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基于新公共服务理念之上的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具有多目标综合作用的全新的政府模式,蕴含着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公共责任、公民参与等价值诉求。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理念以一种内化的方式渗透到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中,引领着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因此,以寻求公共利益与共同体普遍共识为目标的协同治理便具备了强大的驱动力。协同治理作为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一方面是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非线性的互动演绎整体的合作效应,产生扩大的生产力,创造行政现代性所追寻的服务中心主义和责任至上主义;另一方面是服务型政府实际运作过程所选择的公共政策工具,强调社会管理的多元化和有效政府的功能角色定位,将焦点转向致力于解决公共问题,创造出公共生活之良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总结福建省石狮市政府治理变革的基本经验,将为我们呈现一个以公民社会为推力、以协商民主为指导、融良好的秩序需求与公共利益需要于一体,在社会、市场与政府的合作下产生协同效应的治理模式。这将为现代社会的各级政府提供范本,以此为借镜,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加强权力伦理建设,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协同治理。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hi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new public service is a completely new government model with the comprehencive of multiple goals. It contains the value demand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public service, public responsibil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 principl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filtrates the choice of governance model, lead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government governance model. Therefore, the synergetic governance has great driving force because it sets the promoting common good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 as the goal.
     The synergetic governance as the governance model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for one thing, is the open system formed by government, market and civil society. It has expansion productive forces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effect which is nonlinearity and interactive, so as to make the public policies and projects which fix the public needs can be effectively and well implemented ; For another, is the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used by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t emphasizes the diversity of society management and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effective government, focuses the attention on solving the public problems and create a well-ordering of public lif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ximiz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 Shishi, Fujian. It will show us the governance model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hich is promoted by civil society; guided b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contains both the needs in order and public benefits. The governance model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ha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which made by cooperation among society, market and government. The paper will provide a template for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for the modern society ,by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citizen society, strengthening power ethics construction, actively promoting system innov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synergetic governance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引文
[1]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人民论坛》2006年03-A期。
    [1][英]约翰·基恩:《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马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3]J.Rosenau,Governance,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In J.Rosenau and E-O.Czempiel(eds),Goverannce without Government: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 ics,Cambridge:Cambridge Unai versity Press,1992,pp.1-30.
    [法]让-皮埃尔·戈丹:《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294页。
    [1]J.Kooiman,M.Van Vliet,Gover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In K.El iassen and J.Kooiman(eds),Managing Public Organisations,London:sage,1993,p.64.
    [2]R.Rhodes,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Political Studies,1996,(44),pp.652-667.
    [3][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1-51页。
    [瑞士]弗朗索瓦-格扎维尔·梅里安:《治理问题与现代福利国家》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126页。
    [4]张康之:《论政府的非管理化--关于“新公共管理”的趋势预测》,《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7期。
    [5]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6]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1]姜晓萍:《成都市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1期。
    [2]迟福林:《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参考》2006年第6期。
    [3]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人民论坛》2006年03-A期。
    [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5]毛寿龙:《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治道变革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1期。
    [1]本节部分内容参见郑巧:《以德运权的价值谱系及其实现理路--新公共服务视域下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郑巧,肖文涛:《行政人员自主性建构的伦理意蕴--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分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2]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页。
    [1][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页。
    [2][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1][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译者前言第6-11页。
    [2]此部分内容参见郑巧:《超越障碍:我国传统行政生态中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索》2008年第3期。
    [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页。
    [2][美]蒂德:《政治思维:永恒的困惑》,潘世强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页。
    [1][法]莱昂·狄骥:《宪法论》,钱克新译,商务印书出版社1962年版,第8页。
    [2]此部分内容参见郑巧,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页。
    [2]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3][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4][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1]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3页。
    [2][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3][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页。
    [4][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页。
    [1][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2][英]肯尼斯·纽顿:《社会资本与现代欧洲民主》,转引自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80页。
    [1][美]罗伯特·D·帕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载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2]马得勇:《社会资本:对若干理论争议的批判分析》,《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5期。
    [3]张康之:《论政府诚信以及政府的社会信用建设功能》,《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5期。
    [4][奥]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李心明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214页。
    [1]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2]林修果,林婷:《公共治理:建构和谐社会的一种行政学范式解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1]本节内容参见郑巧,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2][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第1页。
    [3]孙中一:《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41页。
    [4]孙中一:《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42-48页。
    [5]郭治安 等:《协同学入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24页。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1]张立荣,何水:《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与中国关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2期。
    [2]肖文涛:《社会治理创新:面临挑战与政策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0期。
    [1]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页。
    [2][英]肯尼斯·纽顿:《社会资本与民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2期。
    [3][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王胜利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18页。
    [1][美]J·斯蒂格利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转引自曹荣湘:《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页。
    [2][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页。
    [1][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页。
    [3][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1]本节内容参见郑巧,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3][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1]Lester M.Salamon and Odus V.Elliot,Tools of Government: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19.
    [2]Lester M.Salamon and Odus V.Elliot,Tools of Government: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606-611.
    [3]C.Hood,The Pools of Government,London:Macmillan.1983,p.137.
    [1]陈振明,和经纬:《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进展》,《东南学术》2006年第6期。
    [1]本章的部分内容参见 肖文涛,郑巧:《改革·创新·发展--石狮市推进综合改革和先行先试的实践与探索》,http://expo.peoplc.com.cn/GB/112721/112811/8364949.html。
    [1]2008年9月19日与石狮市委编办主任吴祖恒访谈。
    [2]此材料由石狮市经济局提供。
    [3]2008年10月23日与石狮市委编办主任吴祖恒访谈。
    [4][美]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兴起》,转引自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页。
    [1]2008年9月18日与石狮市委书记黄源水访谈。
    [2][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3]林尚立:《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
    [1]2008年9月19日由石狮市委宣传部部长李丽月主持的座谈会上的谈话。
    [2][美]戴维·奥斯本,特勒·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3]2008年9月20日与石狮市委组织部部长林仁达访谈。
    [4]林尚立:《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
    [1]陈家刚:《协商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页。
    [2][澳]约翰·S·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丁开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2页。
    [3]2008年9月18日与石狮市委书记黄源水访谈。
    [1]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2]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8页。
    [3]1993年12月召开的中共石狮市第二次代表大会起,石狮市开始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行,改变了过去党代会结束代表资格自行消失的情况,他们成立了筹委会,收集民意并及时向政府反映。
    [4]此材料由石狮市政府提供。
    [5]秦德君:《国家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理性》,《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版第1期。
    [6][美]美约翰·罗尔斯:《万民法--公共理性观念新论》,张晓辉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1]Robert Axelrod,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New York:Basic Books,1984,p.21.
    [2]2008年10月24日与石狮市委组织部部长林仁达访谈。
    [1]Gilles Parquet,Governance through Social Learning,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1999,p.214.
    [2]Taket A,White L,Partnership and participation,N Y:John Wiley & Sons,2000,pp.3-4.
    [3]2008年9月19日由石狮市委宣传部部长李丽月主持的座谈会上的访谈。
    [4]此材料由石狮市教育局提供。
    [5]此材料由石狮市政府提供。
    [1][美]全钟燮:《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解释与批判》,孙柏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5页。
    [2]沈荣华,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
    [3]Steven.A.Roselle,Renewing Governance:Governance by Learning in Information Socie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60.
    [1]何增科:《公民社会与民主治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页。
    [1][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1]Sandel Michael,Democracy" s Discontent,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pp.5-6.
    [1]Ruscio Kenneth,Trust,Democracy,and Public Management:A Theoretical Argument,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996,6(3).
    [2][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1][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页。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16页。
    [1][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页。
    [2][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226页。
    [1][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2]何包钢:《中国协商民主制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胡伟:《民主与参与:走出貌合神离的困境--评卡罗尔·帕特曼的参与民主理论》,《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1期。.
    [2]詹姆斯·博曼:《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黄相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5页。
    [1][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1]尹继卫:《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8期。
    [2][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汪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页。
    1.张康之:《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毛寿龙:《政治社会学:民主制度的政治社会基础》,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7.万俊人,任剑涛等:《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李建华:《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0.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1.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3.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4.何增科:《公民社会与民主治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5.何增科:《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16.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关系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1.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3.陈家刚:《协商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24.曹荣湘:《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25.肖文涛:《公共管理案例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26.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李传军:《管理主义的终结--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与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丁元竹:《社会发展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3.马骏,叶娟丽:《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孔繁斌:《公共性的再生产: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6.顾丽梅:《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政府治理理念与治理范式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7.郁建兴等:《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以温州商会为研究对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8.孙中一:《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39.郭治安等:《协同学入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3年版。
    5.[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美]约翰·罗尔斯:《万民法--公共理性观念新论》,张晓辉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美]全钟焌:《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解释与批判》,孙柏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2.[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汪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等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英]邓正来,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5.[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6.[英]约翰·基恩:《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马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7.[美]菲利普·库珀等:《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王巧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楚艳红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1.[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2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美]B·盖伊·彼得斯:《官僚政治》,聂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郭小聪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谭功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黄相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7.[南非]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王英津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8.[澳]约翰·S·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丁开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9.[英]托尼·鲍法德,爱尔尼·劳夫勒:《公共管理与治理》,孙迎春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30.[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1.[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2.[美]布鲁斯·布恩诺·德梅斯奎塔,希尔顿·L.鲁特:《繁荣的治理之道》,叶娟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4.[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5.[英]斯金纳,[瑞典]斯特拉思:《国家与公民:历史·理论·展望》,彭利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王文章、毛寿龙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Lester M.Salamon,Odus V.Elliot.Tools of Government: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C.Hood.The Tools of Government.London:Macmillan,1983.
    1.肖文涛:《社会治理创新:面临挑战与政策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0期。
    2.张成福:《变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3.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人民论坛》2006年03A期。
    4.张康之:《论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变革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5.张康之:《历史转型中的不确定性及其治理对策》,《浙江学刊》2008年第5期。
    6.陈庆云:《研究服务型政府的三个维度》,《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1期。
    7.毛寿龙:《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治道变革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1期。
    8.孙柏瑛:《我国公民有序参与:语境、分歧与共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9.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0.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11.丁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澄清》,《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1期。
    12.肖文涛:《构建和谐社会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1期。
    13.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14.林修果、林婷:《公共治理:建构和谐社会的一种行政学范式解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15.李景鹏:《政治管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
    16.迟福林:《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参考》2006年第6期。
    17.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人民论坛》2006年03A 期。
    18.胡伟:《民主与参与:走出貌合神离的困境?--评卡罗尔·帕特曼的参与民主理论》,《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9.唐兴霖;《政府转型、公民社会与中介组织功能定位》,《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林尚立:《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
    21.彭向刚:《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精神》,《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3期。
    22.郭小聪:《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1期。
    23.顾建光:《从公共服务到公共治理》,《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4.曹沛霖:《在制度运转中推进政治知识化》,《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25.金太军:《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26.罗豪才:《中国行政法治建设三十年》,《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7.[英]肯尼斯·纽顿:《社会资本与民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2期。
    28.马得勇:《社会资本:对若干理论争议的批判分析》,《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5期。
    29.何包钢:《中国协商民主制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0.姜晓萍:《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4期。
    31.黄健荣:《公共治理的视界》,《读书》2008年第9期。
    32.周光辉:《理解公民--关于和谐社会成员身份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6期。
    33.朱光磊,薛立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六大关键问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4.杨雪冬:《近30年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变化》,《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35.赵景来:《政府创新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述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6.高小平,鲍静:《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4期。
    37.孔繁斌:《民主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一个组织行为议题及其解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8.张紧跟:《治理结构多元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思路》,《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2期。
    39.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
    40.[以色列]埃瑞·维戈达(Eran Vigoda)著,孙晓莉摘译:《从回应到协作:治理、公民与未来的公共行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41.薛冰:《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的良性互动--公共管理的现代发展趋势》,《人文杂志》2007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