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意识的价值得到提升并发挥了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论断,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以公民意识养成为视角,系统梳理了公民意识养成与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概念、相互关系等理论基础,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进行全面、系统、历史、比较的考察,在借鉴国外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公民意识养成过程中的经验基础上,对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内容和途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首先着重阐明了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指向。以公民意识养成为视角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体现了时代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大学生法律课程的教学需要,是构建适合中国特点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体系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构建和维护和谐校园的需要。正文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基本问题。首先界定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概念,本文的大学生法律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以法律基本知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称,属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通过对公民概念的历史梳理,公民意识概念的法律解读,进而将公民意识养成的涵义理解为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就是培养其与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民意识并使之成为合格公民的实践过程。本文所研究的公民意识养成限于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界定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概念涵义,同时对二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后面探讨二者的关系、明确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公民意识养成中的重要作用打下基础。
     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关系。主要阐述了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之间的哲学基础、法理基础和政治基础以及二者之间互为手段与目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公民意识养成为目标使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接受。二者是联系密切的范畴,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是有机统一的。
     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历史考察。我国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经历了并不平坦的发展历程,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法治建设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实际上始于改革开放以后。改革以后,中国的法制建设有了重大转机,重新确认了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大学生法律教育衰落阶段;二是大学生法律常识教育阶段,三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阶段,四是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阶段。伴随着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四个阶段,公民意识养成也经历了从缺失、觉醒到深化的过程。
     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及成因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就其发展而言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到对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法律教育教学从对公民意识养成的认识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问题,使公民意识养成在法律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究其原因,包括偏狭的教育理念、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基础教育阶段不重视公民意识培养以及我国传统行政化的教育制度和体制。
     国外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公民意识养成过程中的经验借鉴。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五个国家大学生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渠道和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西方国家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宗教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活动直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反观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多数都是涉及德育方面的教育,主要通过理论或者抽象概念的灌输,而不重视甚至忽视他们自身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公民意识的养成不单单是对其自身法律赋予的权利的了解,也包括了公民突破对个体自身水平的限制,积极参与社会化管理活动的过程。
     公民意识养成视域下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教师是法律教育主体,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建设、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的培养和优秀法律教育者的引进三个方面的讨论,认为只有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和指导。以公民意识养成为目标的大学生法律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者担负传播法律精神、培育公民意识的重任,决定了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必然要加强自身建设,应对新的挑战。
     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内容增加宪法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纪律教育和实践教育。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法律教育的目标确定的,它决定着法律教育的实施效果,是实现法律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法律教育内容是广泛而具体的,是随着时代和社会要求及具体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
     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大学法律教育中,所有教育内容的更新,最后都要依靠法律教育途径和方法来加以实现。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将会大大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增强,最终实现高校法律教育的育人目标。就大学这一相对于社会具有一定特性的环境而言,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分为课堂内、课堂外两个方面。
     最后,总结本文观点与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详细论述了本论文的三个创新点:其一,分析角度独特。现有的研究资料显示,从公民意识视角出发,系统探讨大学生法律教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论文将“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作为专门的讨论方向,希望能有所创新。其二,研究内容有创新。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现状为背景,从公民意识养成出发提供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新视野,力图实现大学生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的“双赢”。其中重点关注了大学生法律教育、公民意识养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并结合国外的多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借鉴,认为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等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进而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过程中,这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提及。其三,研究结论有新意。本研究在立足于我国大学生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的历史考察和现实依据,对大学生法律教育和公民意识养成进行辨析和界定,提出了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内容、和途径与方法的设想。提出大学生法律教育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而且还要拓展教育主体的范畴,将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引入到大学生法律教育系统中来,以提高法律教育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时效性。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the value and importance of civil consciousnes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Strengthening the civi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a basic project during the new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In the Report of the Seventeenth Party Congress on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strengthening civic education, setting up the ideas of the democratic rule of law of socialism,, freedom and equality, equity and justice" is put forward clearl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itizen consciousness reaches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This dissertation,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legal education of univeristy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 consciousness, and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legal educa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as a goal. Through conducting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legal education and civic consciousness, this dissertation made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content and approaches of the leg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borrowing experiences of applic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to civic consciousness in foreign countries.
     Firstly, this dissertation focus on the origins, importance and methods on the issu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legal edu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cultivating citizen awareness, which providea direction for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has several goals:to meet the students'needs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system; to help establish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o maintain a hamonious campus.
     The bod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issues of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Defining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are important.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is dissertation refers to educational activities provided for non law-majored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of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main cont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g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hich is a board vie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 and civil consciousness, cultivating civil consciousness is defined as teaching citizens civil consciousness, that is, to train citizen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legal society and to be well-educated.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 awareness is focused on university student.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univeristy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and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related concepts la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to clear the importance of lega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ivil aware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and civic awareness.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philosophical, legal and political b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education and civic conscious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have citizen consciousness, which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ivil consciousness, rights and obligation consciousness, social morality consciousness, democracy and the-rule-of-law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are all included in university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is to make legal education more close to students' life as our goal and more conducive to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ractice.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that is, consistency on the goals, content and approaches theory of cultiv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and civic awareness.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n leg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in our country was not smooth, and compared with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leg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started late. The true leg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actually starte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fter the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had a significant turn, to confirm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law in the society and nation. In the meantime leg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since1949, which gener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legal education decline; legal common knowledge education; leg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and legal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long with the four stages of legal education, civic awareness has experienced from declining,awakening to deepening..
     The analysis of issues and causes of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angle of civic awareness. At present, the developing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universities can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However, due to various influence, there are many issues in the current legal education ranging from the cultivaiton of civic awareness to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ology, making the citizen awareness in the legal education not well implemented. The reasons are:narrow concept of education, the conservative factors in traditional cultur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not much atten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education in the stage of basic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of lega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consciousness. Through comparing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approaches of civic awareness cultivation in USA, Britain, Germany, Japan and Singapore five countries, we identify that western citizen awareness is not only the words in books, but through their daily life.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volunteering activities have direct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ontrast, the citizen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n China is mainly conducted in the moral category, with more teaching knowledge and value, and less practic and activ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is not only the legal form of citizenship, but requires citizens to have sufficient capacity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management.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on the purpose for cultivating citizen consciousness. Through quality-oriented construction on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ideas as legal subject and introducing excellent legal instructors, we think that the instructors are teaching subject and only instructors could meet students'needs for legal education.. The legal education on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on of civic consciousnes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determined by that legal educators spread legal spirits and cultive students'civic consciousness. This determines that legal educators ne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fied legal education such as strengthen self-construction and confront new challenges.
     The content of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c awareness. Constitution education, legal awareness education, discipline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are proposed to add in legal 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various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of legal educa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to guarantee the complishment of the goals and tasks of legal education. Legal education is extensive and specific, changing over the time, social requirements and the specific objects.
     The approaches and means of leg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university legal education, all the updates of educational content ultimately rely on approaches and means of legal education to be implemente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pproaches and means could enhance civic aware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greatly, achieving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ertiary education. As to university which relates to society 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the approaches and means of legal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 two way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Finally, the overall descrip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make the main conclusions and the next research direction clear. The innovat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lies in three aspects: First,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At present there is few that the theorists analy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discusses "leg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 awarenes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ry to make a breakthrough. Second, innovation in research content. This study aims at difficulties that legal education is facing,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 awareness to provide new horizon for legal education, achieving a win-win result of the two. The focus is on the leg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so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civic awareness. We compared and refered a number of situ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hat modern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play roles in developing civic aware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latest combined with legal education.Third, innovation in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realistic evidence of legal education and civic awareness, discriminating and defining the leg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itizen consciousness. In the meantime, this dissertation puts forward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content, approaches and means in legal edu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civic awareness. The legal education not only requi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but also to expand the education subject bringing the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legal practice into legal education system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ality, vividness and timeliness of legal education.
引文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10页。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页、25页。
    ② 习近平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做的工作报告。
    ③ 贺卫方:《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① 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改革》,1999年第3期。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页。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页。
    ③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28页。
    ①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10页。
    ③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3页。
    ④ 宋新海:《公民意识的养成及其当代意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① 陈翔云:《2002年全国“两课”教学部主任研讨会纪要》,《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8期。
    ① 朱晓宏:《公民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① 李洁珍:《公民意识对法治进程的内在驱动》,《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①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5页。
    ② 刘胜题杨和文《理工科大学生发展法学教育的若干思考》,《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① 陈建新袁贵礼:《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透视》,《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4期。
    ② 张淑玲:《大学生法律教育的调查与分析》,《法学杂志》2002年第1期。
    ③ 叶朱:《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和思考》,《当代青年研究》,1998年第1期。
    ④ 陈大文 陈锦文《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第4期。
    ⑤ 姚文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精神及其构建》,《理论观察》,2009年第2期。
    ⑥ 王颖:《法的理性魅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学研究》,2007年第9期。
    ⑦ 符成成:《法律教育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方面的作用探析》,《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9期。
    ① 吕途 杨贺男:《高校法制教育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12期。
    ② 黄艳群:《高校法制教育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1期。
    ③ 李艳馨:《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透视—兼论高校法制教育的开展》,《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1期。
    ④ 戴激涛:《法律教育中的德育与法律信仰》,《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⑤ 吴秋红:《论法律教育改革与法律信仰的培植》,《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
    ⑥ 齐维佳:《关于我国法律教育的思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⑦ 吴一平:《高校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⑧ 杨国安:《应当重视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期。
    ⑨ 肖宝华 方煜东:《论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观察与思考》,2011年第4期。
    ⑩ 白云龙:《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与高校法制教育研究》,《思想政治研究》,2003年第2期。
    11 韩丽紘:《现代科技对更新法律教育模式的作用》,《求实》,2008年第2期。
    12 贺佐成:《大学法治教育的问题与建议》,《行政与法》,2004年第10期。
    13 金林南:《论大学公共法律教育》,《河海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① 李锦峰:《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法的信仰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② 严燕陈平:《试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3期。
    ③ 应祖国:《论案例教学法—关于<法律基础>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④ 肖明宪:《发挥校规校纪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教育功能》,《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
    ⑤ 刘咏梅:《中美高校法制教育之比较》,《前沿》,2004年第3期。
    ⑥ 陈杰:《美日两国高校法律教育的比较与启示》,《科教导刊》,2010年第12期。
    ① 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8页。
    ② 冯留建:《公民意识的形成规律论析》,《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③ 黄稻刘海亮:《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7页。
    ④ 臧宏:《公民意识的蕴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
    ⑤ 雍自元黄鲁滨:《论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特质》,《法学杂志》,2010年第5期。
    ⑥ 马瑞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0期。
    ⑦ 杨宜音:《当代中国人公民意识的测量初探》,《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① 马瑞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0期。
    ② 朱彩霞:《当代中国公民意识问题研究——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谈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59-69页。
    ③ 陈得印:《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基础及培育路径》,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31-36页。
    ④ 曲丽涛:《公民意识的生成条件探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⑤ 冯留建:《公民意识的形成规律论析》,《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⑥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⑦ 马长山:《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① 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93-294页。
    ② 许章润:《论国民的法治愿景——关于晚近三十年中国民众法律心理的一个描述性观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③ 姚建宗:《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④ 邹紫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公民意识培养研究》,《传承》,2009年第6期。
    ⑤ 赵宇:《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商业文化》,2011年第1期。
    ① 贺卫方:《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4页。
    ② 法治斌:《台湾的法律教育》,载于贺卫方主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① 陈至立:《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第1期。
    ① 课题组:《大学公共法律教育模式创新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 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状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② 张文显:《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一法学研究与教育咨询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③ 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① 韩世强:《中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建议》,《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① 刘献君:《思想道德修养》,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② 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③ 王玄武 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页。
    ① 王晓虹:《论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精神文明的三种实现形式》,《求实》,2004年第2期。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10-111页。
    ① [瑞士]胜雅律:《从有限的人权概念到普遍的人权概念——人权的两个阶段》,载沈宗灵王晨光:《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② [瑞士]胜雅律:《从有限的人权概念到普遍的人权概念——人权的两个阶段》,载沈宗灵王晨光:《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③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95-97页。
    ① 莫纪宏:《“公民”概念在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发展》,《人权》,2010年第4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③ anoski, Citizenship and Civil Socie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p.11.
    Somers, Citizenship and the Place of the Public Spher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3 (58):598.
    ④ Bryan S.Turner. Citizenship and Social Theory, Calif:Sage,1993.p.2.
    ①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61页。
    ② 莫纪宏:《“公民”概念在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发展》,《人权》,2010年第4期。
    ③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8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0页。
    ① 王东虓:《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人民日报》,2009年6月11日第7版。
    ② 魏健馨:《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③ 梅萍:《论公民的主体意识与现代公民教育机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④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⑤ 叶飞:《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养成》,《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21期。
    ⑥ 秦树理 王东虓 陈垠亭:《公民意识读本》,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10页。
    ① 李龙:《公民意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2页。
    ② Shirley H. Engle & Anna S. Ochoa, 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Columbia: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8.p.3.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
    ②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32页。
    ①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
    ②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
    ③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
    ④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① 郭道晖:《法理学精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5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① 王军:《简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与宪法意识》,《东岳论丛》,1987年第3期。
    ② 雍自元黄鲁滨《论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特质》,《法学杂志》,2010年第5期。
    ③ 朱家明:《公民意识的道德培育和法律养成》,《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8期。
    ① [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3页。② 王三秀:《公民主体意识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③ 魏健馨:《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④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4页。
    ⑤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0页。
    ① [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② [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3页。
    ①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页。
    ① 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② 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① 参见陈大文刘一睿:《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提升法律素质的教育——改革开放30年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回眸》,《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4期。
    ② 曾宪义:《新中国法治50年论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51页。
    ① 金一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轨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2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9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0页。
    ⑤ 《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2页。
    ⑥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4页。
    ① 1988年3月24日,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长沙全国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① 臧宏:《公民意识的蕴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
    ① 参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① 刘少杰:《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① 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① 辛世驳:《公民权利意识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①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40页。
    ②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任钟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① 张静:《哈佛笔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
    ① 赵飞:《中美学校德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2期。
    ①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34页。
    ② Kahn-Freund.Reflections on Legal Education, Modern Law Review. Vol.29,No.2,1966.
    ① [日]大木雅大:《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90页。
    ② [日]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页。
    ③ Anstle Smith,A History of Education for the English Bar with Suggestions as to Subjeets and Methods of Study. London:Butterworths,J,fleetstreet,1860, p.194.
    ① H.S.Richards,Legal Edueation in Greal Britain,Washington,1915.p.17.
    ① H.S.Richards, Legal educationin in Great Britain,Washington,1915,p.14.
    ② 洪浩:《法治理想与精英教育一中外法学教育制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57页。
    ① 洪浩:《法治理想与精英教育一中外法学教育制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页。
    ① 丁相顺:《日本法科大学院构想与司法考试制度改革》,《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5期。
    ② [日]铃木贤;《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21世纪“法科大学院”的构想》,2000年12月“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国际研讨会论文。
    ③ [日]新堂幸司:《“社会期待的法曹像”座谈会》,《日本实用法律学杂志——法学家》,1991年第984号:42
    ④ 吴金和:《中外法律教育比较——法学教育向实践方向改革的建议》,《当代法学》,2002年第12期。
    ① 龚刃韧:《现代日本司法透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页。
    ① 白帆:《浅论新加坡规则精神教育》,《赤峰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143页。
    ② 胡俊生李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选择——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① 徐志芳:《新加坡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及启示》,《.班主任》,2007年第5期。
    ② 参见王凌皓张金慧:《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③ 参见王凌皓张金慧:《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① 参见陈群辉:《国外高校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启示》,《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①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2页。
    ① [日]森田三男:《债权法总论》,东京,学阳书房,1978年版,第28页。转引自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6页。
    ① 奚晓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版,第411页。
    ① 《列宁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0页。
    ① [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5页。
    ②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① 燕树棠:《法律教育之目的》,《清华法学》,2006年第3期。
    ① Amy Raths McAninch, Teacher Thinking and the Case Method:Theory and Future Direction, Teacher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1993,p.63.
    ①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① 国家教委等:《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引自《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1978-200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7.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8.孙晓楼:《法律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张文显:《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一法学研究与教育咨询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0.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霍宪丹:《当代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政法法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与转型(1978-1998)》,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贺卫方:《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郭道晖:《法理学精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6.徐显明:《中国法学教育状况》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版。
    27.李龙:《公民意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8.蒋笃运秦树理王东虓 杨云香:《公民意识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秦树理王东虓 陈垠亭:《公民意识读本》,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0.刘献君:《思想道德修养》,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王玄武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3.朱晓宏:《公民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金一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轨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6.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7.张静:《哈佛笔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8.龚刃韧:《现代日本司法透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39.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0.刘少杰:《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1.叶澜等:《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2.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辛世驳:《公民权利意识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4.奚晓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次会议通过。
    4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7.《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1978-200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8.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9.郝文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0.洪浩:《法治理想与精英教育——中外法学教育制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1.汤唯:《法学教育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2.劳凯声:《中国教育改革30年(政策与法律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版。
    53.徐卫东 里赞:《问题与出路:中国法学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4.曹义孙 胡晓进 梁文水:《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1978-200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5.课题组:《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6.周光礼:《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7.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8.王翰:《法学教育研究》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9.郭捷等:《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律人才培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60.侯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与社会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1.房文翠:《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2.张丽:《教育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3.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4.梁津明:《法学教育政策与探索》,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5.孔繁华:《法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6.郭峰:《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实践教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67.梁西宋连斌:《法律教育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8.徐奉臻:《教学改革: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9.檀传宝等:《公民教育引论—国际经验、历史变迁与中国公民教育的选择》,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0.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1.秦梦群:《美国教育法与判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2.苏守波:《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3.李芳:《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4.何齐宗等:《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75.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6.王琪:《美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7.邓世豹:《当代中国公民宪政意识及其发展实证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8.王学俭宫长瑞:《生态文明与公民意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9.张秀英:《公民意识评价与培育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80.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1.沈宗灵王晨光:《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2.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3.马长山: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84.黄稻刘海亮:《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5.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6.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7.[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8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89.[美]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版。
    90.[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9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2.[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9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94.[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95.[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6.[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97.[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7版
    98.[日]美浓部达吉:《法之本质》,林纪东译,商务印书馆,1992版
    99.[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0.[日]岭井明子:《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公民教育模式》,姜英敏编译,广东省出版集团,2012年版。
    101.[日]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02.[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任钟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04.[日]森田三男:《债权法总论》,东京,学阳书房,1978年版。
    1.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改革》1999年第3期。
    2.郭道晖:《公民权与公民社会》,《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郭道晖:《社会权力:法治新模式与新动力》,《学习与探索》,2009年 第5期。
    4.陈翔云:《2002年全国“两课”教学部主任研讨会纪要》,《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8期。
    5.刘胜题、杨和文《理工科大学生发展法学教育的若干思考》,《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6.陈建新 袁贵礼:《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透视》,《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4期。
    7.张淑玲:《大学生法律教育的调查与分析》《法学杂志》2002年第1期。
    8.叶朱: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和思考》, 《当代青年研究》,1998年第1期。
    9.陈大文陈锦文《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第4期。
    10.姚文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精神及其构建》,《理论观察》,2009年第2期。
    11.符成成: 《法律教育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方面的作用探析》, 《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9期。
    12.王颖:《法的理性魅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学研究》,2007年第9期。
    13.吕途杨贺男: 《高校法制教育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12期。
    14.黄艳群:《高校法制教育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1期。
    15.李艳馨:《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透视——兼论高校法制教育的开展》,《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1月第11期。
    16.戴激涛: 《法律教育中的德育与法律信仰》,《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7.吴秋红:《论法律教育改革与法律信仰的培植》, 《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
    18.韩丽紘: 《现代科技对更新法律教育模式的作用》,《求实》,2008年第 2期。
    19.齐维佳: 《关于我国法律教育的思考》,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0.吴一平: 《高校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21.贺佐成: 《大学法治教育的问题与建议》, 《行政与法》,2004年第10期。
    22.白云龙:《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与高校法制教育研究》,《思想政治研究》,2003年第2期。
    23.杨国安: 《应当重视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教育》, 《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期。
    24.肖宝华方煜东: 《论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 《观察与思考》,2011年第4期。
    25.金林南: 《论大学公共法律教育》, 《河海大学学报》,1999年6月第2期。
    26.臧宏: 《公民意识的蕴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
    27.雍自元黄鲁滨: 《论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特质》, 《法学杂志》,2010年第5期。
    28.马瑞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0期。
    29.杨宜音: 《当代中国人公民意识的测量初探》, 《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0.马瑞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0期。
    31.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1期。
    32.李锦峰:《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法的信仰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4月第4期。
    33.严燕,陈平:《试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3期。
    34.应祖国: 《论案例教学法—关于<法律基础>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思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5.肖明宪: 《发挥校规校纪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教育功能》, 《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
    36.刘咏梅: 《中美高校法制教育之比较》, 《前沿》,2004年第3期。
    37.陈杰:《美日两国高校法律教育的比较与启示》,《科教导刊》,2010年第12期。
    38.冯留建: 《公民意识的形成规律论析》, 《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39.曲丽涛:《公民意识的生成条件探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40.马长山: 《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41.马长山: 《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 《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42.马长山: 《从主人意识走向公民意识——兼论法治条件下的角色意识转型》, 《法律科学》,1997年第5期。
    43.许章润: 《论国民的法治愿景——关于晚近三十年中国民众法律心理的一个描述性观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4.姚建宗:《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5.邹紫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公民意识培养研究》,《传承》,2009年第6期。
    46.赵宇: 《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商业文化》,2011年第1期。
    47.陈至立: 《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第1期。
    48.课题组: 《大学公共法律教育模式创新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卷第6期。
    49.韩世强: 《中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建议》,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50.王晓虹:《论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精神文明的三种实现形式》,载于《求实》,2004年第2期。
    51.莫纪宏: 《“公民”概念在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发展》, 《人权》,2010年第4期。
    52.王东虓: 《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 《人民日报》,2009年6月11日第7版。
    53.梅萍:《论公民的主体意识与现代公民教育机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54.魏健馨: 《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 《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55.孙国华管仁林:《也谈法与法律的关系——兼与郭道晖先生商榷》,《湘江法律评论》第3期,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7-58页。
    56.王军: 《简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与宪法意识》, 《东岳论丛》,1987年第3期。
    57.雍自元 黄鲁滨《论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特质》, 《法学杂志》,2010年第5期。
    58.朱家明:《公民意识的道德培育和法律养成》,《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8期。
    59.王三秀:《公民主体意识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60.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2日。
    61.聂凤峻: 《论目的与手段的相互关系》, 《文史哲》,1998年第6期
    62.李洁珍: 《公民意识对法治进程的内在驱动》,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63.陈大文刘一睿: 《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提升法律素质的教育——改革开放30年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回眸》,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4期。
    64.曾宪义: 《新中国法治50年论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65.臧宏: 《公民意识的蕴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
    66.赵飞: 《中美学校德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2期。
    67.丁相顺: 《日本法科大学院构想与司法考试制度改革》,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5期。
    68.吴金和:《中外法律教育比较——法学教育向实践方向改革的建议》,《当代法学》,2002年第12期。
    69.白帆:《浅论新加坡规则精神教育》,《赤峰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70.胡俊生李期: 《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选择——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71.徐志芳:《新加坡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及启示》, 《班主任》,2007年第5期。
    72.王凌皓张金慧: 《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 《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73.陈群辉: 《国外高校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启示》,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4.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75.燕树棠: 《法律教育之目的》, 《清华法学》,2006年第3期。
    76.宋新海: 《公民意识的养成及其当代意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77.叶飞: 《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养成》, 《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21期。
    78.[日]铃木贤:《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21世纪“法科大学院”的构想》, 2000年12月“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国际研讨会论文。
    79.[日]新堂幸司: 《“社会期待的法曹像”座谈会》, 《日本实用法律学杂志——法学家》,1991年第984号:42
    1.朱彩霞:《当代中国公民意识问题研究——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谈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李升元:《法治实践的公民意识教育价值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闽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 Janoski,Citizenship and Civil Socie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 Bryan S.Turner, Citizenship and Social Theory. Newbury Park, Calif:Sage, 1993.
    3.Shirley H. Engle & Anna S. Ochoa,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Columbia: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8.
    4.P.Anstle Smith, A History of Education for the English Bar with Suggestions as to Subjeets and Methods of Study,London:Butterworths,7,Fleetstreet,1860.
    5.H.S.Richards, Legal Edueation in GreatBritain, Washington,1915.
    6.Michael J. Conroy:We the people:the citizen and the constitution,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1995.
    7.Amy Raths McAninch, Teacher Thinking and the Case Method:Theory and Future Direction, Teacher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1993.
    8.Walter, Teaching Democracy:Unity and Diversity in Public Life, From Idiocy to Citizenship.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3.
    9.Pratte,The Civic Imperative,NY:Teachers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 1988.
    I O.Richard Dagger, Civic Virtu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1.Miller David, Market, State and Community: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aket Sociali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89.
    12. Pratte,The Civic Imperative.NY:Teachers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1988
    13. Daniel Weinstock, Citizenship and Pluralism, Forthcoming in Robert.L Smon. Oxford:Blackwell Press.2001
    14.Somers, Citizenship and the Place of the Public Spher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3 (58):598.
    15.Kahn-Freund,Reflections on Legaleducation, Modern Law Review, Vol.29,No.2,1966.
    16. J. Halstead,Citizenship and Moral Education:Values in Action,London; New York:Routledge,2006.9-10、35.
    17. Douglas Wolfe,Visions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999(25).
    18. Elizabeth Frazer,Citizenship EducationrAnti-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ritain,Plitical Studies,2000(48).
    19. Habermas,citizenshipand National Identity:Some Reflections on the Future of Europe.Prsxis International,1992 (5)
    20. Walzer, Micheal.Education, Democratic Citizenship and Multiculturalism Journal of philosophy,1995,2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