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政公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边政公论》是20世纪40年代在边疆危机、民族危机的背景下,创建的一份专门研究边疆地区民族、自然环境和文化的期刊。该刊由中国边政学会边政公论社于1941年在重庆编行,最初为月刊;从第5卷第1期开始迁至南京出版,为半年刊;第6、7卷为季刊,其实际负责人为边政学会总务组主任周昆田。1949年停刊,共发表7卷58期274篇文章,创办时间达9年之久,这在民国时期所创办的刊物中,是存在时间较长的刊物之一。创刊旨趣是“凭客观的见地,真诚的研究,一方阐发一般边政原理,使得边政实施能有个正确的理论做参考基础;一方研讨实际问题,搜集实际资料,冀能为建设边疆尽其前哨的义务。换句话说,就是想使理论与实际溶成一片,行政与学术取得配合,以共谋边事的发展”。《边政公论》刊文所涉及的学术领域较为广阔,所蕴藏的认识、信息资料也相当详备,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边政建设的方方面面,如边区知识、古代治边政策、边政资料的收集以及一些具体的边疆开发建议等。在《边政公论》上投稿的作者们,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员还是大学的教授、研究所的研究员,几乎无一不是当时及以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社会学界、历史学界、地理学界中的佼佼者。《边政公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政学”兴起的推动者,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积极参与者。
     毫无疑问,研究、认识《边政公论》,是我们总结我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边疆研究历程的重要工作,对于我们继承前人边政与边疆研究的传统、理论与方法、思想认识,搞好现阶段的边疆研究,服务于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疆稳定,构建边疆学学科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然而,学术界目前对《边政公论》的研究却很薄弱,仅对这份杂志作了一些概要性介绍,对杂志刊文的部分作者和研究成果开展过个案研究,尚无对《边政公论》作专门、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这种状况,与《边政公论》的地位极不相称。有鉴于此,本文不揣浅陋,尝试着对《边政公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评论与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缘由及价值,相关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和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及解决的思路。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题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通过对边政释义和边政学会建立的论述,介绍《边政公论》的创刊原因和编辑概况。第二章通过对边区知识、古代治边政策研究、开发边疆的建议、边政资料的搜集等内容的介绍和研究,对《边政公论》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评介。第三章论述作者群的投稿数量、身份等信息,并给予分类研究,加深对期刊的进一步认识。
     本文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了《边政公论》的内容、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及其对今天边疆地区的改革开放与社会进步以及中国边疆学学科发展的意义。
Frontier Affairs, crea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rontier crisis and national crisis in the 1940s, is a kind of journal that makes a special research on ethnic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of border areas. Edited by China journal frontier policy institute in the public opinion club of frontier policy in Chongqing in 1941, it was published monthly at first.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five volume, it was published by Nanjing and it became semiyearly. The six, seven volumes are quarterly and Zhou Kuntian who worked in frontier policy institute and took charge of it. Founded for nine years, it discontinued in 1949 and in all released 7 coil wounds,58 periods and 274 articles. It was one of the publications that survive longest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s objective is "on the ground of sincere research and objective insights, on one hand, it elaborates the frontier policy principle to make a correct theory as reference; on the other hand, discusses practical problems, collect the actual material, it is expected to serve for frontier construction. In other words, just want to make theory and practice dissolve into one, administration can match with academic, obt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frontier business. It involves relatively broad academic field,and contains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in detailed, almost included all aspects of China's frontier policy construction at that time, such as knowledge introduction of frontier, ancient policy research on ruling border region, the collection data of frontier material an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frontier development, etc. The authors who wrote for the Frontier Affairs, not only included the officials of the government, teachers of high school, professors of university, but also the researchers of the institutes.Almost no one isn't the top researcher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ethnology, Chinese anthropology, sociology, academic history as well as academic geography at that time or after that tim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research and recognize of the Frontier Affairs is an important work for us to summariz frontier research at the 1940's. It both hav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inheritance the border and frontier research of the previous.Their traditional,theory, methods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is useful to keeping stableof border area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study of Frontier Affairs is very weak, just made some introductions for the magazin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focus on the part of the author and Case Studies,but have no specialized research. This situation did not match the position of it.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try to the Frontier Affairs as a whole,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study.
     The whol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comments and introduced the reasons and value of why the topic is chosen. Review of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nd achievements, the innovation of the papers, and the difficulties as well as the methods of the solu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me part. The first chapter states the frontier policy interpretations and how the Frontier Affairs is built, introduces the reason of publishing the public opinion of the frontier polic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edi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border region, ancient cure edge policy research, Suggestions of developing frontier, policy the content such as the collection of data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study, the content of Frontier Affairs carry on comprehensive comment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eriod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ibute quantity, identity, and gi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periodical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further.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tent of Frontier Affairs in the last chapter,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limitations of the pape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in border areas, today's social progress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frontier regions.
引文
①姚思廉:《陈书·武帝纪》卷一,中华书局1972年版。
    ②《边政考》全书共12卷,明嘉靖26年刻本,见《续四库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驻军防备地形及地形图、边关与守备、驻军人数与粮草、历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战事等。
    ③书目见于邓衍林编《中国边疆图籍录》,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④书目见于《千顷堂书目》及《明史·卷九十七》。
    ⑤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⑥罗贤佑:《中国历代边政问题刍议》,《东北史地》2007年第6期。
    ①吴文藻:《边政学发凡》,《边政公论》第1卷第5-6期。
    ②吴文藻:《边政学发凡》,《边政公论》第1卷第5-6期。
    ③胡耐安:《边政通论》,“国立”政治大学出版1960年版。
    ④编者:《边政与历史》,《边政公论》第3卷第5期。
    ⑤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边政公论》第1卷第5-6期。
    ①林恩显:《边政通论》,华泰书局,1987年版,第17-18页。
    ②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政治(五),第149页。
    ③王利平等:《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边疆和边政研究——李绍明先生访谈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月。
    ④编者:《边政公论·创刊词》,《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
    ①周昆田:《三民主义之边政建设》,《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
    ②编者:《新年献词》,《边政公论》第3卷第1期。
    ③桓宽:《盐铁论·诛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④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绪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①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边政公论》第1卷第5-6期。
    ②顾颉刚:《本会三年来工作略述》,《禹贡》第7卷第1-2-3期。
    ③马大正:《当代中国边疆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2期。
    ④《国民年鉴》(民国18年)第4编,新亚书店1928年版,第1页。
    ⑤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147页。
    ①万永林:《序言》,《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①夏光南:《云南文化史·自序》,云南崇文印书馆,1923年。
    ②夏光南:《元代云南史地丛考》,中华出版社,1935年。
    ③顾颉刚:《禹贡学会工作计划》,《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1-2-3期合刊,1937年4月。
    ④作者没有掌握详细的数目,但是一些侧重于研究边疆、边政且影响深远的刊物却相继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停刊,如《地学杂志》,《禹贡半月刊》,《边事研究》,《新亚细亚》,《边政月刊》等。
    ⑤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刊。
    ⑥王建民:《中国民族史》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61-72页。
    ①邵力子:《边疆问题论文集·邵序》,正中书局,1941。
    ②江应梁:《评鸟居龙藏之<苗族调查报告>》,《现代史学》,1937年4月。
    ③余一:《民族主义论》,见张相、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十年间时选集》,三联书店1963年版。
    ④顾颉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学计划书》,《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1期。
    ⑤陈玉科:《云南边地问题研究·序》,昆华民众教育馆1933年版。
    ⑥马长寿:《十年来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边疆通讯》1947年第4期。
    ①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96页。
    ②马大正:《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
    ①马大正、刘逖:《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4-75页。
    ②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刊。
    ③江应梁:《摆夷的生活文化·自序》,上海中华书局,1950年版。
    ④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6页。
    ①黄奋生:《边疆政教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24页。
    ②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855-856页。
    ①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边政公论》第1卷第5-6期。
    ②金绍先:《记述国民党元老吴忠信》,见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的《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3月,第90-91页。
    ①后边政公论社编辑组由三九号改为二八号。
    ②社址在枣子岗垭平庄,见第4卷第9-10-11-12期合刊,第31页。
    ③编者:《发刊词》,《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
    ①编者:《本刊谨启》,《边政公论》第1卷第2期,第102页。
    ②编者:《征稿简则》,《边政公论》第4卷第1期。
    ③编者:《新年献词》,《边政公论》第3卷第1期。
    ①罗常培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藏缅族父子连名制文章,分别是《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边疆人文》第1卷第3-4合刊,1944年3月;《再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边政公论》第3卷第9期,1944年9月;《三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边疆人文》第2卷第1-2合刊,1944年9月。
    ②王建民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纪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236页。
    ①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前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①凌纯声:《中国边政之盟旗制度》,《边政公论》第2卷第9-10期。
    ②凌纯声:《中国边政之土司制度》,《边政公论》第2卷第11-12期。
    ③王尧、王启龙、邓小咏:《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民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凌纯声:《中国边政之政教制度史》,《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凌纯声先生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版。
    ②楚明善:《清代之治边制度与政策》,《边政公论》第1卷第2期。
    ③王尧、王启龙、邓小咏:《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民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凌纯声:《中国边政之盟旗制度》,《边政公论》第2卷第9-10期。
    ①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①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36页。
    ①林超民:《应对边疆危机的新学科——边政学的兴起与发展》,见于黄兴涛、夏明方主编的《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②王铭铭:《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③林恩显:《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理论与方法初探》,渤海堂文化公司,1992年。
    ④见本文。
    ①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②赵云田:《近代我国边疆民族中央管理机构的演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③黄奋生:《边疆政教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24页。
    ④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855-856页。
    ①张汉光:《边政往何处去》,《边政公论》第6卷第3期。
    ②梁瓯第:《论边政制度的革新》,《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
    ③凌纯声:《中国边政改革刍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
    ①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刊。
    ②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61-72页;112-114页。
    ③江应梁:《评鸟居龙藏之<苗族调查报告>》,《现代史学》,1937年4月。
    ④张群:《边疆问题论文集·张序》,正中书局,1941年。
    ①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刊。
    ②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61-72页。
    ①杨希枚:《边疆行政与应用人类学》,《边政公论》第7卷第3期.
    ①肖如平:《试析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教育》,《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5期。
    ②曹天忠:《民国时期“特种教育”的概念演化史考究》,《思想战线》2007年第6期。
    ①徐益棠:《试拟国立边地文化教育馆组织大纲》,《边政公论》第1卷第5-6期。
    ②卫惠林:《论边疆学术与边疆大学设置问题》,《边政公论》第7卷第3期。
    ③梁瓯第:《论边政制度的革新》,《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
    ①编者:《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第145页。
    ②林恩显:《近代中国边疆研究论著目录·编例》,“国立”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编印1986年版。
    ①林恩显:《近代中国边疆研究论著目录·序言》,“国立”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编印1986年版。
    ②编者:《征稿启事》,《边政公论》第1卷第3-4期,第31页。
    ①仲昭编辑:《边政公论》第1卷第2期。
    ②编者:《边政公论》第1卷第11-12期。
    ③编者:《边政公论》第3卷第1期68页。
    ④在《中国边政学会开会员大会》一文中,谈及理事时说共为二十人,显然有误,见《边政公论》第6卷第3期封面。
    ①编者:《边政公论》第6卷第3期封面。
    ②周昆田:《三民主义之边政建设》,《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
    ③文中标注二人均为中央大学地理系副教授,而中央大学地理系只有陈正祥,而无程正祥,可见是编者的编辑错误。
    ①王建民:《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纪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页。
    ①编者:《创刊词》,《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
    ②宋濂:《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①王铭铭:《东南与西南——寻找学术区之间的纽带》,《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②方铁:《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
    ③吴文藻:《边政学发凡》,《边政公论》第1卷第3期。
    ①编者:《创刊词》,《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
    ①方铁:《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
    ②见本文第40页。
    ③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绪论第5页。
    ④编者:封面启示,《边政公论》第2卷第1-2期。
    ①编者:《恭录总裁语<中国之命运>第一章第二页》,《边政公论》第3卷第5期,第2页。
    ②王利平等:《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边疆和边政研究——李绍明先生访谈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月。
    ③编者:《编辑前言》,《边政公论》第5卷第1期。
    ④如谭英华的《康人农业家庭组织的研究》一文共分三次出版,第三次该为“三续”,但原文标题后却标为“四续”;丁实存的《历代章嘉呼图克图》(载《边政公论》第6卷第4期刊,1947年12月,14-19页却误标为4-9页。
    《边政公论》,中国边政学会边政公论社发行1941年到1948年,共7卷58期274篇文章.
    [1]林恩显.《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理论与方法初探》[M].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1992.
    [2]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3]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4]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5]林恩显.《边政通论》[M].台北:华泰书局,1987.
    [6]桓宽.《盐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7]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9]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10]夏光南.《云南文化史》[M].昆明:云南崇文印书馆,1923.
    [11]夏光南.《元代云南史地丛考》[M].上海:中华出版社,1935.
    [12]王建民.《中国民族史》上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13]陈玉科.《云南边地问题研究》[M].昆明:昆华民众教育馆,1933.
    [14]马大正、刘逖.《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5]江应梁.《摆夷的生活文化》[M].上海:中华书局,1950.
    [16]黄奋生.《边疆政教之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17]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8]王建民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纪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19]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0]王尧、王启龙、邓小咏.《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M].北京:民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1]凌纯声.《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凌纯声先生论文集》[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22]黄兴涛、夏明方.《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3]黄奋生.《边疆政教之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24]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5]林恩显.《近代中国边疆研究论著目录》[M].台北:“国立”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编印,1986.
    [26]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7]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28]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1]罗贤佑.《中国历代边政问题刍议》[J].东北史地,2007,(6):11-15.
    [2]王利平等.《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边疆和边政研究——李绍明先生访谈录》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6):34-41.
    [3]顾颉刚.《本会三年来工作略述》[J].禹贡.1937,(1-2-3):50-55.
    [4]马大正.《当代中国边疆研究者的历史使命》[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2):10-11.
    [5]顾颉刚.《禹贡学会工作计划》[J].禹贡.1937,(1-2-3):99-107.
    [6]江应梁.《评鸟居龙藏之<苗族调查报告>》[J].现代史学.1937,(4):23-30.
    [7]顾颉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学计划书》[J].史学史研究.1981,(1):67-82.
    [8]马长寿.《十年来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边疆通讯.1947,(4):33-41.
    [9]马大正.《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J].历史研究.1996,(4):55-60.
    [10]王铭铭.《东南与西南——寻找学术区之间的纽带》[J].社会学研究.2008, (4):32-54.
    [11]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31-36.
    [12]王铭铭.《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19-25.
    [13]赵云田.《近代我国边疆民族中央管理机构的演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1):94-103.
    [14]马廷中.《民国政府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2-33:
    [15]肖如平.《试析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教育》[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5):23-31.
    [16]曹天忠.《民国时期“特种教育”的概念演化史考究》[J].思想战线.2007,(6):16-22.
    [17]段金生.《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5):49-55.
    [18]符雪红.《20世纪中国边政研究与边区开发理论述评》[J].学术探索.2004,(9):116-119.
    [19]胡斯振.《西北学刍议》[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1):26-34.
    [20]刘宝明.《边政学:对象、意义和方法》[J].甘肃民族研究.1992,(3):37-42.
    [21]刘宝明.《边疆工作呼唤着边政学》[J].中国民族.1991,(10):20-21.
    [22]吴楚克.《台湾<中国边政>述评》[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2):130-135.
    [23]吴楚克.《试论中国边疆政治学与边政学、民族学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5-37.
    [24]赵俪生.《论晚清西北之学的兴起》[J].西北民族研究.1986,(1):14-20.
    [25]韩殿栋、刘永文、王志华.《<边政公论>对康藏文化习俗的介绍》[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6-120.
    [1]高长柱.《边疆问题论文集》[C].正中书局,1941.
    [2]张枏、王忍之.《辛亥革命十年间时选集》[C].三联书店,1963.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6-120.
    [3]张海洋.《民族研究文集》[C].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龚荫.《民族史考辨:龚荫民族研究文集》[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庆仁、马启成、白振声:《吴文藻纪念文集》[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曹明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云南民族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03.
    [1]方慧:《中国边政学研究的新突破》[N],云南日报,2007-03-22(7)
    [2]方慧:《增强边政学研究的现实性》[N],人民日报,2007-06-04(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