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潘汉年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贡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战胜敌人的一大法宝,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武器。统一战线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同时该理论和政策又反过来指导了统一战线工作的进一步实践。伟大的革命战士潘汉年同志是党的统战工作的实践者,他贯彻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执行着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为党的统战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潘汉年的统战工作实践涵盖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统战对象有文化界名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人士、国民党上层人士以及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20年代末期,他创造性地开展了左翼文化统一战线工作;30年代前期,他突破性地开展了对国民党十九路军和国民党陈济棠部的统一战线工作;30年代后期,他为促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和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而奔波;40年代,他为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奋战;建国初期,他领导了上海的统一战线工作,开拓了经济统战的新领域。潘汉年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留下的光辉足迹彰显了共产党人对人民事业的忠诚和对党的赤诚,潘汉年对统战工作的重大贡献铸就了其不平凡的一生。
The united front is a great magic weapon to Complete missions of the Evolutionary and Construction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t is not only important theoretical issue,but also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Adhereing to the guidance of the Marxism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d created the united front theory and poli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ich in turn guided the further practice of the follow-up united front work.Great Marxist and remarkable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soldier,Comrade Pan Hannian,is the one who Practiced our party's united front theory and implemented our party's united front policy.He ha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the CPC during his long-term revolutionary practice.
     Pan Hannian successively worked a lot in the way of the united front during a long period from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to the early founding of New China. Cultural figures, strength of the KMT camp places, upper classes of the Kuomintang, democratic parties, democratic personages and so on were all in the sphere of the work. At the end of the1920’s, he creatively carried out the left-wing culture united front work. At the early 1930’s, he creatively applicated it on KMT's 19th Route Army and the Department of the Kuomintang Chen Jitang. In the late 1930’s, He did a lot to promote the seco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PC and implement our party's anti-Japanese national united front policy. In the1940’s, He strove for expanding the people's democratic united front and He once again leaded the united front work in Shanghai, and opened up new areas of the economic united front at the early period of new China foundation. Pan Hannian has left the glorious footprints in the area of united front work demonstrates Communists loyalty to the cause of the people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 Pan Hannian is a great person for considering hi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CPC.
引文
1宜兴市档案馆:《潘汉年》,《档案与建设》,2007年第2期。
    
    2《统一战线的内涵》,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站,http://www.zytzb.cn/zytzbwz/theory/lilun/200804/t20080430_373769.htm,2008—12—2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5页。
    
    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5页。
    6王邦佐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10一方面,在各类学校中开展“三民主义教育”,并大肆宣扬封建法西斯文化;另一方面,派遣特务、侦探和组织流氓、暴徒袭击并捣毁进步的文化机构、报馆、书店,绑架和暗杀进步作家。
    11他们很多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闯将。
    12创造社和太阳社均是无产阶级文学革命团体。创造社成员主要有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人,主要以《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为阵地;太阳社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人,主要以《太阳月刊》为阵地。
    13史称“革命文学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等人,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而鲁迅等人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
    14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的李立三向中央“文委”传达了党中央的三点意见:“一是文化工作者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自己内部不应该争吵不休;二是我们有的同志攻击鲁迅是不对的,要尊重鲁迅,团结在鲁迅的旗帜下;三是要团结左翼文艺界、文化界的同志,准备成立革命的群众组织。”参见:吴黎平:《长念文苑战旗红——我对左翼文化运动的点滴回忆》,《左联回忆录》(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5页。
    15中央之所以选派潘汉年担任“文委”书记,负责左翼文化统一战线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潘汉年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工作,了解革命文学论争的事由及熟悉论争各方的作家,这有利于平息论争。第二,潘汉年曾在中央的指示下建立过文化界统一战线革命团体“中国著作者协会”。虽然该组织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发挥预期的效果,但是却为建立左翼文化革命团体“左联”等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16潘汉年:《文艺通信——普罗文学题材问题》,本书编写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
    17潘汉年:《普罗文学运动与自我批判》,本书编写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4页。
    18 1927年,潘汉年已经与鲁迅结识,并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参见:陶柏康:《潘汉年传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
    19陶柏康:《潘汉年传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页。
    20 1928年12月30日,“中国著作者协会”在中央的指示下,在潘汉年的组织领导下成立起来。然而,由于潘汉年等人当时还缺乏组织工作经验,“中国著作者协会”成立以后并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初次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参见:陶柏康:《潘汉年和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21陶柏康:《潘汉年传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9页。
    22潘汉年:《左翼作家联盟的意义及其任务》,本书编写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27中共党内之所以派潘汉年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的全权代表,参与具体商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潘汉年比较熟悉十九路军的情况。淞沪抗战期间,党派中央特科负责了解十九路军的情况,以做下层士兵的工作。当时潘汉年在中央特科担任领导职务,故此,他对十九路军的情况比较熟悉。二是潘汉年能够全面地领会和执行党的政策,胜任谈判工作。
    28陶柏康:《潘汉年和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29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中国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建立了“福建人民政府”。
    30陈修良著:《潘汉年非凡的一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4—26页。
    31《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19页。
    32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327页。
    33“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主要包括“河北事件”、“张北事件”、“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
    34一方面,日本的侵略政策和行动加深了同英美的矛盾,这影响了国民党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这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5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发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0月,红军和中共中央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2月,瓦窑堡会议召开,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36王邦佐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2—207页。
    37“西北大联合”是指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的联合。参见:王邦佐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1页。
    38《关于与张学良谈判之经过——小K给东、天信》,1936年8月19日至9月1日,转引自张云著:《潘汉年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39《关于与张学良谈判之经过——小K给东、天信》,1936年8月19日至9月1日,转引自张云著:《潘汉年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40《关于与张学良谈判之经过——小K给东、天信》,1936年8月19日至9月1日,转引自张云著:《潘汉年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41胡愈之:《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功臣》,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5—186页。
    42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43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44 1936年11月22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等7人被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的罪行逮捕。
    45夏衍:《纪念潘汉年同志》,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46主要有四条联络途径:潘汉年,吕振羽,张子华,董健吾。参见:王邦佐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9—212页。
    47潘汉年是于1935年9月下旬,受中央派遣为重新接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而离开长征队伍抵达莫斯科的。
    48《潘汉年与邓文仪谈话记录要点》,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1页。
    52“(甲)吸收几个抗日运动之领袖人物加入南京政府,排斥亲日派。(乙)停止军事行动,承认西安之地位。(丙)停止‘剿共’政策,并与红军联合抗日。(丁)保障民主权利,与同情中国抗日运动之国家成立合作关系。(戊)在上述条件有相当保证时,劝告西安恢复蒋介石先生之自由,并赞助他团结全国一致对日。”参见:文广祖:《毛泽东、周恩来有关国共谈判给潘汉年的电报摘录》,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53《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2页。
    54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74页。
    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5~194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页。
    57谢黎萍:《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58潘汉年:《全面抗战释》,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页。
    59潘汉年:《“加强我们的团结”》,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9页。
    60潘汉年:《艰苦的任务》,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5页。
    61潘汉年:《群众动员的基本问题》,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62潘汉年:《群众动员的基本问题》,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63陶柏康:《潘汉年传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页。
    64夏衍:《纪念潘汉年同志》,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65潘汉年:《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66潘汉年:《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4页。
    67潘汉年:《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8—339页。
    68高建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纪实》,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69陈修良著:《潘汉年非凡的一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61页。
    70中共中央统战部:《有大功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忠诚战士》,《中国统一战线》,2006年第2期。
    74蔡北华杨延修:《潘汉年对上海财经、统战工作的贡献》,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0页。
    75黄金平吴祥华:《潘汉年与上海解放初期的统战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286页。
    76蔡北华杨延修:《潘汉年对上海财经、统战工作的贡献》,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页。
    77陈修良:《潘汉年非凡的一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64页。
    78因为上海是全国私营工商业最集中的地方,约有10多万户私营工商业,中国规模较大的一些民族资本企业,如申新纺织公司、福新面粉厂、永安纺织印染公司、大隆机器厂、大中华橡胶厂、南阳兄弟烟草公司等都开设在上海。参见:黄金平吴祥华:《潘汉年与上海解放初期的统战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0页。
    79蔡北华杨延修:《潘汉年对上海财经、统战工作的贡献》,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页。
    80郭棣活:《我和潘汉年同志的交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27页。
    81刘靖基:《潘汉年同志对上海工商界的关怀和教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23页。
    82经叔平:《潘汉年为我们设计走向进步的“高架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4页。
    83荣毅仁:《他把我们凝聚在党的周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84黄金平吴祥华:《潘汉年与上海解放初期的统战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1页。
    85蔡北华杨延修:《潘汉年对上海财经、统战工作的贡献》,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页。
    86尹骐:《潘汉年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页。
    87谢黎萍:《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277页。
    88潘汉年:《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本书编写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89潘汉年:《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本书编写组:《潘汉年诗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7]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5~194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0]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编[G]:(上).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
    [11]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编[G]:(中).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
    [12]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编[G]:(下).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1982年第四辑(总第四十一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三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二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6]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17]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十五卷)[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18]本书编辑组.潘汉年诗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9]陈漱渝、武在平编.潘汉年杂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20]本书编辑组.回忆潘汉年[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21]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潘汉年在上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2]唐瑜编.零落成泥香如故:忆念潘汉年、董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3]上海市国家安全局、潘汉年史料简编编辑小组.潘汉年史料简编(内部资料).
    [24]左联回忆录(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5]陶柏康.从驰骋疆场到失踪——蒙冤二十七载的潘汉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26]张忆军主编.风雨同舟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7]王邦佐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8]陈修良.潘汉年非凡的一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29]尹骐.潘汉年传[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30]马福龙主编.历史教训与宝贵启示:潘汉年冤案前前后后[M].上海:上海市新四军历史丛刊社编印,2000.
    [31]尹骐.潘汉年的情报生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2]张云.潘汉年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3]马齐彬,杨圣清著.抗日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34]黄修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系纪事:1931.9~1945.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35]张天民等原著;钟羽等改编.潘汉年[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36]张云.潘汉年的一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7]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38]高建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纪实[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39]潘汉年等著.大刀向鬼子砍去:抗日烽火中的中国[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40]中共中央统战部.有大功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忠诚战士[J].中国统一战线,2006-02.
    [41]宜兴市档案馆.潘汉年[J].档案与建设,2007-02.
    [42]陶柏康.潘汉年和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
    [43]陶柏康.潘汉年的一件珍贵遗物[J].鲁迅研究月刊,2002-7.
    [44]尹骐.潘汉年冤案的形成与平反[J].炎黄春秋,1998-02.
    [45]尹骐.夏衍与潘汉年的挚友情[J].炎黄春秋,1995-06.
    [46]武在平.《文化导报》背后的风云——潘汉年的东北之行[J].党史纵横,1999-01.
    [47]朱喜来.“红色特工”潘汉年在香港的岁月[J].党史文苑,1997-3.
    [48]朱喜来.潘汉年在香港[J].福建党史月刊,1997-5.
    [49]赵凌.“倘有千般罪,当先有所闻”——潘汉年蒙冤述略[J].党史纵横,2001—12.
    [50]秦福荃.博古与潘汉年关系的背后[J].炎黄春秋,2006-10.
    [51]会昌县委统战部.长征前期的一次成功谈判[J].中国统一战线,2006-9.
    [52]林铭纲.穿针引线第一人――潘汉年与新四军创建[J].党史纵横,1998-01.
    [53]张赛群.从国民党“五全”大会到西安事变前国共的秘密接触[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4]杨奎松.邓文仪与王明_潘汉年莫斯科谈判实录[J].炎黄春秋,1997-02.
    [55]马贵凡选译.关于福建事变的一组重要档案文件[J].中共党史资料,2006-04.
    [56]肖勇.合纵连横建奇功——记潘汉年与30年代国共秘密谈判[J].党史纵览,1998-01.
    [57]茆贵鸣.潘汉年——乔冠华策动杜月笙[J].共产党员,2007-05.
    [58]李志跃.潘汉年的南京之行[J].紫金岁月,1999-02.
    [59]史思清.潘汉年的“南京之行”[J].钟山风雨,2002-02.
    [60]何炎牛.周恩来与潘汉年[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8-02.
    [61]何炎牛.廖承志与潘汉年[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01.
    [62]何炎牛.潘汉年和刘晓[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01.
    [63]富耀南.潘汉年的七次香港之行[J].江南论坛,1997-06.
    [64]曹铁娟.潘汉年的文学活动与贡献[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3.
    [65]顾洪兴.潘汉年的杂文创作[J].江南论坛,2002-02.
    [66]王开峰.把生命交给党、精神长留人间——谈潘汉年传奇人生对做好统战工作的启示[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5.
    [67]聂家昱.潘汉年所编的刊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04.
    [68]王伟.潘汉年与30年代我党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J].福建党史月刊,2005-07.
    [69]子木.潘汉年与“伍豪事件”始末[J].党史博采,2000-06.
    [70]何立波.潘汉年与第二次国共谈判[J].党史纵览,2004-05.
    [71]苏智良.潘汉年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4.
    [72]陈丽民.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潘汉年成才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1999-01.
    [73]吴祥华.潘汉年——上海统战工作的楷模[J].中国统一战线,1998-06.
    [74]殷之俊.潘汉年未曾担任过华东局统战部部长[J].世纪,2006-05.
    [75]郭天祥.潘汉年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01.
    [76]孟东.潘汉年与鲁迅和左联[J].文史精华,2003-06.
    [77]王莹.潘汉年与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纪念潘汉年诞辰100周年[J].泰山学院学报,2006-05.
    [78]吴永胜.潘汉年冤案平反前后[J].文史精华,2000-02.
    [79]吕春.潘汉年冤案平反始末[J].金秋,2006-05.
    [80]丁桂田.潘汉年冤案始末[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
    [81]郭宇.潘汉年在沈阳[J].党史纵横,2003-10.
    [82]苏丽.试论红军对陈济棠的统战策略[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03.
    [83]刘人寿.为潘汉年等同志和自己辩诬——驳周而复同志[J].新文学史料,1995-03.
    [84]武在平.为潘汉年平反[J].山西老年,1998-02.
    [85]王秦.西安事变前后在各方之间进行联络的关键人物潘汉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
    [86]俞风流.西安事变前夕的潘汉年[J].文史天地,1999-02.
    [87]殷之俊.想起潘汉年两件事[J].中国统一战线,2000-06.
    [88]马福龙.扬帆与潘汉年的相识与情结[J].上海党史研究,2000-01.
    [89]李波.谊在民族利益的挚友——张学良与潘汉年的友情[J].党史纵横,1994-02.
    [90]杨宏伟.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物潘汉年蒙冤_镇江事件[J].文史春秋,2005-02.
    [91]木山英雄.冤案连环记——扬帆和潘汉年[J].当代作家评论,2001-01.
    [92]唐旻红.冤狱中的缘份——扬帆和潘汉年[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6-01.
    [93]董镇湘.曾随邻童学采樵——潘汉年的青少年时代[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6-01.
    [94]朱径红.智勇忠良胆、敌后步从容——潘汉年在香港[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7-04.
    [95]统一战线的内涵[EB/OL].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站,http://www.zytzb.cn/zytzbwz/theory/lilun/200804/t20080430_373769.htm,2008—12—2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