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灾害中的社会道德突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的社会道德正面临着重大嬗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规范正逐步形成并处在主导地位。然而,在面对"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巨大冲击时,社会道德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突变。突变的社会道德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本文拟从社会道德突变的角度对汶川大地震进行分析,同时考察了突变后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便能为灾区重建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
引文
[1]游云旺.社会道德问题初探.山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1).
    [2]柴文华.论中国现代道德变迁的一般特征.求是学刊.2006(5).
    [3]苏海元,陈协世.对市场经济下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思考.鄂州大学学报.2002(1).
    [4]张东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3).
    [5]李鹤翔.论职业道德的社会化与社会道德的职业化.传承.2008(3).
    [6]徐贵权,周新颖.中国社会道德缺失之源透视.理论学刊.2007(7).
    [7]杨华.我国社会道德选择的现状及其原因.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
    [8]李萍.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分析.理论学刊.2004(7).
    [9]王凯,闫林霞.试论转型时期的社会道德底线与经济价值导向.现代经济信息.2008(4).
    [10]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