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这个诞生于三百多年前的制度性构造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围绕知识产权而发生的权利冲突也不断增多,实践中的问题亟需理论上的因应。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首先是一个部门法上的问题,需要依据知识产权法律规范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囿于视角和方法的局限,这种研究也欠缺理论上的广度和深度。来自法哲学的研究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进路,它能够超越已有法律规范的束缚,对规范本身进行反思和批判,还能够注意到规范之外的社会因素对权利的影响,因而有利于对权利冲突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有人认为权利冲突是一个伪问题,但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这一观点并不能成立。任何权利从静态来看都不能做到边界的清晰,从动态来看也无法守住所谓“清晰的边界”,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中,权利冲突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尽管不同的法学思想往往强调权利的某一特质,但权利并不是一个“平面物”而是一个“立体物”,它具有多个面向。权利问题至少可有三种认识维度。第一种是规范性维度,从权利的合法性入手,在实在法框架内讨论权利问题。第二种是伦理性维度,从权利的正当性入手,依据社会伦理道德对权利问题进行讨论。第三种是社会性维度,注重权利的社会性,认为权利存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之中,在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当中讨论权利问题。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不仅包括知识产权诸权利间的冲突,也包括知识产权与其他权利间的冲突;不仅包括法定权利之间的冲突,也包括道德权利之间的冲突,还包括法定权利和道德权利之间的冲突。从权利的规范性维度看,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实在法规范密切相关。实在法规范具有逻辑上的完备性和体系上的统一性,权利之间也应具有一种良好的逻辑关系。然而,规范意义的模糊性和漏洞,以及规范之间的矛盾和抵触,都会导致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
     从权利的伦理性维度看,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正当性权利之间的冲突。知识产权的正当性具有“赢家通吃”的效果,会对其他知识产权产生挤压,因而形成知识产权诸权利间的冲突;正当性权利之间并无实际的权利位阶,当知识产权同其他权利之间相互碰撞而不能彼此妥协时,也容易引发权利冲突。
     从权利的社会性维度看,知识产权权具有社会性,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宏观社会层面,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会引发知识产权同国家或社会之间的权利冲突;在微观社会层面,知识产权同其他社会个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往往是导致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rights which was recognized three hundred years ago has been exerting an increasingly great influence on social life in today’s society. As there are so many practical conflic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a theoretical study has become a necessity in response to those questions.
     Since the conflic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re firstly a question of departmental law, it requires a study of the relevant valid laws. Although the study has its value in application, it lacks theoretical depth in cognition because of the limit of the method and the perspective. A study on philosophy of law will provid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conflicts of intellectual rights for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on existing regulations. Since other factors may be noticed besides the regulations per se, the study may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onflicts better and ultimately solve the problems.
     Some hold that conflicts in rights is a pseudo question. However, this is not true either in practice or in theory. In fact, there is hardly any right with a clear boundary at a static level. Even at a dynamic level, the clear boundary of right is difficult to be kept. In a changing society, the conflicts of rights are a reality.
     Right has multi-dimensions though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emphasize its different dimension. Generally, right may be viewed in at least three dimensions: normative, ethical and social. In normative dimension, the issue of right is argu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gulations on the basis of legitimacy. In ethical dimension, the argument is based on justice in light of ethics. And in social dimension, sociality of right is stressed, and the argument is based on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interactions.
     Conflicts in intellectual rights refer to both the conflicts between righ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other rights; they are not only the conflicts between legal rights, but also the conflicts between moral rights.
     In normative dimension, confli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related to regulations, which are self-conditioned in logic and consolidated in mechanism. And rights should be well ordered. However, conflicts may be resulted from flaws in regulations and ambiguity of meaning, or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gulations.
     In ethical dimension, the conflicts are among justified rights. The“winner take-all”effect of the justice of intellectual rights may result in conflicts between the rights. Furthermore, as there is no order of right justice, conflicts may occur readily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other rights whe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ights is irreconcilable.
     In social dimension, intellectual righ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life. Macroscopically, the protection and restri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y the state may cause conflicts between the rights and the state right/other social rights; microscopicall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ights and individuals may be the main cause of the conflicts.
引文
2 知识产品在使用上并不具有竞争性,它可同时由多人使用而互不发生矛盾;但就知识产品本身而言,尤其是一些创新性的知识产品,与物质产品一样具有稀缺性,因而在占有上具有竞争性。
    3 Darcy v. Allen (1602) Moore K. B. 671, 72E. R. 830.
    4 Steve Lohr, New Economy;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bate takes a page from 19th-century America.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4, 2002.
    5 许多关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研究认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只发生于知识产权之间,但本论文认为,在广义的权利视野中,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不仅包括知识产权诸权利之间的冲突,也包括知识产权同其他权利之间的冲突,因而知识产权同国家权利(权力)之间也会发生冲突。详见本论文后面的有关讨论。
    6 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41 页。
     7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普法网,(http://www.legalinfo.gov.cn/zt/2005-01/28/content_184063.htm);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http://www.chinaiprlaw.cn/file/200511086100.html);新华网(http://news.sina.com.cn/c/2005-11-21/18137499385s.shtml)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审判长于晓白在 2006年 5 月 23 日“保护知识产权”网上座谈会的讲话,法制网(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6-05/23/content_320062.htm)
     8〔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黙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 页。
    9〔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0 页。
    10〔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 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150 页。
    11 赵震江、付子堂:《现代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5 页。
    12〔德〕考夫曼:《法哲学,法律理论和法律教义学》,载于《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黙尔主编,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 页。
    13 法学理论(Jurisprudence)也是一个多义词:(1)指广义的法学;(2)指法理学和法律哲学;(3)在法国可指判例,在英国法学中也有这种用法;(4)法律的一种比较庄重的名称。参见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 页。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修订版第 5 页。庞德:《法理学》第一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0-14 页。
    14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一卷,前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5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61 页。
    16 该著第一章第一节第四部分的标题就是:“法哲学”——当心形而上学。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2 页。
    17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后记”。
    18 郭明瑞:《权利冲突的研究现状、基本类型与处理原则》,《法学论坛》2006 年第 1 期。
    19〔美〕本杰明·内森·卡多佐:《法律的生长》,刘培峰、刘骁军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6页。
    20 William Fisher, Theories of Intellcetual Property, New Essays in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Property, S.Munzer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1 葛洪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47 页。
    22〔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律的不法与超法律的法》,舒国滢译,载于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四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3 (奥)欧金·埃利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哈佛大学出版社 1936 年版,作者序言,转引自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41 页。
    24 徐继强:《法律与社会——哈特《法律的概念》的社会学之维》,法律思想网http://law-thinker.com/show.asp?id=2457,2007-3-1。
     25〔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6-37 页。
    26 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详见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 2001 年修订版,第 40-49 页;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4-81 页;陈云生:《权利相对论》,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6-8 页。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59-362 页,等等。
    27〔荷兰〕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上述译法见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第 74 页。何勤华译作“Righgt 一词是指个人所具有的一种道德品性(moral quality)由于具有这种道德品性,正好使他可能拥有某些特殊的权利,或者有权作为某种特定的行为。”参见何勤华译《战争与和平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0 页。
    28〔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11 页。
    29〔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沈宗灵、唐世忠译,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第 46页。
    30 S.J. Stoljar, An Analysis of Rights. The Macrnillan Press Ltd., 1984, p.4.
    31 〔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3-66 页。
    32 S. J. Stolijar, Analysis of Rights.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84, p.25-27.
    33〔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225 页。
    3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16 页。
    35〔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40 页。
    36 Hart, Bentham on Legal Rights, in Jules L. Coleman, Rights and Their Foundations, Garland Publishing Inc.1994, p171.转引自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 2001 年修订版,第 54页。
    37 Л·C·雅维茨:《法的一般理论——哲学和社会问题》,朱景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59页。
    38〔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年 9 月版,第 99 页。
    39 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68 页。
    40 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82 页。
    41 张恒山:《义务先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2 页。
    42 公丕祥:《法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95-197 页。
    43 夏勇:《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法学研究》2004 年第 3 期。另见氏著《中国民权哲学》,三联书店 2004年版第九章。
    44 葛洪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 2002 年版,第 78 页。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28 页。
    45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联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应该”能否由“是(事实)”产生和推导出来? 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休谟法则”或“休谟难题”。休谟:《人性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509-510 页。
    46 夏勇:《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法学研究》2004 年第 3 期。
     47〔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361 页。
    48 夏勇:《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法学研究》2004 年第 3 期。
    49〔德〕阿列克西:《权利、法律推理和理性言说》,季涛译,载于《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3 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50 狭义的法律规范仅指法律原则,广义的法律规范不仅包括原则也包括规则,详见本论文第三章第三节的有关讨论。
    51〔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05 页。
    52 Hohfeld, Fundamental Legal Conceptions, P.38.
    53〔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12 页。
    54〔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08 页。
    5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第 5 页。
    56 蒋开富:《正当性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5 年第 5 期。
    5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14 页。
    58 李剑:《对霍菲尔德法律权利概念的分析》,《外国哲学》第 16 辑,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96 页。
    59 转引自普列汉诺夫:《唯物史观论丛》,三联书店 1961 年版,第 66 页。
    60 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4 页。
    61〔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6 页。
    62 转引自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16 页。
    63〔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7 页。
    64〔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沈宗灵、唐世忠译,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第 42- 45页。
    65 Richard B. Brrandt, Ethical Theo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1956.435-436.
    66〔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42 页。
    67 李常青:《权利冲突之辨析》,《现代法学》2005 年第 3 期。
    68 有学者据此反对权利的道德渊源,邱本:《评“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1843,2007-3-18。
    69〔德〕阿列克西:《权利、法律推理和理性言说》,季涛译,载于《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3 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0〔美〕弗兰克纳:《伦理学》,关键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7 版,第 123 页。
    71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34-35 页。
    72 邓晓芒:《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 4 期。
    73 正当性一般在三种意义上使用:第一是合规律性,意味着符合事实或具有必然性;第二是合道德性,意味着能获得道德上的支持或肯定;第三与合法性同义,即与实在法的规定一致。此处指的是第二种意义上的正当性。
    74〔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5-6 页。
    75〔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86 页。
    76 葛洪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70-171 页。
    77〔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607 页。
    78〔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40 页。
    79〔德〕拉德布鲁赫:《法律的不法与超法律的法》,舒国滢译,载于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 4 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80 张恒山:《义务先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2 页。
    8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26 页。
    82 费孝通:《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三联书店 1996 年版,第 202 页。
    83〔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吴友三译,商务印书馆 1991 版,第 2 页。
    84〔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45 页。
    85 张康之:《公共行政拒绝权利》,《江海学刊》2001 年第 4 期。
    86 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第 2 版,第 93 页。
    8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438 页
    88 文正邦:《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39 页。
    89 葛洪义:《法律·权利·权利本位——新时期法学视角的转换及其意义》,《社会科学》1991 年第 3 期。
    90 谢怀栻:《论民事权利体系》,《法学研究》1996 年第 2 期。
    91 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03 页。
    92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2 年第 2 期。
    93〔美〕辛格:《实用主义、权利与民主》(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第 5 页。
    94〔德〕阿列克西:《权利、法律推理和理性言说》,季涛译,《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3 年卷,载于《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3 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95〔德〕阿列克西:《权利、法律推理和理性言说》,季涛译,《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3 年卷,载于《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3 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96 孙国华:《权力(Power)和权利(Right)是一对矛盾吗?》,《法学》2000 年第 2 期。
    97〔美〕路易斯·亨金:《权利的时代》,信春鹰、吴玉章、李林译,知识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 页。
    98 林志敏:《论法律权利结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 年第 4 期。
    99〔美〕贝思·J·辛格:《实用主义、权利和民主》,王守昌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年,第 6-7 页。
    100〔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49-350 页。
    101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2 年第 2 期。
    102 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03 页。
    103 谢怀栻:《论民事权利体系》,《法学研究》1996 年第 2 期。
    104〔美〕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顾培东译,知识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19 页。
    105〔美〕R·F·纳什:《大自然的权利》,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87 页。
    106 T. Regan, 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 Berkeley, cal, 1983 p.8.
    107 P. W. Taylor, Ethics of Respecting Nature. Environmental Ethics, 3(1981) p. 209.
    108〔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94 页。
    109 李晓辉:《信息权利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7 页。
    110〔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版,第 59 页。
    1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年 1972 年版,第 386 页。
    112〔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9 页。
    113《列宁全集》第 36 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587 页。
    114 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http://www.chinalawinfo.com/fxyj/xszc/wangyong/index.asp,2007-3-14。
    115 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91 页。
    116 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0 期。
    117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第 1 版,第 19 页。
    118〔日〕富井正章:《民法原论》,第 80 页,转引自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http://www.chinalawinfo.com/fxyj/xszc/wangyong/index.asp,2007-3-14。
    119 莫纪宏:《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北大法律信息网,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24866, 2006-11-26。
    120 徐显明:《论权利》,《文史哲》,1996 年第 6 期。
     121〔美〕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第二版),顾培东、禄正平译,法律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96 页。
    122 邱本、崔建远:《论私法制度与社会发展》,《天津社会科学》1995 年第 3 期。
    123 葛洪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70-171 页。
    124 葛洪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70-171 页。
    125〔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 227 页。
    126〔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邵建东、程建东、谢怀栻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77 页。
    127〔法〕皮埃尔·鲁勒:《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4 页。
    128 何真、唐清利:《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第 26 页。
    129 刘军宁:《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载于《进步的常识》,现代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7-93页。
    130 易继明:《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大陆法私法古典模式的历史含义》,中国政法大学 2003 年版,第79-80 页。
    131〔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版,第 48 页。
    132〔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345-346 页。
    133〔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下),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8 页。
    134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 页。
    135〔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版,第 59 页。
    136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 页。
    137 马俊驹、江海波:《论私人所有权自由与所有权社会化》,《法学》2004 年第 5 期。
    138 A. M. Honoré, Ownship, in Oxford Essays in Jurisprudence. A.G.Guest(e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1), pp.107-47. 金可可译,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legaltheory.com.cn/info.asp?id=5492,2006-12-10。
    139 刘军宁:《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载于《进步的常识》,现代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7-93页。
     140 马俊驹、江海波:《私人所有权自由与所有权社会化》,《法学》2004 年第 5 期。
     141 倪梁康:《“知识”讨论中对于柏拉图观点的误释》,《哲学研究》1995 年第 4 期。
    142〔英〕洛克:《人类理智论》第二卷第一章第 2 节,转引自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40 页。
    143 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第 38 页。
    144 刘春田:《“知识”的本体和现实形态》,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4-3-10。
    145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70 页。
    146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 页。
    147 谢铭洋:《智慧财产权之概念与法律体系》,第 139 页。载于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
    148 金海军:《知识产权私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 页。
    149 G·米凯利戴斯-诺瓦罗斯:《作者的精神权利》,转引自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5 页。
    150〔英〕蒂娜·哈特、琳达·法赞尼:《知识产权法》,英文版,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 页。
     151 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年第 267 页。
    152 李扬等:《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3 页。
    153 李扬等:《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3 页。
    154〔英〕罗素:《人类的知识:范围与限度》,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155〔美〕罗伯特?考特,等《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47 页。
     156 D.Friedman:Price Theory,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1986。转引自谭忠东等:《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知识产权》1999 年第 4 期。
    157 彭学龙:《公共产品与版权保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 年第 5 期。
     158 郑胜利:《论知识产权法定主义》,《中国发展》2006 年第 3 期。
    159〔美〕贾斯汀·休斯:《知识产权哲学》,杨才然、张平译,载于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
    160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5 页。
    161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 页。
    162 张平:《知识产权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 页。
    163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 页。
    164 张玉敏:《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载《现代法学》,2001 年第 5 期。
    165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TRIPs 本来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强权的产物,它关于私权的规定并不是全世界的共识,而是发达国家的一种要求。张玉瑞:《慎用知识产权是私权》,http://www.sipo.gov.cn/sipo/xwdt/jdlt/200612/t20061222_125256.htm,2007-2-14。
     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 44 条。
    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 48 条。
    168 周文斌:《凸现知识产权的私权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刘春田教授访谈》,2000-7-17。
    169 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0 期。
    170 冯晓青:《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中国法学》2004 年第 1 期。
    171 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社会科学》2005 年第10 期。
    172 王斗斗:《高法要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法制日报 2007-1-19 日。
    173 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 页。 张新宝:《名誉权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90 页。
    174 赫铁川:《权利冲突是个伪问题》,法制日报 2004-8-5。
    175 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法学》2004 年第 9 期。
    176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2 年第 2 期。
    177 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法学》2004 年第 9 期。
    178〔法〕路易·若斯兰:《权利相对论》,王伯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年版引论部分。
    179〔法〕路易·若斯兰:《权利相对论》,王伯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年版引论部分。
    180 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93-94 页。
    181 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法学》2004 年第 9 期。
    182〔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第 68 页。
    183〔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4 页。
    184〔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93 页。
    185〔美〕罗纳德·哈里·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载于《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陈郁译校,上海三联书店 1994 年版,第 142 页。
    186 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载于《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187 熊静波:《真实世界中的权利冲突》,《时代法学》2004 年第 3 期。
    188〔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28 页。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Eugen Ehrlich)也指出:每一种制定出来的法律,从本性上来说是不完整的,一旦它被制定出来,就已经过时了,它既难管现在,更不用说管将来,因而他认为,法律的重心在于社会生活而不在于国家的立法。
    189 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法学》2004 年第 9 期。
    190 林立:《法学方法论与德沃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5 页。
    191 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6 页。
    192〔意〕布鲁诺·莱奥尼等:《自由与法律》,秋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02 页。
    193 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55 页。
    194 王克金:《权利冲突论——一个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 年第 2 期。
    195 王克金:《权利冲突论——一个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 年第 2 期。
    196〔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48 页。
    197〔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48 页。
    198 范忠信、侯猛:《法律冲突问题的法理认识》,《江苏社会科学》2000 年第 4 期。
    199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2 年第 2 期。
    200 郭道晖:《法的时代呼唤》,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73-374 页。
    201 葛洪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68 页。
    202 周沂林:《权利观念史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 年第 4 期。
    203〔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06 页。
    204〔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07 页注解。
    205 赵震江、付子堂:《现代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68-69 页。
    206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23 页。
    207 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法学》2004 年第 9 期。
    208 范忠信、侯猛:《法律冲突问题的法理认识》,《江苏社会科学》2000 年第 4 期。
    209 李常青:《权利冲突之辨析》,《现代法学》2005 年第 3 期。
    210〔美〕刘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转引自《西方社会学史》,郑也夫、李强主编,能源出版社1987 年版,第 206 页。
    211〔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12 页。
    212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70 页以下。
    213〔美〕刘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7-18 页。
    214 郑也夫、李强主编:《西方社会学史》,能源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03 页。
    216 舒国滢:《权利的法哲学思考》,《政法论坛》1995 年第 3 期。
    217 舒国滢:《权利的法哲学思考》,《政法论坛》1995 年第 3 期。
    218 林喆:《权利的法哲学——黑格尔法哲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49-250 页。
    219 葛洪义:《论法律权利的概念》,《法律科学》1989 年第 1 期。
    220 舒国滢:《权利的法哲学思考》,《政法论坛》1995 年第 3 期。
    221 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7-48 页。
    222 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8 页。
    223 北岳:《法律权利的定义》,《法学研究》1995 年第 3 期。
    224 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44-545 页。
    225 文正邦:《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36 页。
    226 汪太贤:《论法律权利的构造》,《政治与法律》1999 年第 5 期。
    227 范进学:《权利政治论――一种宪政民主理论的阐释》,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0 页。
    228〔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271 页。
    229 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74 页。
    230 Thomas Ersking Holland, The Elements of Jurisprud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17,p91
    231 格维尔茨:《人权的认识论》,转引自劳埃德主编:《法理学导论》1985 年版,第 230 页。
    232 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76 页。
    233〔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81 页。
    234 参见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http://www.chinalawinfo.com/fxyj/xszc/wangyong/index.asp,2007-3-14。
    235〔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 93 页。
    236 郑玉波:《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63 页。
    237〔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邵建东、程建东、谢怀栻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77-378 页。
    238 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05 页。
     239 童光法:《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权利标的、权利内容之辩》,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 ArticleID=33135,2007-3-14.
    240 李拥军:《论权利的生成》,《学术研究》2005 年第 8 期。
    241〔法〕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30 页。
    242 林喆:《权利的法哲学——黑格尔法权哲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50 页。
    243 转引自易锋:《权利客体化试论》,法律思想网 http://law-thinker.com/show.asp?id=3403, 2007-3-14。
    244〔英〕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吴玉章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10 页。
    245 高志海、陈晶晶:《北京秀水街商标纠纷案昨开审》,法制日报 2005-7-7。
    246〔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81 页。
    247〔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8 页。
    248 我国《公司法》第 27 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249〔英〕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陈福生、陈振骅译,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260 页。
    250 张五常:《以资产界定权利》,载于《进步的常识》,现代出版社 1999 年版,周为民、周熙明主编,第138 页。
    251〔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8 页。
    252〔美〕罗纳德·哈里·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载于《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陈郁译校,上海三联书店 1994 年版,第 142 页。
    253〔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45 页。
    25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54 页。
    25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年 1972 年版,第 31 页。
    256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2 年第 2 期。
    257 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人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66 页。
    258 夏勇:《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法学研究》2004 年,第 3 期。
    259 Robert Nozick,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Oxford, 1974, pp. 28 一 51.
    260《欧洲人权公约》第 15 条对缔约国的义务克减作了明确规定,即在战争时期或遇到威胁国家生存的公共紧急时期,任何缔约国得在紧急情况所严格要求的范围内采取措施,克减其根据本公约所承担的义务,但上述措施不得与其根据国际法承担的其他义务相抵触。有些权利,如公民的生命权、不受酷刑的权利等,不得克减。第 17 条规定,本公约不得解释为暗示任何国家、团体或者个人有权进行任何活动或者实施任何行动,旨在损害本公约所规定的任何权利与自由或者是在最大程度上限制本公约所规定的权利与自由。
    2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87 页。
    262〔法〕莱昂·狄骥:《法律与国家》,郑戈、冷静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44页。
     263 转引自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 2000 年版,第 159 页。
    264 常伟:《城市贫民权利贫困的根源与对策》,《中国城市化》2004 年第 9 期。
     265 参见魏小毛:《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一场误会?》,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6-4-21。
    266 参见朱谢群的有关观点,见于魏小毛:《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一场误会?》,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6 年 4月 21 日。
    267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9 页。
    268 陆蕾:《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浅析》,《中华商标》2004 年第 11 期。吕国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解决机制》,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6-1-23。
    269 最高人民法院 2005 年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 1 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中的权利冲突争议,是指一方当事人根据其享有的知识产权向对方提出诉讼请求,对方当事人以行使自己享有的知识产权为由进行抗辩形成的争议。
    270 陶鑫良、单晓光主编:《知识产权法纵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58 页。
    271 冯晓青、杨利华:《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之探讨》(上),《电子知识产权》2001 年第 8 期。
    272 周详:《论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载于《知识产权文丛》(第十卷),郑成思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年版,第 89-106 页。
    273 冯晓青主编:《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1 页。
    274 陶鑫良、单晓光主编:《知识产权法纵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58 页。
     275 蒋万来:我国知识产权冲突的成因以及解决,《浙江学刊》2004 年第 2 期
     276 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64 页。
     27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31 页。
    278〔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5 页。
    279〔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8 页。
    280〔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89 页。
    281 转引自哈特:《法理学与法哲学论文集》,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58、196 页。
    282 Jeremy Bentham, The Works of Jeremy Bentham, Vol.Ⅲ , Edited by John Bowring, Edinburgh: William Tait, 1843,p.221, from H.L.A.Hart: Essays on Bentham: Jurisprudence and Political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p.82.
    283 Jeremy Bentham, Supply Without Burthern, in W. Stark (ed), Jeremy Bentham's Economic Writings, London, 1952, p.334.
    284〔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81 页。
    285〔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89 页。
    286〔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91 页。
     287 郑胜利:《论知识产权法定主义》,《中国发展》2006 年第 3 期。
    288 L. Ray Patterson, Copyright and "The Excliusive Right" of Authour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Volume 1 , Number , Fall,1993.
    289 蒋志培:《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载于《知识产权审判指导与参考》第2 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编,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290 李扬:《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权力问题》,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24-125 页。
    291 Ronan Deazley, The Myth of Copyright At Common Law, in Cambridge Law Journal 62(1), March 2003, P.107.
    292〔德〕阿图尔·考夫曼:《近代法律方法学说之历史发展》,载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黙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62 页。
    293〔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41 页。
    294〔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41 页。
    295〔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48 页。
    296〔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48 页。
    297〔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王守昌、戴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98 页。
    298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 2001 年版,第 52 页。
    299〔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王守昌、戴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99 页。
     300〔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王守昌、戴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06页。
    301〔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9 页。
    302〔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40 页。
    303 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 1 期,第 26-31 页。
    304〔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版,第 40-48 页。
    305 转引自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1 页。
    306〔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25 页。
    307〔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3 页。
    308 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65 页。
    309 葛洪义:《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修订版)版,第 71-73 页。
    310〔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48 页。
    311〔英〕L·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郑成良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83 页。
    312〔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34 页。
    313 东方玉树(徐国栋):《成文法三属性: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态》,《法律科学》1993 年第 5 期。
     314〔英〕L·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郑成良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83 页。
    315 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9 页。
    316 转引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方法》,张智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93 页。
    317 沈宗灵:《拉德勃鲁赫的相对主义法学及其后期转变》,《社会科学战线》1990 年第 4 期。
    318 凯尔森将追溯既往的法律和不知的法律同时加以讨论。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89 页。
     319〔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18 页。
    320〔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93 页。
    321〔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4 页。
    322 汤宗舜:《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条文释义》,法律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89 页。
    323 程永顺:《工业产权难点热点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59 页。
    324〔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251 页。
    325 转引自舒国滢:《从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4 年第 5 期。
    326〔德〕赫克:《利益法学》,转引自王洪:《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时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5 页。
    327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42 页。
    328〔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251 页。
    329〔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68 页。
    330〔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郑成良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28 页。
    331〔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郑成良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48 页。
    332〔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256 页。
    333〔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第 125 页。
    334〔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253 页。
    335 曼扬:《此“王朔”非彼“王朔”》,中国青年报,2003-4-29。
    336〔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45 页。
    337 孙笑侠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6 月版,第 47 页
    338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97 页,
    339〔英〕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吴玉章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29 页。
    340〔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48-362 页。
    3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483 页。
    342〔英〕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吴玉章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1 页。
    343〔德〕阿图尔·考夫曼:《近代法律方法学说之历史发展》,载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黙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62 页。
    344〔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26 页。
    345 关于规范有效之链的论述,参见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吴玉章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第 5 章。
    346 谢晖:《论法律体系——一个文化的视角》,《政法论丛》2004 年第 3 期,第 5-16 页。
    347〔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版,第 40页。
    348〔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版,第 41页。
    349〔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48 页。
     350〔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46 页。
     351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5 页。
     352〔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49 页。
    353 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 1 期,第 26-31 页。
    354 转引自:孟庆法、冯义高:《美国专利及商标保护》,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 页。
    355 后一项专利权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前一项专利权的实施,如果前一项专利权的权利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独占而不予许可,则后一项专利权将无法实施,权利冲突就会发生,
    356 Bydlinski, Fundamentale Rechtsgrunds?tze, 1988, S.115. 转引自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1 页。
    357〔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版,第 46页。
    358 转引自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1 页。
    359 转引自梁慧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载《民商法论丛》第 2 卷,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70 页。
     36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 1965 年版,第 54 页。
    362 关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可参见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 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89 页。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0 页。
    363〔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5 页。
    364〔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第 25 页。
    365 刘军宁:《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载于周为民、周熙明主编:《进步的常识》,现代出版社1999 年版,第 89 页。 36〔6美〕萨恩斯坦:《宪政与财产权》,刘刚译,该文原载 Michel Rosenfeld (Edited), Constitutionalism, Identity, Difference ,and Legitimacy, Duke University Press,1994,PP.383-411.
     367〔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130-131 页。
    36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48 页。
    369〔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6 页。
    37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31 页。
    37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57 页。
    372〔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72 页。
    373〔古罗马〕盖尤斯:《法学阶梯》,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100 页。
    374〔美〕贾斯汀·休斯:《知识产权哲学》,杨才然、张平译,载于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
    375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8 页。
    376〔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8-19 页。
    377〔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9 页。
    378〔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20 页。
    379 William Fisher, Theories of Intellcetual Property, New Essays in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Property, S.Munzer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80 金海军:《知识产权私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 页。
    381William Fisher, Theories of Intellcetual Property, New Essays in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Property, S.Munzer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82〔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21 页。
    383〔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22 页。
    384〔美〕贾斯汀·休斯:《知识产权哲学》,杨才然、张平译,载于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第 16 页。
    385 Mazer V. Stein, 347 U.S.201 (1954).
    386 Goldstein v. Galifornia, 412 U.S. 546, 561 (1973)
    387 Ruckelshaus v. Monsanto Co., 467 U. S. 539, 546 ()1985
    388 Harper & Row v. Nation Enterprises ,471 U.S.539,545-546 (1985) .
    389〔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54 页。
    390〔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113 页。
    391〔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三联书店 1956 年版,第 56 页。
    39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10 页。
    39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36 页。
    394 T. M. Knox,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p45.
    395 T. M. Knox,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p37.
    396〔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50 页。
    397〔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54 页。
    39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50 页。
    399 T. M. Knox,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p39-40.
    400 吴汉东:《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法商研究》2003 年第 5 期。
    40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43 节附释,第 51 页。
    40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43 节附释,第 51 页。
    403 Tom G. Palmer, Justify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Philosophy of Property and Ideal Objects, 13 Harvard Journal of Law and Public Affairs (1990).
    404〔法〕弗洛朗斯-马里·皮里乌《作者享有知识产权的合法性》,陆象淦译,《第欧根尼》2005 年第 1期。
    405〔德〕M. 雷炳德:《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 页。
    406 Thomas F.Cotter, Pragmatism, Economics, and the Droit Moral, North Carolina Law Review, 76 (1) 1997.
     407 Boardlf Regents v. Roth,408 U.S. 564, 577 (1972)
    408 汤宗舜:《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8 页。
    409 Darcy v. Allen (1602) Moore K. B. 671, 72E. R. 830.
    410 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查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66 页。
    411 Ronan Deazley, The Myth of Copyright At Connon Law, in Cambridge Law Journal, 62(1), March 2003, p.107.
    412〔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74 页。
    413 Millar v.Taylor, 98 ER218 (1769),4 Burr 2335.
    414 William H. Francis, Robert C. Collin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Patent Law, 72 (1995), West Publishing Co..
     415 易继明:《评财产权劳动学说》,《法学研究》2000 年第 3 期。
    416〔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51-52 页。
    41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32 页。
    418 易继明:《评财产权劳动学说》,《法学研究》2000 年第 3 期。
    419 Baird, Common L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Legacy lf 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 v. Associated Press,50 U. CHI. L. Rev. 411,
     423 赵晓力:《30 年来美国知识产权法的扩张》,《21 世纪商业评论》2006 年第 1 期。
    424 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1996.
     425〔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21 页。
    42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76 页。
    42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76 页。
    428〔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179 页。
    429William Fisher, Theories of Intellcetual Property, New Essays in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Property, S.Munzer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30 李扬:《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权力问题》,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4 页。
    431 曲三强:《传统财产权理论与知识产权观念》,载《知识产权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46 页。“人对物谈不上什么权利,只表明了物被人的力量所控制的一种事实”,参见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38 页。
    432 当然,实在法是通过设立先用权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认为这就避免了没有获得专利权的独立发明人的损失,但这是不可能弥补的。有人还提出转移支付,但语焉不详。
    433 Spooner, The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 An Essay on the Right of Authors and Inventors to a Perpetual Property in Their Ideas, in 3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ysander Spooner (G. Shively ed. 1971).
    434 Brown-Bridge Mills Inc. V. Eastern Fine Paper Inc., 700 F. 2d 759, 763 (1st cir. 1983).
    435 P.D.Rosenberg, The Foundation of Patent Law, § 8.03, at 8-11 (2d ed. 1999).
    436〔德〕M·雷炳德:《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9 页。
    437 赵晓力:《30 年来美国知识产权法的扩张》,《21 世纪商业评论》2006 年第 1 期。
    438 李扬:《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权力问题》,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3-94 页。
    439 据中新社 2001 年 5 月 24 日消息,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国科学院创新战略论坛上做《当前经济形势》的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收入差距主要源于机会不平等。
    440“新知识的稀缺性‘不是因为使用的人多,而是发现、创造的人少’”,参见徐瑄:《平衡点:关于知识产权的“对价”理论》,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4-5-14。
    441 龙文懋:《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9 页。
    44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7 页。
    443〔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版,第 16页。
    44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7 页。
    445 [美]R. Dcvorkin.Taking RiY,IUs Seriously[VI].Harvard Lniversity Prass. 1978,273
    446 Neil Netanel, Copyright Alienability Restriction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uthor Autonomy: A Normative Evaluation, Rutgers Law Review. 24 (1993) P347.
    447〔美〕贾斯汀·休斯:《知识产权哲学》,杨才然、张平译,载于《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刘春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第 85 页。
    448〔美〕贾斯汀·休斯:《知识产权哲学》,杨才然、张平译,载于《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刘春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第 85 页。
    449 关今华:《权利冲突的制约、均衡和言论自由优先配置质疑》,《法学研究》2000 年第 3 期。
    450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2 年第 2 期。
    451 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法学》2004 年第 9 期。
    452〔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王守昌、戴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11 页。
    453 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载于《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89 页。
    454 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载于《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88 页。
    455 范进学:《权利平等辨析》,人民法院报 2002-6-9。
    456 林来梵、张卓明《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 ——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6 期。
    457 李震山:《基本权利之冲突》,《月旦法学杂志》1995 年 5 月号,第 60 页。
    458 Harald Schneider, Die Gueterabwaagunf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bei Grundrechtskonflikten,1961, S. 224/227. 转引自陈怡凯:《基本权利的冲突——以德国法为中心》,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第 142 页。
    459 张翔:《基本权利冲突的规范结构与解决模式》,《法商研究》2006 年第 4 期。
    460 United States v. Carolene Products Co., 304 U.S. 144(1938).
    461 林来梵、张卓明《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 ——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6 期。
    462〔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00 页。
    463 Hubmann, Wertung and Abw?gung im Recht, 1977. 转引自卡尔·拉伦兹:《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8 页。
    464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5 页。
    465〔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6 页。
    466 徐显明:《生存权论》,《中国社会科学》1992 年第 5 期。
    467 日,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宪法 3》,有斐阁双书 1983 年版,第 26 页。转引自徐显明:《生存权论》,《中国社会科学》1992 年第 5 期。
    468 徐显明:《生存权论》,《中国社会科学》1992 年第 5 期。
    469 韩来峰:《都是专利惹的祸?——试述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的国际冲突与协调》,载于《知识产权》2004 年增刊。
    470 吴汉东:《知识产权 VS 人权:冲突、交叉与协调》,台湾《法令期刊》2003 年 8 月号。
    471〔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6 页。
    472〔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6 页。
    473 林喆:《自由权:精神和行为的自主空间》,《学习时报》
    47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47 条。
    477 李扬等:《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9-181 页。
    481〔英〕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17 页。
     482 《欧洲人权公约》第 10 条。
    483 Wendy Gordon, A property Right in Self-expression: Equality and Individualism in the Natural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Yale Law Journal, 102(1993): 1533-1609.
     484 苏力:《戏仿的法律保护和限制——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切入〉》,《中国法学》2006 年第 3 期。
    485 资料来自 Yves.Reboul(法国罗伯特舒曼大学国际工业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在 2005 年 5 月“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 21 世纪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48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50 页。
     487〔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55 页。
    488 参见裁判文书:〔2003〕鄂民三终字第 18 号
     489 胡开忠:《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7 页。
    490 有学者提出了“知识产权公权化”的观点,但这也是以承认私权为前提的,否则就谈不上“公权化”。
    491 王先林:《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3页。
    492 〔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4 页。
    493 〔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43 页。
    494 〔法〕弗洛朗斯-马里·皮里乌:《作者享有知识产权的合法性》,陆象淦译,《第欧根尼》2005 年第 1期。
    495 Hebert Spencer, Principles of Ethics (1897), 121, Liberty Fund, Inc. 2004
    496 《联合国人权宣言》第 27 条。
    497 〔法〕狄骥:《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遍变迁》,会文堂新纪书局 1937 年版,第 15 页。
    498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 页。
     499 Darcy v. Allen (1602) Moore K. B. 671, 72E. R. 830.
    500 外国法制史编写组:《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年版,429-430 页。
    501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8 页。
    502 葛洪义:《法律、权利、权利本位——新时期法学视角的转换及其意义》,《社会科学》(上海)1991 年第 3 期。
    503 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如柯亨、阿拉托等人提出,以“国家——经济——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市民社会”的二分法。他们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来,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上述观点标志着当代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50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82 页。
     505 Emile Durkheim,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London: Macmillan, 1982. P.39-40.
    506 〔日〕长冈贞男,《在知识生产中完善竞争规则》,原载 2006 年 11 月 27 日《日本经济新闻》“经济教室”专栏,见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网站中文版:http://www.rieti.go.jp/cn/papers/contribution/nagaoka/01.html。
    50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62 页。
    508〔美〕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竟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65 页。
    509 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序言部分。
    510 沈宗灵:《法理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58 页。
    5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82 页。
    512〔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0 页。
    513 高鹏程:《西方知识史上利益概念的源流》,《天津社会科学》2005 年第 4 期。
     514〔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演讲稿),郑永流译,法律思想网,http://law-thinker.com/show.asp?id=3516。
    515 刘莘:《公共利益概念辨》,载于郭道晖主编:《岳麓法学评论》,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516〔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85 页。
     517 毕可志:《法律、利益与权利》,《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 4 月号。
    518〔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 1977 年版,第 6 页。
    519〔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58 页。
    520〔美〕L·怀特:《中世纪的技术和发明》,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2 页。
    521 Steven Shavell & Tanguy van Ypersele:Reward verse Intellectual Rights.见http://papers.ssrn.com/sol3/results.cfm,最后访问时间 2005-7-3。
    522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与国际关系》,北京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37 页。
    523 转引自〔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梅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5 页。
    524〔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2 页。
    525 李庆余等:《美国现代化道路》,第 79 页,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526〔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1 页。
    527 曹新明:《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 年第 6期。
    528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2 页。
     529〔美〕罗伯特·P·墨杰斯、彼特·S·迈乃尔、马克·A ·莱姆利等:《新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法》,齐筠、张清、彭霞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00 页。
     531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199 页。
    532〔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7 页。
    533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92 页。
    534 fox Film Corp.V. Doyal, 286 U.S.123, 127-128(1932); Kendall V. Winsor, 62 U.S (21 how .322, 327-328 (1858).
    53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 1 条:“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536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1 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537 Birgitte Andersen, I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the Answer-what is the Question? September 16th, 2002.
    538 Currie v.Misa(1875)L.R.10EX1563,162.
    539 徐瑄:《平衡点:关于知识产权的“对价”理论》,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4-5-14。
    540 〔印度〕甘古力:《知识产权:释放知识经济的能量》,宋建华、姜丹明、张永华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年版 173 页。
     542〔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9 页。
    543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编:《规制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30 页。
    544 Robert Alexy , Translated by Julian Rivers, A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 P.178-179.
    545〔法〕雅克·盖斯旦、吉勒·古博、缪黑埃·法布赫-马南等:《法国民法总论》,陈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04-705 页。
    546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 页。
    547〔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 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13 页。
    548〔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9-144 页。
    549 余九仓:《知识产权的工具论——读德拉贺斯的《一种知识产权哲学》》,载于《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刘春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387 页。
    550 戚聿东:《中国现代垄断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 页。
    551 Darcy v. Allen (1602) Moore K. B. 671, 72E. R. 830.
    552 谢铭洋:《智慧财产权之基础理论》,台湾大学法学丛书(84),1997 年第 2 版,第 3 页。
     553 Dan Gillmor, Copyright Verdict, New Technology Are Reasons To Hope, San Jose Mercury News, December 18, 2002.
    555 赵震江、付子堂:《现代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7 页。
    556 Philipp Heck,The Jurisprudence of Interests, Select from The Jurisprudence of Interest, Magdalena Schoch (translated and edite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8, P42.
    557〔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沈宗灵、唐世忠译,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第 82页。
    558 William Fisher, Theories of Intellcetual Property, New Essays in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Property, S.Munzer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559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3 页。
     560 转引自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91 页。
    561〔美〕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交换与权力》,孙非、张黎勤译,华夏出版社 1988 年版,引论部分。
     560 转引自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91 页。
    561〔美〕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交换与权力》,孙非、张黎勤译,华夏出版社 1988 年版,引论部分。
     56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42 页。
    564〔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49 页。
    565 李猛:《布迪厄》,载于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79 页。
    566 李猛:《布迪厄》,载于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0 页。
    567〔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6 页。
     568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9 页。
    569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8 页。
     570 余九仓:《知识产权的工具论——读德拉贺斯的《一种知识产权哲学》》,载于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二卷),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 383 页。
    571〔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版,第 13 页。
    572 〔印度〕甘古力:《知识产权:释放知识经济的能量》,宋建华、姜丹明、张永华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73 页。
    573〔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 2000 年版,第 78 页。
    574〔美〕洛根、斯托克司:《合作竞争——如何在知识经济环境中获取利润》,陈小全译,华夏出版社 2005
     575 田志康:《生命形式知识产权及国家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3 页。
    576〔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0 页。
    577〔法〕弗洛朗斯-马里·皮里乌:《作者享有知识产权的合法性》,陆象淦译,《第欧根尼》2005 年第 1期。
    578 尚志红:《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的法律思考》,《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暨 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知识产权 2004 年增刊,第 9 页。
    579 吴莲:《基因专利利益冲突及平衡的法理学思考》,《法学》2002 年第 4 期。
     58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2 页。
    1、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 王哲:《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3、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4、 张文显:《法理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5、 葛洪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6、 葛洪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7、 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系列出版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8、 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9、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10、 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11、 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2、 文正邦:《当代法哲学研究与探索》,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3、 林喆:《权利的法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14、 公丕祥:《权利现象的逻辑》,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15、 陈舜:《权利及其维护——一种交易成本观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6、 杨春福:《权利法哲学研究导论》,南方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7、 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
    18、 李楯编:《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9、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0 年博士论文
    20、 葛明珍:《权利冲突论》,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2 年博士论文
    21、 孙国华:《论法与利益之关系》,《中国法学》1994 年第 4 期
    22、 夏勇:《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法学研究》2004 年第 3 期
    23、 夏勇:《从社会阐释权利,以权利促进社会》,《法学研究》1994 年第 3 期
    24、 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法学研究》1996 年第 3期
    25、 葛洪义:《法律、权利、权利本位——新时期法学视角的转换及其意义》,《社会科学》(上海)1991 年第 3 期
    26、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2 年第 2 期
    27、 关今华:《权利冲突的制约、均衡和言论自由优先配置质疑》,《法学研究》2000年第 3 期
    28、 郝铁川:《权利冲突是个伪问题》,法制日报 2004-8-5
    29、 曹新明:《论知识产权冲突协调原则》,《法学研究》1999 年第 3 期
    30、 沈宗灵:《法、价值、正义、利益》,《中外法学》1993 年第 5 期
    31、 马俊驹等: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9 年第 1期
    32、 李剑:《对霍菲尔德法律权利概念的分析》,《外国哲学》第 16 辑,商务印书馆2004 年版
    33、 汪太贤:《权利的代价——权利限制的根据、方式和原则》,《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 4 期
    34、 李友根:《权利冲突的解决模式初论》,载于《公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35、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36、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37、 陈朝璧:《罗马法原理》,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
    38、 周枬:《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
    39、 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40、 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5 年版
    41、 张新宝:《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律出版社 1986 年版,
    42、 张新宝:《名誉权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43、 李锡鹤.:《民法哲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44、 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1991 年版
    45、 何真、唐清利:《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46、 程萍:《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与限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47、 王涌:《私权的分析与建构》,中国政法大学 1999 年博士论文
    48、 易继明:《财产权及其哲学基础》,《政法论坛》2000 年第 3 期
    49、 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50、 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51、 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52、 程虹:《制度变迁的周期》,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53、 汪丁丁:《记住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54、 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55、 罗玉中主编:《知识经济与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56、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57、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系列出版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58、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59、 李明德:《“特别 301 条款”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60、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61、 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一、二卷,商务印书馆
    62、 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63、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64、 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西南政法大学 2001 年版,
    65、 汤宗舜:《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1988 年版
    66、 刘茂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
    67、 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年版
    68、 王先林:《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69、 龙文懋:《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70、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71、 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2、 李雨峰:《枪口下的法律:中国版权史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年版
    73、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74、 田志康:《生命形式知识产权及国家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年版
    75、 刘华:《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与绩效分析》,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6、 金勇军:《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77、 金海军:《知识产权私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8、 李琛:《知识产权片论》,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年版
    79、 张今:《知识产权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80、 严永和:《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81、 崔立红:《商标权及其权益扩张》,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82、 孙君主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83、 李扬:《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84、 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
    85、 南振兴、刘春霖:《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3 年版
    86、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编:《规制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年版
    87、 李晓辉:《信息权利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年版
    88、 谭筱清:《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89、 郑成思:《私权、知识产权与物权的限制》,《法学》2004 年第 9 期
    90、 郑成思:《再论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1997,(1)
    91、 梁慧星:《广播节目预告表的法律保护与利益衡量》,《民商法论丛》(第 3 卷),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40 页。
    92、 吴汉东,《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法学研究》2001 年第 6 期,
    93、 李雨峰:《著作权扩张:一种合法性的反思》,《现代法学》2001 年第 5 期。
    94、 王军明:《论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及保护》,《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 1 期。
    95、 王源扩:《试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竞争行为及其法律控制》,《政法论坛》1996年第 4 期。
    96、 〔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版
    97、 〔美〕L·亨金:《权利的时代》,吴玉章、李林译,知识出版社 1997 年版
    98、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
    99、 〔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100、 〔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黙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101、 〔德〕阿图尔·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102、 〔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 法律与国家》,郑戈、冷静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
    103、 〔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
    104、 〔英〕H·L·A·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郑成良、杜景义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105、 〔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和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版
    106、 〔美〕阿瑟·库恩:《英美法原理》,陈朝璧译注,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107、 〔美〕本杰明·内森·卡多佐:《法律的生长》,刘培峰、刘骁军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108、 〔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年版
    109、 〔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110、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11、 〔苏〕Л·C·雅维茨:《法的一般理论——哲学和社会问题》,朱景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112、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
    113、 〔美〕托马斯·潘恩:《常识》,何实译,华夏出版社 2004 年版
    114、 〔法〕路易·若斯兰:《权利相对论》,王伯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年版。
    115、 〔美〕迈克尔 ? D ? 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116、 〔英〕F·H·劳森、B·拉登:《财产法》(第二版),施天涛、梅慎实、孔祥俊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1998 年版
    117、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
    118、 〔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沈宗灵、唐世忠译,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119、 〔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120、 〔美〕庞德:《法理学》第五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21、 〔美〕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
    122、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 1997年版
    123、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年版
    124、 〔德〕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125、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126、 〔德〕H·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 2002 年版
    127、 〔斯里兰卡〕C·G·威拉曼特里:《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 1997 年版
    128、 〔韩〕权宁星:《基本权利的竞合与冲突》,韩大元译,外国法译评,1996 年第4 期
    129、 〔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130、 〔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的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年版
    131、 〔美〕查理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版
    132、 〔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133、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6 年版
    134、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135、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136、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
    137、 〔德〕J·.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 1999年版
    138、 〔美〕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徐海铭、季海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139、 〔美〕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交换与权力》,孙非、张黎勤译,华夏出版社1988 年版
    140、 〔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年版
    141、 〔荷兰〕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李小兵、谢京生、张峰等译,东方出版社 1995 年版
    142、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143、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 2000 版
    144、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
    145、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蔡鸿滨、桂裕芳译,海南出版社 2000年版
    146、 〔美〕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李琨译,三联书店 2002 年版
    147、 〔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148、 〔美〕乔纳森·H·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范伟大主译,卢汉龙校订,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149、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
    150、 〔德〕M·雷炳德:《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151、 〔美〕罗伯特·P·墨斯本等著:《新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法》,齐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52、 〔日〕中山信弘:《数字时代著作权法的变化》,詹智玲译,《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 2 期
    153、 〔日〕川岛五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瞿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154、 〔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
    155、 〔法〕弗洛朗斯-马里·皮里乌:《作者享有知识产权的合法性》,陆象淦译,《第欧根尼》2005 年第 1 期。
    156、 〔印度〕甘古力:《知识产权:释放知识经济的能量》,宋建华、姜丹明、张永华译,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年版
    157、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著:《知识产权纵横谈》,张寅虎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年版
    158、 《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黄晖译,郑成思校,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159、 〔英〕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知识产权与发展政策的整合》,2000 年公布,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编译
    160、 Robert P. (ed.), Natural Law Theory, Clarendon Press, 1992.
    161、 Carl Wellman (ed.), Rights and Duties, Val.4: Human Rights and Universal Duties, Routledge, 2002.
    162、 Jeremy Waldron (ed.), Theories of Righ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163、 John. Finnis, Natru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 Clarendon Press.1982.
    164、 M. Freeden, Rights, University of Minesota Press, 1991.
    165、 Jeremy Waldron, The Right to Private Property, Oxford: Clarendon, 1998.
    166、 S. J. Stolijar, An Analysis of Rights, Macmillan Press Ltd, 1984.
    167、 Alan R. White, Right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84.
    168、 Michael Freeden, Right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1.
    169、 William Fisher, Theories of Intellcetual Property, New Essays in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Property, S.Munzer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70、 Lawrence Becker, Deserving to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icageo-Kent Law Review, 68(1993).
    171、 Jessica Litman, The Public Domain, Emory Law Journal, 39(1990): 965.
    172、 Darrell A. Posey and Graham Dutfield, Beyo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ward Traditional Resource Rights For Indigenous Peopl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Ottaw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1996.
    173、 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1996.
    174、 The Works of Jeremy Bentham, Vol. Ⅲ , Edited by John Bowring, Edinburgh: William Tait, 1843,p.221,
    175、 William Landes and Richard Posner,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opyright Law,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8(1989)
    176、 Justin Hughes, The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Georgetown Law Journal, 77(1988):
    177、 James Boyle, A Politic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Envirionmentalism for the Net?,47 Duke Law Journal 104 (1997).
    178、 Adam D. Moore, A Lockean Theor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21 Hamline Law Reviews 78 (1997).
    179、 Keith Aoki, Authors, Inventors and Trademark Owners: Priv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Public Domain(Part II), 18 Columbia –VLA Journal of Law & the Arts 359 (1994).
    180、 Radin, Patents and Copyrights, in Capitalism: The Unknown Idea 130 (1967)。
    181、 P. Goldstein, Copyright: Principles, Law and Practice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89) .
    182、 M. B. Nimmer & D. Nimmer, Nimmer on Copyright (New York: Matthew Bender, 1978.
    183、 Niva Eliken-Koren, Cyberspace Law and Social Change: A Democratic Approach to Copyright Law in Cyberspace, 14 Cardozo Arts &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
    215, (1996).
    184、 L. Ray Patterson, Stanley W. Lindberg, The Nature of Copyright: A Law of Users’ Righ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1.
    185、 Maureen Ryan,Cyberspace as Public Space: A Public Trust Paradigm for Copyright in a Digital World, 79 Oregon Law Review 654 (2000).
    186、 Edward Samuels, The Public Domain in Copyright Law, 41 Journal of the Copyright Society of the USA 137 (1993).
    187、 Kenneth W. Dam, The Economic Underpinning of Patent Law, 18 The Journal of Legal Sdtudies 250 (1994).
    188、 Edmund Kitch, Patent as Property Rather Than Monopoly, 18 Research in Law and Economics, 31-49 (1996).
    189、 Peter Meinhardt, Inventions Patent and Monopoly, Second Edition, London, Steven & Sons Limited, 1950, at 32.
    190、 H. L. A. Hart, Between Utility and Rights, Columbia Law Review 79(1978): 828.
    191、 Lawrence Becher, Property Rights: Philosophy Foundations, Routlegde & Kegan Pausl, 1977.
    192、 Spooner, The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 An Essay on the Right of Authors and Inventors to a Perpetual Property in Their Ideas, in 3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ysander Spooner (G. Shively ed. 1971)
    193、 Steve Lohr, New Economy;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bate takes a page from19th-century America.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4, 2002.
    194、 Tom G. Palmer, Justify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Philosophy of Property and Ideal Objects, 13 Harvard Journal of Law and Public Affairs (1990).
    195、 Robert P. Merges & Jane C. Ginsburg, Foundatio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undation Press, New Youk, 2004.
    196、 Christipher May & Susan K. Sel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 Critical History, Lynne Riemmer Publishers, Inc., 2005.
    197、 Paul L. C. Torremans, (ed.), Copyright and Human Righgt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