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度半区场地类别对框架结构设计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分析了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场地类别分别为Ⅰ、Ⅱ、Ⅲ、Ⅳ类时,标准设防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以及设计地震作用的差异,并以某煤炭码头转运站为例,比较了不同场地类别下该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构造措施、框架截面和计算配筋量,供今后类似工业建筑结构的设计参考。
引文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3]周锡元,王国权,杨润林,等.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中不同场地上峰值加速度的衰减规律[C]//编委会编.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论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406-413.
    [4]刘文锋,付兴潘,于振兴,等.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30(5):1-7.
    [5]吴健,高孟潭.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J].中国地震,2004,20(3):263-26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