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户部与外省革除钱粮积弊之论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the Debate of Removing Land Tax Disadvantages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Provinc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 作者:李光伟
  • 英文作者:LI Guang-wei;
  • 关键词:晚清 ; 财政 ; 钱粮积弊 ; 论争
  • 中文刊名:LWBI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view
  • 机构: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6-01
  • 出版单位:史林
  • 年:2018
  • 期:No.173
  •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项目“清代田赋蠲缓与财政积欠研究”(项目编号:2016T90006)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LWBI201803013
  • 页数:13
  • CN:03
  • ISSN:31-1105/K
  • 分类号:115-126+224
摘要
清中后期,巨额积欠与钱粮短征严重影响清廷财政收入。光绪前期,在户部主导与清廷支持下,一场关于革除钱粮积弊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户部指陈钱粮缺额多为官吏中饱,致弊之因在于报荒不实、报灾不确、捏完作欠、征存不解、交代延宕。外省官员或部分承认,或笼统含混,或完全否认本地存在户部所指五弊。但外省钱粮征收确有诸多弊端,钱粮缺额直至清末仍未改观。此次论争显示出户部与外省在钱粮整顿上的分歧,隐含着错综复杂的纠葛与矛盾,严重影响了晚清财政改革的实效。
        The arrears and land tax shortfall seriously affected the financial revenue of the Qing government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A big debate of removing land tax disadvantages which in the dominance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the support of Qing government spread across the country in the early stage of Guangxu reign.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hought land tax shortfall was caused by official corruption,including the wasteland and disaster were not real,making the people owe,collecting tax but no surrender,replacement delay. The attitude of the provincial officials admitted partly,responded ambiguous,or denied completely the above five disadvantages. Local land tax collection had many disadvantages,and the land tax shortfall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debate showed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provinces on removing land tax disadvantages,and implied intricate disputes and contradictions,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financial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引文
(1)参见王业键:《清代田赋刍论(1750-1911)》,高风等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2)主要有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7-33页。李光伟:《晚清赋税征缴征信系统的建设》,《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清季赋税征信制度设计探论》,《史学月刊》2016年第6期。陈文祥:《膏肓之医:晚清民欠征信册制度考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
    (3)本文未使用“中央”与“地方”,是因为这一对概念及其框架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与制度固有之内容,而是伴随清末宪政知识的引进传播,由欧美、日本输入。若采用“中央”与“地方”的概念解读清代史事制度,易混淆特定语境中的真实内涵。参见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的转型与困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7页。
    (1)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2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420页。
    (2)参见贾允河:《嘉庆朝钱粮亏空的原因》,《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5期;贾允河、李瑛:《清朝吏治与钱粮亏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3)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1册,第650页。
    (4)《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阎敬铭等奏为遵议清厘官欠民欠钱粮等弊请颁征信册酌拟章程事》,光绪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录副03-6216-01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本文所用录副、朱批奏折均为该馆所藏,以下不再注明。
    (5)参见谢俊美编《翁同龢集》上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1、43页。
    (6)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4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93、1984页。
    (1)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7页。
    (2)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4册,第1986页。
    (3)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4册,第1988页。
    (4)此折收入谢俊美编《翁同龢集》上册,第41-46页。本节未注明出处之引文均出于此。此折上奏时间并非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而是二十日。
    (1)《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阎敬铭等奏为遵议清厘官欠民欠钱粮等弊请颁征信册酌拟章程事》,光绪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录副03-6216-015。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38页。
    (1)《江苏巡抚卫荣光奏为清厘荒熟田地请展缓查造征信册籍事》,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九日,录副03-6717-013。
    (2)《江苏巡抚崧骏奏为江苏省征信册请宽期造办事》,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九日,录副03-6222-033。
    (3)《署理湖广总督裕禄湖北巡抚谭钧培奏报湖北省本年应造征信册现拟酌展限期暨办理情形事》,光绪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录副03-7430-006。
    (4)《护理安徽巡抚阿克达春奏为举办征信册酌拟章程事》,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录副03-9554-056。
    (5)《安徽巡抚陈彝奏为安徽省征信册请展限办理事》,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一日,录副03-6222-029。
    (6)刚毅:《晋省钱粮遵照部章并征信册量为变通举办疏》,葛士濬辑《皇朝经世文续编》卷32《户政九》,国风出版社1964年版,上册,第643页。
    (7)《河南巡抚边宝泉奏为变通办理征信册式事》,光绪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朱批04-01-35-0093-053。
    (1)《福建巡抚杨昌濬奏为闽省颁发章程及征信册式请暂缓办理事》,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录副03-6221-009。
    (2)《山东巡抚张曜奏报民欠钱粮征信册造成送部查核事》,光绪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朱批04-01-35-0094-040。
    (3)《安徽巡抚陈彝奏为安徽省征信册请展限办理事》,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一日,录副03-6222-029。
    (4)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第536页。
    (5)《护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奏为广西省清厘民欠征信册式请展缓办理事》,光绪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录副03-6223-015。
    (6)《广西巡抚张联桂奏请自光绪十八年起邀免造送征信册事》,光绪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朱批04-01-35-1011-046。
    (7)《陕西巡抚叶伯英奏为陕省举办征信册拟请展限事》,光绪十二年十月十九日,录副03-6220-005。
    (8)《吉林将军希元奏请展限办理征信册式事》,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朱批04-01-35-0564-035。
    (1)《江西巡抚德馨奏为江西应造征信册拟请变通办理事》,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初八日,录副03-6220-055。
    (2)《江苏巡抚崧骏奏为江苏宁藩司属应造清厘民欠征信册籍请宽限造办事》,光绪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录副03-6221-038。
    (3)《山东巡抚张曜奏为征解钱粮实报完欠并无挪掩诸弊请将民欠征信册暂行停造以节经费事》,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录副03-5710-036。
    (4)《护理山西巡抚胡聘之奏请停缓造办钱粮等项征信册籍事》,光绪十八年八月十二日,朱批04-01-35-0835-033。
    (5)《陕西巡抚鹿传霖奏请自光绪十八年始陕西省停缓造办钱粮当税征信册事》,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录副03-5716-052。
    (6)《陕甘总督杨昌濬奏请停缓造报甘肃钱粮当税征信册事》,光绪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朱批04-01-35-0104-011。
    (7)《安徽巡抚福润奏请停造征信册事》,光绪二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朱批04-01-35-0110-018。
    (1)《江苏巡抚赵舒翘奏请江宁苏州二属本年停造上年民欠征信册事》,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朱批04-01-35-0110-053。
    (2)《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陈湖北征收钱漕尚无积弊请免造征信册事》,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朱批04-01-35-0100-007。
    (3)光绪《桐乡县志》卷6《食货志上·新章》,第24页。
    (4)光绪《桐乡县志》卷6《食货志上·新政》,第7-8页。
    (5)《京报(邸报)》第3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版,第40页。
    (6)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6册,第3558页。
    (7)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6册,第3598页。
    (8)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2册,第1701-1702页。
    (9)《请行钱粮民欠征信册折》,第13b页,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藏。
    (1)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1册,第604页。
    (2)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3册,第1299页。
    (3)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6册,第3593页。
    (4)《户部奏稿》第7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版,第3349页。
    (5)《停办安省征信各册兴办清丈事宜详奏各原稿并恭录朱批上谕行知札文四件》,第23b-24a页,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藏。
    (6)《江南道监察御史李擢英奏为灾歉蠲缓钱漕仍多弊混请严饬核实事》,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录副03-6256-047。
    (7)汪林茂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汤寿潜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62页。
    (8)汪林茂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汤寿潜卷》,第461页。
    (9)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1册,第604页。
    (10)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1册,第979页。
    (11)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46-347页。
    (12)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第4402页。
    (13)《宫中档光绪朝奏折》第12辑,台北故宫博物院1974年版,第861页。
    (14)《宫中档光绪朝奏折》第13辑,第58-59页。
    (15)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第4402页。
    (16)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第4437页。
    (1)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第4760页。
    (2)《京报(邸报)》第2册,第467-468页。
    (3)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342-343页。
    (4)《户部奏稿》第4册,第1516-1517页。
    (5)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2册,第2293页。
    (6)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第421页。
    (7)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册,第362页。
    (8)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第4446-4447页。
    (1)《请行钱粮民欠征信册折》,第13b-14a页。
    (2)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5《田赋五》,《十通第十种》,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册,考7546。
    (3)谢俊美编《翁同龢集》上册,第43-44页。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1册,第147页。
    (5)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4册,第2031页。
    (6)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第4428页。
    (7)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58、134页。
    (8)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4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9)《户部奏稿》第3册,第1065页。
    (1)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上册,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10-611页。原文误记“光绪十二年任浙抚”,应为“光绪十年二月”。另,江西省自咸丰初年至同治末年,“库款纠葛”,同治十一年刘秉璋任布政使后,“厘查各属交代,追官逋数百万。”参见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6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840页。
    (2)谢俊美编《翁同龢集》上册,第388页。
    (3)谢俊美编《翁同龢集》上册,第147页。
    (4)《监理官宜注意河南财政》,《申报》1909年7月21日,第1张第4版。
    (5)《豫省大吏之多老病》,《申报》1909年7月21日,第1张第4版。
    (6)《豫省多练达持重之大吏》,《申报》1909年7月22日,第2张第4版。
    (7)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5册,第4467、4468页。
    (8)参见李光伟:《清中后期地方亏空与钱粮蠲缓研究》,《安徽史学》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