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贺磊 ; 贺海波
  • 关键词:实证主义 ; 中国社会科学 ; 发展关系
  • 中文刊名:HNS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4-09-10
  • 出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4
  • 期:v.41;No.168
  • 语种:中文;
  • 页:HNSK201405012
  • 页数:5
  • CN:05
  • ISSN:41-1011/C
  • 分类号:65-69
摘要
实证主义具有重视事实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其发展规律的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精神首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被引入中国,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对实证主义利用和改造成为法学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实证主义成为中国管理学中情感逻辑的有效补充,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与史学的融合与排异,都体现着实证主义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中国社会科学当前仍需要积累经验的角度分析,实证主义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将仍是不可或缺的。
        
引文
[1]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9-30.
    [2]王琪瑛.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孙小金.20世纪中国实证哲学概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李莹.法律实证主义方法论与我国法治建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3).
    [5]左军.试论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方法论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理论观察,2007(2).
    [6]梁治平.法律实证主义在中国[J].中国文化,1993(1).
    [7]熊美娟.科学管理中的实证主义精神[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
    [8]武少娟.中国社会学实证主义的早期引入[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
    [9]邹农俭.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的重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10]李晓林.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方法论[J].法制与社会,2012(1).
    [11]刘馨,宋勤霞.西方实证主义史学与二十世纪初中国新史学思潮[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12]吴志洁.实证主义与新考证派史学方法研究[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3]启良.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哲学与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J].学习与探索,1994(3).
    [14]黄宗智.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J].读书,2005(1).
    [15]曹锦清.如何研究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