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戒律清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已十分兴盛,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信仰,佛教在中土的传播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固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几个世纪的冲突与碰撞中,逐渐产生了相互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就是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开始长时间的中国化过程,作为维系佛教纲常的主要部分戒律也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佛教的中国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戒律的中国化。佛教东传,经由西域,传入中原,敦煌为其必经之地。中古时期的敦煌多教共融,但佛教最为发达,留下丰富的佛教石窟与写经文献资料,从这些文献看,敦煌地区佛教教团的戒律也不断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变化。敦煌佛教戒律与清规制定实行有其自身原因和特点,本论文就是从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违戒的个案研究入手,对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戒律和清规、以及佛教教团的科罚和试经制度进行研究。
     论文分五个章节。前两章是对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僧尼饮酒和蓄财现象进行研究。僧人饮酒,这是佛教戒律所严格限定的内容,但是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僧尼不但饮酒、送酒,而且自己直接开酒店盈利,就是寺院也进行各种酿酒活动。僧人蓄财也是非常普遍的行为,上至高级僧官,下至一般僧尼,置办家产拥有土地奴婢牲畜。遵守戒律是僧尼区别于世俗之人的显著标志,他们削了发,受了戒,穿上袈裟,敲着木鱼,晨钟朝鼓,从事各种法事活动,形成了种种与众不同的生活习俗,可从敦煌文献所反映的晚唐五代敦煌僧尼的生活与戒律规定有很多不符之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两章在最后部分也探讨了出现这些想象的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第三章通过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清规戒律使用、内容和区域特点的研究,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制定有自己的清规,这种清规有很多称呼,所谓规矩、律式、格令等都是指佛教教团的清规;敦煌文书中保存了很多寺院与清规有关的规定,如寺院关于安居的牓文和道场的牓文,这些牓文反映了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关于安居和道场的规定,揭示清规戒律的地域特色和主要内容。
     第四章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的科罚制度研究。科罚的内容和形式与敦煌寺院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实物科罚是因为僧尼置办家产拥有土地牲畜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对僧尼科罚以实物就有了资产做保证,同时饮食处罚也有承担的可能。科罚酒是因为僧尼饮酒成风,寺院及僧尼个人拥有作坊酿酒,因此科罚制度最大特点是体现了其地域特色,反映出佛教的世俗化特点。其次科罚与官府政令的有机结合,甚至可以说政府的政令处罚是佛教教团科罚的延续和后盾,从中可以看出归义军政权对寺院的控制以及寺院对官府的依赖程度。
     第五章晚唐五代敦煌僧尼试经与考课制度研究。试部是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都司管辖下的一个专门机构,职能是秉承都僧统的旨意,对僧尼进行试经考课,试经内容是僧尼诵读经律论三科,并在制定的道场内思维禅定,意念所指判定修习程度上中下。对于考课没有及格被甄别为下品僧尼道场司无权处理,只有将甄别结果上报给都僧统之后,提出参考性意见,最后由都僧统定夺。通过甄别为中上僧尼,根据规定必须向道场司缴纳一定的物品资财。
Introduced into China Since the Han Dynasty,and after development through Wei,Jin and Northern & Southern Dynasties,Buddhism entered a glowing period in the Tang dynasty.As an alien culture,it was influenced inevitably by local culture.After collisions and conflicts for several centuries,two types of different cultures gradually exchanged and syncretized.That means it has taken a long time to combine with Confucianism and Tanism since Buddhism was imported into China.Precepts,an important part of Buddhism which regularizes monk's behavior,changed correspondingly.To a large extent,chinization of Buddhism is chinization of precepts.In the course of Buddhism spreading to China through Western Regions(西域),Dunhuang was the necessary passage way.In mediaeval China,Dunhuang was a region where a number of religions existed side by side,and Buddhism particularly flourished.A lot of rock-cut buildings and Buddhist scriptures were cuted and copied at that time.We could see that Buddhist precepts in Dunhuang was also continuously reformed from these documents.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ecepts in Dunhuang has its own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After analyzing the case of monk's violation of Buddhist principles,this paper mainly study rules and regulations, punitivesystem、Buddhist scriptures-testing of monk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two chapters study the phenomenon that monks drank Liquor and hold possession.Although Buddhism strictly forbid monks from drinking,they could not only drink and brew,but also sell liquor for profit in Dunhuang.At the same time, temples also carried out such activities.It was common practice that the monks,from the general ones up to the senior ones,possessed property,such as lands,slaves,livestocks and so on.It made monks different from secular people to comply with the precepts of Buddhist.Monks cut hair, receive the tonsure,dress robes,beat Woodblock,take part in all kinds of religious rites,living a different life to laity.But why the fact the documents tell us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Buddhist tenets? The previous two chapters will analyze these problem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oes some researches on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content and distinctive region characteristics of Buddhist precepts in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Maha Sangha(僧团) in Dunhuang has their own rules and regulations,which have many different terms, such as Guiju(规矩)、lvling(律令)、Geling(格令) and so on.Many of the Donhuang documents are about vassa(安居) and Bodhimanda(道场),which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for us to enter the world of precepts of Maha Sangha in Dunhuang.
     The forth chapter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s and the specific forms of the punitivesystem,which was closely linked with temple economy in Dunhuang.Punishment of Material wa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it was very common to hold possessions by monks,which made the punishiment of Material possible.Moreover,punishment of food and drink had accessible conditions bacause drinking ran rife among monks,and they and even the temples owned workshop for brewing.So the punishiment of material infinitely showed local features and the secularization of Buddhism.Secondly,punitivesystem of Buddhism in Dunhuang was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Official orders.It can even be said that the government decree of punishment was the extension and backing Of Buddhist penalty.You'll find that government had control over Maha Sangha and Maha Sangha severely depended on the government.
     The fifth chapter follows closely feed back system(课考制度) and Buddhist scriptures-testing(试经).Examinations Authority(试部),an institution under the Dusi(都司),hold main task of testing monk's ability to recall Buddhist scriptures,including Vinaya,Sutras,Abhidharma, and the ability of Chan in Bodhimanda led by Dusengtong(都增统).Subjects were scored on a scale from high,middle to low.Examinations Authority send names of getting“lower”on subjects, with the advisory opinion,to Dusengtong(都增统),who finally determined the results.And the ones getting“high”and“middle”need to contribute certain materials to Bodhimanda.
引文
1 陈国灿《从敦煌吐鲁番所出早期写经看佛教的东传西渐》,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印行,《普门学报》第7期,第57页。
    2[日]塚本善隆《魏晋佛教的展开》,《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之七《思想宗教卷》,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213页。
    3 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329页。
    4[法]谢和耐著、耿昇译《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5-86页。
    5 高启安《晚唐五代敦煌僧人饮食戒律初探——“以不食肉戒”为中心》,载郑炳林主编《敦煌佛教艺术文化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87-399页。
    6[梁]释惠皎《出三藏记集》卷7《法句经序第十三》,中华书局,1995年,第273页。
    7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8页。《汉唐佛寺文化史》,第328页。
    8《大宋僧史略》卷上《立坛得戒》,《大藏经》第5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印行,第238页。
    9 《全晋文》卷32,见《全上古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第1641页。
    10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314页。
    11[梁]释僧祐《律来汉地四部序录》,载《全梁文》卷71,见《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第3377页。
    12 《大宋僧使略》卷中《道俗立制》,《大藏经》第54册,第241页。
    13[梁]释惠皎,汤用彤校注《高僧传》,中华书局,1997年,第183页。
    14 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附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华书局,1995年,第60页。
    15 《十诵律》卷37,见《大藏经》第22册,第265页上。又见《十诵律》卷26、《四分律》卷42、《五分律》卷22、《摩诃祗律》卷32。
    16 《中国佛教史》,第58页。
    17 《高僧传》卷31,第89页。
    18 杜斗城《北凉译经论》,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176-177页。
    19 《中国佛教史》卷3,第279页。
    20 《大藏经》第12册,转引自《中国佛教史》,第29页。
    21 《全梁文》卷7,见《全上古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988页。
    22 《魏书·释老志》卷114,第3039页。
    23 《出三藏记集》卷3,第119页。
    24 《汉唐佛寺文化史》,第337页。
    25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75页。
    26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75页。
    27[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10《怀海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336页。
    28 李正宇《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载郑炳林主编《敦煌佛教艺术文化论文集》,第367-386页。
    29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138页。
    30 郑炳林《〈索崇恩和尚修功德记〉考释》,《敦煌研究》1993年第2期,第54-64页。又载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第8期,第55-64页。齐陈骏、寒沁《河西都僧统唐悟真作品和见载文献系年》,《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2期,第5-15页。郑炳林《唐代敦煌僧医考》,《敦煌学》第20辑,1995年,第31-46页。
    31 参《敕授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及P.3720《唐悟真文集》。
    32 郑炳林《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与佛教教团关系研究》,载《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1期,第1-15页。
    33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283-286页。
    34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吐蕃居民初探》,《中国藏学》2005年第2期,第40-45页。
    35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169-171页。
    3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184页。
    3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177页。
    3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71-276页。
    3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43页。
    4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17-221页。
    4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43页。
    4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13-520页。
    4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24-226页。
    4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39-241页。
    4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25页。
    4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38页。
    4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335-336页。
    4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333-334页。
    4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40-541页。
    5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47-554页。
    5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55-557页。
    5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27页。
    5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177页。
    5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185页。
    5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28-229页。
    56 宁可、郝春文辑校《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7-29页。
    57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第92-94页。
    58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第101页。
    59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第132-134页。
    60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第148-152页。
    61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第187-189页。
    62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第311-312页。
    6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22-223页。
    6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24-226页。
    6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09页。
    6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192页。
    6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28-229页。
    6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185页。
    6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15-216页。
    7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89页。
    7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339-341页。
    7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62页。
    73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21页。
    7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17-221页。
    7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30页。
    7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37页。
    7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89页。
    7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30页。
    7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06页。
    8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第34页。
    81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胡姓居民与聚落》,《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10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78-190页。
    82 陈国灿《唐五代敦煌乡里制的演变》,《敦煌学史事新证》,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0-383页。
    83 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43-55页。
    84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第138-143页
    85 李正宇《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郑炳林主编《敦煌佛教艺术文化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67-386页。
    86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110页。
    8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28页。
    8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26页。
    8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34-140页。
    90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227页。
    9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50-152页。
    93 参郑炳林《〈索崇恩和尚修功德记〉考释》,《敦煌研究》1993年第2期,第54-64页;又载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第8期,第55-64页。
    9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页。
    9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45-147页。
    96 《洪辩受牒碑》,录文参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一)》,《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1981年,第56-79页。
    9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25页。
    9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67页。
    9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83-286页。
    10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11页。
    10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18页。
    10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20页。
    10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22页。
    10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23页。
    10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25页。
    10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27页。
    10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28页。
    10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05页。
    10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23页。
    11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59页。
    111 P.4640《吴平尚赞》,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85-88页。
    11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305页。
    113[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鸡肋编》卷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65页。
    114 《鸡肋编》卷中,第73页。
    115 参郑炳林《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贸易市场国际化程度与等价物研究》,载《甘肃金融》2001年第4期;《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等价物》,载《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85-94页;《论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国际性》,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第14-18页。
    11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12页,记载有P.3234v《甲辰年(944)二月后沙州净土寺东库惠安惠戒手下便物历》记载便物所便数量、归还是减及利息,还要记载居住地点,在索延庆名下就记载地点“住在僧愿真巷”,净土寺号称城东寺,这个愿真所居住的地点肯定不在寺院内,同卷还记载“愿真豆壹硕”。
    11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06页。
    11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07-208页。
    11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209页。
    120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91页。
    12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82页。
    12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58页。
    12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85-88页。
    12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90页。
    12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92页。
    127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116页。
    12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18-119页。
    129 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10-111页。
    130 《敦煌碑铭赞辑释》,第142-143页。
    131 录文参《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20-122页。
    132 录文参《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25-127页。
    133 录文参《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30页。
    13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23-124页。
    135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5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3页。
    13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28-129页。
    13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34-140页。
    13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1页。
    13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58页。
    140 录文参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01-224页。
    141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183页。
    14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177页。
    14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274页。
    144 《广弘明集》卷二八《八关斋制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第324页下。
    145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64册,第793页中。
    146[唐]陈诩《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全唐文》卷四四六。
    147 《景德传灯录》卷第六,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3册,第250页下-251页中。
    148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305页。
    14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468页。
    15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45-147页。
    15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50-152页。
    15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57页。
    15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第153页。
    15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4页。
    15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70-574页。
    15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84页。
    15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15页。
    15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6-17页。
    159 《广弘明集》卷二八《八关斋制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第324页下。
    161 郑炳林《唐五代敦煌酿酒业研究》,《敦煌吐鲁番 献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75-594页。
    16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26-127页。
    16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18页。
    164 录文参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360页。
    16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358页。
    16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357页。
    16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345页。
    16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7页。
    169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170页。
    17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07页。
    17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50页。
    17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20-122页。
    17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5页。
    17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6页。
    17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51-152页。
    17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54页。
    17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274-275页。
    178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318页。
    17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322页。
    18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327页。
    18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356页。
    18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358页。
    18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298页。
    18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20-122页。
    18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34-140页。
    186[宋]王溥撰《唐会要》卷49《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861页。
    187 P.2385v《释门应用文范》,图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34-135页。
    188[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51《食货志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1342页。
    189 《新唐书》卷50《兵志》,第1325页。
    190[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16《唐江州兴果寺神凑》,中华书局,1987年,第391页。
    191 严耀中《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9-60页。
    192 录文参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125-127页。
    193 录文参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438页。研究参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三界寺藏经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11-17页。
    194 P.3633《辛未年(911)七月沙州耆寿百姓等一万人状上回鹘天可汗》,录文参《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377-380页。
    195 商务印书馆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斯坦因劫经录:“0371净土寺试部。”,中华书局,1983年,第116页;施萍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S.0371净土寺试部(原卷首行如是)。按:姜伯勤定名为‘戊子年(928)十月一日净土寺试部帖'。”中华书局,2000年,第12页。
    196 唐耕耦、陆宏基等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32-36页。
    19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37-38页。
    198 录文参方广锠辑校《敦煌佛教经录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571-578页。
    199 《敦煌佛教经录辑校》认为是龙兴寺点勘上下藏《大般若经》的记载,第644页。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诸寺藏经与管理》认为是关于净土寺点勘上下藏佛经中《大般若经》的记载,载项楚、郑阿财主编《新世纪敦煌学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第338-357页。
    20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68页。
    201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第289页。
    202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第286-28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48-262页。
    203 荣新江《关于沙州归义军都僧统年代的几个问题》,《敦煌研究》1989年第4期,第70-78页。
    204 P.3556《张氏墓志铭》,参《敦煌碑铭赞辑释》,第400-413年。
    207 《敦煌碑铭赞辑释》,第371-380页。
    208 荣新江《关于沙州归义军都僧统年代的几个问题》,《敦煌研究》1989年第4期,第70-78页。
    209 S.474《戊寅年(918)三月十三日都僧统等算会文书》后署名“管内都僧统法严”。
    210 《敦煌碑铭赞辑释》,第381-386页。
    211 荣新江《关于沙州归义军都僧统年代的几个问题》,《敦煌研究》1989年第4期,第70-78页。
    212 P.3633《辛未年七月沙州耆寿百姓等一万人状上回鹘可汗》,录文参《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377-380页。
    213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三界寺藏经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11-17页。
    214 S.3905《唐天复元年(901)岁十月十八日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录文参《敦煌碑铭赞辑释》,第438页。
    21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1页。
    21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2页。
    217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3-144页。
    220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28-129页。
    22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48页。
    22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03页。
    223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63页
    22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64页
    22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65页
    22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66页。
    《大正新修大藏经》,新文丰新文丰出版公司,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全上古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95年
    《全唐文》,中华书局,1982年
    《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
    《出三藏记集》,中华书局,1995年。
    《鸡肋编》,中华书局,1985年。
    《高僧传》,中华书局,1992年。
    《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
    1.《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2.《英藏敦煌文献》,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995年。
    3.《俄藏敦煌文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年。
    4.《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年。
    5.《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998年。
    8.《甘肃藏敦煌文献》,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
    9.《浙藏敦煌文献》,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唐耕耦《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1.[日]上山大峻:《敦煌佛教の研究》,京都:法藏馆,1990。
    12.[日]土桥秀高《戒律研究》,永昌堂,京都,1980年。
    13.[日]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文献研究》,大东出版社,1983年。
    14.[日]《讲座敦煌7·敦煌与中国佛教》,大东出版社,1984年。
    15.[日]镰田茂雄《中国佛教礼仪》,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6年。
    16.[日]池田温《唐令拾遗补》,京都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日]上山大峻《敦煌佛教研究》,法藏馆,京都,1990年。
    18.《1983年全国敦煌学讨论会文集·石窟考古篇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19.郑炳林主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20.郑炳林主编《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第一至第三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2003、2005年。
    21.郑炳林主编《敦煌佛教艺术文化论文集》,
    22.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
    23.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
    24.陈国灿《敦煌学史事新证》,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戴密微著、耿昇译《吐蕃僧诤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26.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27.冉云华《中国禅学研究论集》,东初出版社,台湾,1990年。
    28.谢和耐《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
    29.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30.方广锠《佛教大藏经史八——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31.姜伯勤《敦煌社会文书导论》新文丰出版公司,台湾,1992年。
    32.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3.王景琳《中国古代僧尼生活》,文津出版社,1992年。
    34.杜斗城《北凉译经论》,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
    35.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36.傅印《律学在汉地的流传》,《法源》,中国佛学院主办,1996年。
    37.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38.方广锠《敦煌佛教经录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39.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
    40.唐耕耦《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研究》,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1997年。
    41.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42.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43.劳政武《佛教戒律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44.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
    45.项楚、郑阿财主编《新世纪敦煌学论集》,巴蜀书社,2003年。
    46.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47.严耀中《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山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塚本善隆《敦煌佛教概说》,《西域文化研究》第一卷,法藏馆,1958年。
    2.塚本善隆《魏晋佛教的展开》,《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之七《思想宗教卷》,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9月。
    3.藤枝晃《敦煌的僧尼籍》,《东方学报》第39册,京都,1959年。
    4.仁井田陛《唐末五代敦煌寺院佃户关系文书——论人格的不自由规定》,《西域文化研究》第二卷,《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资料》上,1959年。
    5.竺沙雅章《敦煌的僧官制度》,《东方学报》第30册,1961年。
    6.川贯弌《论敦煌戒牒,《龙谷史坛》,1978年。
    7.贺世哲《敦煌隋代石窟与双弘定慧》,《1983年全国敦煌学讨论会文集·石窟考古篇上》,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8.郑炳林《〈索崇恩和尚修功德记〉考释》,《敦煌研究》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第8期。
    9.郑炳林、齐陈骏《河西都僧统唐悟真作品和见载文献系年》,《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2期。
    10.郑炳林《唐代敦煌僧医考》,《敦煌学》第20辑,1995年。
    11.郑炳林《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与佛教教团关系研究》,《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1期。
    12.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吐蕃居民初探》,《中国藏学》2005年第2期。
    13.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胡姓居民与聚落》,《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一辑。
    14.郑炳林《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贸易市场国际化程度与等价物研究》,《甘肃金融》2001第4期。
    15.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等价物》,《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3期。
    16.郑炳林《论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国际性》,《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
    17.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三界寺藏经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8.白文固《元代的僧籍管理》,《佛学研究》1999年。
    19.白文固《宋代僧籍管理制度管见》,《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2期.
    20.白文固《唐宋试经剃度制度探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8期。
    21.谢重光《关于唐后期五代间沙州寺院经济的几个问题》,韩国磐主编《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年。
    22.荣新江《关于沙州归义军都僧统的几个问题》,《敦煌研究》1989年第4期。
    23.荣新江《十世纪归义军时代的敦煌佛教》,《清华汉学研究》第一辑,1994年。
    24.吴敏霞《从唐墓志看唐代世俗佛教信仰》,《佛学研究》1996年。
    25.严耀中《东晋南朝佛教戒律发展》,《佛学研究》1996年
    26.孙亦平《论佛教戒律的特点及其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佛学研究》1998年王月清《禅宗戒律思想初探——以“无相戒法”和“百丈清规”为中心》,《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27.圣凯《论唐代的讲经仪轨》,《敦煌学辑刊》2001年第2期。
    28.李正宇《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敦煌佛教艺术文化论文集》。2002年
    29.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一)》,《敦煌研究》第1期,1981年。
    30.李正宇《晚唐至北宋敦煌僧尼普听饮酒——敦煌世俗佛教系列研究之二》,《敦煌研究》2005年第2期。
    31.陈国灿《从敦煌吐鲁番所出早期写经看佛教的东传西渐》,《普门学报》第7期。
    32.高启安《晚唐五代敦煌僧人饮食戒律初探——“以不食肉戒”为中心》,《敦煌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33.明杰《唐代佛教度僧制度探讨》,《佛学研究》2003年。
    34.刘正平《国外敦煌学及敦煌佛教研究概述》,《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年第2期。
    35.佛光裕《中国古代的佛教僧官制度》,《佛教文化》2004年第1期。
    37.何孝荣《论明代中后期的鬻牒度僧》,《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版)2005年第5期。
    38.志道《中国古代的佛教僧官制度》,《佛教文化》2005年第2期。
    39.潘春辉《从戒律守持看唐宋时期敦煌佛教世俗化》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0.夏雷鸣《从佉卢文文书看鄯善国佛教的世俗化》,《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