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选系配合力的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ysis of Combining Ability of Optional Maize Inbred Lines
  • 作者:姜龙 ; 陈殿元 ; 周岚 ; 于海燕 ; 高华洋 ; 徐辉 ; 覃冠锋 ; 马凯
  • 英文作者:JIANG Long;CHEN Dianyuan;ZHOU Lan;YU Haiyan;GAO Huayang;XU Hui;QIN Guanfeng;MA Kai;
  • 关键词:玉米 ; 自交系 ; 农艺性状 ; 配合力
  • 中文刊名:ZHZI
  • 英文刊名:Seed
  • 机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种子
  • 年:2019
  • 期:v.38;No.313
  •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JJKH 20190979K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吉农院合字[2018]第0052号)
  • 语种:中文;
  • 页:ZHZI201901014
  • 页数:4
  • CN:01
  • ISSN:52-1066/S
  • 分类号:76-79
摘要
为了对组配玉米强优势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16份自选玉米自交系按B.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60份玉米杂交组合,并对F1代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M 103[(PH 6 WC×PH 09B)×PH 6WC]和M 106[(PH 6WC×昌7-2)×PH 6WC]具有较高的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M 109(PH 6WC×京724)有较优的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优良穗位性状的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较差的自交系为M 102[(PH 6 WC×PHGJ 4)×PH 6 WC]、M 104(PH 6WC×PH 09B)、M 105(PH 6WC×PHGJ 4)和M 108[(PH 6WC×C 8605-2)×PH 6WC],需改良后利用;其他供试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利用。
        
引文
[1]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郭琦.不同密度条件下国外玉米改良系的遗传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3]陈春梅,高聚林,苏治军.4个自选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3):21-23.
    [4]贾亚涛,纪志芳,苏冰倩.9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2):127-130.
    [5]苟才明,余世权,黄宁.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5,30(2):175-182.
    [6]刘来福,毛盛贤,黄远樟.作物数量遗传[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206-250.
    [7]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吴玥,郑雷雷,慈佳宾,等.不同密度下玉米DH系稳定性及配合力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36(4):384-388.
    [9]毛建昌,张世煌,李向拓.选育高产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872-878.
    [10]仲义,焦仁海,徐艳荣,等.玉米杂交组合的配合力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7-70.
    [11]李洋,慈佳宾,董莹,等.玉米Lancaster种质改良系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37(3):268-272.
    [12]李新海,徐尚忠,李建生.10个热带、亚带热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J].玉米科学,2001,9(1):1-5.
    [13]景桂昕,姜龙,王薪淇,等.东北地区几个糯玉米DH系单株产量的配合力分析[J].种子,2015,34(9):82-85.
    [14]邓昆鹏,王薪淇,谷男,等.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种子,2016,35(4):85-88.
    [15]刘文国,李春雷,刘宏伟,等.吉林省不同时期骨干玉米黄改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47(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