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两税合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所得税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在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业已确立了主体地位。由于在所得税内部,公司所得税与享有公司利润的股东所支付的个人所得税相互作用,产生公司股利分配上的经济性重复课税问题。经过对“古典制”和“溯源制”进行比较,发现“古典制”由于未消除重复课税而带来税收公平和效率的损失。消除或缓解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的经济性重复课税,实现两者的协调,发挥整个税收制度的总体功能,是当今各国或地区税制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它们都对如何解决此类经济性重复课税问题做了大量的努力,并采用了一些“两税合一”的方法对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进行协调,我国台湾地区也于1998年实施了“两税合一”的所得税税制。尽管各国和地区视其政策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但都从不同程度缓解甚至消除了重复课税,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税收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是大陆税制建设的中期目标之一,目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古典制”的形式,两税分立且未建立起协调机制,经济性重复课税的弊端将日益突出,造成公平与效率的损失,影响税制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改革现行所得税,消除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的经济性重复课税,是完善大陆税制重要的一环。
     所得税“两税合一”理论上有八种方法,在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得失、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大陆的国情,设计并选择科学的方案,加强配套措施的施行是大陆所得税“两税合一”改革的现实要求。
Income tax is very important. It has been the main tax category in the tax system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y or area. Among the income tax, the corporation income tax and individual income tax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it leads the economic double taxation. The classical income tax leads the loss i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through comparing the classical income tax with integrated income tax. How to avoid the economic double taxation among the corporation income tax and individual income tax and develop the whole function of tax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tax system in many countries and area. They carried out the integrated income tax system to harmonize these two kinds of taxes. And Taiwan area has carried out the integrated income tax system in 1998. Though deferent method selected by the countries' policy aim, it has avoided the double taxation in some degree and helped to realize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tax.
    The tax system based on income tax as the main tax category is the medium-term goal in our tax construction. Now, we select the classical income tax and it leads many disadvantages. So the actual tax system must be reformed to avoid the double taxation on investors' earning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x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There are eight kinds of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ed income tax system in theory. We must design and select the scientific formula based on the comparing these method and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引文
[1]台湾两税合一简介.台湾台北市税局印赠.1999年,(6)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
    [3]参见彭万林主编.《民法学》,76页
    [4]《法国商业公司法》(66—537号法律)第1条第1款
    [5]参见梅森Mason,《现代科学博览》,1968年
    [6][7] 〔英〕桑福德主编.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第二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8页
    [9]夏滨.最新股份制实务.[M].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12页
    [10]张守文.重复征税:立法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大学网站.(http://www.pku.edu.cn/academic/legislation/zhongguancunlegislation/overlaptaxation.htm)
    [11]参见王利明:《论法人的本质和能力》,载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第3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12]李宜琛,《日耳曼法》,2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22年
    [13]参见王利明:《论法人的本质和能力》,载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第3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14]除特别说明,本论文的图表均属自行编制。
    [15]肖鹏.所得税一体化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1年,(02)
    [16]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分析.中华财会网(www.e521.com)2002-06-06
    [17]〔英〕桑福德主编.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第二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以上有关各国或地区两税合一实践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凌忠嫄.两税合一制度国际比较.台、港、澳及海外财政、金融.[J].1997年;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公司所得税制国际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19]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异,设算扣抵法即前述设算抵扣法。
    [20]台湾两税合一的介绍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两税合一简介.台湾台北市税局印赠.1999年,(6);卓敏枝等.税务会计.[M].三民书局印行.2001年
    [21] [22]数据均来源于:利息股息红利渐成个税主力.大中华财税网.(http://www.abacn.com/csnews/text.php?id=MTczNjI=)
    
    
    [23]夏滨等.最新股份制实务.[M].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
    [24]此段数据来源于: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系列报告会上的报告(摘要)
    [25]此段数据来源于:安体富 陈韵如.评析台湾地区实施的两税合一税制.[J].《涉外税务》2001年,(8)(9)
    [1]〔英〕西蒙·詹姆斯等.税收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
    [2]〔英〕桑福德主编.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第二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比〕西尔文·R·F·普拉斯切特.对所得的分类综合及二元课税模式.[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
    [5]於鼎丞.港澳台税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沈肇章.税收概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7]卓敏枝等.税务会计(含两税合一实务).[M].三民书局印行.2001年
    [8]两税合一简介.台湾台北市税局印赠.1999年,(6)
    [9]两税合一法人盈余分配相关课税规定适用之探讨.台湾研究发展专题报告.2000年,(11)
    [10]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公司所得税制国际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11]邓子基.税种结构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
    [12]戴园晨.财税体制改革.[M].广东经济出版社.1995年
    [13]王雍君.税制优化原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
    [14]杨斌.治税的效率和公平——宏观税收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15]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6]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17]计金标.个人所得税政策与改革.[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
    [18]刘华.税法比较研究.[M].澳门基金会.1997年
    [19]司马军等.税收征收管理的国际比较.[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
    [20]夏滨等.最新股份制实务.[M].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
    
    
    [21]赵涛.股份制——现代企业的重要形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22]王利明.论法人的本质和能力.民商法研究.第3辑.[M].法律出版社,1999年
    [23]彭万林.[M].《民法学》
    [24]黄东荣.台湾公司与个人所得税两税分立与合一制度比较之研究.暨南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10)
    [25]蔡徽芳.两税合一课税制度之检讨及改进意见.义守大学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06)
    [26]凌忠嫄.两税合一制度制国际比较.台、港、澳及海外财政、金融.[J].1997年
    [27]凌忠嫄.两税合一制解析(上) (下).[J].律师杂志1998,(10)(11)
    [28]杨陈松.以理论与观念化解两税合一的迷思(上)(下).[J].税务2001,(07)
    [29]陈秋兰.两税合一与个人所得税.[J].会计研究月刊2000,(03)
    [30]吴文胜.两税合一制度评析.[J].联捷会计 1996,(10)
    [31]陈合良译.简介工业先进国家之两税合一近况.[J].财税研究第十七卷第四期,第53—61页
    [32]陈听安.台湾所得税制改革的可行途径:所得税两税合一制可行性评析.[J].财税研究第十七卷第四期,第12—20页
    [33]蔡吉源.两税合一的经济效果.[J].税务 1998,(07)
    [34]王海东等.台湾的两税合一制及其优点——兼论对大陆税制改革的启示.[J].涉外税务.2000,(05)
    [35]肖鹏.所得税一体化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1,(02)
    [36]林恩焕.两税合一税制初探.[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2)
    [37]周华伟.论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一体化.[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6,(06)
    [38]钱晟等.当前我国所得税税制中的经济性重复课税问题探析.[J].当代财经.2002,(09)
    [39]唐向.台湾税制及两岸税收关系问题探索.[J].亚太经济1998,(z2)
    [40]陈光炎.海峡两岸税制发展比较研究.[J].财政研究资料.1999,(04)
    [41]吴利群等.所得税政策协同研究.税务研究,[J].2002,(01)
    [42]杨灿明.国外对股份公司征收所得税的做法及启示.[J].四川财政.1995,(06)
    [43]江苏省南京市国家税务局税务学会课题组.关于完善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的构想.[J].税务研究.2002,(01)
    [44]王华路.台湾的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J].统计与决策1999,(08)
    [45]郝春虹.公司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效率损失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1,(01)
    [46]刘磊.所得税课税效应分析.[J].税务与经济.1995,(01)
    
    
    [47]葛夕良.欧盟直接税协调的最新进展.[J].涉外税务2002,(06)
    [48]王润华.我国合伙人所得税征收改革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02)
    [49]杨春学.威廉·维克里与拍卖制度、最佳所得税结构设计.[J].改革.1997,(01)
    [50]Ballentine, J. G., Equity, Efficiency and the U. S. Corporation Income Tax,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Washington, 1980
    [51]Cnosssen, S., "Corporation Taxes in "OECD Member Countries," Bulletin for International Fiscal Documentation,Vol.38,Nov.,p.483,1984.
    [52]Van den Tempel, A.J., Corporation Tax and Individual Income Tax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 o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ission, Brussels, 197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