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与至善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Good Life and the Theory of the Highest Goodness
  • 作者:曹刚
  • 英文作者:CAO Gang;
  • 关键词:美好生活 ; 至善论 ; 伦理学
  • 中文刊名:YJLL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Ethics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伦理学研究
  • 年:2019
  • 期:No.100
  • 语种:中文;
  • 页:YJLL201902002
  • 页数:7
  • CN:02
  • ISSN:43-1385/C
  • 分类号:7-13
摘要
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终极目的。正确阐释的美好生活必然是自主的生活、成功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具有内在性、绝对性和统合性三个特征。以美好生活为终极价值依据的伦理学具有目的论的结构和特征,但因其具有内在性而跨越了事实与价值的鸿沟,因其具有绝对性而避免了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立场,因其具有统合性而消除了可能突破权利边界的忧虑。由此,至善论可以合理地回应关于善与应当的优先性问题、最大化原则问题以及结果论的问题等问题上所遭到的诸多质疑。
        
引文
[1]Bermard Williams,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London/New York,2006.
    [2]约瑟夫·拉兹.自由的道德[M].孙晓春,曹海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3]Dworkin,1988,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tonomy,New York:Gmr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Joseph Raz,The Morality of Freedo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5]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6]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M]//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M].倪梁康,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1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4]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代译序[M].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6]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M].应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这是德沃金和法兰克福所给出的解决方案.参见王晓梅,丛杭青.自主概念的规范性构建[J].哲学动态,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