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与控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Application and Control of Plea Bargaining System in Cases of Corruption Crimes
  • 作者:李世锋
  • 英文作者:LI Shi-feng;School of Law,Xiangtan University;
  • 关键词:认罪认罚 ; 职务犯罪 ; 衔接 ; 控制
  • 英文关键词:Plea Bargaining;;Corruption Crimes;;Connection;;Control
  • 中文刊名:XJSF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Edi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2-12 10:16
  • 出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0;No.16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制度研究”(17@ZH020)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JSF201903005
  • 页数:7
  • CN:03
  • ISSN:65-1039/G4
  • 分类号:47-53
摘要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认罪认罚制度,该制度的设置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为避免认罪认罚制度偏离正当程序的轨道,需要调查、起诉和审判各环节对认罪认罚制度的单向控制,从而形成调查阶段基础性控制、审查起诉阶段审查性控制和审判阶段确认性控制的单向控制机制。但是认罪认罚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程序,办案机关单向控制不足以防止认罪认罚制度的乱用,所以还应通过设置确保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认罪认罚证明标准和判处刑罚可接受性等协调控制机制,保障认罪认罚制度在法治反腐中的应有作用。
        In October 2018,the Plea Bargaining System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n the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which is valuable for handling corruption crimes. However, to avoid deviating from due process,we should control plea bargaining system in all phases of investigation,prosecution and trial,and form a one-way controlling system of basic control in the phase of investigation,examining control in the phase of prosecution and affirmative control in the phase of trial. However, being a synthetic procedure, the one-way control is insufficient to prevent the plea bargaining system from being abused. Thus we should also set up the coordinative controlling system to guarantee defendants' litigation rights,standard of proof and acceptability of penalty and ensure the functions of plea bargaining system in anti-corruption of rule of law.
引文
(1)周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情况的中期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8年第1期。
    (1)(9)魏晓娜:《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国语境下的关键词展开》,《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
    (2)孟建柱:《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
    (3)罗猛、邓超:《贿赂犯罪证明模式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6年第4期。
    (4)高晓梅:《当前行贿犯罪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检察研究参考》,2016年第3期。
    (5)广义的证明困难,既包括诉讼证明中遇到困难,但仍可获取证据进行证明的情形,又包括难以获得必要证据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形;狭义的证明困难,则专指无法取得必要证据,无法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形。参见褚福民:《证明困难的解决模式--以毒品犯罪明知为例的分析》,《当代法学》,2010年第2期;罗猛、邓超:《贿赂犯罪证明模式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6年第4期。
    (6)朱孝青:《检察机关侦查教程》,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7)李伟迪:《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举证责任》,《法学》,2003年第6期。
    (8)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0页。
    (1)李阳:《攻坚之年看司改风向标--聚焦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人民法院报》,2016年1月23日。
    (2)(3)陈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1)陈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1)陈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2)魏晓娜:《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国语境下的关键词展开》,《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
    (3)(4)王敏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17年第1期。
    (5)陈瑞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中国法学》,2017年第1期。
    (6)陈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7)樊崇义、李思远:《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的三个问题》,《人民检察》,2016年第8期。
    (1)(7)(8)王敏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17年1期。
    (2)(3)(5)陈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4)陈瑞华:《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理论反思--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运行经验的考察》,《当代法学》,2016年第4期。
    (6)陈瑞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中国法学》,2017年第1期。
    (1)魏晓娜:《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国语境下的关键词展开》,《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