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水平与职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制度是关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方法,力图从制度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本质、产生、内容和发展作分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即,为什么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高校辅导员制度应有什么样的内容、怎样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展开,由导论、五章和结论构成。
     导论:主要对本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第一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功能与研究价值。在对制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揭示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本质,提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指引、规范、保障、激励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
     第二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与借鉴。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三个方面分析建立基础。同时,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从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主要借鉴。
     第三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依据。主要通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化”目标、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目标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政策依据。
     第四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着重从实体性与程序性两个角度提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实体性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性质定位、职责规定、工作准则、条件保障。程序性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养、使用和发展等。
     第五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主要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前提、路径和趋势。
     结论:总结了本文研究提出的主要观点与价值,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
The work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instructors determines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college instructors'work as well as the quality and capability of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ystem is essential. Based on Marxism, the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rigin, content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by means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survey,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which aims at solving these following three problems:first, why is there a need for th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Second, what should be the contents of th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in China? Third, how is th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perfected? The thesis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five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how the topic of this research is raised, its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strategy and methods, and its key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and innovative points, thus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Chapter1is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and the value of the research. Based on some interrelated conceptions to the system, it reveals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Class nature and practice of marxist philosophy.The system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guidelines, norms, protection,excitation function And on the basis, it points out three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value: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instructor group;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to enrich the theoretic resources of college political education.
     Chapter2explore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and its positive references. Its establishing foundation is analyzed in three ways including the Marx's theory of all-round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numerous practices of college political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affairs in America, Britain and Singapore in terms of its concepts, contents, manners and staff and uses it for positive reference.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bas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in terms of its goal, history, The main problems of College Counselors reality and policies. The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instructor group is to realize profession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Chapter four studies the contents of the Chines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mainly from two aspects:the substantial system and the procedural system. The substantial system focuses on the identity orientation, duty regulation, working rule and benefit security of college instructors. The procedural system consists of the allocation, selection, cultivation,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instructors.
     Chapter fiv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mainly discusses the premise, path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instructor system.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main idea of the thesis and its value, pointing out the deficiency in the research so as to direct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引文
江泽民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8.
    ①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① 孙正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1.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4.
    ③ 杨伟敏.制度本体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65.
    ①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3.
    ②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226.
    ③ [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86.
    ④ 参见[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44,86.
    ⑤ [美]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0.
    ⑥ 赛缪尔·P·亨迁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99:12.
    ① 杜向民、黎开谊.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7-63.
    ② 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1-89.
    ① 林樟杰、万峰.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① 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3.
    ②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6.
    ③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4.
    ④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0.
    ⑤ 凡勃仑.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38.
    ⑥ 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87.
    ⑦ 赛缪尔·P·亨迁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99:12.
    ⑧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28.
    ① 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28.
    ① 杜向民、黎开谊.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65.
    ② 王昌华.政治辅导员工作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259.
    ① 杜向民、黎开谊.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67.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南出版社,1998:131.
    ③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南出版社,1998:176.
    ① [德]施里特.习俗与经济[M].秦海译.长春出版社,2005:3.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3.
    ③ 卡尔·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237.
    ①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8.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9.
    ② 马克思思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7.
    ③ 列宁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9.
    ④ 参见毛洋东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⑤ 毛洋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1.
    ① 参见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②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5-296.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7.
    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1.
    ⑤ 列宁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8.
    ⑥ 毛泽东文集[M]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⑦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7.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
    ③ 毛泽东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① 邓小平文选[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7.
    ② 江泽民文选[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7.
    ③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51.
    ④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9.
    ⑤ 江泽民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0.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5.
    ①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①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8.
    ② 江洋民文选[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1.
    ③ 江泽民文选[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7.
    ④ 江泽民文选[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13.
    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911.
    ⑥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24.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9.
    ① 参见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十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8-19.
    ② 参见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十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6-27.
    ① 李永山.美国高校学生事务队伍专业化发展及其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② 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82.
    ① 参见孙立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② 陈莉.感受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J].辅导员学刊.2009(2).
    ③ 教育部2007年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十教师赴英国研修项目总结报告[R].2007.8-9.
    ① 参见王学风.新加坡高校德育评介[J].高校理论战,2005(6)
    ① 季海群.新加坡高校学生工作探析及启示.现代教育科学[J].2010(1).
    ① 季海群.新加坡高校学生工作探析及启示.现代教育科学[J],2010(1).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1997:2152.
    ① 胡金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80.
    ② 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5.
    ① 陈立民.立足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7)
    ② 参见程慧.杨得华.程广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综述[J].高等教育,2007(11)
    ③ 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148.
    ④ 参见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5)
    ① 参见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4-75.
    ① 参见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南出版社,1998:131.
    ① 参见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南出版社,1998:859.
    ① 参见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南出版社,1998:1286-1287.
    ① 参见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南出版社.1998:1808.
    ① 参见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文件选编[M]第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9.
    ② 参见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海南出版社.1998:3901.
    ① 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98.
    ① 参见应中正,苏静,刘冀萍.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研与对策.辅导员学刊[J].2009(4).
    ② 柏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2:138.
    ① 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2.
    ①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7:423.
    ② 马克思思格斯文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
    ③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
    ④ 马克思思格斯文集[Ml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2.
    ① 李德顺.价值论(第2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6.
    ②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98.
    ① 参见翁铁慧.立德树人: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探索与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7.
    ① 马克思思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① 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14
    ①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1.
    ① 夏志林.诚信固本厚德载物:大学生诚信教育读本[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3.
    ② 梁启超.论公德[M],载王德峰编选.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48.
    ③ 梁启超.论公德[M],载王德峰编选.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48
    ① 参见陈文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MJ.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48-170.
    ① Leaning Counselling:A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Support Servic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49,4,382-92, Jul/Aug78.
    ② 参见王小红.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6-288.
    ① 数据来源http://job.jyb.cn/jysx/201206/t20120611_497678.html.
    ② 王小红.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74.
    ① [苏]S.L.海因曼,王金存等译.科学技术革命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106-107.
    ① 马克思思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① 参见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16-221.
    ②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317.
    ① 参见李伟东.论辅导员能力发展的价值定位、结构及其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① 罗洪铁.人才学原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397.
    ① 李忠军.高校辅导员主体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36.
    ② 参见李忠军.高校辅导员主体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44-146.
    ① 参见杨晓慧.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
    ① 罗洪铁.人才学科30年建设和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01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53.
    ① 列宁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51.
    ① 孙诈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
    ① 袁贵仁.人的哲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112.
    ① 数据来源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206/137018.html
    ① 马荣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57.
    ② 杨春贵.“四个如何认识”学习读本[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251.
    ① 参见李合亮.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8-205.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1.
    ①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0.
    ②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南出版社1998:1.
    ① 约翰·希恩教育经济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75.
    ① 参见辛鸣.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人民出版社,2005.200-201.
    ① 参见漆小平、钟一彪.国际化办学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调研[J]辅导员,2010.5.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2.3.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选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M](1987年2-7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江泽民文选[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人民出版社,1997.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4.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1976-1990)(1991-1997)[M].海南出版社,1998.
    15.杨贤江.新教育大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16.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7.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8.黄蓉生、邓卓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9.黄蓉生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0.黄蓉生等.“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研究成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1.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2.罗洪铁.人才学科30年建设和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3.徐颂陶、罗洪铁.马克思主义人才论[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24.邓卓明、任一明.我选择,我喜欢—当代社会时尚与大学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5.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7.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8.许启贤、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29.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0.徐文良.难忘的历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31.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2.王树荫、.王炎.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3.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4.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6.李合亮.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7.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2.吴东菀、沈国权等.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4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2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8.王昌华.政治辅导员工作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39.翁铁慧.立德树人: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探索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0.清华大学《双肩挑》编写组:双肩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2.祝建兵.高校辅导员工作艺术[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3.张文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44.杜向民、黎开谊.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5.江来登.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6.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7.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8.胡金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49.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0.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1.李忠军.高校辅导员主体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2.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53.冯刚、赵锋.走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4.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5.鲁鹏.制度与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6.王海传.人的发展的制度安排[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7.邹吉忠.自由与秩序:制度价值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8.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9.林毅夫.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A],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60.袁贵仁.人的哲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
    61.孙正聿著.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2.孙正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3.杨春贵.“四个如何认识”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64.马荣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65.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6.梁启超.论公德[M],载王德峰编选.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67.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68.[美]詹姆斯·马奇等.规则的动态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9.卡尔·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1卷)[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70.[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泽.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71.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2.哈罗德·孔茨.管理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73.[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74.[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7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6.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7.凡勃仑.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8.赛缪尔·P·亨迁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99.
    79.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80. Joan B. Hirt:Where You Work Matters: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at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tutions.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March 28,2006
    81. Margaret J. Barr:The Handboo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A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Jossey-Bass. March 2000
    82. Arthur Sandeen:Improving leadership in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a case approach, Springfield,Ill.:C.C. Thomas Publisher,2000.
    1.杨伟敏.制度本体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
    2.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基于教育政策内容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李莉.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4.靳玉军.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
    5.王冬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6.程桂君.马克思主义制度学视角下的中国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7.庄波.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启示[D].山东大学,2008.
    8.刘玮.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8.
    9.高永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唐洁.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1.杜中德.高校辅导员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9.
    12.陈武林.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与工作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3.隋汝梅.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0.
    14.张艳.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5.柏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2.
    16.江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探析[J].高教研究,2006(4).
    17.陈垠亭.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18.程慧,杨得华,程广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综述[J].高等教育,2007(11)
    19.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20.王文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
    21.刘欣堂、迟沂军.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和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07(6)
    22.朱孔军.价值审视与制度构建——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想教育研究,2007(7)
    23.林樟杰、万峰.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24.杨晓慧.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
    25.应中正,苏静,刘冀萍.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研与对策.辅导员学[J],2009(4).
    26.李伟东.论高校辅导员能力发展的价值定位、结构及其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刊,2010(3).
    27.漆小萍.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13)
    28.张瑞鸿.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05(3)
    29.孔潭.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30.朱炜.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其启示[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31.孙立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32.陈莉.感受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J].辅导员学刊,2009(2).
    33.王学风.新加坡高校德育评介[J].高校理论战,2005(6).
    34.季海群.新加坡高校学生工作探析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0(1)
    35.林绍雄.新加坡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及其经验借鉴[J].东南亚研究,2009(1)
    36.冯向东.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37.郭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2006(6).
    38.陈文新、王君丽.对马克思制度理论的新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5)
    39.高辉.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与路径依赖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5(4).
    40.王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的变迁[J].现代教育管理,2009(6).
    41.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制度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2).
    42.赵扬.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9(19).
    43.刘艳.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44.林樟杰、万峰.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45.孟卫青.教育政策分析的三维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8(8)
    46.刘复兴.教育政策的四重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
    47.刘复兴.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式[J].教育研究.2002(4).
    48.刘复兴.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
    49.李卫红.抓住根本立德树人切实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50.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贯彻《规定》落实政策切实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好[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51.Waple; Jeffrey Neil:The prepar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An assessment of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necessary for entry-level student affairs work[D],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