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溪大地震双流受灾备忘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 中文刊名:四川档案
  • 英文刊名:Sichuan Archives
  • 作者:熊德成
  • 出版日期:2007-02-25
  • 机构:双流县档案局 四川610200
  • 年:2007
  • 期:01
  • 出版单位:四川档案
摘要
<正>一、叠溪古城大地震历史回放从成都向西北约260公里,是著名的地震遗址——叠溪海子。据档案文献记载,叠溪汉为蚕陵县,唐初为冀州,明为叠溪千户所,清改为卫,民国隶茂县。叠溪城为“贞观时筑,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丁玉讨复故地,命指挥童胜复筑。高一丈,围三百几十丈,门四。成化间重修”。叠溪城扼松茂要道之冲,即是军事重镇亦是商贾集散地。传说古蜀王蚕丛曾生活于此,山上有“蚕陵重镇”石碑作证,还有唐代古城墙,有女将樊梨花点将台古迹。这里的雪山、森林、红叶、羌寨、碉楼相互辉映,是一个美丽而又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在叠溪世代生活的居民有3000人。叠溪地形特殊,由松潘高原滔滔而来的岷江,在这里产生了第一个大跌宕,它冲下由大断裂带形成的地貌陡坎,并形成一个大拐弯,奔泻人深邃的茂县干旱峡谷。由于叠溪有这样特殊的地质构造,因而它成了大地震屡屡光顾的地方。1933年7月至8月,叠溪的气候特别反常,大地先后持续干旱40多天。特别8月24日那天,蚕陵山上不时有牦牛发出的惨叫声,天气格外闷热,天上还出现了白光,当地人们说这是“天门开”。但谁也不知道这些异象是叠溪大地震的前兆。勤劳的叠溪古城人民,同往常一样工作和生活。25日下午3时15分,天边突然乌云密布并朝着叠溪城挤压过来,刹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浓烟遮天蔽日,呛鼻的异味充斥在空中,昔日平静的叠溪城倾刻间没了。入夜,平息了一阵的天气又骤变,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晚间又接连发生大震,地下隆隆声不止,山坡岩石飞滚,一直持续到次日早晨,这一夜间共发生强烈地震达5次之多此后数日,余震几乎天天有,有时还夹有几次大震,地面上下簸荡,砂石飞扬,地声不息。就这样,位于岷江东岸的叠溪城,像被摔碎的豆腐块,一部分崩人岷江被急流带走,一部分下滑一百余米成为四分五裂的断块群,一部分为蚕陵山山崩堆积物所掩埋。这座扼松茂古道要冲的重镇化为了乌有,同时在周围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村寨,或垮毁倒平,或被山崩掩埋,或被淹没于山崩堵江形成的湖泊之下。据灾后统计,城中军民3000佘人全部遇难.地震及次生洪灾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6800人,物质损失则难以估量。这就是四川现代史上著名的空前浩劫——叠溪大地震。二、双流叠溪大地震次生水灾受损档案实录现在能够找到的叠溪大地震文献都这样记载由于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大规模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的银瓶崖、大桥、叠溪形成三处天然埝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叠溪至两河口
引文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