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谭维
  • 关键词:贡布里希 ; 艺术史 ; 社会学
  • 中文刊名:CHMS
  • 英文刊名:Art in China
  • 机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中国美术
  • 年:2019
  • 期:No.52
  • 语种:中文;
  • 页:CHMS201901018
  • 页数:2
  • CN:01
  • ISSN:11-5887/J
  • 分类号:124-125
摘要
贡布里希(Ernst Gombrich,1909—2001)被看作苏格拉底的继承人。他是20世纪广受赞誉的艺术史学家,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宏阔的视野,研究范围涵盖艺术史、艺术心理学、艺术哲学等相关领域。本文主要立足于《艺术与错觉》以及《艺术的故事》,在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其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引文
[1]李晓愚、汪云帆,《论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以〈艺术的故事〉为例》,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202-210页、275页。
    [2]牟春,《图像效果的发现与发明--论贡布里希的漫画研究》,载于《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3期,78-87页。
    [3]“图式(schema)”一词最早是从德语翻译过来的一个哲学概念,在康德哲学中指先验的观念构架。在贡布里希的理论中,“预成图式”意指创作主体由于长期的训练和熏陶而形成的主观的图形。
    [4]刘昌奇,《修辞学与贡布里希视觉艺术理论之创新》,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102-107页。
    [5]孙一鸣,《浅谈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载于《西部皮革》2018年第2期,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