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黄自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数量最多的是声乐作品,而其中尤以艺术歌曲影响最大。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一方面体现了学习欧美作曲技术,走发展民族音乐道路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具有“诗化”的意蕴和典雅的气质等独特的美学特征。本文从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入手,分析了其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和风格特征,阐述了黄自艺术歌曲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开创意义和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文用四个章节来论述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第一章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及作品分类。介绍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起源及发展,论述黄自先生的生平及其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理论著述方面的成就,对黄自艺术歌曲进行分类。
     第二章黄自音乐创作的美学思想阐释。黄自先生由于生活和求学的特殊经历,接受了欧洲古典与浪漫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两方面思想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他以“表情论”为主导的审美追求和抒情典雅的艺术风格。本章主要探讨黄自音乐创作中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及内涵。
     第三章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所在。一、论述了黄自学习欧美作曲技术,发展民族音乐的美学思想,以及中西融合的创作主张在艺术歌曲中的体现。二、通过对黄自抒情性艺术歌曲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总结出黄自艺术歌曲“诗化”的意蕴和典雅气质的美学特征。
     第四章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意义探析。这是本文的综述部分。总结了黄自发展民族音乐思想的深远影响,黄自艺术歌曲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开创意义,以及他艺术歌曲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贡献。
     综上所述,黄自艺术歌曲在借鉴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的传统音乐,为发展民族音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的艺术歌曲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又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Huang Z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sers, theorists and educationalists in Chinese modern music history. In his short life, what he composed most are the vocal music works, among which the artistic songs are very popular and have the biggest influence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lies in that on one hand it embodies the thoughts that learning the composing techniques of foreign countries to develop the national music; and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t assimilate the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many Special esthetic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ts poetic quality and elegant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This thesis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try to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value and als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his initiation in the modern music hi story and the deep influence on the composing of Chinese artistic songs.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aesthetic value of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face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talks about the composing background of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It tell u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songs in Chinese modern period and the life of Huang Zi,and the achievements in music education、music composition、academic activity、the classification of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the aesthetic thoughts of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composition. Huang Zi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the thoughts of two aspect of European classicality and romantic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ecause of his special experience of life and study, so that it form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ursuing taste and elegant lyric with the dominant "expression theory"
     The third part tell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composition, which is the main body of this thesis. In the first section it talks about Huang Zi's learning of foreign composing techniques, his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thoughts of national music and the embodiment of national elements in his composition. The second section concludes Huang Zi's poetic quality of his artistic song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hi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Huang Zi's lyric artistic songs and the ancient poem songs.
     The fourth part illustrates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composition. This is the concluding part of this thesis and tells the deep influence of Huang Zi's thoughts on developing the national music, his initiation in the modem music history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his artistic compos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vocality art.
     All in all,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artistic songs composition techniques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Huang Zi's artistic songs develop the national music; not only embody distinct features of its own,but also are valuable in aesthetics.
引文
① 彭晓玲著《声乐基础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① 李岩:《试论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中国音乐》,1990年第1期
    ① 《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p85,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① 上海音乐学院编辑小组著《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P42,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版
    ① 卢梭1753年致达兰贝尔的信,转引自《卢梭论旋律与和声》一文的编者按,《音乐译从》,1962年第1辑79页。
    ① 钱任康《黄自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音乐研究》,1958年第4期
    ② 见《调性的表情》
    ① 王青《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中调式调性思维的拓展与民族风格探索》,《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
    ② 引自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
    ① 王青《“和声风格民族化”在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中的萌芽》,《音乐研究》1995年第4期
    ① 《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p57,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② 白君汉《彰显诗化意境 回归个体感性——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音乐文化特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① 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② 《李斯特论柏辽滋和舒曼》,p182,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2。台湾
    ① 钱任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② 印象派和声的代表作家有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等。和弦的运用是印象派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取得及其丰富的和声色彩。音色丰富新颖,广泛运用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
    ① 黎英海著《中国民族音乐文集——继承与求索》,《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① 赵元任《黄自的音乐》,《中国音乐》。1987年第2期
    ② 韦瀚章,字浩如,号野草词人,与黄自同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供职,两个人为挚友。他喜欢创作诗歌,其诗歌中的优秀篇章常被黄自谱写成艺术歌曲。
    ① 戴鹏海《黄自年谱》,《音乐艺术》1981年第2期
    ① 华锋《论古典诗词的吟咏》,《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① 彭晓玲著《声乐基础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1、上海音乐学院编辑小组著《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上海音乐学院编辑小组著《黄自遗作集》(声乐分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版
    3、黄自著《黄自歌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第1版
    4、《黄自独唱歌曲选》,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年第1版
    5、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1981年第1版
    6、钱仁康著《黄自的生活和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1版
    7、汪毓和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年第3版
    8、吴祖强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第1版
    9、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2版
    10、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1、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2、彭晓玲著《声乐基础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3、郑长铃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志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5月第4版
    14、夏木泰子著《乐人之都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5、何乾三著《西方音乐美学史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6、于润洋著《音乐美学文选》,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7、于润洋著《音乐史论新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8、伍雍谊著《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9、苏夏著《论中国现代音乐名家名作》,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郑长玲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志》(创作卷[一]),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王蔚:《论黄自》,《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向延生:《“学院派”的首领——黄自——黄自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3期
    3、王鸿飞:《一代宗师——黄自》,《北方音乐》,1994年第3期
    4、钱仁康:《黄自的生活和创作》,《音乐研究》,1993年第4期
    5、江定仙:《纪念黄自先生》,《人民音乐》,1958年4月号
    6、向隅:《纪念黄自先生逝世20周年》,《人民音乐》,1958年5月号
    7、钱仁康:《黄自传略》,《音乐研究》,1988年第3期
    8、钱仁康:《黄自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音乐研究》,1958年第4期
    9、卞祖善:《缅怀一代宗师——黄自一百周年诞辰纪念》,《视听技术》,2004年第11期
    10、戴鹏海:《永远的黄自——纪念黄自先生百年诞辰》,《音乐艺术》,2004年第4期
    11、钱仁康:《黄自先生八十诞辰感言》,《人民音乐》,1984年第3期
    12、汪颐年:《纪念黄自——为校庆55周年而作》,《音乐艺术》,1982年第3期
    13、戴鹏海:《黄自年谱》,《音乐艺术》,1981年第2期
    14、紫茵:《萧友梅黄自留下了什么?》,《北方音乐》2005年第12期
    15、汪颐年:《怀念黄自》,《人民音乐》,1985年第4期
    16、黄德音 黄惠音 黄祖庚:《深深的怀念——写在父亲黄自百年诞辰之际》,《乐海钩沉》
    17、朱世瑞:《勇气 风范 使命——萧友梅和黄自对中国作曲与作曲理论专业的启示》
    18、向隅:《纪念黄自先生逝世20周年》,《人民音乐》,1958年5月号
    19、李林:《诗词与音乐的交融与会通——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意蕴》,《齐鲁艺苑》,2006年第1期
    20、杨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摭谈》,《中国音乐学》,2000年S1期
    21、张怡:《浅析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22、陈静:《浅谈黄自的艺术歌曲<春思曲>》,《南通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23、孙博:《黄自声乐创作中的写作风格与技巧》,《乐府新声》,2000年第2期
    24、乔惟进:《黄自和声手法的初探》,《音乐艺术》,2000年第4期
    25、李静:《浅谈黄自的几首艺术歌曲及其演唱风格》,《齐鲁艺苑》,2002年第4期
    26、郭轶清:《黄自与<玫瑰三愿>》,《音乐天地》,2004年第9期
    27、钱仁康:《黄自主要作品分析》,《音乐研究》,1958年第5期
    28、李焕之:《论黄自的创作——兼评钱仁康先生的思想观点》,《音乐研究》,1959年第2期
    29、赵元任:《黄自的音乐》,《中国音乐》,1987年第3期
    30、何佳培:《浅析<思乡>和<春思曲>的伴奏特色》,《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31、周柱铨:《黄自的爱国主义音乐创作》,《人民音乐》,1984年第3期
    32、王震亚:《黄自作品研究》,《音乐研究》,1992年第3期
    33、蒲方:《试论黄自作品中的民族因素》,《乐府新声》,1984年第3期
    34、李林:《论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之特征》,《菏责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5、朱峰玉:《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艺术教育》,2006年第1期
    36、王青:《“和声风格民族化”在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中的萌芽》,《音乐研究》1995年4期
    37、王青:《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中调式调性思维的拓展与民族风格探索》,《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
    38、张健:《<春思曲>的分析、欣赏和演唱》,《艺术教育》,2006年第4期
    39、郭颖:《音乐与诗歌的融合——论黄自<春思曲>的艺术特色》,《艺术论坛》,2006年第2期
    40、冯长春:《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本质探微》,《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
    41、田可文:《论黄自发展民族音乐的理想》,《黄钟》,1988年第3期
    42、林艳华:《论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音乐美学思想》,《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3、巩小强:《对于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再认识》,《人民音乐》,1988年第6期
    44、茅原:《黄自美学思想辨析》,《音乐艺术》,1991年第2期
    45、杨溉诚:《论黄自的美学思想》,《音乐研究》1958年第6期
    46、冯长春:《黄自是否了解西方现代音乐理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7、邹建林、傅利民:《传统音乐美学范畴中的审美品格》,《人民音乐》,1997年第12期
    48、廖辅叔:《从艺术歌曲的定名说起》,《人民音乐》,1999年第9期
    49、汪毓和:《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下本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新音乐(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50、汪毓和:《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下本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新音乐(中)》,《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51、冯元元:《试论我国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52、杨瑞庆:《艺术歌曲创作的百年回顾》,《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53、周为民:《对“五四”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回顾与思考》,《乐府新声》,1999年第3期
    54、唐瑰卿:《简论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及其演唱》,《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 年第2期
    55、肖安平:《艺术歌曲的审美认识及其特点》,《齐鲁艺苑》,1999年第2期
    56、麦琼:《艺术歌曲的概念和美学特征探讨》,《艺术研究》,2002年第3期
    57、汪毓和:《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人民音乐》,1999年第9期
    58、左霞:《浅议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风格》,《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3期
    59、李岩:《试论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中国音乐》,1990年第1期
    60、汪莉:《我国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的探讨》,《中国音乐》,1993年第4期
    61、孙雅红:《试论艺术歌曲的概念与基本特色》,《广东音乐》,2005年第3期
    62、蔡良玉:《从美欧音乐关系联想中西音乐关系》,《黄钟》,1991年第1期
    63、孙振兴:《论音乐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特点》,《黄钟》,1987年第2期
    64、王培新:《意境的渲染情感的抒发——试谈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教学》,《艺术教育》,2005年第6期
    65、白君汉:《彰显诗化意境回归个体感性——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音乐文化特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66、周进华:《音乐与诗歌的结晶》,《艺术教育》,2004年第6期
    67、郑欣淼:《旧体诗复苏讨论》,《新华文摘》,2006年第19期
    68、唐仕伦:《一词三问 情韵悠长——辛弃疾<南乡子>读赏》,《语文世界》,2003年第11期
    69、黄常虹 刘善珍:《诗的音乐音乐的诗——谈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70、华锋:《论古典诗词的吟咏》,《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