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以来韩国与俄罗斯政治精英的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韩国和俄罗斯在当代政治转型国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到目前为止,对这两个转型国家的宏观和个案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深度。但是,从微观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观察两国政治转型却并不多见。其中,在长达十多年的政治转型进程中,政治精英在两国各自转型的不同阶段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随着转型的推进,政治精英阶层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分化;政治精英的战略选择与两国民主政治演进的轨迹和方向有何因果关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并试图从政治精英的微观视角来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韩国和俄罗斯转型以来的政治精英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一章概述了传统精英理论及其演变,主要分析了精英的概念、分类、政治精英的权力来源等问题,重点研究了精英与政治转型的相关性问题,进而从中得出结论:精英治理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便是在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体制中,权力的运作也只是少数精英的事情,更何况在分工日益组织化和精细化的现代社会中,精英治理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现象,特别是转型国家的动荡和风险往往赋予威权政治以更大的合法性,民众更多地寄希望于政治精英的素质和能力来引领国家的成功转型,因此在转型国家,威权与精英具备相当适宜的社会土壤。
     第二章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对民主化转型前后韩国与俄罗斯精英的结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对韩国从第三共和国到第七共和国之间(1960年代到1990年代)精英的年龄、出生地、受教育程度、职业结构等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从韩国转型期间政治精英更替的特征,进一步把握韩国民主化的演进轨迹。相对韩国而言,尽管俄罗斯的政治转型是激进式的,但从转型前后政治精英的角色转换和结构变迁,可以看出旧的威权主义政治遗产对俄罗斯民主转型路径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俄韩两国政治精英的基础上,对转型期间两国精英的选择及其在民主化转型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三章借用了美国学者约翰·希格利(John Higley)的两种民主转型路径,即精英妥协和无妥协的民主巩固路径。从1993年开始,韩国进入了文人执政的民主巩固阶段,从这一时期韩国政治精英的表现来看,其中的统治精英(主要指总统等统治者)与权力精英(国会议员、政府和司法机构中的上层官员)之间就转型的路径、权力更替方式等民主化的制度安排问题出现了妥协,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使韩国的政治转型沿着民主巩固的方向演进。本章重点对韩国第15届国会议员(1996—2000年)的结构、特征及其政治倾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对1993年以来,韩国历任统治精英的政治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总结出政治精英在韩国民主巩固时期的关键作用。
     第四章对转型以来俄罗斯精英与俄式民主道路进行了专题研究,一是分析了叶利钦和普京时代权力精英的政治取向,主要包括精英对政治参与、领导和政党竞争的观点,以及精英对总统和政府权力以及民主的态度等;二是对转型以来精英价值取向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俄罗斯精英阶层民主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精英自身的特点和背景因素,也有受俄罗斯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同时还有转型以来国内经济和社会因素等;三是对俄罗斯政治精英的选择与俄式民主进行了评析,这一时期政治精英阶层就强势领导控制下的民主模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从而为俄罗斯式的威权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广泛的合法性基础。
     第五章主要从精英的视角对转型以来俄韩两国外交走向进行解读,一是从理论层面介绍了外交决策中的精英因素,二是重点关注政治精英在两国对外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包括精英的外交思想与对外关系的变化,精英对外部世界变化的感知能力和决策水平,以及内部政治和经济转型与对外关系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韩国与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相似性和异质性。从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土壤来看,韩国与俄罗斯政治民主化转型分别是在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东方社会和半西方社会发展起来的,两国政治转型既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也受制于内部的民主压力和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使两国的转型在目标和结果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特征。但是,从韩俄两国政治转型的深层动因、方式和具体路径来看,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在转型的方式上,表现为渐进式民主与激进的政权颠覆式转型反差;在转型的条件上,表现为相对发达与濒临崩溃的经济反差;在转型的基础上,表现为中产阶级和市民社会相对成熟与缺失的反差;在转型的路径上,表现为协商型民主政治与精英主导型民主道路的反差。
South Korea and Russia ar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among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al-transition countries. So far, Macro-research and case studies on these two transition countries have been of considerable scale and depth. However, it is rare to view this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study and micro-research. Such as, in the more than a decade political transition process, the political elite play exactly what kind of rol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countries' transition;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transition, what kind of differentiation happened among the political elites; what kind of caus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political elite, and the track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democratic evolution, and so on. The issues above aroused my interests. I tried to study the political elites preliminarily from micro-perspective.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n political elites in South Korea and Russia have been section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I summarizes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elite and its evolution,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elite, and the source of political elite's power, focuses on the relevance of the elite and political transition, and then draws conclusions from it: elite governanc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human society, even in highly developed system of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operation of power is merely seized by few elites. Elite governance is necessary in the modern society, in which the organized and fined division is increasing; especially the risk and instability of transition countries endue the authoritative politics with greater legitimacy. People who live in the transition countries hope that the capable political elite can lead a successful transition. Therefore, the existence of authority and elite has its considerably suitable society soil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Chapter II analyzes the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elite in South Korea and Russia after their countries before and after transforming to democratization respectively by the comparative method. Specifically, it analyzes the age, birthplace, educational level, occup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elites who lived in the period of the Third Republic of Korea to the Seventh Republic of Korea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90s). We can grasp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of democratization in South Korea by research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elite transi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their own country. Comparatively, although the Russia's political transition is radical, but in the aspects of the role convers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political elit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ition, we can know that the old political legacy of authoritarianism in Russia affected the path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The selection of the elite and the effect of the elite during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of their own country have also been comparativly analyzed.
     Chapter III discusses the political elites by the theoryof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ath---Elite Compromise andNon-elite Compromise, by an American scholar named John Higley. Since 1993, South Korea had entered the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stage ruled by civilian presid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erformance of South Korean political elit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uling elite (mainly refers to the rulers, such as President) and the power elite (such as the Members of Congress, the top official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Judiciary) have reached a compromise on the transition path and the way of power substitution , and have achieved a certain degree of consensus, so that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of South Korea evolved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democracy consolidation firmly.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olitical tendencies of the the 15th Congress (1996-2000) members of South Korea, and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s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theformer ruling elites since 1993 in South Korea, and then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political elite in South Korea play a key role during the period of democracy consolidation.
     Chapter IV studies the Russian elite and the the road to Russia-style democracy since the transition specially. First of all, it analyzes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power elite in Yeltsin-and-Putin's Time, including mainly the elite's opinion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leadership and competition among political parties, as well as the attitudes toward president, government power and democracy, etc.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of the elite's values since the country transition. Overall, the reasons for the democratic values evolution of the Russian elite are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the elite's characteristics and background, the influence of Russian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the condition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irdly, it comments the selection of the Russian political elite and Russia-style democracy. The political elite in Russia made a general consensus on the democratic mode controlled by the strong leadership. It laid a broad foundation of legitimacy for the authority of the Russia-style democracy.
     Chapter V mainly explains the change of diplomacy about two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lite since transition. Firs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lite factors in diplomatic decision-making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 second is to focus on the role of political elites in Ruasia and South Korea foreign relations, including the elite's diplomatic thinking and the changes in foreign relations, the perception of external world and decision-making level of Elit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een Inter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external relations.
     Chapter VI, the analysis is mainly on the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concerning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Russia. Based on the soil of society in which democracy grew, both South Korea and Russia are eastern countries, which were lack of democratic tradition, and were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democratic pressur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sults and objectives, the transition of these two countries shows homogeneity. But from the side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pattern and specific path,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 of transition pattern, it reflected the contrasts between gradual-evolution democracy and the radical overthrow-regime transformation. In the aspect of transition conditions, it reflected the contrasts of economy comparatively developed and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In the aspect of transition base, it reflected the contrasts between maturity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lack of civil society. In the aspect of transition path, it reflected the contrasts of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elite-dominated democracy.
引文
[1]参见冯绍雷:《转型时代丛书》总序,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页。
    [1]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0月版,第120、121页。
    [1]郭定平著:《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8、19页。
    [1][美]保罗·福塞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21页。
    [2][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著:《权力精英》,王昆、许荣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页。
    [1]朗友兴: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评述,《浙江学刊》2003年第6期,第72页。
    [1]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精英的兴衰》,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3页。
    [2]Vilfredo Pareto,The Mind and Socioty(New York:Harcourt,Brace,1935),转引自[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87页。
    [3]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319页。
    [4][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著:《权力精英》,王昆、许荣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4页。
    [1][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著:《权力精英》,王昆、许荣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2页.
    [1][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著:《权力精英》,王昆、许荣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7页。
    [2][意]加塔诺·莫斯卡著:《统治阶级》,贾鹤鹏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97页。
    [1][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8页。
    [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著:《现代君主论》,陈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1]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02页。
    [1]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09页。
    [2]孙代尧著:《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3页。
    [1]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09页。
    [1][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2]《韦伯作品集Ⅲ-支配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52页。
    [4]陈新汉著:《威权评价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7页.
    [5]陈新汉著:《威权评价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0页。
    [1][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著:《权力精英》,王昆、许荣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9页。
    [2][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82页。
    [3][德]米歇尔斯著:《寡头政治的铁律》,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页。
    [1]张素玲:先秦儒家领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奚洁人主编:《领导学:研究与评论》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395页。
    [1][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76页。
    [2][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76页。
    [1][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77页。
    [2]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02页.
    [3]温龙:精英理论概论,《鲁行经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22页。
    [1]曾琼:精英主义与多元主义,《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月,第2页。
    [2][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版,第84页。
    [1]朗友兴: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评述,《浙江学刊》,2003年第6期,第72页。
    [2]朗友兴: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评述,《浙江学刊》2003年第6期,第72页。
    [3]熊比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量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95、396页。
    [1]朗友兴: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评述,《浙江学刊》2003年第6期,第75页。
    [2]冯绍雷: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国家转型的比较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8期。
    [1]孙代尧著:《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3页。
    [2]孙代尧著:《台湾成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0页。
    [3]Robert Wallace Compton,Jr.,Emerging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atterns in East Asia: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Politics,B.A.Bowie State University M.A.,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1997.
    [1]冯绍雷: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国家转型的比较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8期。
    [1]Keller,Suzanne,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and the Free press,P.27.
    [1]Byong-Man Ahn:Elite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South Korea.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3.P.174.
    [2]Byong-Man Ahn:Elite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South Korea.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3.P.176.
    [1]Keller,Suzanne,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and the Free press,P.27.
    [1]Byong-Man Ahn:Elite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South Korea.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3.P.152.
    [1]Ki-shik S.J.Hahn,Political Leadership in Korean Politics,Understanding Korean Politics,Edited by Soong Hoom Kil and Chung-in Mo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P.128.
    [2]Ki-shik S.J.Hahn,Political Leadership in Korean Politics,Understanding Korean Politics,Edited by Soong Hoom Kil and Chung-in Mo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P.123.
    [3]Ki-shik S.J.Hahn,Political Leadership in Korean Politics,Understanding Korean Politics,Edited by Soong Hoom Kil and Chung-in Mo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P.132.
    [1]Ki-shik S.J.Hahn,Political Leadership in Korean Politics,Understanding Korean Politics,Edited by Soong Hoom Kil and Chung-in Mo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P.132.
    [2]黄军甫:精英转换与俄罗斯政治转型,《思想战线》,2004年第6期,第56页。
    [3]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精英的兴衰》,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4页。
    [1]叶·尼·斯塔利科夫:过渡期社会的社会结构:“横向的切割”,[俄]《政治学研究》1995年第5期。转引自张树华:转轨期俄罗斯社会的分层与结构转型,《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4期,第61页。
    [2]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66页。
    [3]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67页。
    [1]参见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奥勃伦斯基,《社会科学与当代》杂志1991年第3期。
    [7]张树华:转轨期俄罗斯社会的分层与结构转型,《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4期,第65页。
    [1]转引自陈映芳:《俄罗斯社会分层系统的转变》,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第14页。
    [2]Eric Hanley,Petr Mat j,Klara Vlachova,Jind ich Krej,The Making of Post-Communist Elites in Eastern Europe,Working paper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 "Social Trends"4/1998 P.3.
    [1]Eric Hanley,Petr Mat j,Klara Vlachova,Jind ich Krej,The Making of Post-Communist Elites in Eastern Europe,Working paper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 "Social Trends"4/1998 P.4.
    [2][美]伊万·撒列尼、松尧·撒列尼:东欧社会转型中的精英循环与再生产,《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6期,第80页。
    [1]李铁军:俄罗斯现状及转型期政治精英的构成,《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1期,第27页。
    [1]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5.
    [2]#12
    [1]冯玉军: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矛盾与问题,《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第22页。
    [1]陈映芳:《俄罗斯社会分层系统的转变》,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2005年第1版,第20页。
    [2][俄]格·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6页。
    [1]郭定平著:《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00页。
    [1]参见郭定平著:《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08页。
    [2]郭锐、徐文吉:政治转型序列范式研究:韩国的视域,《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
    [1]参见郭定平著:《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11页。
    [2]Myungsoon Shin: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in Korean politics,Korea Observer,Vol.ⅩⅩⅦ,No.2,summer 1996,P167.
    [3]参见郭锐、徐文吉:政治转型序列范式研究:韩国的视域,《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
    [1]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9月第1版,第94页。
    [1][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著:《来自上层的革命》,曹荣湘、孟鸣歧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胡键: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第35页。
    [3]#12
    [1][俄]格·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6页。
    [2]冯玉军: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矛盾与问题,《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第22页。
    [1][俄]格·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2页。
    [1]Robert Wallace Compton,Jr.B.A.Emerging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atterns in East Asia: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Politics,P.13.
    [2]欧阳景根:民主巩固的序列分析模式,《社会科学》,2004年第三期,第45页。
    [1]Burton,Michael G,Ryu,Jai P,South Korea's elite settlement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ociology,Summer 1997.
    [2]朗友兴: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评述,《浙江学刊》,2003年第6期,第77页。
    [1]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0月版,第203页。
    [2]胡安·J·林茨、阿尔弗莱德·斯泰潘著:《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孙龙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页。
    [3]Burton,Michael G,Ryu,Jai P,South Korea's elite settlement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ociology,Summer 1997.
    [1]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0月版,第203页。
    [2][美]胡安·J·林茨、阿尔弗莱德·斯泰潘著:《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孙龙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7]欧阳景根:民主巩固的序列分析模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第45页。
    [4]Burton,Michael G,Ryu,Jai P,South Korea's elite settlement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ociology,Summer 1997.
    [1]赵炜编著:《韩国现代政治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59页。
    [1]金大中在光复节的讲话,《当代韩国》,2000年夏季号,第2页。
    [2]金大中在光复节的讲话,《当代韩国》,2000年夏季号,第2页。
    [1]陈周旺:金大中政治思想与韩国政党政治的转型,《东北亚研究》,2000年第2期,第60页。
    [2]郭锐、吴可亮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一种基于民主化序列的分析范式,《社会主义研究》,2005第1期,第92页。
    [1][韩]卢武铉著:《国家CEO卢武铉-兼具政治家与企业家风范的八大领导才能》,于萌译,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65页。
    [1]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5.
    [1]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49.
    [1]参见冯绍雷:《普京模式与其对西方关系》,郭树勇主编:《战略与探索》,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1版。
    [1]参见冯绍雷:《普京模式与其对西方关系》,郭树勇主编:《战略与探索》,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说明:《当今俄罗斯的精英问题--对社会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原文为俄文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的曹欣然同学提供了该书的部分俄文翻译资料。
    [1]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119.
    [1]参见欧阳景根:民主巩固的序列分析模式,《社会科学》,2004年第三期,第46页。
    [1]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s--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173.
    [2]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49.
    [3]闫巨禄:世纪之交: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载《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1期。
    [1]童广运:“威权”重于“自由”--析传统与现实交融中的叶利钦现象,《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第51页。
    [1]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57.
    [2]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63.
    [3][俄]格·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9页。
    [1]冯玉军: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矛盾与问题,《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第22页。
    [2][俄]格·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4页。
    [3]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 s and Putin' s regimes,P.120.
    [1]孙凌齐:普京政治体制的特征:“可控民主”-“主权民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第110页。
    [1]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65.
    [1]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66.
    [2]http://www.chinaruslaw.com/CN/InvestRu/Law.
    [1]转引自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32页。
    [1]Stephen Whitefield,Putin' s Popular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emocracy in Russia,Pravda,Alex,Leading Russia--Putin in Perspectiv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141.
    [1]盛世良:俄罗斯的主权民主,《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5》第12页,转引自孙凌齐:普京政治体制的特征:“可控民主”-“主权民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第111页。
    [2]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 s Regimes,P.64.
    [3]参见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33-39页。
    [1][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1]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体系初探,《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第92页。
    [2]Harold D.Lasswell,"World Politics and Personal Insecurity",[美]Marc A.Genest:《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5页。
    [3][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595页。
    [1][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页。
    [2]约翰·O.麦金尼斯文,初习译:个体主义与世界秩序,《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7期,第27页。
    [1]Margaret G.Hermann,“Explaining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Using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Leaders”,[美]Marc A.Genest:《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9页。
    [2]赵银亮:俄罗斯外交决策中的精英-大众因素,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44页。
    [1]卢武铉著:《国家CEO卢武铉-兼具政治家与企业家风范的八大领导才能》,于萌译,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70页.
    [2]赵银亮:俄罗斯外交决策中的精英-大众因素,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45页。
    [1]参见冯绍雷:《普京模式与其对西方关系》,郭树勇主编:《战略与探索》,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9月第1版,第181页。
    [1]参见冯绍雷:《普京模式与其对西方关系》,郭树勇主编:《战略与探索》,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1版。
    [1]参见冯绍雷:《普京模式与其对西方关系》,郭树勇主编:《战略与探索》,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参见冯绍雷:《普京模式与其对西方关系》,郭树勇主编:《战略与探索》,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1版。
    [1]参见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13辑。
    [1]徐亮:解析卢武铉主义,《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4期,第64页。
    [2]李军:试析卢武铉政府的“均衡者外交”,《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12期,第29页。
    [1]Byong-Man Ahn,Elites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South Korea,Edward Elgar Publishing,Inc.2003,P17-18.
    [1]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前言第3页。
    [2]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57页。
    [3]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317页。
    [4]王静、文勇:过渡与超越:韩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比较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6期。
    [1]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60页。
    [2]郭小丽:王权的图腾--试析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6期,第19页。
    [3]金世钟:韩国政治变动的特征与展望,《当代韩国》,1995年秋季号,第52页。
    [1]金世钟:韩国政治变动的特征与展望,《当代韩国》,1995年秋季号,第52页。
    [2]王静、文勇:过渡与超越:韩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比较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6期。
    [1]王静、文勇:过渡与超越:韩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比较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6期。
    [2]阿兰.图雷纳:在当代民主意味着什么?,《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2年5月第9卷第2期,第18页。
    [3][韩]金泳三:《开创21世纪的新韩国》,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78页。
    [4]韩国社会学会编《韩国社会走向何处》,东方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91页。
    [1][俄]格·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465页。
    [2]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60页。
    [1]金世钟:韩国政治变动的特征与展望,《当代韩国》,1995年秋季号,第52页。
    [2]王静、文勇:过渡与超越:韩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比较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6期。
    [1]John Chung Hwan Oh:The Futur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Korea,Korea Observer,VOL.No.1,Spring 1994,P55.
    [1]John Chung Hwan Oh:The Futur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Korea,Korea Observer,VOL.No.l,Spring 1994,P50.
    [2]韩国社会学会编:《韩国社会走向何处》,周四川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7页。
    [3][韩]宋丙洛:《韩国经济的崛起》,张纪胜、吴壮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版,第246页。
    [1][韩]金大中:《建设和平和民主》,第436页。
    [1]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51页。
    [2]张树华:转轨期俄罗斯社会的分层与结构转型,《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4期,第66页。
    [1]转引自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50页。
    [1][韩]金泳三:《开创二十一世纪的新韩国》,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
    [2]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1版,第108页。
    [1]参见汤因比著:《历史研究》,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版。
    [2][俄]普列汉诺夫著:《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第373页。
    [1]陈周旺:金大中政治思想与韩国政党政治的转型,《东北亚研究》2002年第2期。
    [2]参见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82页。
    [1]王中文:转型国家仍需权威主义政治,《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65页。
    [1][美]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50页。
    [2][美]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7页。
    [3]冯绍雷:亨廷顿的思想弧线--重读亨氏的四部作品有感,《社会科学报》,2009年2月12日。
    [1][美]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381页。
    [2]冯绍雷:亨廷顿的思想弧线--重读亨氏的四部作品有感,《社会科学报》,2009年2月12日。
    [1][美]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03页。
    [2]柳时民:《“三金时代”之后的政治领导艺术和卢武铉》,选自卢武铉著:《国家CEO卢武铉-兼具政治家与企业家风范的八大领导才能》,于萌译,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261页。
    [3]柳时民:《“三金时代”之后的政治领导艺术和卢武铉》,选自卢武铉著:《国家CEO卢武铉-兼具政治家与企业家风范的八大领导才能》,于萌译,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274页。
    [4]Afsaneh Nahavandi.The Art of Science of Leadership.[M].Third Edition.2003 by Pearson Education Inc.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 07458.P46.
    [古希腊]柏拉图著:《政治家--论君王的技艺》,黄克剑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1版。
    [韩]卢武铉著:《国家CEO卢武铉-兼具政治家与企业家风范的八大领导才能》,于萌译,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第1版。
    [意]加塔诺·莫斯卡著:《统治阶级》,贾鹤鹏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法]P·布尔迪厄著:《国家精英》,杨亚平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版。
    [美]哈维·C.曼斯菲尔得著:《驯化君主》,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1版。
    [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著:《权力精英》,王昆、许荣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美]胡安·J·林茨、阿尔弗莱德·斯泰潘著:《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孙龙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英]伯兰特·罗素著:《权力论--新社会分析》,吴友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1版。
    [德]罗伯特·米歇尔斯著:《寡头统治的铁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意]帕雷托著:《精英的兴衰》,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意]马雅基维利著:《君王论》,徐继业译,西苑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法]雷蒙·阿隆著:《阶级斗争--工业社会新讲》,周以光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1版。
    [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版。
    [美]安东尼·奥罗姆著:《政治社会学》,张华青、孙嘉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美]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第1版。
    [法]孟德斯鸠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版。
    [美]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第1版。
    [美]亨廷顿等著:《现代化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第1版。
    [韩]金泳三著:《开创21世纪的新韩国》,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2版。
    [韩]金大中著:《金大钟哲学与对话集--建设和平与民主》,冯世则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第1版。
    [韩]金大中著:《21世纪的亚洲及其和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罗伯特达尔著:《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自治与控制》,周军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美]丹尼斯·朗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英]格雷厄姆·沃拉斯著:《政治中的人性》,朱曾纹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版。
    [美]威廉·F·斯通著:《政治心理学》,胡杰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俄]维克托·安德里亚诺夫、亚历山大·切尔尼亚克著:《叶利钦传》周荣广、赵顺仁、王少生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俄]瓦·博尔金著:《戈尔巴乔夫沉浮录》,李永全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第1版。
    [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著:《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版。
    [俄]古德科夫·列·德著:《当今俄罗斯的精英问题--对社会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2007年俄文版。
    [俄]尼·别而家耶夫著:《俄罗斯思想》,三联出版社,1995年第1版。
    [德]马克斯·韦伯著《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版。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著:《现代君主论》,陈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韦伯作品集Ⅲ-支配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法]埃哈尔·费埃德博格著:《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张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美]卡恩斯·洛德著:《新君主论--全球化时代的领导力》,朱晓宇、戴虹、丁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美]戴维·杜鲁门著:《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陈尧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美]彼特·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王春光、谢圣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俄]格·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465页。
    [美]戴维·格伦斯基编: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
    [英]彼得·斯特克、大卫·韦戈尔著:《政治思想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韩]金泳三:《开创21世纪的新韩国》,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1版。
    [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著:《来自上层的革命》,曹荣湘、孟鸣歧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韩]宋丙洛:《韩国经济的崛起》,张纪胜、吴壮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版。
    [法]爱弥儿·涂尔干著:《社会学与哲学》,梁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英]波兰特·罗素著:《社会改造原理》,张师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英]戴维·毕瑟姆著:《官僚制》,韩志明、张毅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美]拉尔夫·林顿著:《人格的文化背景》,于闽梅、陈学晶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美]亚当·普沃斯基(Adam Przeworski)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9月第1版。
    冯绍雷著:《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
    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石源华、胡礼忠主编:《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郭定平著:《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尹保云著:《韩国的现代化--一个儒教国家的道路》,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1版。
    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冯刚著:《马克斯·韦伯:文明与精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姚洋著:《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陈新汉著:《权威评价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奚洁人主编:《领导学:研究与评论》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俞可平著:《权力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版。
    冯秋婷主编:《西方领导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韩国社会学会编《韩国社会走向何处》,东方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赵炜编著:《韩国现代政治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1版。
    李文主编:《东亚:政党政治与政治参与》,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第1版。
    郭秋水著:《当代三大民主理论》,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版。
    黄建刚著:《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1版。
    李培林、张翼、赵延东、梁栋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张月明、姜琦著:《政坛十年风云--俄罗斯与东欧国家政党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
    俞红、姚顺良主编:《当代欧美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版。
    李军著:《士权与君权--上古汉魏六朝政治权力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著:《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第1版。
    刘泽华、汪茂和、王兰仲著:《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版。
    韦伯:《韦伯作品集》,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夏光著:《东亚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孙哲:《权威政治--国际独裁现象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Anton Steen:"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New Russia------the power basis of Yeltsin's and Putin's regimes".First Published 2003 by RoutledgeCurzon.
    Harad Baldersheim Jean-Pascal Daloz:"Political Leadership in a Global Age".
    Soong Hoom Kil and Chung-in Moon:"Understanding Korean Politics".Published b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Albany,2001.
    Byong-Man Ahn:"Elite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South Korea." Published by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3.
    Ross Cameron,Russian Politics under Putin,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c2004.
    Desai,Padma.Conversation on Russia:Reform from Yeltsin to Putin,Oxford University Press,c2006.
    Brown,Archie,Gorbachev,Yeltsin,and Putin,political leadership in Russia's transition,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c2001.
    Pravda,Alex,Leading Russia--Putin in perspectiv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Elites and Leadership in Russian Politics,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Fifth World Congress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Warsaw,1995,Edited by Graeme Gill,First Published in Great Britain 1998 by Macmillan Press LTD.
    Tom Bjorkman,Russia's Road to Deeper Democracy,Composition by Oakland Street Publishing Arlington,Virginia.
    Archie Brown,Lilia Shevtsova Editors,Gorbachev,Yeltsin and Putin - Political leadership in Russia's Transition.
    John Chung Hwan Oh:The Futur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Korea, Korea Observer, VOL. No.1, Spring 1994.
    
    Ki-shik S.J.Hahn, Political Leadership in Korean Politics, Understanding Korean Politics, Edited by Soong Hoom Kil and Chung-in Mo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Eric Hanley, Petr Mateju, Klara Vlachova, Jindfich Krejcí, The Making of Post-Communist Elites in Eastern Europe, Working paper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 "Social Trends"4/1998.
    
    Robert Wallace Compton, Jr. B.A. Emerging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atterns in East Asia: Political Elites and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Politics.
    
    Burton, Michael G, Ryu, Jai P, South Korea's elite settlement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ociology, Summer 1997.
    
    Cong Cao, China's Scientific Elite, RoutledgeCurzon Studies on China in Transition.
    
    Edited by James Cotton, Korea Under Roh Tae-Woo: democratization, Northern Policy, and Inter-Korean relations.
    
    Afsaneh Nahavandi. "The Art of Science of Leadership". Third Edition. 2003 by Pearson Education Inc.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