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朗读话语韵律层级单元及其边界处的声学和语言学线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近几年有关汉语韵律特征的基础研究作为参考,结合蒙古语语音和韵律特点,用声学分析和听辨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蒙古语朗读话语韵律层级单元(韵律词、韵律短语和语调短语)及其边界处的声学相关物(朗读话语韵律信息的声学表现,即音高、音长和无声段等)和语言学线索问题(韵律词与语法词之间的关系和韵律层级单元边界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即朗读话语韵律信息与文本信息之间的关系),企图寻找朗读话语韵律切分的声学和语言学线索,为蒙古语朗读话语韵律层级单元的切分和标注提供可行的规则。
     本文的初步结论为:1)朗读话语韵律信息的声学表现。韵律词边界处:音高曲线呈不连续性,边界处前音节被延长,没有无声段;韵律短语边界处:音高曲线出现重置,边界处前音节明显被延长,边界处有时会出现明显的无声段;语调短语边界处:音高曲线出现明显的重置,边界处前音节的延长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出现较长的无声段。2)朗读话语韵律信息与文本信息之间的关系问题。(a)韵律词与语法词之间的关系:蒙古语名词(包括复数、格、领属的附加成分)、形容词、数词、时位词、代词、动词(助动词除外)、副词、情态词、摹拟词、连接词、感叹词等,能够独立承担韵律词任务,而后置词、语气词、量词等一般不能独立承担韵律词的任务。在朗读话语中,一个长的固定词组常常被分成若干个韵律词;(b)韵律层级单元边界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韵律词边界一般与定体关系和宾述关系相对应,即韵律词边界一般出现在定体关系或宾述关系之间;而韵律短语边界一般与体述关系(主谓关系)和状述关系相对应,即韵律短语边界一般出现在主谓关系或状述关系之间。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sodic words(PW), prosodic phrase(PPh) and intonational phrase(IPh) in Mongolian and three acoustic features (1) pre-boundary F0, (2) pre-boundary duration and (3) boundary pause were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hierarchy of the prosodic boundaries. The main attention is paid to search for the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1) prosodic words and laxical words or laxical phrase, (2) prosodic hierarchies and acoustic correlation and (3) prosodic hierarchies and linguistic clues.
引文
[1]确精扎布(1993),关于蒙古语词重音—语音实验中间报告,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93年第1期。
    [2]Harnud,H.(呼和2003).A Basic Study of Mongolian Prosody.Publications of the Department of Phonetics,University of Helsinki,Series A,45.ISBN952-10-1347-8,ISSN 0357-5217,Hakapaino Oy,Helsinki 2003.
    [3]呼和(2007),蒙古语词重音问题,民族语文,2007年第4期,pp.58-67。
    [4]呼和、哈斯其木格(2007),面向语音合成的蒙古语韵律特征研究框架,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西苑出版社,ISBN 7-80108-446-2,2007年2月。
    [5]呼和、格根塔娜、张淑芹、陶建华(2008),蒙古语单词自然节奏模式,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中国语音学报》编委会,ISBN 978-7-100-05804-9,商务印书馆,2008。
    [6]呼和、确精扎布(1999),蒙古语语音声学分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ISBN 7-81074-041-5/H·2,呼和浩特。
    [7]呼和,陈嘉猷,郑玉玲(2001),蒙古语韵律特征声学参数数据库。内蒙古大学学报(汉文版),2001年第1期,pp.39-43。
    [8]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文研究所(1964),现代蒙古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ISBN 7-204-07631-1/G·366(民文),1964年11月第一次印刷,2005年12月第二次印刷呼和浩特。
    [9]清格尔泰(1991),蒙古语语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ISBN7-204-01457-X/H·17,呼和浩特。
    [10]石锋(1996),汉语的语调格局,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96年8月,北京,p14-16。
    [11]王洪君(1996),韵律的层级和韵律的最小自由单位,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96年8月,北京,p17-18。
    [12]叶军(1996),停顿的声学征兆,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96年8月,北京,p19-20。
    [13]杨玉芳(1996),语句重音分布模式知觉,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96年8月,北京,p91-92。
    [14]许洁萍,贺林,初敏,吕士楠(1999),汉语语句重音的声学表现,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 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吕士楠,初敏,贺林,冯永强主编,金城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ISBN 7-80084-258-4/H.1北京,p13 1-134。
    [15]应宏,蔡莲红(1999),结构助词在韵律短语界定中的作用,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吕士楠,初敏,贺林,冯永强主编,金城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ISBN 7-80084-258-4/H.1北京,p105-108。
    [16]曹剑芬(1999),普通话节奏的声学语音学特征,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屑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吕士楠,初敏,贺林,冯永强主编,金城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ISBN 7-80084-258-4/H.1北京,p155-159。
    [17]钱瑶,初敏,潘悟云(2001),普通话韵律单元边界的声学分析,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ISBN 7-302-04902-5,北京,p70-74。
    [18]王玮,蔡莲红,周同春(2001),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ISBN 7-302-04902-5,北京,p75。
    [19]王蓓,杨玉芳,吕士楠(2001),汉语韵律层级边界结构的声学相关物,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ISBN 7-302-04902-5,北京,p161-165。
    [20]曹剑芬(2001),汉语韵律切分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线索,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ISBN 7-302-04902-5,北京,p176-179。
    [21]林茂灿(2001),普通话孤立句的韵律结构和F0下倾,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ISBN 7-302-04902-5,北京,p180-184。
    [22]贺林,初敏,吕士楠,钱瑶,冯勇强(2001),汉语合成语料库的韵律层级标注研究,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ISBN 7-302-04902-5,北京,p323-326。
    [23]曹剑芬等(2003),基于文本信息的韵律结构预测及其在合成系统中的应用,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厦门,2003年11月,p162-165。
    [24]张家录(1996),语音学的新阶段—理解言语,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96年8月,北京,p1-6。
    [25]朱川(1996),新闻语音节节奏群时长实验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96,北京,p19-20。
    [26]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2001),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ISBN 7-302-04902-5,北京,p66-69。
    [27]RASC863—四大方言普通话语音语料库(2004),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语音研究室研制。开发时间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
    [28]陶建华(2001),汉语文语转换中的韵律建模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1。
    [29]陶建华,蔡莲红(2003),基于音节韵律特征分类的汉语语音合成中韵律模型的研究,声学学报,2003年,第三期,pp395-402。
    [30]Shaw-Hwa Hwang and Sin-Homg Chen(1995),"A Prosodic Model of Mandarin Spee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itch Level Generation for Text-to-Speech",IEEE Tran.1995,P616-619.
    [31]Gosta Bruce(1982),"Experiments with the Swedish Intonation model",Working group on Intonation,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iguists,August 31,1982,Tokyo,P35-45.
    [32]Olaszy G.,Nemeth G.(1997),"Prosody generation for German CTS/TTS system",Speech communication,V21,Feb 1997,P37-60.
    [33]王士元(1983),关于声调语言、听觉,语言学论丛,第11辑,1983。
    [34]林茂灿(1994),关于普通话两音节的F0过渡及其感知问题,社科院语音室语音研究报告,1994,P8-28。
    [35]林茂灿(1990),颜景助,北京话四音节词和短语中声调协同发音模式,社科院语音室语音研究报告,1990,P35-64。
    [36]吴宗济(1982),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变化,中国语文,1982。
    [37]沈炯(1992),汉语语调模型议,语文研究,1992,VOL 4,P16-24。
    [38]曹剑芬(1990),汉语普通话音节时长变化的动态模式,社科院语音室语音研究报告,1990,P20-34.
    [39]初敏(1995),高清晰度高自然度汉语文语转换系统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声学所,1995。
    [40]萨其荣贵,高广来,何敏(2004),蒙古语文语转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信息技术与语言资源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年。
    [41]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2]Streeter L.A.(1978),Acoustic determinants of phrase boundary perception,Journal Acoustic of Society of America 64(6),P 1582-1592,1978o
    [43]吴宗济(1997),从声调与乐律的关系提出普通话语调处理的新方法,中国语文,1997,P243-258。
    [44]刘亚斌、李爱军(1999)《朗读语料与自然口语的差异分析》,《中文信息学报》,第16卷,第1期,第13-1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