崇高使命[J].哲学研究.2000,(6).
    28.张卫国.经济理论、数学运用与经济学语言[J].经济评论,2008,(2).
    29.赵平.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歧[J].经济学家.2001,(2).
    30.周纪文.论和谐美学思想的理论和历史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09,(11).
    31.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2.朱绍文.《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J].经济研究,1987,(7).
    33.朱成全、李立男.大连市新人类发展指数的选取、测量与提升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34.朱成全,李立男.“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文化建设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0, (12).
    35.朱成全.人文经济学何以可能[J].财经问题研究.2005,(10).
    36.朱成全.论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兼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8).
    37.朱富强.现代主流经济学对利他行为的模型化分析及其问题[J].改革与战略,2010,(6).
    [1]Lawson, Tony,2003, "Reorienting Economics", Rutledge, p249.
    [2]Jevons, William Stanley,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Preface, p xxi.转 引自 Shaw, Ida Bel,1933,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Mathematic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Mathematics New Letter, Vol.8, No.2(Nov.)pp1-37.
    [3]Moore, Henry L.,1929, "Synthetic Economics", New York:Macmillan, See Introduction, p 2.
    [4]J.L. Austin, "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5]Cassey, Lee, and Peter, L., Lloyd, "Beauty and the Economist:The Role of Aesthetics in Economic Theory", KYKLOS, Vol.58-2005-No.1,65-86, p10.
    [6]Shusterman, Richard, Practicing Philosophy.
    [7]Joan, Robinson,, "Economic Philosophy", 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p1.
    [8]John, Benson, " Aesthetic and Other Values in the Rural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Values 17(2008):pp1-238,oi:10.3197/096327108X303864,(?) 2008 The White Horse Press.
    [9]Vanessa, M., Patrick and Henrik, Hagtvedt, " Aesthetic Incongruity Resolu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XLⅧ (April 2011),393-402,(?)2011,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0]Samuelson, P., R.,1954, "Some Psychological Aspect of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P382.
    [11]Shackle, G., D., L.,1966, " The Nature of Economic Thought", Selected Paper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4.
    [12]Hahn, F,1985, "Money, Growth and Stability", Oxford:Blackwell. pp 20-21.
    [13]H.D.Thoreau,1937, "Walden", Random House, INC.p51.
    [14]Debreu, G.,1992,"Random Walk and Life Philosophy", in:Michael Szenberg (ed.), Cambridge:Eminent Economis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107-114.
    [15]Arrow, K., J.,1992, "I Know a Hawk from a Handsaw", in:M. Szenberg (ed.), Eminent Economist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4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