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始皇东巡的“碣石”与“碣石宫”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正> 一、前言1982年,在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南部沿海地区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秦汉时期建筑群,引起了史学界、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依据该遗址群的规模、结构及其文化内涵,考古专家认定它应是一处宫殿遗址,与秦始皇东巡有关。该建筑群址的主体建筑位于岸边高台地上,其中石碑地遗址面积最大,位置居中。其前方海中高耸矗立着三块自然礁石(俗称"姜女坟"、"姜女石")。由
引文
① 详见《人民日报》1984年7月4日;李宇峰:《古碣石--今地姜女坟考》,《地名丛刊》1986年5期;陈大为、王成生:《碣石考证》,《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康群:《碣石考辨》,《地名丛刊》1985年4期。
    ② 杨鸿勋:《碣石门与碣石宫》,《中国文物报》1991年2月24日。
    ③ 汉右北平郡郦城县说,见于《汉书·地理志》, “右北平郡骊城”条下云:“大揭石山在县西南”。《水经注》亦引;《舆地广记》、《寰宇记》等均以认同。
    汉辽西郡累县说,在《汉书·武帝纪》中“碣石”条下文颖注中首提,胡渭《禹贡锥指》、王鸣盛《尚书后案》均认为“小碣石”在此。
    汉乐浪郡遂城县说,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引《通典》持此说,陈大猷《书集传或问》引王炎《尚书小传》指出左碣石在此。
    北魏以后的营州柳城说,如程思泽《国策地名考》等。
    汉常山郡九门县说,依据《史记索隐》及《续汉志》刘昭注提出,黄盛璋在《碣石考辨》(载《文史哲》1976年6期)中认为《禹贡》所记碣石有一处在此。
    汉幽州蓟县说,以燕昭王碣石宫所在地而来。谷口御河入海处说,王充耘所著:《读书管见》言《禹贡》所记碣石所在。
    海丰马谷山说为刘世伟首创,顾炎武《肇域志》相承,后屡有人响应。
    在这一阶段,对碣石研究的集大成者当为清代学者胡渭,在《禹贡锥指》一书中他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新观点。
    ④ 孙寿荫:《沧海桑田话碣石》,《地理知识》1974年2期。
    ⑤ 谭其骧:《碣石考》,《学习与批判》1976年1期。
    ⑥ 冯君实:《“东临碣石”的碣石在哪里?》,《吉林师大学报》1978年3期。黄盛璋:《碣石考辨》,《文史哲》1979年6期。
    ⑦ 郭继汾:《碣石是山不是石》,《地名丛刊》1986年2期。
    ⑧ 引自苏秉琦先生在金山嘴座谈会上的报告。
    ⑨ 康群:《碣石是中国古代北方大港》,《社会科学论坛》1987年10期。
    ⑩ 正如最普通地名一样,最早它应该有特定指示物,而后发展成为一个村镇名称,其原本所指反被人忽视。
    (11) 《尚书·禹贡》有关“碣石”的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厥土惟自壤。厥赋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桓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导岍及岐,至于荆,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
    岳,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桓山,至于碣石”。
    (12) 因此产生了禹贡碣石尧山说,参见黄红军:《碣石考及其它》,《地名丛刊》1986年6期。马谷山说,参见梁守让:《读禹贡辩碣石》,《地名丛刊》1986年6期。祥云、李家、桑坨三岛说。如刘起釪:《碣石考》,《江海学刊》1984年5期等。
    (13) 元代金履祥《书经注》执此说。
    (14) 俞正燮:《癸已类稿》。
    (15) (17) (18) 见《史记·封禅书》。
    (16) 见《史记·孟荀列传》。
    (19) “姜女石”现由三块礁石组成,推测中间一块系倒塌所致。
    (20) 资料缘于张文俊:《漫谈碣石与姜女石》,载《地名丛刊》1984年2期。
    (21) 据地质资料,大陆以每年0. 2毫米的速度向海底延伸。
    (22) 参见陈可畏:《论西汉后期的一次大地震与渤海湾西岸地貌的变迁》,《考古》1979年2期。
    (23) 胡渭:《禹贡锥指》。
    (24)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绥中县姜女石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6期。
    (25) 杨荣昌:《近几年来石碑地遗址勘探与试掘收获》,《中国文物报》1995年3月19日。
    (26)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石碑地遗址的勘探与试掘》,《考古》1997年10期。
    (27) 张克举等:《黑山头遗址发掘报告》,待刊。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