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开封的气候和自然灾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6至 10世纪处在中华 5 0 0 0年气候变迁过程中的第三个温暖期 ,开封的温暖气候从隋唐经五代 ,一直持续到北宋初年。公元 10 0 0年左右 ,开封气候转寒。与气候的前后变化相伴随 ,唐宋开封的水、旱、蝗、风沙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出现 ,但这些灾害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温湿的总体气候特征。
From the 6th to 10th century,the climate of Kaifeng standed in the Third Warm Period of 5000-year progress of Chinese climate changes. About the year of 1000 A.D., the climate of Kaifeng became cold.With the change of climate,the natural disaster of flood,drought,locust,sand often took place.But these plague could not radically change the general warm and humid feature of the climate.
引文
参见开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开封市志》(第一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综述”及第三章“气候”。
    丘刚主编《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页;程子良、李清银主编《开封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页。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河南考古四十年》第116页记载,在豫西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层中发现有亚洲象遗骨;文焕然先生认为:“距今七千年前后,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线约在今北纬40°左右,约在今天的北京附近都有野象分布。这一现象断断续续持续到距今三千年前后。距今2500年至1000年间,野象还活动于今天的长江流域。至今已南移至北纬16°以南。这几千年中野象至少有三次北返的现象。其北返与气候转暖有关。”(《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4辑,第230页)大象活动地区的变迁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参照指标。
    《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张善余:《全球变化和中国历史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西安的纬度为34°15′,洛阳的纬度为34°40′
    满志敏先生认为,梅树、桔树、大象等易受人工保护的动植物不能作为气候特征的指标。参见满志敏:《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历史地理》第八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吴宏岐:《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的温暖气候及其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12月增刊,第317~323页。
    刘俊文:《唐代水灾史论》,《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宋史》卷62《五行一下》。
    《宋史》卷8《真宗纪三》。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103《论救赈雪后饥民札子》。
    《宋史》卷62《五行一下》。
    《黄淮海平原北宋至元中叶的气候冷暖状况》,《历史地理》第1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太平寰宇记》卷30,“凤翔府”司竹监条。
    参见《东京梦华录》卷7《驾幸琼林苑》、《玉海》卷171《太平兴国宜春苑》、《东京志略》卷12《园林二·东京园林》等有关文献。
    《宋史》卷91《河渠一·黄河上》载:“旧制,岁虞河决,有司常以孟秋预调塞治之物,……竹石、茭索、竹索凡千余万,谓之‘春料’。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2。
    1梅尧臣:《宛陵集》,《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年,第243页。
    刘俊文:《唐代水灾史论》,《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新唐书》卷36《五行三》。
    《旧唐书》卷5《高宗纪下》。
    《旧唐书》卷8《玄宗纪上》。
    《唐会要》卷44《水灾下》。
    《五代会要》卷11《水溢》
    此表主要根据《宋史》卷61《五行一上》、卷65《五行三》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绘制。同时,参照了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附录三“东京灾害一览表”的有关内容。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表4“北宋东京旱灾表”同。
    《宋史》卷65《五行三》。
    《宋史》卷65《五行三》。
    《宋史》卷65《五行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4,仁宗天圣四年六月。
    《宋史》卷61《五行一上》。
    《宋史》卷61《五行一上》。
    《宋史》卷61《五行一上》。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附录三“东京灾害一览表”。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有关史料记载了两次大的地震,清康熙《河南总志》载,熙宁元年(1068年),“自七月至十一月,汴京地震者六,数刻不止,有声如雷,楼橹民舍摧折。”岳柯《木呈史》卷15载,宣和六年正月,“京师连日地震,后三月又震,宫殿门皆动有声。”
    1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6《风水》。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