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目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的静校正方法几乎都是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地表一致性假设认为,低速带的速度远小于基岩速度,地震波在低速带内是垂直传播的,与各层反射波入射到低速带的方向无关,因此在同一道记录中所有采样点的静校正值都是相同的。但在近地表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由于基岩出露、地形起伏大、低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很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量与实际静校正量之差与基准面位置、炮检距和地震波穿透深度有关。主要表现为:①基准面与炮点或检波点的高差越大,则静校正量与真实静校正量的差别就越大;②在近炮检距处,基准面校正量与来自某一深度地震波的实际校正量之差随炮检距不同而变化较剧烈,但在远炮检距处这种变化较小,不会对成像造成影响。文中提出了浮动基准面法、分块静校正法,为开发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提供了借鉴。
引文
[1] 刘冶凡,基于浮动基准面的两步法静校正.石油物探,1998.(?)7(1)
    [2] 井西利.大剩余静校正量求解的两步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1):22~26
    [3] 李福元等.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地形校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增刊)
    [4] 林依华等.复杂地形条件下静校正的综合寻优.地球物理学报,2003,46(1)
    [5] 王进海.关于动、静校正的思考.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增刊)
    [6] 傅旦丹.静校正中剩余时差的拾取.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1,13(4)
    [7] 凌云.模型初至地表一致性静校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27(3):351~360
    [8] Wisecup R D等.三维采集观测系统和三维静校正的关系.石油物探译丛,1995,6
    [9] 程金星等.三种算法联合迭代反演求取最佳剩余静校正量.地球物理学报,1996,39(3)
    [10] 候健全等.适合于复杂地表条件下静校正处理技术.物探与化探,2002,26(4)
    [11] 贾丽华等.塔中沙漠地区深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物探与化探.2002,26(3)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