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境史学的研究与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环境史研究是日本历史学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话题,近年来,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成果。日本学界对环境史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1]日本环境史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国环境史学的发展之路,它虽依附于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却以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了快速发展,填补了各学科之间的空隙,并通过各学科之间的配合、跨学科的研究手法,以全新的视角构筑起了一门新兴的历史学。
引文
[1][日]椎名则明、下川雅弘、国分裕编:《环境史关联文献目录——自然与人间篇》,日本大学史学会丛书第69号,2003年,第1-33页。
    [2][日]渡边善太郎:《概说新教徒神学环境史》,《渡边善太郎全集.补遗》,基督教新闻,1978年。
    [3][日]义江彰夫编:《环境与历史》,新世社,1999年。
    [4][日]鸟越皓之、嘉田由纪子:《水和人的环境史》,御茶之水书房,1984年,第327-347页。
    [5][日]嘉田由纪子:《环境史和日常生活论——从地域社会学到环境问题的新接近》,《社会学评论》第37卷,1986年12月,第369-377页。
    [6][日]嘉田由纪子:《环境社会学》,岩波书店,2002年,第VIII页。
    [7][日]关礼子、中泽秀雄、丸山康司、田中求:《环境的社会学》,有斐阁,2009年,第8页。
    [8][日]宫内泰介:《支撑平民社会结构:正统环境社会学》,新曜社,2006年。
    [9][日]嘉田由纪子编:《围绕水的人与自然》,有斐阁,2003年。
    [10][日]崛田恭子:《新潟水俣病问题的受容与克服》,东信堂,2002年。
    [11][日]饭岛伸子、船桥晴俊:《新潟水俣病:加害与被害的社会学》,东信堂,1999年。
    [12][日]野本宽一:《生态民俗学》,白水社,1987年。
    [13][日]筱原彻:《自然和民俗》,日本エディタースクール出版部,1990年;筱原彻编:《环境相关的民俗认识和民俗技术性适应》,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1991年;[日]鸟越皓之编:《尝试环境民俗学———从琵琶湖研究范围出发》,雄山阁,1994年;[日]野本宽一:《共生的民俗学———民俗学的环境思想》,青木社,1994年;[日]佐野贤治、谷口贡、中进睦子、古家信平编:《现代民俗学入门》之《自然与民俗》。
    [14][日]鸟越皓之编:《尝试环境民俗学——从琵琶湖研究范围出发》,雄山阁,1994年。
    [15][日]筱原彻:《自然志的民俗学》,赤田光一、香月洋一郎、小松和彦、野本宽一等编:讲座日本民俗学10《民俗研究的课题》,雄山阁,2000年,第209页。
    [16][日]筱原彻:《景观和民俗》,赤田光一、香月洋一郎、小松和彦、野本宽一等编:讲座日本民俗学4《环境的民俗》,雄山阁,2000年,第34页。
    [17][日]安室知:《关于水田的民俗学研究:日本稻作的展开和构造》,庆友社,1998年;《水田渔捞的研究:稻作和渔捞的符合生业论》,庆友社,2005年;[日]汤川洋司:《山的民俗志》,吉川弘文馆,1997年;[日]小岛孝夫编:《海的民俗文化:关于渔捞习俗传播的实证性研究》,明石书店,2005年。
    [18][日]筱原彻:《环境民俗学的可能性》,《日本民俗学》第200号,1994年,第115页。
    [19][日]庄司光、宫本宪一:《可怕的公害》,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
    [20][日]宫本宪一:《日本的环境问题——政治经济学的考察》,有斐阁,1975年。
    [21][日]藤田至则、柴崎达雄:《从地质学看到自然史的过程》,《科学与思想》第8号,新日本出版社,1973年,第71页。
    [22]《朝日新闻》1977年10月22日。
    [23][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创风社,1994年,第15-18页。
    [24][日]寺西俊一:《环境再生的理念和课题》,《环境与公害》第32卷第1号,2003年,第31页。
    [25]文部省震灾预防评议会:《大日本地震史料》(全3卷),1941-1943年;荒川秀俊编:《近世气象灾害志》,气象研究所,1963年;[日]森嘉兵卫、谷川健一编:《饥馑、恶疾》,《日本庶民生活史料集成》第7卷,三一书房,1970年;震灾预防调查会编:《大日本地震史料》,思文阁,1973年;立正大学古文研究会编:《近世中后期的灾害和农村》,1977年;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编:《新收日本地震史料》,1981年;震灾预防调查会:《日本喷火志》(复刻版),有明书房,1982年。
    [26][日]峰岸纯夫:《浅间山的喷发和庄园的形成》,《中世的东国:地域与权力》,东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
    [27][日]池谷和信:《“加了人为的森林”的环境史》,《季刊东北学》第2期第5号,2005年,第37-48页。
    [28][日]上原真人、白石太一郎、吉川真司、吉村武彦:《列岛的古代史人.物.事2生活与生业》,岩波书店,2005年。
    [29][日]高木德郎:《日本中世纪史研究和环境史》,《历史评论》2002年10月号。
    [30][日]卯田宗平:《今天,为何提倡环境史——鱼与人的比较环境史》,《历史研究最前线》第2期,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2004年3月;[日]佐野静代:《中近世的村落和水边的环境史———景观、生业、资源管理》,吉川弘文馆,2008年。
    [31][日]鬼头秀一:《再问自然保护——环境伦理和网络》,筑摩书房,1996年,第111-113页。
    [32][日]义江彰夫:《历史学的视座——社会史、比较史、对自然关系史》,校仓书房,2002年。
    [33][日]水野祥子:《从帝国看环境史——环境史的新潮流》,《历史科学》第165号,2001年。
    [34][日]安富步、深尾叶子编:《“满洲”的成立——森林的消尽和近代空间的形成》,名古屋大学,2009年。
    [35][日]池谷和信:《从地球环境史发问:何谓人与自然共生》,岩波书店,2012年,第5页。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