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PS观测结果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初步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基于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现代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研究”项目建立的全国GPS网1994 年1996 年的复测数据, 推算了测点的运动速度; 按Haines和Holt提出的球面上水平速度的“转动函数幂级数展开法”, 计算了水平速度和应变率场, 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的态势与特征. 结果表明: 印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联合控制着中国大陆的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 三大板块呈鼎足之势, 但印度板块似乎起主导作用; 南北地震带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形变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大区分界线特征突出; 大致沿北纬35°线, 似乎也存在一个调节带, 但分界线特征没有前者明显; 三大板块对我国大陆的动力作用是动态稳定的, 表现为推挤速度的稳定. 这些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的结果是基本相符的.对比地震活动, 初步显示高强度的剪切形变带与未来强震活动区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 但需进一步的震例检验.
引文
丁国瑜, 卢演俦. 1986. 对我国现代板内运动状态的初步探讨. 科学通报, (18): 1 412~1 415
    丁国瑜, 卢演俦. 1989. 板内块体的现代运动. 见: 马杏垣主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1
    丁国瑜主编. 1991.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说明书.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63~165
    丁旭初, 张文涛. 1988.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构造应力状态. 地震学报, 10(1): 25~38
    赖锡安, 徐菊生, 晁定波, 等. 1993. 利用GPS基线变化预测滇西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震情研究, 19(3): 35~40
    乔学军, 王琪, 游新兆, 等. 1998. 中国GPS地壳运动监测网的精度. 地壳形变与地震, 18(1): 52~56
    王琪, 游新兆, 王文颖, 等. 1998. 跨喜马拉雅的GPS观测与地壳形变. 地壳形变与地震, 18(3): 43~50
    汪素云, 陈培善. 1980.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地球物理学报, 23(1): 35~45
    许忠淮, 汪素云, 黄雨蕊, 等. 1989.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 地球物理学报, 32(6): 636~646
    周硕愚, 张跃刚, 丁国瑜. 1998. 依据GPS数据建立中国大陆板内块体现时运动模型的初步研究. 地震学报, 20(4):347~355
    朱文耀, 程宗颐, 熊永清, 等. 1997. 利用GPS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初步结果. 中国科学(D辑), 27(5): 385~389
    England P, Molnar P. 1997. Active deform ation ofAsia: Drom kinem atics to dynam ics. Science, 278: 647~650
    HoltW E, Jam es FN, Wallace T C, etal. 1991. The active tectonics of the Eastern Him alayan Syntaxis and surroundingregions. JGeophysRes, 96(B9): 14 595~14 632
    HoltW E, Ming Li, HainesA J. 1995. Earthquake strain ratesand instantaneousrelative m otionsw ithin centraland easternAsia. GeophysJIntl, 122: 569~593
    Haines A J, Holt W E. 1993. A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the com plete horizontal m otions w ithin zones of distributeddeform ation from the inversion ofstrain rates data. JGeophysRes, 98(B7): 12 057~12 082
    Jackson J, HainesA J, Holt W E. 1992. The horizontalvelocity field in the deform ing Aegean Sea region determ ined fromthe m om enttensors ofearthquakes. JGeophysRes, 97(B12): 17 657~17 684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