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视角下的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性是一个指向范围较广,同时也应该是具有特定价值色彩的概念。在公共物品供给的情境下,有关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应该具有双重维度。首先从公共物品的概念生成和公共物品问题的产生来看,正是因为公共物品具有的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形成物品自愿的供给的纳什均衡结果,无法实现具有公共性价值色彩的帕累托最优,因此,有关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价值就应该首先表现为帕累托最优的实现;其次,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又要表达出公平正义的价值主张。由此形成了一个二维的,情景化的有关公共物品公共性的表述和定义。
     “多中心”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其在供给公共物品上有其自身的价值基础和实践主张。它从力求提供一种针对公共物品问题的解决方案入手,以赋予公众更多的选择权利和自主性为起点,以制度安排为依托,寻求政府功能与市场机制的最大相容性,形成公共物品供给的“多中心”特征,以此体现物品的公共性价值。而在实践中,“多中心”供给又形式化地表达为以多重差异性的供给单位为特征的物品自主供给和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从“多中心”供给的理论基础来看,交易费用分析作为制度分析的一个核心环节,其通过不同供给模式的交易费用状况的比较,尤其是通过信息分布状况的比较,对各种模式特征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但在另一方面,单纯以数量大小来分析交易费用状况,并由此评判各种供给模式的优劣,这种方法却并不符合公共物品应有的公共性价值要求。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被视为诱发交易费用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体现和保证物品的公共性,因此在对公共物品的分析中应该建立具有公共性特征的交易费用观。
     另外,“多中心”供给中供应与生产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有关公共物品供给的系统运行方式和效用价值实现的流程。它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政府行政机构具有了更为鲜明的对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能;而在另一方面,承担物品生产职能的主体可以更堂而皇之地以利润为目标导向来展开运行。在现实中,这种分离有可能通过职能上的分工,在更好地完成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基础上高效地进行物品生产,从而更加有效率地完成物品的供给。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分离也增加了政府被“俘获”的可能性,即由于利润的驱动而导致生产主体对供应组织的影响,从而使得产出发生扭曲。从而失去帕累托效率,也损失了其公共性价值。但是,如果能加强供给的自主性,以及确立与自主性相适应的供给单位规模,就能应对这种产出扭曲。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转型改变了以往政府在该领域中的核心地位,表现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但是,从多中心理论,以公共性价值为评价视角来看,这种转型的结果也表现为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这既包括在帕累托最优实现上的公共性价值缺失,如某些物品产出量的扭曲等,也包括以公平和正义为表现的公共性价值缺失,如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准公共物品的效用在公众中分布的极不均衡。产生这种公共性缺失的原因有四方面,首先是在这场转型中对于扭曲了的市场机制的过于倚重;其次,政府行为中公共性的淡化,没有将其树立为政府的核心价值目标,在供应与生产相分离的同时没有确保充分的公众参与,忽视了供给中交易费用的公共性价值;再次,没有确保有关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的多重性;最后,由于在财政权力方面向地方政府授权的不充分,导致了地方在公共物品自主供给上的能力欠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祛公共化”倾向。
     因此,在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转型中,必须通过重塑政府的公共性价值观、加大公众参与、完善相关制度等方式来寻求公共性价值的回归。
Public characteristic is a concept which has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two dimensions on the situation of public goods supply, at first , from the concept appearance, Pareto optimum behaved of public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public utilities can not be appeared because of externalities of public goods making Nash equilibrium to be the result of public supply instead of Pareto optimum with Public characteristic. Secondly, justice should be appeared to support the Public characteristic for ethics concerned public goods.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a situational definition on Public characteristic of public goods is come into being.
     As a governance method featured its own basic valu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multi-centers theory want provide the solution for public goods contain .The theory seek the maximal possibility of compat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to form the multi-centers through endowing selective right and institution arrangement. Practically, the multi-center supply is implemented through multiplicity of supply body and multiple unites.
     As fundamental theory of multi-centers system, the analysis on transaction cost is the key point in institut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comparing on transaction cost among the different method of supply, especially in informat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supply method were analyzed throughout, from which the theory of "multiple-centre" has been developed. Nevertheless, the single method that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itution by the numbers of transaction cost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ublic character on the goods. Practically, quite a few behaviors which incur transaction cost guarantee the public character on the goods. Consequently, a new kind of value evaluating of transaction cost should be recognized in the analysis on public goods.
     Additionally, the separation between supervision and production change the supplying method of operation as a system and process of effectiveness achievement. The separation makes two results. The first is boosting the function of bureaucracies on value distribution from statue of authority, which were production orientated previously. Secondly, bureaucracies would legally pay more attentions to profit instead of duties for publics. Both of two results can boost public goods supply in efficiency. Nevertheless, the possibility of which capture was incurred on government is enhancive for profi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organization. As result, the output of public goods would be distorted that can be embodied by overproducing in some kind of public goods. The overproducing would be serious by cost decreased resulted in sufficient competition in the cause of governmental purchase. The distortion would cause Pareto optimum and justice can not be appeared as well as Public characteristic. The way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are to emphasize the self-decision and give suitable scope in supply.
     The core status of government in public goods supply has been changed into multiplicity because of transform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has decreased Public characteristic both in inaccessibility on Pareto optimum achieved and justice. The former has embodied in output distorted and the latter mainly incurs in inequality of effectiveness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care and fundamental education. There are four matters caused the results. Firstly, the transformation led a heavy dependence on marketing system. Secondly, the traction cost as a valuable issue and public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urse of separation between supervision and production has been ignored that decreased Public characteristic. The third is simplification on decision mechanism. At last, inadequate de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 in finance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has made weak self-supply of local government, which has got rid of Public characteristic.
     As a conclus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goods supply, the value of Public characteristic should be regressed through the value rebuil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引文
[1]参见唐娟:《政府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出版,第17-32页
    [2]国际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中信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3-5页
    [3](美)埃丽诺·奥斯特罗姆《社群控制与政府回应性》,载自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6页
    [4](美)埃丽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4页
    [1]转引自陈昌盛、蔡跃洲编著:《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25页
    [2]范玲、张雪梅:《我国年患病人次达50.8亿,近半数患者不就医》北京:《北京晚报》2004年12月2日
    [3]毛寿龙:《译序》,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页
    [1]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72页
    [2]刘辉:《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理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3]蒋洪主编:《公共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3页
    [4]黄有光:《福祉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8页
    [1]黄有光:《福祉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8页
    [2]黄有光:《福祉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0页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1](美)乔治·弗利德里克:《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19页
    [2](美)乔治·弗利德里克:《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8-31页
    [1]詹中原:《公共政策问题建构过程中的公共性研究》,载自《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4期
    [2]王乐夫等:《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载自《社会科学》2003年第四期
    [1]曾峻:《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56页
    [2]曾峻:《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57页
    [1]曾峻:《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57页
    [2](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24页
    [3](美)E R克鲁斯克、B M杰克逊主编《公共政策词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30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页
    [5](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年社版,第58页
    [6](奥)冯 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393页
    [1](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2](印)阿马蒂亚 :《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1](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页
    [2](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5页
    [1](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页
    [2](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9-168页
    [3]从占修:《试析罗尔斯的正义观对功利主义的超越》,载自《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四期
    [4]唐娟:《政府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2页
    [5]唐娟:《政府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3-44页
    [1](美)曼瑟尔·奥尔:《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页
    [2](美)曼瑟尔·奥尔:《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21页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
    [1](美)丹尼斯·谬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5页
    [2]John Leach "A course in Public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2004,P1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1]John Leach "A course in Public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2004,160
    [2]此处省去了有关两种均衡所形成的供给量之对比的推导,具体推导见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0-51页
    [3](美)乔史·B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杨晓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160页
    [1](美)丹尼斯·谬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社,第25页
    [1](美)登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载自《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制度经济学派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出版
    [2](美)丹尼斯·谬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社,第40-42页
    [1]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三卷,第222页
    [2]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三卷,第227页
    [3]此处是相对于帕累托最优结果而言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5](美)曼瑟尔·奥尔:《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页
    [1](美)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三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85页
    [1](澳)杰弗逊·布伦南、(美)詹姆斯·M·布凯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30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出版,第48页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65页
    [4](英)穆勒:《代议制政府》汪王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出版,第4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第218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762页
    [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陆骏等译,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41页
    [1]根据财政学理论,经济的增长会伴随着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
    [2](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陆俊等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143页
    [1](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陆俊等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143页
    [1]李成威:《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评价与激励》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59页
    [1]具体推导论证过程参见丹尼斯 谬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83页
    [2]PAULO A L D Nunes,2002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Natural Parks.Cheltenham,UK and Northampton.MA,USA:Edward Elgar,3
    [1]转引于李成威:《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评价与激励》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66-67页
    [2]李成威:《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评价与激励》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79-93页
    [1](美)华莱士·奥茨:《财产税和地方公共支出对财产价值的影响》吴欣望译,《蒂博特模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61页
    [2](美)华莱士·奥茨:《财产税和地方公共支出对财产价值的影响》吴欣望译,《蒂博特模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61页
    [3](英)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左昌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73页
    [1](英)JJC·斯马特、B·威廉姆斯:《功利主义:赞成与反对》牟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16页
    [1]尽管罗尔斯的思想反对效用的人际间的比较,此中的U更多的是表明物品的数量而非效用的含义。
    [2]姜希玉:《社会公正的内涵分析》,《沧桑》,2006年第4期
    属性不符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23页
    [2](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休行动制度的演进》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25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中译版序,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29页
    [2](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中译版序,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29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28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0页
    [2](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33页
    [3](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35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34页
    [1]从规范层面上说,权力与权利两者间在主体指向上、在主客体关系上有一定的区别。有相当一部分政治哲学理论认为,基于个体间契约的公共权力的产生和实施也是在某种意义上维护作为个体的权利,但其前提是存在着一条授权的路径。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政府间行为关系的取向》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46-152页
    [3]尽管有经济学家对此持反对态度,但蒂伯特模型中的帕累托最优的实现至少在逻辑上是能够自圆其说。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8-60页
    [2]John Leach "A course in Public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2004,1
    [3](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郭庆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46页
    [1](英)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左昌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65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6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5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6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8页
    [3](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第3页
    [4](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第263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5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13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7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14页
    [4](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16页
    [1](美)查尔斯·蒂伯特:《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吴欣望译,曹荣湘主编《蒂伯特模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9页
    [2]王小卫:《宪政经济学--探索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32页
    [1](美)华莱士·奥茨:《财产税和地方公共支出对财产价值的影响》吴欣望译,曹荣湘主编《蒂伯特模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P49-62页
    [2](美)罗纳德·.费雪:《迁移下的公共选择》吴欣望译,曹荣湘主编《蒂伯特模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64页
    [3](英)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左昌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73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7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9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9-60页
    [4](美)文特·奥斯特罗姆、E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75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60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0页
    [1]唐娟:《政府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51页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第285-287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79页
    [4](英)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第123页
    [5](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35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9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3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1页
    [4](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0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91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06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09页
    [4](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6页
    [5](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自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4-85页
    [6](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年出版,第86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7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92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政府间关系的行为取向》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年出版,第139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政府间关系的行为取向》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年出版,第140-141页
    [1](美)埃丽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李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2页
    [2](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01-103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78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4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4页
    [3](美)乔·B斯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56页
    [1](美)乔·B斯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55页
    [2]减旭恒、曲创,《从客观属性到宪政决策-论“公共物品”概念的发展与演变》,载自《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埃丽诺·奥斯特罗姆:《政府间关系的行为取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学》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41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埃丽诺·奥斯特罗姆:《政府间关系的行为取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学》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43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76页
    [4](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埃丽诺·奥斯特罗姆:《政府间关系的行为取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学》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46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76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艾丽诺·奥斯特罗姆:《政府间关系的行为取向》《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学》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46页
    [3]狭义的的财政联邦主义仅仅讨论宪法结构和政府组织真正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的财政分权和集权关系。广义的财政联邦主义则将讨论范围推广到所有国家的财政分权问题。
    [1]张晏:《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4页
    [2](美)威廉·布洛姆奎斯特和罗杰·B帕克斯:《市县合并的政府财政、服务和政治影响》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46-449页
    [1]参见张瑛《西方发达国家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6期
    [2]参见甘行琼 汤凤林《美国财政分权的效率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资本化是指政府项目经常会表现在获得这些利益相关的稀缺资产的价值当中,以私人资本增值的形式出现,即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项目宣布时,拥有与公共项目有关的私人资产的人
    [4](美)威廉·布洛姆李斯特和罗杰B帕克斯,《市县合并的政府财政、服务和政治影响》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48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社群控制与政府回应性》,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292页
    [2](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217-219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13页
    [1](美)尼斯凯南:《官僚制政府经济学》王浦劬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 第24页
    [2](美)尼斯凯南:《官僚制政府经济学》王浦劬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5-49页
    [3](美)尼斯凯南:《官僚制政府经济学》王浦劬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9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城市服务体制的复杂模型》,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80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城市服务体制的复杂模型》,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73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城市服务体制的复杂模型》,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75页
    [1](美)尼斯凯南:《官僚制政府经济学》王浦劬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第309页
    [2]一种由于组织内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组织效率低下的观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理论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和验证
    [3](美)诺尔曼·吉麦尔主编:《公共部门增长理论与国际经验比较》,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67页
    [1]参见虞维华:《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疏议》《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8期
    [2]参见虞维华:《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疏议》《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8期
    [3]James Q Wilson "Bureaucracy:Why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2000 473-490
    [1]James Q Wilson "Bureaucracy:Why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2000 189
    [1](德)埃单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姜建强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57页
    [2](德)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姜建强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页
    [1](德)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姜建强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60页
    [1]刘元春:《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09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59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39页
    [2](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62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9页
    [1]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9页
    [2]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60页
    [3]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63页
    [1]刘元春:《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79页
    [1](美)詹姆斯·M·布凯南、戈登·图洛克:《.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05页
    [2](美)詹姆斯·M·布凯南、戈登.·图洛克:《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07-111页
    [1](美)詹姆斯·M·布凯南、戈登·图洛克:《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11页
    [2]黄有光:《福祉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页
    [3](英)拉本德拉·贾:《现代公共经济学》王浦劬,方敏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53页
    [4]黄有光:《福祉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3页
    [1]伍启元:《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出版4-5页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123页
    [3](美)纳什维尔:《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出版,第1页
    [1](印)阿马蒂亚·:《伦理学与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第.42页
    [1](英)拉本德拉·贾:《现代公共经济学》王浦劬,方敏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65页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126页
    [3]罗尔斯所提出的“无知之幕”本身是指假设回归到一种财富绝对平等的初始状态,而本文则是针对在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尚未作出之前。
    [1](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407页
    [2](美)詹姆斯.M.布凯南、戈登.图洛:《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66页
    [1](美)詹姆斯.M.布凯南、戈登.图洛克《.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73页
    [2](美)詹姆斯.M.布凯南、戈登.图洛克《.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67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04页
    [2](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序言》,载自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李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载自迈克尔 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李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7页
    [4](美)罗纳德·J奥克:《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万鹏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9页-16页
    [5](英)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载自迈克尔 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8页
    [1]此处的价值的界定主要是指行政学理论中政治与行政相分离,所形成的与事实相区分的价值之概念。
    [2](美)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论分析》,王浦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18页
    [3](美)小威廉·T·格姆雷、斯蒂芬·J·巴拉《官僚机构与民主--责任与绩效》俞沂喧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35页
    [1]Herbert A.Simon "Administrative Behavior: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4 th Edition),The free press of Simon and Schuster Inc 1997.9
    [2](美)伍德·威尔逊:《行政学研究》,载自《国外政治学》,1988年第1期第45页
    [3](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5页
    [4]尽管西蒙也承认有某种意义上的政治与行政之分,但西蒙认为价值与事实之间有时是可以变更的,只是由于距离目标实现的程度不同才产生了相对的价值和事实的区分,某一层次有可能相对于次一级层次来说是解决价值问题,但相对于上一级来说却是一个针对事实的问题。见Herbert A.Simon"Administrative Behavior: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4 th Edition),The free press of Simon and Schuster Inc 1997
    [1]本流程图中对“价值”的解释语境为伊斯顿将政治描述为“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的“价值”概念。
    [1]潘安文、徐炎章主编:《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页
    [2](美)纳什维尔:《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出版,第1页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61页
    [4]尽管后来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呼吁要正视和强调政府行政组织的公共性,强调其价值分配的作用,但新公共行政运动更多地是聚焦于行政文化层面,而并未在组织实体体制上有更多改变,也没有在法的层面上授予行政组织更多的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权力。
    [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造着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114页
    [2]有学者认为这反映了新公共管理思想的一种矛盾,即“权力下放和公共产品市场化本身就意味着增大基层管理者和资本的影响,必定会削弱国家对公共事务和经济的调节能力,最终形成的不是善于掌舵的政府而是企业家式的政府”。见王丽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在矛盾》《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四期,本人认为,矛盾的双方具有非同质性,一方是基于过程而言的,一方是基于职能主体而言。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8页
    [4]由于非营利组织在激励模式上与政府具有类似特征,所以本文仅讨论营利组织作为生产主体的影响。
    [5](美)保罗·萨缪尔,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萧琛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5页
    [1](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序言》,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页
    [1]根据奥尔的理论,这内部驱动力的外在表现还与集团的规模、选择性激励实现的程度和效果等因素有关
    [2](美)D杜鲁门:《政治过程》,陈尧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37页
    [3]吴志华主编:《政治学导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社版,第297页
    [1](美)丹尼斯·谬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99页
    [2]从产出主体组织的角度说,供应与生产不分离条件的政府产出组织为官僚制政府组织
    [3](美)尼斯凯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王浦劬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49页
    [4]详见本文第四章第三节的分析。
    [1](美)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20页
    [2](美)斯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224页
    [3]另一学派--弗吉尼亚学派侧重研究官僚制政府组织的“俘获”过程中的行为和机理。
    [1]参见周耀东:《利益集团理论》,载自《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8卷第4期
    [1](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20页
    [1](美)曼瑟尔·奥尔:《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6页
    [2]相关统计数字和报道源自阿列克斯·科尔:《日本--大兴土木的国家》,载自《比较》第二十一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1]尼斯凯南:《官僚制政府经济学》王浦劬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 第119页
    [2]见本文第三章第三节
    [3]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7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4-55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既非巨人国也非小人国》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382页
    [2]在多中心理论中,此处的规模主要是指以物品消费者的地理范围和总体数量来衡量的规模,并非前文中单独意义上的组织规模
    [3](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大城市地区的政府组织》毛寿龙译,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53页
    [4](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93页
    [5](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毛寿龙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206页
    [1](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社群控制与政府回应性》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289页
    [2](美)文特·奥斯特罗姆,《既非巨人国也非小人国》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392页
    [1]其中也包括由政府直接主导运行的公营企业。
    [2]毛寿龙《译序》,载自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4页
    [3]这种营利性主体也包括具有“隐性”营利特征的事业单位。
    [1]参见陈建生:《公共卫生发展的财政制度安排,载自《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0月
    [2]尽管近几年由社会统筹的农村医疗保险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但仍未完全推开
    [1]目前总体上政府投入占总运营费用的10%左右,参见卫生部网站
    [2]陈昌盛、蔡跃洲编著:《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25页
    [3]尽管在转型前我国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也是采取收费的方式,但其价格体系并非由竞争性的市场来确定,并且其总体水平偏低
    [4]陈禺盛、蔡跃洲编著:《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25页
    [1]周长城,路连芳:《因势而谋,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载自《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参见倪红日:《应该更新“事权与财权统一”的理念》,载自《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转引自周长城、路连芳:《因势而谋,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载自《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张星秀:《医疗费成中国居民第三消费支出》新华社报道,2004年12月4日
    [2]范玲、张雪梅;《我国年患病人次达50.8亿,近半数患者不就医》《北京晚报》,2004年12月2日
    [3]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型》,载自《比较》,中信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7期
    [4]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载自《比较》,中信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7辑
    [5]葛延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个框架性设计》,《改革》2005年第六期
    [6]OECD:"Challenges for Chinas Public Spending:Toward Greater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2006
    [1]参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报告》2007年
    [2]根据《中国电力统计年鉴2005》相关数字计算得出
    [3]转引自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25页
    [1]参见东方艺术中心官方票务网站
    [2]参见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2月7日相关报道
    [1]如内蒙古自治区的某市,在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内,先后在该市建了三大广场,总面积竟达90多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广场面积达6平方米之多,而由于该广场的维护费用高,一些设施已经破败,并且利用率很低,据统计,全国约1/5的城镇存在这样的“形象广场”。参见李同欣《只有十几万人口锡林浩特有必要建三个大广场?》.人民网,2006年07月19日
    [1]陈钊:《信息与激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34页
    [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目前的卫生医疗供给,如某些不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的运营,以及某些医疗机构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诱导消费”行为等。
    [3]一种经济学理论中确保激励有效性的机制要求。
    [1]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237页
    [2]参见《高速公路建设腐败内幕惊人》,载自《今晚报》2004年6月25日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数据计算而出。
    [1]参见《高速公路建设能否不再上演腐败戏?》载自《法制日报》2007年4月6日
    [2]可用地方财政自给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地方财政自给率等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与地方本级财政支出的比值。地方财政自给率大于1,表明地方财政收入有盈余;若小于1,表明地方入不敷出,存在财政缺口,自给能力差;若等于1,表明地方财政收支相抵,处于平衡状态
    [3]参见蔡冬冬《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公共物品供给》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OECD:"Challenges for Chinas Public Spending:Toward Greater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2006
    [2]张恒龙,陈宪:《招商引资竞争与地方公共支出》,《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年7月
    [1]蔡冬冬:《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公共物品供给》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OECD:"Challenges for Chinas Public Spending:Toward Greater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2006,P21
    [1]王进:《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兼谈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动力》,选自《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
    [2]阿玛蒂亚·:《饥饿与公共行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61页
    [1]唐娟:《政府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01页
    [1](美)文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毛寿龙译,载自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80页
    [2]这种运作方式是在物品的供给和需求方之间引入第三方,即商业性的医疗保险组织,需求方通过向第三方购买医疗保险来获取医疗服务,而第三方作为需求方的利益代表来监控供给方的行为,这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的目的是利用第三方的相对专业地位来防止供给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策略行为。
    [1]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国际比较部分
    [2](瑞典)Kj el l.A.El i asson,Ja Kooi man.《公共组织管理》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204页
    [3]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
    [4](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第192页
    [1]征庚圣、夏锋、何冬妮:《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中央地方关系--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载自《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蔡冬冬:《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公共物品供给》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徐华:《政府公共投资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89页
    [2]马骏:《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50页
    [1]马骏:《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59页
    [2]OECD,"Challenges for Chinas Public Spending:Toward Greater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2006
    [3]马骏:《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61页
    [1]张春霖:《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基础:一个分析框架》,载自《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吴利平:《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出版,第148页
    [1]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49页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蒋云根:《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出版
    吴志华主编《政治学导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孙云:《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出版
    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雷晓康:《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论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
    桑玉成等:《政府角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
    郭志斌:《论政府激励性管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胡鞍钢、王绍光:《政治与市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出版.
    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
    毛寿龙、李梅等:《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出版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沈阳:辽宁出版社,1991年出版.
    顾丽梅:《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王绍光:《多元与同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李成威:《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评价与激励》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出版
    樊丽明:《中国公共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李军鹏:《公共管理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孙萍:《公共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任浩:《公共组织行为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王小龙:《经济转型与激励机制:政府治理与私人交易中的契约设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田国强:《激励、信息与经济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出版
    曾峻:《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陈国富:《委托.代理与机制设计:激励理论前沿专题》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陈钊:《信息与激励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黄新华:《公共部门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徐仁辉,杨永年,张昕:《公共组织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孙开:《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王绍光:《分权的底线》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出版
    项怀诚:《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出版
    辛波:《政府间财政能力配置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乔宝云:《增长与均等的取舍--中国财政分权政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马骏:《论转移支付》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出版
    马骏:《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出版
    寇铁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贾康,阎坤.《转轨中的财政制度变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出版
    黄佩华:《中国地方财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出版
    黄佩华,迪帕克:《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出版
    薄贵利:《集权、分权与国家兴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黄有光:《福祉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唐娟:《政府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出版
    刘元春:《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王小卫:《宪政经济学--探索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出版
    毛寿龙:《政治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吴利平:《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出版
    魏伯乐等:《私有化的局限》.周缨,王小卫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傅殿英,张峰:《经济与逻辑的对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蒋洪主编:《公共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曾峻:《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
    王跃生等:《市场经济发展:国际视角与中国经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
    张晏:《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刘辉:《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理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蔡冬冬:《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公共物品供给》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傅勇:《中国式分权、地方财政模式与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与实证研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陈洪连:《公共政策的伦理维度--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张恒龙,陈宪:《招商引资竞争与地方公共支出》,载自《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王进:《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兼谈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动力》载自《聚焦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征庚圣、夏锋、何冬妮:《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中央地方关系--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载自《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吴俊培、卢洪友:《公共品的“公”“私”供给效率制度安排--一个理论假说》,载自《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盛洪:《公共物品什么时候可以变成私人物品》,载汪丁丁主编.《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第一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王乐夫等《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载自《社会科学》2003年第四期
    詹中原:《公共政策问题建构过程中的公共性研究》,载自《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4期
    丛占修:《试析罗尔斯的正义观对功利主义的超越》载自《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四期
    姜希玉:《社会公正的内涵分析》,载自《沧桑》,2006年第4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
    张瑛:《西方发达国家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分析》,载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甘行琼 汤凤林:《美国财政分权的效率分析》,载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虞维华:《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疏议》《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
    周耀东:《利益集团理论》载自《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8卷第4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
    (美)埃丽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物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李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
    (美)文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
    (美)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 施政策透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
    (美)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治道与发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
    (美)詹姆斯·M·布凯南、戈登·图洛克:《同意的计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印)阿玛蒂亚·:《(饥饿与公共行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瑞典)Ki el l.A.El i asson,Ja Kooi man《公共组织管理》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出版
    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姜建强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出版
    国际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中信出版社2004年出版
    (美)乔治·弗利德里克:《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
    (奥)冯·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印)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出版社2000年出版
    (美)E R克鲁斯克、B M杰克逊主编:《公共政策词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出版
    (印)阿马蒂亚·:《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
    (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5页
    (美)乔史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杨晓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美)登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制度经济学派论文集》
    (澳)杰弗逊·布伦南、(美)詹姆斯·M布凯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穆勒:《代议制政府》汪王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出版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陆俊等译,重庆出版集团、重庆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英)JJC·斯马特、B威廉姆斯:《功利主义:赞成与反对》牟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美)G A·柯亨:《什么的平等?论福利、善和能力》龚群译,努斯鲍斯、阿玛蒂亚森主编《生活质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
    (美)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出版
    (英)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
    (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美)威廉姆·A尼斯凯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
    (新西兰)穆雷·霍恩:《公共管理中的政治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
    (新西兰)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出版赫尔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出版
    (美)盖瑞·J米勒:《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
    (英)戴维·毕瑟姆:《官僚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出版
    (美)弗朗茨:《X效率:理论、论据和运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003年出版
    (美)丹尼斯·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出版
    (美)阿尔布罗:《官僚制》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0年出版
    (法)米歇尔·克罗齐埃:《科层现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出版
    (法)让·雅克拉丰:《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美)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美)鲍德威,R.W.《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荷)塞特斯·杜玛、海因·斯赖德:《组织经济学:经济学分析方法在组织管理上的应用》 华夏出版社 2006年出版
    (美)罗伯特·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教程》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美)曼瑟尔·奥尔:《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
    (美)乔治·布凯南:《民主财政论》穆怀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
    (美)哈维·S·罗《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美)鲍德威·威迪逊:《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等译,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
    (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Ostrom,V and E Ostrom "public goods and Public Choices" Alternatives for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Toword Improed Performance Bolder,CO:Westview Press 1978
    Ostrom,V,C Tiebout,and R,Warren(1961)"TheOrgnizationofGovernments in Metroploitan Area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55(December)831-842
    James Wilson.Bureaucracy.New York Basic Book,Inc,1989
    Tiebout Charles M 1956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4(October)
    P.Dunlevy.Democracy,Bureaucracy and public choice New York:prentice Hall,1992
    Anthoy Downs.Inside bureaucracy Waveland Press,Inc 1994
    Douglass C.North.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Herbert A.Simon.Administrative behavior: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The free press of Herbert A.Simon Inc 1997
    Gary J.Mille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ierarc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mesBuchanan.The Theory of Publics Choice,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2.
    Held,David et al.Global Transformation:Politics,Econonics and Cultrue,Cambridge:Polity Press,2000.
    Jan-Erik Lane.New Public Management.London:Routledge,2003.
    Norman Flynn.Public Sector Management,4th edition London:Prentice Hall,2002.
    Michael Hill&Peter Hupe.Implementing Policy: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in Pratice,London:Sage Publication Ltd,2002.
    Michael Hill&Peter Hupe.Implementing Policy: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in Pratice,London:Sage Publication Ltd,2002.
    Arrow,KennethJ.andMordeeaiKurz,1970,Public Investment,theRateofRetU andOPtimalFisealPolicy,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
    Bardhan,Pranab,2002,"DecentralizationofGovemmentandGrowth," Journal EconomiePerSPectives,Vol.16,No.4
    Barm,RobertJ.,2000,"InequalityandGrowthinaPanelofCountries," Journa EconomicGr.owth,5(1)
    WorldBank,2002,China: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ub-nitational Financ:AReview ofProvincial expenditure,washington D.C.
    PAULO A L D Nunes,2002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Natural Parks.Cheltenham,UK and Northampton.MA,USA:Edward Elgar
    John Leach "A course in Public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www.mof.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
    人民网:www.people.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