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派建筑家与日本近代建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正>综观日本近代建筑史,明治后期至昭和前期①,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开始运用于建筑。随着当时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国粹主义③也开始泛滥,建筑的形式也不是一边倒的西洋式,而是出现了所谓新样式即日本与西洋式的折中主义。当时的
引文
[1]1868年-1945年为日本的近代,这其中包括三个时期,分别是明治时期、大正时期、昭和时期。本文所指的昭和前期是指日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参阅了吴廷主编的《日本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2010年2月重印。)——笔者注
    [2]日本在明治时代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分别取得了胜利,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按照日本历史学家坂本太郎的说法就是“日本从一个封建制度下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主要的世界强国。”([日]坂本太郎:《日本史》,第428页。)——笔者注
    [3]国粹主义又称国粹保存主义,盛行于明治20年代。该主义反对欧化政策,极力推崇日本本国的东西,谋求发展国力的思想。可参看成春有、汪捷主编:《日本历史文化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第261页。——笔者注
    [4]伊东忠太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建筑家,主要建筑作品有筑地本愿寺、平安神宫,著有《法隆寺建筑论》、《中国建筑史》、《建筑哲学》。——笔者注
    [6]参见[日]藤森照信:《日本近代建筑》,第271页。
    [1]社会政策派原为“构造派”或“构造学派”,领军人物为日本建筑家佐野利器,由于佐野团队对建筑可以改良当时的日本社会抱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在藤森照信所著的《日本近代建筑》一书中将佐野团队统称为社会政策派。——笔者注
    [2]参见《日本近代建筑》,第287页。
    [3]史学家一般认为,从1905年日本民众抗议日俄合约的签订至政友会内阁倒台的1932年为大正民主时代。美国学者安德鲁.戈登在《日本的起起落落:从德川幕府到现代》一书中提出了“帝国民主主义”的概念,他认为“那些热烈支持国会政治的人,他们都是谨事皇室,与明治的独裁者及其军事、官僚支持者并无二致;他们亦同样支持大日本帝国。战前日本与大英帝国或荷兰一样,追求自由民主体制的人都相信忠君、热爱帝国及大众参与政治,三者不会互相冲突,而是互补的。”([美]德鲁戈登:《日本的起起落落:从德川幕府到现代》,李朝津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98页)关于“帝国民主主义”这一概念,还可参看中村政则、Andrew Gordon,《日本の近代史を再考する:アメリカの日本研究との对话》,《世界》,第718号,2003年7月,第120页——132页。
    [1]《日本近代建筑》,第288——299页。
    [2]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横滨、神奈川县地区发生了7.9级的强烈地震,即关东大地震。据不完全统计,在震灾中,共有万余户房屋倒塌,3.8万人余人失踪,5万余人受伤,9万余人死亡,受灾群众达307万多人。(吴廷主编:《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第632页)
    [3]所谓广告牌建筑是指:在大地震后的东京下町,先前有着的木造建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正面如同一块立着的广告牌,再贴上铜版、灰浆、瓷砖等并附上有趣装饰的木造商店一栋紧接着一栋。这种被称为“广告牌建建筑”的形式,就是准防火的产物。(《日本近代建筑》,第293页)
    [4]《日本近代建筑》,第254页。
    [2]《日本近代建筑》,第305页。
    [2][日]布野修司主编:《亚洲城市建筑史》第355页。
    ⒈吴廷主编:《日本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ISBN978-7-310-00522-2
    ⒉成春有、汪捷主编:《日本历史文化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ISBN978-7-305-06749-5
    ⒊[日]藤森照信:《日本近代建筑》,黄俊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ISBN978-7-209-04351-9
    ⒋[日]坂本太郎:《日本史》,汪向荣、武寅、韩铁英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2009年3月重印。ISBN978-7-5004-6860-8
    ⒌[日]布野修司主编、亚洲城市建筑研究会编著:《亚洲城市建筑史》,胡慧琴、沈瑶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ISBN978-7-112-11457-3
    ⒍[日]稻叶和也、中山繁信:《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刘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ISBN978-7-302-21655-1
    ⒎[美]安德鲁.戈登:《日本的起起落落:从德川幕府到现代》,李朝津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ISBN978-7-5633-7704-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