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普通程序的检讨与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们的诉讼形式不仅仅是法律中的标题,也不是无生命的范畴;……他们是活的东西,他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奇遇,享有或长或短的茁壮、成材和盛名之年,然后可能在孤独无友的风烛残年倒下。……他们之间的生存斗争是激烈的,只有适者才生存下来。”我们诉讼制度中的普通程序要在风云变换的市场中自如地邀游,就必须不断地检讨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修正自己,才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本文基于这一理念,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法》普通程序制度中规则主体的错位和审判管理的缺失,对普通程序改革与完善作一些初步的思考。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分为五章。
     引言部分,概要地介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发展的进程,提出普通程序制度改革应当从司法解释的层面,转向深层次民事普通程序规则,以顺应世界司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普通程序概述。阐述了普通程序的内涵和外延,即普通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规则中最一般的具有普遍适用的程序规则,提出基于“两审终审制”,普通程序不仅包括冠以普通程序名称的第一审程序,也包括第二审程序。这是对普通程序规则进行思考的基础。
     第二章,对《民事诉讼法》中的普通程序规则与效率进行思考。提出普通程序的规则主体是当事人,而不是作为裁决者的法官。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程序规则设计侧重于对法官行为的规约是对普通程序理论的异化。进而从程序效率出发,进一步阐述普通程序的法理基础。
     第三章,对《民事诉讼法》普通程序中规则设计的主体错位和审判管理的缺失进行检讨,指出普通程序规则主体的错位是《民事诉讼法》普通程序规则中一大弊端,而审判管理的缺失导致了诉讼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司法效率的提高。
     第四章,从程序安定理念、程序正义、程序效率和法官程序控制四个方面阐述完善普通程序规则的价值取向,为程序规则的完善铺垫理论基础。
    
     我国民事普通程序的检讨与完善
     第五章,对普通程序规则主体和审判管理职能的回归进行思考,并在此基
    础上,从普通程序规则中的对诉权的保护、中间上诉机制、小额诉讼案件的二
    审限制和对二审范围的有效控制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普通程序的设想。
     结语,对全文的论述进行总结。
引文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1、[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2、[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下册,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杨百揆、刘庸安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及1999年版。
    4、[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6、[英]R·J·沃克:《英国法渊源》,夏勇译,西南政法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7、[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册,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9、[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1、[美]哈泽德、塔鲁伊:《美国民事诉讼导论》,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3、[英]坎南:《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陈福生、陈振骅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4、[德]狄特·克罗林庚:《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刘汉富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5、[德]霍恩、科茨、莱塞:《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6、[德]彼德·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8、[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薛景元主编:《海峡两岸法律制度比较-诉讼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齐树洁主编:《民事程序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周楠:《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齐树洁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白绿炫:《美国民事诉讼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7、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章武生主编:《民事诉讼法新论》,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9、王怀安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
    10、陈桂明:《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1、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版。
    12、张卫平主编:《司法改革论评》[第一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3、张卫平主编:《司法改革论评》[第二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4、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王亚新:《社会变更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6、柴发邦主编:《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7、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3、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民法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4、陶百川编:《最新“六法全书”》,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
    5、《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徐昕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
    7、《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白绿铉、卞建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8、《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谢怀拭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9、《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第6期。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载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1、张芳杰主编:《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13、《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4、《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1、齐树洁:《德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借鉴意义》,载于《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年3月9日。
    2、白绿铉;《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载《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年10月12日。
    3、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与体制性制约的分析》,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5期。
    4、丁过强:《浅谈诉讼效率与审判改革》,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0月26日B2版。
    5、王庭寒、张韵声、黄胜春:《不同程序不同判决》,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0月1日B1版。
    6、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蒋惠岭:《程序决定何为法律》,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0月1日B1版
    8、季卫东,《当事人在法院内外的地位和作用》(代译序),载[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与体制性制约的分析》,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5期。
    10、常怡、黄娟:《现代诉讼的法理性透视》,载《现代法学》2001年2月刊。
    11、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12、房保国:《程序异化论》,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
    13、徐昕:《程序经济的实证与比较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
    14、傅郁林:《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载《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第4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5、丁国强:《浅谈诉讼效率与审判改革》,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0月26日B2版。
    16、[英]沃尔夫勋爵:《中期报告》(The Interim Report,chapter16,para 1),转引自齐树洁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徐昕:《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的均衡分配》,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
    18、范愉:《程序正义观念与中国的社会现实》,载《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年10月12日。
    18、汪建成:《公正》,载《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年10月16日,原载于《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
    19、张卫平:《法庭调查与辩论:分与合之探究》,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1月21日第3版。
    20、张晓煜:《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载《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年10月4日。
    21、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正义》,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2、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23、李祖军:《论程序公正》,载《现代法学》2001年6月。
    24、beachbai:《小议民诉法中的“诉权理论”》,载《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年10月12日。
    25、肖建国:《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实现》,载清华大学法学院《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论坛》。
    26、陈瑞华:《程序正义论》,载《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年10月12日。
    
    
    27、沈亮:《程序正义与中国司法现代化》,载《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年2月21日。
    28、陈灿平:《公正与效率下的审判委员会制度》,载清华大学法学院《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论坛》
    29、黄松有:《与时俱进的“两便原则“:民事审判改革的指导思想》,载《人民司法》2002年第4期。
    30、陈惠忠:《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理论的实践解读》,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31、李祖军、田毅平:《民事诉讼目的论纲》,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
    32、王京申:《司法解释行立法解释之实》,载http://www.xieyang.com/article/xianfa/a27.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