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的盆底扇:层序地层学模式与沉积相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取自北海及近旁10个不同地区或油田的50口井中的约12000ft(3658m)的下第三系和白垩系深水砂岩储层的常规岩心研究表明,这些储层主要由块体搬运沉积物,尤其是砂质滑塌和碎屑流的沉积物组成。典型的浊积岩极罕见,不足全部岩心的1%。表征滑塌和碎屑成因的沉积特征包括上界面突变的砂层单元、滑塌褶皱、不整一、陡层(达 60°)、滑动面、剪切带、角砾状碎屑、碎屑挤入(injections)、漂浮状泥岩碎屑、面状碎屑组构、反粒序和中至高的基质含量(5%~30%)。许多储层段的岩心以前或者被解释为盆底扇,或者展现出特定的地震(如丘状)和电缆测井(如块状曲线外形)特征以及地层关系(如下超在层序底界面上),这些均表明其是层序地层框架内的盆底扇。这种模式预示,盆底扇主要由展布广且呈席状的富砂质浊积岩组成。然而,取自若干个这类盆底扇(包括Gryphon-Forth,Frigg和Faeroe地区)的长岩心(400~700ft)中具有上述地震和电缆测井特征的沉积相的标定表明,这些特征实际上几乎全部是由滑塌和碎屑流沉积物为主的块体搬运沉积物组成的。区分诸如碎屑流之类的块体搬运沉积物与浊流沉积物,对于预测储层的几何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碎屑流具有塑性流动的流变学特征,会形成断续的、互不连通的砂体,它们的圈定比起浊流所形成的那些横向连续且相互连通的砂体来要困难得多,且经济意义亦差。我们的岩心研究结果强调了深水沉积体系的复杂性,并指出利用遥测资料(如地震和电缆测井)的模型产生的解释结果来预测具体的沉积相和沉积特征时要格外小心。常规岩心的过程沉积学(Process Sedimen-tological)解释是确定储层砂岩真正成因及其分布的基本依据。
引文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