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质云]滑坡
管理层收购交易结构的法律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简要比较了MBO和并购、员工持股计划、管理者股票期权、管理者持股之间的关系后,提出MBO交易结构的定义,是指目标企业管理层为实现控股目标企业之目的,运用杠杆收购原理,所进行的融资、股权转让、整合目标企业再上市,为获得预期收益目的择机退出等各项交易活动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与投资人、目标企业、目标企业股东、债权人、职工、中介机构、目标企业股份的潜在购买人等主体之间利益、风险分配关系的总称。
    以此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对MBO交易结构进行分类,指出分类的法律意义,概括其特征是由系列关联合同组成的合同束、合同束具有明显的涉他性、准据法呈现复合性、体现杠杆收购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商事特别性、收购方收购目标企业股权具有典型的关联交易性。总结了其法律规制的性质:本质上属于私法调整的范畴,但有明显的公法化色彩。提出程序公正具有独立的价值,以程序公正为价值理念设计程序性规范,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实体规制的利处,最大限度地消解实体规制的弊端。形成结论:MBO交易结构中实体内容应当更多地尊重当事人的约定,以体现意思自治,公法(即强制性规定)不宜直接加以干涉,但为衡平显失公平的结果除外。MBO交易结构中程序性内容应当由公法进行强制性规定。设计出强制性规定和任意性规定和谐搭配的法律规制,才能扬其利,抑其弊,充分发挥MBO的制度优越性。
    以此为理念,本文对MBO交易结构进行了整体性法律分析。
    首先从宏观上对MBO交易结构(本文称之为母系统),从静态角度考察了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认为三要素体现了MBO交易结构的复合性、多元化特点。从动态角度考察了主体参与MBO交易结构的动机、目的。认为利益的一致或趋同是MBO交易结构得以起动的真正的动机。不同的目标企业适用MBO的目的有所不同。
    其次,从微观上着眼于利益冲突和协调对西方MBO交易结构中具体合同(本文称之为子系统)进行了法律分析,以利益、风险的分配为视角,具体分析了收购方和被收购方之间、收购方和被收购方以及目标企业的其他股东之间、收购方与收购竞争者之间、收购方与目标企业债权人之间、收购方与投资人之间、收购方与目标企业职工之间、交易各方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根源和关结点。认为管理层董事的双重身份和基于控股引发的目标企业意志表达机制是所有利益冲突的根源,个体的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考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关结点是兴利和除弊并举,二者不可偏废。指出利益存在冲突是常态,其实质是利益、风险的配置冲突。利益、风险是经济学的术语,转化成
    
    
    法律语言,就是权利、义务。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和谐、统一正是法律的使命所在。有冲突就要有协调,协调需要有效的法律协调机制提供支持。
    再次,结合西方MBO理论和立法例对主体间利益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关于管理层和被收购方以及目标企业其他股东之间利益冲突,本文对组织协调、公平意见程序、三重评价结构、保证条款、信息披露、估价权、股东表决权、要约收购等程序协调机制进行了探讨,侧重分析了独立董事公平意见制度的必要性、信息披露的内容、程序及理由、要约收购和强制要约收购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认为组织协调、公平意见程序、三重评价结构和信息披露机制对我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保证条款、估价权、股东表决权和要约收购机制具有自身局限性,不宜吸收,通过对有关要约收购的实证法分析,得出结论:美国和英国、香港两国一区的规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强制要约收购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公平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利益冲突。本文认为,强制要约收购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正当性殊值探讨,我国更宜学习美国经验,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而不应过分强调强制权约收购的法律规制。关于收购方与收购竞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协调,本文着重分析了强制拍卖制度,并对MBO中收购方可否主张享有优先购买权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强制拍卖制度具有价值上的合理性,值得借鉴,收购方不得享有优先购买权。对于收购方与目标企业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协调,本文认为对债权人的权利扩张,应慎重对待,重心在于维持有限责任制度上的利益平衡。关于收购方与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协调,本文认为凡是对意思自治、契约自由之体现,原则上应予尊重。至于融资合同对目标企业未来经营权的干涉,需要具体分析,如果该条款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体现,当然对此判断当以客观形式主义为妥,原则上应认定有效。但该条款效力并不及于目标企业及除收购人外的其他股东。关于收购方与目标企业职工的利益冲突的协调,本文认为收购方应当基于诚信义务履行向职工组成合法工会通知义务。关于交易各方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协调,本文认为责任归责原则应有条件地取严格责任(实质还是过错推定责任)。
    最后,本文对我国MBO交易结构法律规制的进行了检讨并提出若干完善建议:关于MBO的法律规制已经初步形成体系;推动国有股减持,加速国有企业改制,创制MBO的制度环境,扫清法律规制的制度障碍;检讨立法思路,确立MBO交易结构主体的一体保护理念;独立董事制度虽已建立,但有待健全,并以此为核心?
引文
《上证研究法制专辑》(2003),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王阳 李斌等编著:《从员工持股到MBO》,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8月第一版。 
    周玉华主编:《信托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月10月第一版。
    汤欣著:《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收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王保树:《商事法论集》(第一巻),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5、7、8、9、 11、12、15、17巻),法律出版
    社。
    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赵旭东著:《企业法律形态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英)P.S.萨德沙纳姆著:《兼并与收购》, 中信出版社1998年版。 
    徐杰著:《证券法理论与实务》,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舫著:《公司收购法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刘文通著:《 公司兼并收购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巍 康荣平:《中国并购报告》(2001),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版。
    文宗瑜著:《公司股份期权与员工持股计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月旦民商法评论》,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9月1日出版。
    蒋大兴著:《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修订第三
    版。
    张开平著:《公司权利解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郑玉波著:《公司法》,三民书局1981年版。
    尹智雄著:《企业制度创新论-公司员工持股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日)奥村宏著:《股份制向何处去――法人资本主义的命运》,张承耀译,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版。
    (美)玛格丽特.M.布莱尔著:《所有权与控制――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张荣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迈克尔.比尔:《管理人力资本――开创哈佛》。
    王巍、李曙光著:《MBO管理者收购---从经理到股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片庭浩久著:《管理层收购》,中信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胡俞越著:《经理层革命--股票齐全与经理层融资收购》,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0年版 。
    谢晖:《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年3月版。
    王培荣、梁扬子著:《经营管理层收购与持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李宗龙:《企业产权改革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科斯著:《企业的性质》,盛洪、陈郁等译。
    弗朗索瓦·沙奈著:《资本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常绍舜著:《系统科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刘俊海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二版。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组:《证联合研究课题:MBO融资体制研究》。
    赵旭东主编:《上市公司董事责任与处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杨志华 耿利航:《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研究》,《经济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严军兴、王文钦著:《中外公司收购与兼并实务操作》,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L.L富勒:《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韩世远译,《民商法论丛第七卷 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白建军:《证券欺诈及对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7月版。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经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末永敏和著:《现代日本公司法》,金红玉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李明良:《我国上市公司MBO的法律规制研究 》,载于中国民商法网。
    王建民 周滨著 :《资本中的人力资本》,《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三期 。
    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 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一版。
    周小明著:《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Bill Shaw, Resolving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in Management Buyouts, 19 Hofstra L. Rev. (1990)
    Tom Ablum and Mary Beth Burgis, Leveraged Buyouts: The Ever Changing Landscape, 13 DePaul Bus. L.J.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