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国际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工业革命开始,科技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城市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不断打上工业文化的烙印。作为地域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时代发展与社会风貌的独特历史见证,工业遗产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以及自身所蕴含的价值不可估量,理应作为人类宝贵的遗产资源纳入人类文明传承的保护工作中。而且工业遗产的鉴定识别和保护性利用是一项复杂和浩大的工程,因而国际间的合作与援助是非常必要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工业遗产国际保护运动时间较短,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并不成熟,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均不相同,对工业遗产的认识和研究广度和深度也各不相同,如何在现有制度和框架下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对工业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追溯工业遗产概念演变的前提下,本文以概念分析为切入点,阐明了工业遗产的内涵、分类、价值以及与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了工业遗产国际保护的法律理念、法律基础。并采用归纳的方法,以《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下塔尔宪章》为中心,联系其他相关国际法律文件,着重对多个国际法律文件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工业遗产国际保护路径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和说明。通过对现存国际公约和条约所形成的工业遗产国际法律保护路径的整合分析,阐明了对工业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理念、基础和路径的思考。最后列举和评析了世界各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对比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文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是对工业遗产的概述。阐明了工业遗产概念的演变历程、工业遗产的定义、分类并重点分析了工业遗产的概念的内涵、价值构成、以及工业遗产与相关类型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
     第二部分是对工业遗产国际保护法律基础问题的概述。阐明了工业遗产国际保护的法律理念。重点从国家主权、国际人权和国际环境三个视角分析了工业遗产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和依据。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工业遗产国际保护法律路径的归纳分析。根据相关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工业国际保护的法律路径主要是:国际环境法保护、国际人道主义法保护、和国际人权法保护。国际环境法保护模式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模式,其核心是世界遗产名录制度。名录制度提高了工业遗产的知名度,增加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度,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是对主权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实践的评析。评述了他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及优秀实例,对比了国内外实践状况,提出了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的改进建议。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ins, scientific improvement has been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of city is also industrialize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regional spirit and the unique historical testimony of social feature industrial heritage is so valuable and immeasurable that it should be protected as our precious heritage resource. Considering the identificati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s highly complex and vast.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industrial heritage by mean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assistance.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all over the world. While, due to less time to practice, the research on this field is not mature. As the level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cultural is various, 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research is different, how to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and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strengthen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framework is worth researching.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meaning, value,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clud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epts,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analysi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ideas and basis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Using the inductive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which contains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legal documents, by studying"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ural heritage convention","the Nizhny Tails charter"and other relevant international legal documents. With 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protective path of industrial heritage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treaties, many issues has been expounded, such as the protection concept, international legal basis and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 legal protection. At last, this paper lists and comments the practice of worldwid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ompares the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to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is paper contains four apartmen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summar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i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The connotation, the value and the issu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other types of heritage is mainly analyze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summary of legal ba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clarifying the legal ideas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hen analyzes the legal basis and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ate sovereignty,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third part mainly generalizes and analyzes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 legal protection,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Due to those aspect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s,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s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s.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relatively mature and perfect path, which rely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System and World Intangible Heritage List System. List System which increased the visibilit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made industrial heritage gain more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sovereign states.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xample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compa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
引文
①参见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月3期。
    ②参见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月。
    ③参见董杰、高海:“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及其非物质成分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年7月第4期。
    ④参见陈丽杰、梁波:“产业遗产产业考古学与技术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23卷第5期。
    ①参见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师》2006年第10期。
    ②参见《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2006年10月5日。3
    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组。
    ②参见苑利:“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③参见董杰、高海:“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及其非物质成分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年7月第4期。
    ④单霁翔:“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关注新兴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博物馆》2006年第1期。
    ①参见陈国民:“关于我国工业遗产的界定”,《学习时报》2007年1月22日第6版。
    ②参见单霁翔:““二十世纪遗产”提出的国际背景”,《光明日报》2008年4月25日。
    ③陈国民:“关于我国工业遗产的界定”,《学习时报》2007年1月22日第6版。5
    ①参见俞孔坚、方婉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建筑学报》2006年第8期。
    ①参见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东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②参见李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和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③参见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④参见李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和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⑤安娟、卜德清:“我国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研究——从三个实例看工业遗产在我国的再利用”,《江苏建筑》2010年第2期。
    ①参见郭鹏:“初论济南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②参见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③参见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①参见张晶:“工业遗产保护行旅游开发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②参见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和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参见张健,隋倩婧、吕元、胡斌:“工业遗产建筑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建筑与城规》2010年第11期。
    ②参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1条。
    ①参见姚兢:“非典型历史街区再生——上海泰康路街区空间形态演化研究”,同济大学学位论文。
    ①任虎、张颖:“文化财产的国际保护及国家责任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②参见单霁翔:““二十世纪遗产”提出的国际背景”,《光明晚报》2008年4月25日。
    ①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①参见李春霞:“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②参见葛勇平:“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与相关原则的关系”,《河北法学》2007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③参见林涛:“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相关的几个国际法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①BarbaraKirshenblatt-Gimblettr,World Heritage and Culture Economics, http://www.nyu.edu/classes/bkg/web/heritage.Oct.11.2008.
    ①参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4条。
    ②参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7条。
    ③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④参见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①参见《发展权宣言》第1条。
    ②参见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中国文化报》2009年4月28日第5版。
    ①参见朱建平:“工业遗产保护: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江南论坛》2008年7月。
    ②叶瀛舟、厉双燕:“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及其借鉴”,《上海城市规划》2007年第3期。
    ③参见林灿玲:《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④参见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①参见林灿玲:《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261页。
    ②参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19条。
    ①参见《实施世界遗产保护公约操作指南》。
    ②参见何军、刘丽华:“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建——从登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业遗产谈起”,《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8期。
    ①参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11条。
    ①参见唐海清:“论1954年《海牙公约》对于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②参见李永胜:“武装冲突中对文化财产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载李兆杰主编《国际人道主义法文选》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③参见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序言。
    ④参见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序言。
    ①参见宋盈、郑伯红:“城市产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研究与思考”,《中国名城》第20期。
    ①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3月。
    ②参见陈晓连:“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③参见聂武钢,孟佳:《工业遗产与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版。
    ④参见张照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初探”,《产业与发展》第35期。
    ①参见郭鹏:“初论济南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②参见寇怀云、陈捷:“法国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分析与借鉴”,《北京规划建设》。
    ③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参见[英]肯尼斯·鲍威尔:《建筑的改建与重建》,十馨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版,转引自寇怀云、陈捷:“法国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分析与借鉴”,《北京规划建设》。
    ①参见聂武钢、孟佳:《工业遗产与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②参见郭鹏:“初论济南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何军、刘丽华:“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建——从登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业遗产谈起”,《城市发展研究》17卷2010年8期。
    ①参见张润武:“济南老火车站拆除有感”,《设计艺术》第35期。
    ②参见姜冬青:“京张铁路文物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中国文物报》2005年2月18日第8版。
    ③参见尹文娟:“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8月第9卷第24期。
    ①参见尹洁、陈玉杰、刘萍:“我省新发现61处工业遗产——京张铁路遗存上榜”,《河北口报》2009年9月4日第7版。
    ②参见尹文娟:“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8月第9卷第24期。
    ③参见陈晓连:“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④参见宋盈、郑伯红:“城市产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研究与思考”,《城市文化资本》第35期。
    1、林灿玲:《国际环境法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2、林灿玲:《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聂武钢、孟佳:《工业遗产与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版。
    4、赵建文主编:《国际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5、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2005年5月第2版。
    6、朱文奇主编:《国际人道法文选》,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7、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8、王铁崖、李兆杰主编:《国际人道主义法文选》(1998年),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9、[英]肯尼斯·鲍威尔:《建筑的改建与重建》,于馨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版。
    1、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载《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月3期。
    2、董杰、高海:《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及其非物质成分分析》,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年7月第4期。
    3、陈丽杰、梁波:《产业遗产产业考古学与技术史研究》,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23卷第5期。
    4、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载《规划师》2006年第10期。
    5、苑利:《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解读》,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6、单霁翔:《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关注新兴文化遗产保护》,载《国际博物馆》2006年第1期。
    7、俞孔坚、方婉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载《建筑学报》2006年第8期。
    8、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载《东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9、李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和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安娟、卜德清:《我国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研究——从三个实例看工业遗产在我国的再利用》,载《江苏建筑》2010年第2期。
    12、郭鹏:《初论济南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张晶:《工业遗产保护行旅游开发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张健、隋倩婧、吕元、胡斌:《工业遗产建筑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载《建筑与城规》2010年第11期。
    15、张松:《上海产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当再利用》,载《工业遗产》第35期。
    16、任虎、张颖:《文化财产的国际保护及国家责任研究》,载《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7、李墨丝:《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8、李春霞:《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载《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9、葛勇平:《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与相关原则的关系》,载《河北法学》2007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20、林涛:《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相关的几个国际法问题》,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21、朱建平:《工业遗产保护: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载《江南论坛》2008年7月。
    22、叶瀛舟、厉双燕:《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及其借鉴》,载《上海城市规划》2007年第3期。
    23、何军、刘丽华:《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建——从登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业遗产谈起》,载《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8期。
    24、唐海清:《论1954年《海牙公约》对于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载《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25、李永胜:《武装冲突中对文化财产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载李兆杰主编《国 际人道主义法文选》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6、宋盈、郑伯红:《城市产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研究与思考》,载《中国名城》。
    27、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载《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3月。
    28、陈晓连:《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9、张照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初探》,载《产业与发展》第35期。
    30、寇怀云、陈捷:《法国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分析与借鉴》,载《北京规划建设》第35期。
    31、尹文娟:《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载《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8月第9卷第24期。
    32、张润武:《济南老火车站拆除有感》,载《设计艺术》。
    33、姜冬青:《京张铁路文物遗迹的保护和利用》,载《中国文物报》2005年2月18日第8版。
    34、陈国民:《关于我国工业遗产的界定》,载《学习时报》2007年1月22日第6版。
    35、单霁翔:《“二十世纪遗产”提出的国际背景》,载《光明日报》2008年4月25日。
    36、尹洁、陈玉杰、刘萍:《我省新发现61处工业遗产——京张铁路遗存上榜》,载《河北日报》2009年9月4日第7版。
    37、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载《中国文化报》2009年4月28日第5版。
    1、《世界人权宣言》
    2、《武装冲突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
    3、《关于适用于考古发掘的国际原则的建议》
    4、《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
    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6、《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7、《关于保护受到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财产的建议》
    8、《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9、《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0、《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
    11、《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12、《伊斯坦布尔宣言》
    13、《下塔吉尔宪章》
    1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5、《国际刑事法院规约》