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所有制变迁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所有制关系是一切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社会经济现象归根到底要由它来说明。所有制关系的变迁支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动。本文拟从所有制变迁的视角来考察建国以来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的历史,着重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制度发生的几次重大变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所有制每一次变迁的原因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所有制变迁在总体上呈现的特点作了分析和论述,最后文章重点总结了建国以来所有制变迁的经验教训。全文以建国以来所有制变迁的历程为主线,史论结合,对比论证,通过对建国以来所有制几次重大变迁历程的回顾论证了我国50多年来社会变革的重要表现就是所有制关系的变革,而所有制关系的变革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根本规律决定的,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有制制度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反之,必定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据此回答了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合理性。同时,文章站在所有制变迁的角度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变迁是一个按客观经济规律自发演进的自然历史进程,同时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理论引导,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变迁是由这两种力量共同推动的,只有按照生产力的现状和发展要求自觉地调整所有制结构才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由之路。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及其在苏联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理论是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研究中发现并科学论证的。他们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原理提出共产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列宁把马恩的所有制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形成了在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教条化,把所有制本质和所有制形式等同起来,形成了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
     第二部分:建国以来所有制变迁的历程。文章从所有制变迁的实践角度入手,描述了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经历的重大变迁历程,并对每一次变迁的原因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对变迁后形成的所有制结构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本文将这一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所有制的变迁,这一时期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有制向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变迁。二是过渡时期所有制的变迁,这个时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向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的变迁。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有制的变迁,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在随后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一步步地得到了强化,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完全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四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所有制的变迁,我国所有制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单一公有制的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这一变迁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所有制结构的一次根本变革,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改进。
     第三部分:建国以来所有制变迁的基本特点。这_部分阐述了我国所有制变迁在总体上呈现的三个特点:其一,在所有制变迁方式上,从以明确的制度设计为指导的激进式变革转变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推进;其二,在价值取向上,从片面追求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转变为把社会主义本质和目的放在首位;其三,所有制的变迁与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相互推动,实现了制度与观念的双重变迁。
     第四部分:建国以来所有制变迁的经验教训。文章在此归纳了五条经验教训:第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变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我国所有制的变迁完全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指引的,是在解放思想旗帜下实事求是的过程,实事求是基础上解放思想的过程,更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中与时俱进的过程。第二,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选择与变革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说到底是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坚持“三个有利于”才能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第三,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本质规定,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取代。第四,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状况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所走的特殊道路加剧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样性,使得现阶段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成为必然而且更加紧迫。第五,尊重社会主义所有制客观发展规律,加强党的理论引导,是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遵循所有制客观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坚持党的理论引导是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Ownership relation is the base of economic relation of all societies, social economy phenomenon must be illustrated by it on the earth. The vicissitude of ownership relation dominates and restricts the vicissitude of social economic relation. This thesis really investigates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vicissitude of economic system since the state established from the vision of the vicissitude of our country' ownership, and describes emphatically the several important vicissitudes of system of our country' ownership since the new country founded. On this basis, the thesis analyzes deeply the reason of every vicissitude of our country' ownership, and discusses profoundly the total traits of vicissitude of it, and at last the thesis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vicissitude since the state established. The whole paper is on the main body of vicissitude of ownership, on the main line of vicissitude process of it since the state established, combines history and data, demonstrates contrastively.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t expression of social reform by reviewing and arranging the several important change processes of ownership since 50 years of China, that is the reform of the relation of ownership, but it decided by the basic law that the production relation must adapt to the request of the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on the earth, and if the arrangement of ownership system adapting to the request of the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the ownership relation promoting it, pushing forward social advancement, otherwise hindering it, and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answers the rationality of present basic economy system that is on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ownership, many kings of ownership develop toget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vicissitude of social ownership is a natural history process based on the objective economy law, but we must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guide of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because the vicissitude of social ownership is promoted by this two kings of forces, so only we accord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request and adjust consciously 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that maybe the necessary way of persisting in and perfecting the basic economy system of socialism.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theory of Marxism ownership and its practice in Soviet Union. The theory of ownership of communism of Marx and Engels is found and scientifically expounded by criticizing the capitalism private ownership. They put forward the trend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that is communism public ownership replace capitalism private ownership on the basis of the production relation must adapt to the request of the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Lenin combines, the ownership theory of Marx and Engels with the Russia's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the state capitalism theory. Stalin equates the ownership's base with ownership's shape, and forms the social ownership mode of single public ownership.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process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It can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One is the system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in new democracy time, this time our country system of ownership structure has realized the vicissitude from the semi colonial and semi feudal society system of ownership structure to the new democracy in which five economic sectors coexists; Two is the system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in transition period, this time has realized the vicissitude from the new democracy in which five economic sectors coexists to the socialism sole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Three is the system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in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ime, the socialism sole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obtains strengthening in the movement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Four is the system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in the socialism reform time, our country system of ownership has realized the vicissitude from the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pattern of traditional sole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in this time to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in which the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for main body and many kinds of systems of ownership communally develop at socialism initial stage, this vicissitude is a radical transformation to the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s structure and the premise that does not change the socialist system, was the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self-adjustment and the self- improvement.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basic trait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since the state established. This part elaborated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 system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which presents in the overall: First, in the way of the ownership's vicissitude, it transforms from taking the explicit system design as the instruction radical transformation to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tracing the stone crossing fiver"; Second,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it transforms from the one-sided pursue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to put the socialism essence and the goal at the first place; Third, system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cognition of socialism mutually impelled, to realize dual vicissitude of the system and idea.
     The fourth chapter ar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ownership's vicissitude since the state established. First, the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transformation must persist the thought route of "emancipating the mind, being realistic, marching with time"; Second, the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choi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must "be advantageous take three to" as the basic standard; Third, we must invariably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the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economy. Persisting the main body status of the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is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natural essence, is the inevitably request of socialism direc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main body status of the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cannot substitut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Fourth, we must invariably encourage, support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non-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economy; Fifth, we must respect the objective law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ownership system,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guida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is is the key that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reform obtains the result. Following the objective law of development of the ownership system is the basic premise that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reform obtains the result, persisting the rational guida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that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reform obtains the result, only two organic synthesis combined, form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we can form the effective socialist system of ownership structure.
引文
① 余学本.关于马恩著作中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社占有制和社会所有制问题[J].政治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81,(10)。戴道传.论公有制摹础上的个人所有制[J].政治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81,(10)。石仲泉.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份[J].政治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88,(1)。左宪棠.谈谈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J].政治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89,(12)。
    ② 晓亮.现阶段私有经济与公有经济的关系问题[J].礼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7,(4)。雷婷.谈谈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J].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994,(6)。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第1版,第1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37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86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2年9月第1版,第83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69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9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63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5月第1版,第633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8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第2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5月第1版,第629页。
    ② 《列宁选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3版,第510页。
    ① 《斯大林文集》,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第655页。
    ① 《张闻天文集》第一卷,张闻天选集编辑组,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第340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8页。
    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四册,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第389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1432页。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13页。
    ①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第11页。
    ② 田克勤:《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7页。
    ① 陈文辉:《中国经济结构概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681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40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314页。
    ② 《列宁选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3版,第59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14页。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52页。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56页。
    ① 宗寒:《中国所有制结构探析》,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第37-38页。
    ①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4页。
    ①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8页。
    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185页。
    ③ 《三中全会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547—548页。
    ④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619页。
    ⑤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第841页。
    ①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20—21页。
    ②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第1237页。
    ①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580页。
    ②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31页。
    ③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57页。
    ①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426—428页。
    ②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670—671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466—467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7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36页。
    ①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580页。
    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92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143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32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37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23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33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11页。
    ① 《资本论》第一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第8—1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304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30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82页。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23、39、42、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972、1974、1979、1985.
    [3] 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 毛泽东选集(第1、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邓小平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93.
    [9] 张闻天文集(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10]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四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11]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6]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18]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993.
    [19] 梁中堂.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20] 于光远.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21] 李占才.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22] 陈文辉.中国经济结构概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23] 宗寒.中国经济结构探析[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24]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5] 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6] 涂文涛.当代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7] 晓亮.所有制理论与所有制改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8] 薛汉伟等.制度设计与变迁——从马克思到中国的市场取向改革[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29] 陈文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0] 邹铁力.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31] 马丽娜等.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宏观调整和微观重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2] 田克勤.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33] 唐末兵.中国转型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4] 靳涛.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演进与理性[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5] 苏令银.拨开所有制问题的迷雾[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6] 朱乔森.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7] 戴道传.论公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J].政治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81,(10).
    [38] 石仲泉.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份[J].政治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88,(1).
    [39] 左宪棠.谈谈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J].政治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89,(12).
    [40] 晓亮.现阶段私有经济与公有经济的关系问题[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7,(4).
    [41] 雷婷.谈谈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J].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994,(6).
    [42] 许汝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现状、作用及走向[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4,(2).
    [43] 张长生.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发展趋势及优化对策[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6,(9).
    [44] 陈德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6,(10).
    [45] 历有为.关于所有制问题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1997,(11).
    [46] 苏星.略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7,(10).
    [47] 盛熙.全面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J].理论前沿,1999,(3).
    [48] 宗寒.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几个认识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1999,(2).
    [49] 张玉露.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历史性飞跃[J].党政干部学刊,1999,(2).
    [50] 曾骅.关于所有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J].浙江学刊,1999,(1).
    [51] 庞松.建国以来经济模式更替的历史启示[J].教学与研究,2000,(4).
    [52] 王树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迁——从党的西柏坡时期到十五大[J].河北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53] 严维青.我国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创新[J].青海金融,2001,(6).
    [54] 张兴茂.当代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管窥[J].史学月刊,2002,(11).
    [55] 陶青.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看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J].前沿,2004,(5).
    [56] 田晖.对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及趋势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5).
    [57] 李正图.我国所有制制度变迁研究[J].社会科学,2005,(5).
    [58] 冷兆松.新中国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变迁及其争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